記載
最早見于《尚書·牧誓》, 曾參加周武王“伐紂”會盟。

《華陽國志》載,越嶲郡會無(今四川會理縣)為濮人 居地,有濮人冢,即今安寧河流域的大石墓。
《華陽國志》記載:“泰始六年 寧州,晉泰始六年初置,蜀之南中諸郡,庲降都督治也。南中在昔,蓋夷越之地,滇、濮 、句町、夜郎、葉榆、桐師、嶲唐,侯王國以十數,編發左衽隨畜遷徙。”
孔安國《傳》說:濮在江漢之南。
張守節《史記正義》說濮在楚西南。
《史記 · 楚世家》說:“(楚武王)于是始開濮地面有之。” “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
分布
春秋戰國時的濮人,主要居住于楚國西南部,即今雲南、貴州,四川至江漢流域以西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