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目標
該專業培養具備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關于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
2.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以及新聞、歷史、哲學、藝術、教育等學科的相關知識;
3.具有文學修養、鑒賞文學能力、較強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4.了解我國關于語言文字和文學藝術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本學科的前沿成就和發展前景;
6.能閱讀古典文獻,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7.具有正確的文藝觀點、語言文字觀點和堅實的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並具有處理古今語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讀和分析古今文學作品的能力、協作能力和設計實施語文教學的能力;
8.了解語言文學學科的新發展,並能通過學習,不斷吸收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新的研究成果,根據社會需要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拓寬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準,在將新知識引人語文教學的實踐中,富有開創精神;

9.了解本專業及相關專業各學科學術發展的歷史,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同時具有一定的哲學和自然科學素養。掌握資料收集、文獻普查、社會調查、論文寫作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學會在文理滲透、學科交叉的前提下,開闢新的領域;
10.熟悉教育法規,具有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理論和漢語言文學教學基本理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11.有良好的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能力。
歷史改革
漢語言文學的改革是與中國社會特定的變革聯系在一起的,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時代在文學身上打上了鮮明的烙印。這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創作局面,在九十年代興起的全民經商的大潮中,很快土崩瓦解。經濟基礎再一次顯出了強大的生命力,文學也逐漸從過度的繁榮興盛逐漸走向式微。
這表現為文學形式上的探索越來越少,而且也越來越與現實脫節,以往那些繁復的文學形式已經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摒棄,甚至在評論界也鮮有喝彩,許多雜志開始轉向,讀者的熱情日漸低迷。
真正在文壇堅守的作家已經越來越少,一些人下海經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閱讀取向也更趨理性,更加現實。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社會與讀者在生活中也發生了變化,文學也開始讓位于經濟,文學回歸到它本來的位置。具體表現為早期的實驗性的各種風格流派的文學創作漸漸淡出文壇,有的很快銷聲匿跡,一些曾經紅極一時的作家也曇花一現。
業務規格
1、具有一定政治覺悟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道德規範,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教師職業素養。
2、系統、扎實掌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功底厚實,說寫能力兼備。
3、獲得中學語文教師基本技能的訓練;初步掌握本專業及其中學教學的科學研究的方法。
4、基本掌握一門外語。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5、掌握擴大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鞏固中學學會的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增強體質,促進身體機能的健康發展。
6、培養高品位的審美觀,提高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強化藝術活動的技能,發展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內在美和外在美的高度統一。
學科介紹
主幹學科:中國語言文學。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中外語言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論、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文化概論、馬克思主義文論、美學、民間文學、兒童文學、影視文學、比較文學、西方文論、寫作、文藝心理學、中國文學批評史、語文教學論、語言文字信息處理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育實習、見習、教育調查、社會調查或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
自考報名
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學歷、身體健康狀況、居住地等限製,均可根據本人的實際情況報考,但考生在申請大學部畢業時必須具有國家承認專科學歷。
就業方向
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就業率之高,就業待遇之豐,同時,教育戰線的工作者辛勤工作,為社會消除了一大部分不安定因素。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最初設立至今,它的逐步完善與飛躍發展我們有目共睹,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尤其是師範 類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必將在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為莘莘學子們營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課程設定
中國文學作品選課程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必修課,但傳統作品選一般是配合文學史講述,選目太多,學生難以全部掌握。本書精中選精,選取中外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為一冊,要求必背,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中文專業學生註重史的知識而忽略作品的弊端。
第一類:基礎課程版塊
文藝學
普通語言學
漢語言文字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
第二類:技能課程版塊
語言學研究方法
漢語言研究
對外漢語教學方法
套用語言學
中國文化傳播研究
語篇分析
第三類:選修課模組
新媒體與文學
當代文化與媒體傳播
文化產業經理管理
中國現代文學作家作品專題
第四類:中國傳統文化與貭素修養模組
國學精粹與養生篇
中國現當代影視文學研究
儒家文化的現代價值
中國古典文學影視劇改編
第五類:經典案例版塊
中外古典藝術精典案例分析
中外現代藝術精典案例分析
影視鑒賞案例分析
中國書畫藝術賞析
中國陶瓷藝術賞析
中外文化創意經典案例
相關證書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CETTIC職業培訓識別
對外漢語大學生上崗就業,國內對外漢語教師職稱評定和職業評估,都需要考取專業合法的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而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全國1+N復合型人才職業培訓識別並頒發《CETTIC職業培訓證書--對外漢語培訓師》是國家級的最高資格證書,比起其他證書都更具有法律效益,在全國範圍內有效,大量的對外漢語行業的熱衷者,大學生,中青年在職者都學習並報考CETTIC證書。
作為唯一合法的國家級對外漢語教師職業資格證,CETTIC證書是對外漢語從業人員就業和升職的重要憑證,也能給增加個人的綜合競爭力。
開設院校
北京: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天津: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
河北:河北大學、河北師範大學、河北建築科技學院、燕山大學、廊坊師範學院、河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防災科技學院、邯鄲學院
山西:山西大學、山西師範大學、山西大同大學、太原師範學院、長治學院、晉中學院、運城學院,中北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民族師範學院
遼寧: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民族學院、大連大學、沈陽大學、遼寧師範大學、沈陽師範大學、鞍山師範學院、錦州師範學院、
吉林:吉林大學、延邊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大學、北華大學、長春師範大學、吉林師範大學、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通化師範學院、白城師範學院、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
黑龍江: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牡丹江師範學院、佳木斯大學、哈爾濱學院
上海: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 同濟大學
江蘇:蘇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揚州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師範大學(徐州師範大學)、淮海工學院、蘇州鐵道師範學院、江南學院、淮陰師範學院、鹽城師範學院、鹽城工學院、嘉興學院、徐州工程學院、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江蘇第二師範學院
浙江: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大學、寧波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外國語學院、浙江海洋學院、杭州師範大學、溫州師範學院、紹興文理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科技學院
安徽: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安慶師範學院、淮北師範大學、阜陽師範學院、皖西學院、淮南師範學院、宿州學院
福建: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集美大學、閩南師範學院、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江西: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江西師範大學、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贛南師範學院
山東: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濟南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煙台大學、青島大學、魯東大學、聊城大學、濱州學院、淄博學院、棗庄學院
河南: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信陽師範學院、安陽師範人文管理學院、河南師範大學、商丘師範學院、洛陽理工學院
湖北: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湖北師範學院、湖北民族學院、中南民族大學、三峽大學、湖北文理學院、
湖南:中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湘潭大學、湖南工業大學、吉首大學、長沙理工大學、長沙學院、湘潭師範學院、衡陽師範學院
廣東: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汕頭大學、深圳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五邑大學、廣州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湛江師範學院、韓山師範學院、廣東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廣東財經大學、廣東金融學院、茂名學院、東莞理工學院、韶關學院
廣西: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師範學院、廣西民族師範學院
海南: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
重慶:西南大學、重慶師範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三峽學院、重慶第二師範學院、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四川: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西華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西華師範大學、綿陽師範學院
貴州: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貴陽學院、六盤水師範學院、黔南民族師範學院、銅仁學院、凱裏學院、興義民族師範學院、遵義師範學院、貴州師範學院、貴州工程套用技術學院
雲南:雲南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學院
陝西: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文理學院、延安大學、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安工業學院、漢中師範學院
甘肅: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城市學院、天水師範學院、隴東學院
青海:青海師範大學、青海民族學院
寧夏: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新疆財經大學、新疆師範大學、石河子大學、喀什師範學院、伊犁師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