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介紹
環境概覽
湘潭大學如今是一所園林化、人性化、信息化、現代化的大學。校區集中一片,佔地面積3200畝,建築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學校校園綠地率已達到52%,綠化覆蓋率達到55%,基本形成了以三個廣場為核心,四山、三園、三泉等景點為主體,畫眉潭、荷花池、琴湖等水體為紐帶的山水生態校園體系。 一教的玉蘭花,勤人坡的櫻花頗負盛名。而最讓人神往的則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校門——湘大三道拱門。

湘大校區集中,校園內部聯系快捷、溝通方便,且不受外界喧鬧幹擾,具備特有的舒適幽靜的學習、科研環境,是讀書、治學的理想殿堂。
學校是全國66所大學部院校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之一。主幹萬兆的校園有線網路覆蓋了所有教學、辦公區域、學生公寓區和部分學生宿舍,無線網路覆蓋所有教學、辦公區域和學生公寓、宿舍區域和主要室外公共場所。
標志景點
三道拱門
湘潭大學的校門——三道拱門,建立于上世紀80年代初,是學校的標志性建築。 簡潔而不乏宏偉之氣勢,質樸而不失現代之靈光,三道拱門的整體設計融合了傳統文化內涵和現代審美氣息,具有獨特豐富的內涵:

1、它代表湘潭大學是文、理、工綜合性大學,兆示著學校文、理、工多學科交叉發展的無限潛能;
2、它蘊涵"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傳統哲學思想,隱含著學術自由、平等博愛、追求無極的理性思辨,彰顯著知行合一、德才兼備、情理互融的育人理念;
3、整體看三道拱門像漢字“山”,象征著不斷進取、勇登高峰。每一道直達雲際、頂端開啓的拱門,宛如開啓知識殿堂的鑰匙,意味著在探求未知領域的過程中學習、研究永無止境;
4、單看每一道拱門像漢字“人”,三道拱門代表三人成眾、眾志成城,突出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三人行,必有我師鄢”,意味著湘大人善于學習、不斷進取的作風。
2008年9月,在學校建校50周年之際,湘潭大學在三道拱門前敬立毛主席銅像並建立銅像廣場,以銘記領袖關愛之情,擔當偉人所囑之責,激勵師生興校之志。
歷史沿革
1958年,在毛澤東主席的親自提議下,湘潭大學得以創辦;同年9月10日,毛主席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並囑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學辦好”。後學校因故停辦。

1974年3月,鄧小平同志批準恢復湘潭大學,並定位其為文、理、工綜合性大學。同年4月5日,湖南省委成立由省委書記李振軍等組成的“恢復湘潭大學工作委員會”。
1974年10月,毛主席最後一次回湖南,在長沙接見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時,催辦湘潭大學恢復建設工作。同年11月,教育部發出《關于請求支援湘潭大學部分師資和圖書的通知》,各高校積極回響。
1975年9月10日,湘潭大學恢復建校後首屆開學典禮隆重召開。

1975-1978年,全國各地來信來訪要求調該校工作的達3000餘人次,該校先後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調進中青年骨幹教師、教輔人員和管理幹部約約300人,同時,全國各省市、高校積極踴躍捐贈圖書。
1978年2月17日,國務院批準湘潭大學為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1981年,學校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2002年1月,湖南工業學校實質性並入湘潭大學,組建了湘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2005年,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簽署協定,共同重點支持湘潭大學建設;
2008年9月10日,湘潭大學能源工程學院正式掛牌成立,由此實現了由中專到大專,由大專到大學部的跨越。
2010年,學校與湖南省智慧產權局簽署協定,共建湘潭大學智慧產權學院。

2010年,入圍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畫”中方高校。
2012年,入選國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2012年,成為全國66所大學部院校信息化試點單位之一。
201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簽署協定,共建湘潭大學。
2014年6月,學校與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簽署協定,共建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核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歐陽曉平受聘為首任院長。
2015年6月,湘潭大學與北京大學簽署交流合作備忘錄。
科研成果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6月,學校建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校園卡標準化研究所1個,湖南省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3個 ,湖南省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基地)22個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創新團隊等省級理工科研平台33個,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9個、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12個,校級理工科研究機構24個、校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5個。

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化工過程模擬與強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驗室(1個):特種功能薄膜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新能源裝備及儲能材料與器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國家級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低維材料及其套用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慧型計算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環境友好化學與套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化工過程模擬與最佳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復雜軌跡加工工藝及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法治湖南建設與區域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 、毛澤東思想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等
省級研究平台(理工科)(23個):
名稱 | 所屬學院 | 帶頭人 |
---|---|---|
科學工程計算與數值仿真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 | 黃雲清 |
材料設計及製備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機械工程學院 | 尹付成 |
環境友好化工過程集成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化工學院 | 羅和安 |
薄膜材料及器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周益春 |
微納能源材料與器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 鍾建新 |
高分子材料套用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化學學院 | 張海良 |
新型化學電源及其儲能材料湖南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化學學院 | 王先友 |
湖南省機械智慧型產品工業設計中心 | 機械工程學院 | 馬秋成 |
化工過程模擬與最佳化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 化工學院 | 羅和安 |
特種功能薄膜材湖南省工程實驗室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周益春 |
鋰離子儲能電池技術與套用湖南省工程實驗室 | 化學學院 | 王先友 |
微光電與系統集成湖南省工程實驗室 |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 金湘亮 |
裝備用關鍵薄膜材料及套用湖南省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周益春 |
新型能源存儲與轉換湖南省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 化學學院 | 王先友 |
智慧型製造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 信息&機械工程學院 | 劉任任 |
量子工程與微納能源技術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 鍾建新 |
先進功能高分子材料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 化學學院 | 張海良 |
綠色催化與反應工程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 化工學院 | 羅和安 |
重金屬污染控製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 化工學院 | 黃力群 |
工程結構動力學與可靠性分析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 遊世輝 |
綠色化工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 化工學院 | 羅和安 |
鋰離子動力電池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 化學學院 | 王先友 |
電子信息研發與產業化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 信息工程學院 | 劉任任 |
土木工程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 | 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 劉忠 |
過程工業智慧型排程與能源最佳化調度湖南省產學研合作基地 | 信息工程學院 | 章兢 |
省級研究平台(人文社科)(22個):
湖南省經濟安全研究基地、湘潭大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中心、湖南省預算與會計理論研究基地、湘潭大學政府績效評估與管理創新研究基地、湖南省政府績效評估研究中心、公共信息資源管理與開發利用科普基地、信息資源管理與智慧產權研究基地、湖南省法學研究基地、湖南省檢察理論研究基地、湘潭大學訴訟法學研究中心、湖南省調解理論研究與人才培訓中心、湖南省智慧產權司法保護理論研究基地(與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共建)、湖南省專利分析與評估中心(與湖南省智慧產權局共建)、湖南省中特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學基地、湖南省中外文學與文化研究基地、湘潭大學紅色旅遊研究基地、湖南省湘學研究基地等。
科研項目
2008年至2013年10月,學校承擔國家中長期規劃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國家863、973(子項)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社科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國家級項目500餘項,省部級項目1000餘項。
2016中國大學ESI高被引論文排行榜,湘潭大學32篇。
201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湘潭大學立項29個,其中重大項目1個。
2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湘潭大學立項66個,其中重大項目1個。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學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馮康科學計算獎”、孫冶方經濟學獎、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獎、湖南省人文社科一等獎等高層次獎勵100餘項。被SCI、EI收錄論文數和論文國際被引用數在全國高校排名均穩定在70名左右。近五年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1000餘項,申請專利800餘件。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湘潭大學出版社自2007年成立以來,先後出版了國家大型出版項目——《紅藏》和《共和國糧食報告》、《走進毛澤東遺物館》、《新中國糧食工作六十年》等一批具有重要歷史和現實意義的書籍 。《湘潭大學學報》(分哲學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分別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雙百期刊”,其中社科學報入選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百強學報 。以特色學科和優勢學科為依托創辦的《消費經濟》、《毛澤東研究》、《中國韻文學刊》、《湘江法律評論》、《曾國藩研究》、《湘學》等刊物在學術界有較大影響,其中《中國韻文學刊》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
館藏資源
湘潭大學圖書館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成員館,是全國先進圖書館。截至2014年6月,館藏印本文獻291萬餘冊,現刊3424種;數位資源資料庫79個,其中自建資料庫6個、湖南省高校數位圖書館共建共享資料庫22個,電子圖書119.3萬種,中外文電子期刊5.5萬種;存儲設備總容量100TB。建有毛澤東研究文獻特藏室、湘大人文庫等特色書廳;自建毛澤東數位圖書館、湘潭大學學術倉儲、紅色旅遊資源資料庫等特色資料庫;藏有清代康熙至雍正年間武英殿版《欽定古今圖書集成》522函6117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類書,是全國高校唯一的全本;藏有《四部叢刊》初編、續編、三編,《四庫全書》(影印本)等一批貴重古籍。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4年10月,學校設有24個學院(教學部、系),與西班牙萊昂大學和烏幹達麥克雷雷大學合建2所孔子學院。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5年6月,學校共有85個大學部專業 (其中國家重點學科專業3個、國家特色專業11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23個、省級重點專業15個,“卓越教育培養計畫”專業6個);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精品課程9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9門,國家精品影片公開課2門,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國家精品教材、國家規劃教材14種;有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貭素教育基地1個,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1個(教育部首批12個之一) 、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1個 、省級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15個,校級培養創新基地33個 。
國家重點學科專業(3個):信息與計算科學、工程力學、哲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11個):信息與計算科學、電腦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材料物理、化學、經濟學、法學、行政管理、旅遊管理、中國共產黨歷史、英語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法學實驗教學中心
拔尖人才培養試點項目(3個):數學類(韶峰班) 、物理類(韶峰班) 、材料類(師昌緒班,院士任班導)
首批“卓越教育培養計畫”專業(6個):法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採礦工程
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法學
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法學
湖南省特色專業(23個):經濟學、金融學、法學、行政管理、旅遊管理、圖書館學、新聞學、英語、中國共產黨歷史、哲學、歷史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電腦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物理學、工程力學、材料成型與控製工程、過程裝備與控製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
湖南省重點專業(15個):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行政管理、旅遊管理、漢語言文學、英語,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電腦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物理、金屬材料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英語專業”教學團隊、“計算數學”教學團隊、“材料與器件”教學團隊、“技術物理”教學團隊
國家級精品課程(9門):綜合英語、大學英語、訴訟證據法學、比較文學、電子政務基礎、數值計算方法、計算物理及其套用、材料的宏微觀力學性能、大學化學基礎
教學成果
湘潭大學是全國66所大學部院校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2002年、2008年,學校連續獲得教育部大學部教學工作水準評估“優秀” 。

湘潭大學大學部生培養質量排名全國45位,研究生教育競爭力全國第69位。2016年中國大學保研率排行榜中,湘潭大學學生保研率12.91%,居全國第64名,非211大學第一 。至2014年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3篇。
湘潭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合作構建了校研產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利用國際資源形成“3+1”、“2+2”國際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優秀學生深造和提升創新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主輔修和修讀雙學位製、學生可按規定申請轉專業、推薦優秀學生免試研究生、特長學生個性化培養方案、與廣州軍區和解放軍總參謀部聯合培養軍地兩用人才等特色化人才培養方式,滿足眾多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
學校通過組建教改實驗班、科研創新實驗班等構建了大眾化教育背景下的精英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社會競爭力。一大批湘大學子在“挑戰杯”、數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等各類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1000餘項 。
現有各類全日製在校學生36803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6383人,留學生376人),興湘學院現有學生7092人。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6月,學校建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含1個培育學科),2個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19個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1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9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1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涵蓋16個領域) 。3個學科 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1個):理論經濟學、法學、公共管理、哲學、統計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理論經濟學、法學、公共管理、哲學、統計學、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0個):數學、電腦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製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物理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套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統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政治學、中國史、世界史。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3個):法律、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金融、會計、套用統計、藝術、翻譯、新聞與傳播、旅遊管理、圖書情報、社會工作、工程(含電腦技術、電氣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積體電路工程、光學工程、控製工程、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工業設計工程、材料工程、化學工程、環境工程、食品工程、測繪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16個領域)。
全球ESI前1%學科(3個):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
國家重點學科(2個):計算數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2個):數學、化學工程與技術
湖南省重點學科(19個):套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法學、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哲學、中國史、數學、電腦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物理學、機械工程、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月,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452人(另有外聘教師573人),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超過70%;有留學經歷的教師達到25%;先後從美、英、法、日等國家引進了一批高水準的專家學者。擁有正高職稱人員314 人,副高職稱人員628人 。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雙聘院士2人,外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4個(含培育團隊1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得主4人,國家“千人計畫”人選2人,國家教學名師4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10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萬人計畫”第一批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國專利信息領軍人才1人,國家智慧產權專家庫專家2人 ,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 ”人才1人 ,教育部新(跨)世紀人才計畫人選30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9人,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2人,湖南省“百人計畫”人選12人 ,湖南省“芙蓉學者”計畫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20人,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7 個,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4個,湖南省“徐特立教育獎”得主1人,湖南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8人,湖南省優秀教師16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歐陽曉平
外聘科學院院士(10人):周向宇 、袁亞湘、閔乃本、張澤、白以龍、葉恆強、楊衛、陳潤生、曹鏞、田禾
外聘工程院院士(5人):李恆德、趙伊君、彭先覺、薛群基、聞立時
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7人):黃雲清、鍾建新、彭國甫、周益春、張海良、高協平、羅婷
全國優秀教師(10人):蔣建敏 、張淳源、滄南、劉朋生、郭漢民、陳仲瀘、季水河、李壽佛、李佑新、章兢
IIEEE技術創新獎得主:李正(李正是第6位獲此殊榮的大陸華人科學家)
萬人計畫(2人):黃雲清(領軍人才)、楊汝岱(青年拔尖人才)
全國專利信息領軍人才:肖冬梅(首批全國智慧產權領軍人才);師資人才:邱洪華
國家智慧產權專家庫專家(2人):肖冬梅、劉友華
湘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歐陽曉平院士
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4個):
教育部“新世紀(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30人):黃雲清、周益春、陳艷萍、蘇旭平、彭國甫、張海良、丁建文、廖永安、譚援強、黎華明、羅文波、喻祖國、何振、劉平樂、孫立忠、鄧國軍、金湘亮 、楊汝岱、曹覺先、歐愛民、陳艷紅、黃顯中、王金斌、胡肖華、陳赤平、葛飛 、夏新華、顏佳華
湖南省百人計畫(12人):許小曙、李愛根、李江宇、李繼春、鄧國軍、牛小東、孫長慶、李正、周光文、金湘亮、王銀民、廖敏
芙蓉學者教授(20人):許進超、周益春、鍾建新、李江宇、孫長慶、李文、鄧建新、鄭學軍、喻祖國、彭向陽、王金斌、楊才千、RUDDER WU;錢宇、馮雲田、劉海亮、楊聖祥、R.A.Roemer
交流合作
截至2014年6月,學校先後與法國、西班牙、日本、俄羅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廣泛的校際交流與合作關系,與西班牙萊昂大學合作共建“萊昂大學孔子學院”,與烏幹達麥克雷雷大學合作共建孔子學院,是湖南省首批招收留學生的高校。2009年,學校成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單位”;2010年,成為“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畫”中方院校;2011年10月,學校與西班牙萊昂大學合作建立孔子學院正式掛牌成立,時任西班牙首相親自出席成立大會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2012年,成功舉辦”中國——東南非經貿與投資法律研討會“;2012年,與烏幹達麥克雷雷大學合作共建孔子學院;2014年,”中非法律合作與中國在非洲軟實力的提升“專題研討會在湘潭大學舉行。

截至2014年6月,學校與美國韋恩州立大學、英國斯旺西大學、法國薩瓦大學、西班牙萊昂大學等國外大學構建了“2+2”、“3+1”國際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起了語言生、大學部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多層次留學生教育,生源遍布歐、美、亞、非等大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與美、日、韓等國家知名大學互派交換生。
文化傳統
校徽
湘潭大學校徽共有紅色、黑色、藍色三款。紅色代表喜慶、黑色代表庄重、藍色則代表了理性。整體設計簡約而不簡單。校徽上的三道拱門是湘潭大學的標志性建築,湘大人充滿信心地走進三道拱門,學成後再滿懷激情地跨出三道拱門,走向世界各地,以智慧、勇氣回報社會、人類。無論來自江南塞北,無論去往繁華寧靜,一進一出中,每個湘大人揮之不去的,就是這拱門情結。湘潭大學校徽便是以這樣一種獨特的寓意激勵著每一位在胸前佩戴它的學子奮勇向前、永不止步。

校訓
博學篤行,盛德日新
其中“博學篤行”語出《禮記·中庸》,而“盛德日新”則轉語《周易》。《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因此以“博學篤行”為校訓之端,實就為學而設定,于勸勉學子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易·系辭》說:“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涵養科學、人文以致深厚,德性就會沛然橫溢,人就有可能臻于“至善”之境,養成完滿之人格。而德之盛,需要積久而成,堅持不懈的日新,始終不渝的創造,才是盛德的狀態。
“博學篤行,盛德日新”,涵蓋了大學教育必不可少知、行、情、意、德等因素,既能體現繼承往聖的歷史傳統,又可彰顯開啓來賢的實際功效。
校歌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知名校友
- 英才概覽
2011年,美國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會士評選結果揭曉,全球共有34名學者獲此殊榮,其中華人3名,湘潭大學校友佔兩位(許進超、袁亞湘);三位校友(周向宇、許進超、袁亞湘)先後6次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鍾報告、在國際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大會上作1小時報告。
恢復聯考後的大學部畢業生中當選院士數,湘潭大學三位(歐進萍,78屆;袁亞湘,82屆;周向宇,85屆),居全國第19名(並列);
湘大畢業生中,長江學者12人(許進超、周向宇、王雪華、鍾建新、袁輝球、鄭學軍、遊建強、李建華、餘建軍、賀躍輝、李佑新、周俊良),其中大學部校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0人,人數居全國第37名;
湘大畢業生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得主17人(袁亞湘、歐進萍、許進超、周向宇、周益春、周愛輝、王斌、曹道民、範青華、遊建強、黃雲清、王雪華、鄭學軍、賀躍輝、餘建軍、吳宇平、曾曉洋),人數居全國高校第28名(並列)。
至少六位校友(袁輝球、遊建強、鄧國軍、劉紅榮、吳宇平、李愛根)曾在Science、Nature上發表文章。
校友中曾出現工程院院士歐進萍、中科院正研究員袁亞湘 、長江學者袁輝球、社科副教授胡敏 、社科教授彭國甫等。
大連理工大學原校長歐進萍、湖南大學原校長趙躍宇、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彭龍、西北大學原校長方光華、湘潭大學校長黃雲清、湘潭大學原書記彭國甫、湖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國驥、湖南科技大學原校長李伯超、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長原廖小平等均畢業于湘潭大學。
- 科教精英
袁亞湘: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美國工業與套用數學會會士、美國數學會會士。現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國際運籌聯盟副主席,亞太運籌學會主席。曾是最年輕的中科院正研究員。在非線性規劃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袁氏引理”。
周向宇: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湘潭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2002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鍾邀請報告。證明了擴充未來光管猜測,即擴充未來光管是全純域。這一猜測源自于量子場論,40年來一直懸而未決。
歐進萍:大連理工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長
曹道民:中國科學院套用數學所所長
周愛輝: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所副所長
許進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計算數學與套用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會士,2010年世界數學家大會上做45分鍾報告,湘潭大學計算數學所所長,北京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入選中組部“千人計畫”
黃雲清:湘潭大學校長,國家傑青,中國計算數學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數學會理事長
譚紹濱:廈門大學校長助理、教務處處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數學學科評議組成員
郭軍義:南開大學數學學院院長
張誠堅:華中科大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
黃乘明:華中科大數學與統計學院副院長
李錦濤: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陳益強: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所普適計算研究中心主任,原上海分所常務副所長
郭莉: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國家973、863、242信息安全計畫等項目
殷建平:國防科大電腦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湖南省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委員會主席
秦志光:電子科大電腦學院、示範性軟體學院院長
李慷:英國女王大學電子電器及電腦學院首席教授,中國戰略合作負責人
張小鳳:華盛頓大學終身教授,哥倫比亞大學計算語言學博士,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員
王斌: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教授,原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LASG主任
餘建軍:復旦大學通信系教授,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世界第一台高強度準分子真空紫外氮原子發生器的開發者,中興公司美國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入選中組部“千人計畫”
曾曉洋:復旦大學信息學院微電子學系書記,國家傑青
遊建強: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國家傑青,長江學者,nature發表者
袁輝球: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長江學者,一篇science、兩篇nature
王雪華: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973首席
鍾建新:湘潭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湖南省物理學會理事長
周益春:湘潭大學黨委副書記、材料物理教授,國家傑青
顏曉紅: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
許小曙:世界“SLS(選擇性雷射燒結)之父”,國際3D列印領域知名專家,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1996年獲世界研究與開發100獎(R&D100譽為工業界的諾貝爾獎)
賀躍輝: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長江學者,先後主持“973”、“863”項目8項
鄭學軍:湘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國家傑青
範青華: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所長 ,國家傑青
朱志偉: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分析化學研究所副所長
周俊良:華東師大環境科學教授,長江學者、入選中組部“千人計畫”。擔任各類基金評審,如歐洲第六、第七架構計畫,英國皇家學院,美國國家基金委,義大利基金委等
羅愛靜: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黨委書記,生物醫學信息研究中心主任,79級化學
彭鐵城:新航道副總裁,前微軟總部研究院計算語言學家,相繼在麻省大學、紐約大學等高校任教
郭建寧: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劉久明:華中科大人文學院黨委書記
熊杏林:國防科大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
雷躍捷: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院長
李建華: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名譽院長,長江學者、湖南城市學院黨委書記
符國群: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市場行銷系主任
蔣大興: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著名公司法學者
陳湘舸:浙江大學法學院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
夏傑長: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劉輝煌:湖南大學金融學院原副院長,湖南城市學院副院長
彭龍: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趙躍宇:湖南大學校長
方光華:西北大學校長
彭國甫:湘潭大學原黨委書記,公共管理學教授
張國驥:湖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李伯超:湖南科技大學校長
田銀華:湖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成洪波:東莞理工學院黨委書記
張運華:五邑大學校長
熊志翔:佛山科技學院校長
羅婷:湖南女子大學黨委書記,英語教授
曹健華:邵陽學院黨委書記
邱運華: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
鄒宏如:長沙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羅成冀:南華大學黨委副書記
廖小平: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副校長
謝伯端:湖南工程學院原黨委書記
周玉明:衡陽師範學院原黨委書記
佘國華:湖南科技學院原黨委書記
劉國生: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校長
朱珍民、陳益強、王兆其、王文成、李華偉、劉碧芳、陳靖、李浩然、唐少龍、曾曉洋、徐經偉、鄧國軍、王先友、祝方明、裴勇、張海良、鐵紹龍、李先國、陳光明、陳小明、曹晨忠、胡其石、劉建國、夏繼春、蘇旭平、李軍波、陳赤平、金繼承、朱堅真、謝資清、常曉年、肖創柏、李應求、劉煥文、劉紅榮、張平、羅迎社、饒秋華、楊果林、楊才千、王衛軍等
青連斌、謝志強、張虎彪、李佑新、李萍、陳宗華、蔡銘澤、陳銀娥、鄧球柏、何雲波、聶茂、孟澤、曾令華、國世平、劉子蘭、朱和平、李克和、左柏雲、羅紹銘等
- 工商財經界
劉平春:華僑城股份公司董事長
徐聯初:中國金幣總公司董事長
劉桂平: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86屆經濟學
曹實凡: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副總經理、集團工會主席、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平安財產原董事長
陳克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副總經理、 集團上海總部黨委書記,77級政治經濟學
範傑民: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袁正平:中國華源集團原董事長
任玉奇:金僑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
彭建軍:恆大地產集團副總裁,88級經濟學
鄒藝湘:普納集團(01年香港上市)董事局主席,高盛(亞洲)原行政總裁
朱亞當:美國國際管理集團(IMG)亞太區副主席、大中華區主席兼總裁,視覺中國(集團)董事長
餘波:美國Alpha國際工業公司CEO
王曉麟:美國威蒙工業集團總裁,美國威蒙·積泰汽車公司董事長、CEO
謝鎔安:中上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
傅箏: 中聯重科監事會主席,湖南省重點國有企業監事會主席
杜毅剛:中聯重科副總裁
唐獻康:中國中車大連電力牽引研發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中央企業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82級自動化
劉建勛:中國中車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
張耀明:中鋼集團衡陽重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李建國:華菱鋼鐵集團總經理
馬夏康:浙江金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85級焊接專業
彭六三:用友軟體集團副總裁,“中國軟體產業技術帶頭人”
彭桂林:通聯支付網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國銀聯原風險總監
李建國:中國聯通董事、副總經理、監事會主席
張智江:中國聯通網路建設部總經理,獲“光華工程獎”、2014年首屆“傑出工程師獎”等
何飈:中國聯通廣東省分公司總經理
陳儉:北京聯信永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年上市)董事長,創始人
胡建:北京合力金橋系統集成技術有限公司(01年香港借殼上市)總裁
李安民: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院長
談文芳: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
何祚雲:中國石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華僑城董事長劉平春
陳壽生:深圳展辰達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
覃九三:深圳新宙邦科技(2010年上市)董事長
趙曉輪:香港亞王能源集團董事局主席
劉衛東: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6年上市)總經理
覃道雄:湖南省煤業集團董事長
李義成:湖南省煤業集團總經理
廖建湘:興湘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周昌貢:湖南中煙工業公司總經理
王新松:湖南省輕工鹽業集團董事長
謝子龍:老百姓大葯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祖長:灣田集團董事長,中國十大“創業之星”
宗海燕:深圳深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食品飲料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總經理
曾輝: 深圳康佳集團常務副總裁
陳志強:步步高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
王繼康:廣州農村商業銀行行長
匡國建: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
隆永紅:上海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
殷緒文:上海銀行北京分行行長
胡罡: 中信銀行重慶分行行長
王惠平:海南省財政廳副廳長
皮本固:湖南省國稅局副局長
- 政法界
李振軍:原中共湖南省委書記,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委,復校時第一任校長
徐憲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
劉力偉: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副書記、省公安廳廳長,原湖南副省長、公安廳廳長
趙勇:河北省委副書記、省委黨校校長
謝勇: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進中央常委,原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楊泰波:原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長
石時態: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省委政法委副書記
龔佳禾:湖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李建國:中國聯通董事、副總經理、紀委書記,原湖南省委常委
王曉琴: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原省人民檢察院原副檢察長
王林森:原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長
李世宏:國家旅遊局副局長
羅湘成:水利部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趙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主任
胡若隱:中共中央辦公廳正局級秘書
向力力:湖南省人民政府秘書長、黨組成員,原郴州市委書記
彭對喜:湖南省委政法委原第一副書記,原湘西自治州委書記
印仕柏: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肖卓:雲南省人民檢察院副書記、副檢察長
黃兆林、鍾萬民、章彥武:湖南省委原副秘書長
曹炯芳:湘潭市委書記
龔文密:邵陽市委書記
彭國甫:懷化市委書記
段林毅:湖南省民政廳廳長
肖國安:湖南省教育廳廳長
劉明欣:湖南省交通廳廳長
賀仁雨:原湖南交通廳廳長
劉宗林:湖南省農業廳廳長
向世林:湖南省建設廳廳長
毛敘保:原湖南商務廳廳長
方光華:西安市副市長
朱偉:佛山市市長候選人
瞿海:郴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劉和生:岳陽市委副書記、市長
楊金鳶:湖南省廣播電視局局長
王新松:湖南省鹽務管理局局長
顏向陽:湖南省水庫移民局局長
蔣新祺:湖南省質量監督局局長
嚴寅初:河南煤礦安全監察局長
黃加訓:江西煤礦安全監察局長
王光明、湯向榮、吳巨培、周賽保、杜亞玲、郭正懷、胡旭晟、蔡暢元、黃贊佳、胡長清、唐利如、彭雁峰、王鍵、劉進能、唐建、鄧煥生、張建平、陳忠紅、劉森甲、鄒學明、周愛國、雷光華、曾桌民、劉更光、祁聖芳、尹華凱、易先飛、鄭年田、丁國強、賀德安、馮建社、羅桂香、王超群、唐泰來、勞動、楊雄赳、姜玉泉、黃曙光、李湘岳、田自力、羅典蘇、張湘濤、周迎春、王雄飛、周輝斌、熊煒、周吉平、汪業元、楊方明、李軍、劉澤友等
- 傳媒及其他
王魯湘:新一代文化大家,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香港鳳凰衛視高級策劃。歷任鳳凰衛視《縱橫中國》總策劃、《世紀大講堂》主持人、《文化大觀園》總策劃、主持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導,北京鳳凰嶺書院院長。
浮石:著名作家,新活動傳媒總策劃
嚴文斌:新華社對外編輯部主任,中國特稿社社長
關心國:新華社北美總分社社長,原新華社總編室副主任、《參考訊息》副總編輯
舒斌: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紅網董事長、總編輯
劉清華:中南傳媒副總經理,兼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
劉劍:中南傳媒副總經理,兼湖南瀟湘晨報傳媒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編輯
湯應武: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
匡導球:南京報業傳媒集團總經理,南京時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82漢語言文學
歐陽國忠:廣源傳媒集團CEO,"中國十大創新傳媒新銳人物"、"十大華人創新人物"
周衛軍:中國消費者報副總編輯
新一代文化大家王魯湘
唐湘岳:光明日報湖南站站長
李倫娥:中國教育報湖南站站長
劉粼:經濟日報湖南站長
方大豐:工人日報湖南記者站站長
王伏虎:《今日女報》社長、總編
劉一平:湖南衛視黨委書記
戚人傑:湖南教育電視台台長
劉九如:電子工業出版社總編輯,“改革開放30年傳媒風雲人物”
申平華:中國少兒新聞出版總社副總編輯,79歷史
李建國: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長
黃楚芳:湖南教育出版社社長
曠昕:深圳海天出版社社長
文花枝: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模範導遊員,中國十大傑出青年,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楊懷保: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孝基金創始人,團中央委員,首屆中國大學生十大自強之星標兵、2007年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
扶婷:“折翼天使”,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女子200米蛙泳世界記錄打破者
黃暉:中國電視劇藝術成就最高獎——飛天獎優秀編劇(第26屆)得主
包宜鑫:世界羽聯法國超級賽冠軍,印尼羽毛球頂級賽冠軍,尤伯杯世界冠軍,國際羽聯女子雙打羽毛球排名世界第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