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河南城建學院前身是建立于1983年的平頂山城建環保學校和19 85年的武漢城建學院河南分院。
1993年武漢城建學院河南分院經原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河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
2000年兩校合並成立新的河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
2002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升格為大學部院校--平頂山工學院。
2008年11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河南城建學院。
科研成果
科研項目
據2014年2月官網顯示,近三年,學校承擔了包括"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市級以上科技攻關項目388項;出版著作、教材212部;發表學術論文2385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收錄483篇;申請並獲得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7項;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獎勵116項,地廳級獎勵171項;科技活動經費持續成長。

研究機構

據2014年2月官網顯示,學校擁有2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2個實驗室(中心)。
學校與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共同申報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焦爐煤氣綜合利用研發(煤化工)實驗中心"2013初獲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批準。
學校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共同建設了GE智慧型平台自動化系統實驗室。
學校依托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和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成立了"河南省城鎮綜合設計研究院"。.
類別 | 名稱 | 依托重點學科 | 負責人 | 備註 |
---|---|---|---|---|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市政工程、環境工程 | 郭一飛 | |
重點實驗室 | 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 | 材料加工工程 | 牛季收 | 平頂山市重點實驗室 |
分析測試中心 | 市政工程、環境工程 | 郭一飛 | ||
燃氣工程重點實驗室 | 供熱、供燃氣、通通風及空調工程 | 馬良濤 | ||
煤鹽化工重點實驗室 | 化學工程、套用化學 | 趙海鵬 | 河南省高校工程 技術研究中心 (趙金安) | |
生化工程重點實驗室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陳蘭英 | ||
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交通工程重點實驗室 培育基地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道路與鐵道工程 | 宋昕生 | |
資料來源于學校官網 |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14年2月官網顯示,圖書館有各類館藏文獻資源185.62萬冊,其中紙質圖書總量139.81萬冊,電子圖書45.81萬冊,紙質報刊1400餘種,過刊合訂本3.1萬冊。擁有清華同方的《中國學術期刊》、《城市規劃》、《博、碩士論文》、《銀符考試系統》、《網上報告廳》、《外文期刊》等中外文資料庫21個。重點收藏了建築、電腦、環境、城市規劃、數理化等學科的書刊資料,形成了以理工為主、具有城市建設特色的藏書體系。

河南城建學院圖書館是一個專業性的高校圖書館。始建于 1985年,1992年建成4178平方米的圖書館樓,1999年建成電腦區域網路,實現了採訪、編目、流通的自動化管理,2000年建成電子閱覽室,開始為讀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信息服務。2005年投入使用的新校區圖書館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
學術交流
學校先後與英國桑德蘭大學、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馬來西亞林登大學等國外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進行學者互訪、專家講學、科研合作、學生交流、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

2011年,與馬來西亞林登大學的專科合作辦學項目獲得省政府批準,正式招生。
2013年與英國高地群島大學的大學部課程合作項目獲得河南省教育廳批準,正式招生。還與鄭州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科技大學等國內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院系設定 | ||
---|---|---|
河南城建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 ||
河南城建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 ||
河南城建學院數理學院 | ||
河南城建學院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 | 河南城建學院外國語學院 | |
河南城建學院交通運輸工程學院 | 河南城建學院工商學院 | |
河南城建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 河南城建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 |
河南城建學院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 ||
資料來源于學校官網 |
學科建設
類別 | 學科名稱 | 學科代碼 | 所屬一級學科 | 學科帶頭人 | 備註 |
---|---|---|---|---|---|
省級重點學科 | 材料加工工程 | 080503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張國強 | |
供熱、供燃氣、通通風及空調工程 | 081404 | 土木工程 | 馬良濤 | ||
市政工程 | 081403 | 土木工程 | 張 奎 | ||
化學工程 | 081701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趙海鵬 | ||
校級重點學科 | 結構工程 | 081402 | 土木工程 | 侯豐澤 | 第二輪次建設 |
市政工程 | 081403 | 土木工程 | 張 奎 | ||
環境工程 | 083002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陳松濤 |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1201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閆 謹 |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 081601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何保喜 | ||
化學工程 | 081701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趙海鵬 | ||
校級特色學科 | 城市規劃與設計 | 081303 | 城市規劃 | 邢 燕 |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 082303 | 交通運輸工程 | 宋昕生 | ||
系級重點學科 | 道路與鐵道工程 | 082301 | 交通運輸工程 | 王小召 | 第一批 |
電腦套用技術 | 081203 | 電腦科學與技術 | 閆洪亮 |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071010 | 生物學 | 陳蘭英 | ||
套用化學 | 081704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杜玲枝 | ||
套用數學 | 070104 | 數學 | 屈鵬展 |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080804 | 電氣工程 | 樊曉虹 | 第二批 | |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 030108 | 法學 | 王艷芳 | ||
資料來源于學校官網 |
師資力量
在職教職工11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860多人,教授79人、副教授25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668人。
教學建設
- 辦學成果
學校擁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6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省級教學團隊,2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5個省級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省級普通高校大學部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完成省級教改項目29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7項。學校擁有4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河南省工程實驗室,1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三年來,承擔包括"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市級以上科技攻關項目523項;出版著作、教材212部;發表學術論文2638篇,其中,被SCI、EI、ISTP、CSSCI收錄634篇;申請並獲得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47項;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獎等省部級獎勵127項,地廳級獎勵249項。

等級 | 專業名稱 | 所屬學院 | 專業名稱 | 所屬學院 | 專業名稱 | 所屬學院 |
---|---|---|---|---|---|---|
國家級 |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 能源學院 | ------ | ----------- | ------- | ----------- |
省級 | 工程管理 | 管理學院 | 測繪工程 | 測繪學院 | 城市規劃 | 建築學院 |
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 | 市政學院 | 工程造價 | 管理學院 |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 | 交通學院 | |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 能源學院 | ------- | ----------- | ------- | ----------- | |
校級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化工學院 | 交通工程 | 交通學院 | 環境工程 | 市政學院 |
熱能與動力工程 | 能源學院 | 建築學 | 建築學院 | ------- | ----------- |
專業名稱 | 所屬學院 | 立項時間 | 專業名稱 | 所屬學院 | 立項時間 |
---|---|---|---|---|---|
土木工程 | 土木學院 | 2012年 | 給水排水工程 | 市政學院 | 2012年 |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 能源學院 | 2012年 | 環境工程 | 市政學院 | 2013年 |
工程管理 | 管理學院 | 2013年 | ------- | ------- | -----------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批準時間 | 所屬大類 | 課程名稱 | 負責人 | 批準時間 | 所屬大類 |
---|---|---|---|---|---|---|---|
旅遊規劃與開發 | 張國興 | 2010.5 | 旅遊管理 | 傳熱學 | 馬良濤 | 2008.5 | 能源動力類 |
環境生態學 | 劉瑞芳 | 2011.9 | 農學類 | 建築材料 | 王春陽 | 2009.6 | 結構工程 |
測量學 | 李生平 | 2005.7 | 測繪類 | 供熱工程 | 王靖 | 2011.9 | 土木工程類 |
普通生物學 | 陳蘭英 | 2005.7 | 生物學 | ASP.NET程式設計 | 閆洪亮 | 2009.6 | 程式設計及其語言 |
實驗教學中心名稱 | 所屬學院 | 實驗教學中心名稱 | 所屬學院 |
---|---|---|---|
工程力學實驗教學中心 | 土木學院 | 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市政學院 |
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能源學院 | 電氣與電子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電氣學院 |
測繪與地理信息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測繪學院 | ------- | ----------- |
- 學生成績
畢業生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累計通過率達到70%,考研率達到25%。在第二屆中南地區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結構力學競賽河南賽區選拔賽中,競賽總成績名列全省高校第一。

學生在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大學生測繪技能競賽獲得全國第四名;在我校舉辦的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大學生測繪技能大賽中,我校獲得團體總成績一等獎、水準測量一等獎、數位測圖一等獎、導線測量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得北方賽區團體一等獎,河南賽區團體一等獎;在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全國二等獎1項,河南省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在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獲河南省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2005級大學部生四、六級累計通過率達到60.6%。2009屆畢業生考研錄取人數409人,錄取率達18.6%,部分專業達到35%。
2010年4月17日,在中國建設教育協會主辦的全國高等院校學生斯維爾杯BIM系列軟體建築信息模型大賽中,獲得組織二等獎,競賽大學部組全能三等獎,成績在包括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重慶大學、湖南大學、深圳大學在內的百餘支參賽隊中排名第20位。

2011年,學校校報8篇作品獲2010年度"河南省高校新聞獎",其中二等獎3篇、三等獎5篇。2010-2013年,學校學生在國家和省、市級各類競賽中共有401人次獲得211項獎勵。
- 實踐就業
學校就業能力被麥可思網排行榜列為中南地區非211大學部院校並列第20位,是河南省唯一一所進前二十名的非211大學部院校。學校被原建設部確定為"國家建設類一級培訓機構"。

2012年獲得"全國高校就業典型50強"。2013年榮獲年度"河南高等教育質量社會滿意院校"稱號。
2013年10月22日,河南城建學院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是平頂山市第一家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站。
-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文明學校、河南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河南省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河南省國家助學貸款先進單位、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市場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在2009年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河南教育品牌大型調查中,被評為“河南最具公信力的十大教育品牌”學校。2013年榮獲年度“河南高等教育質量社會滿意院校”和“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稱號。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訓
厚德 唯實 博學 慎思

厚德--厚:優待、推崇、重視;德:道德、品行、政治品質
《庄子》說 "厚德載物";《春秋傳》指出:"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世說新語》中講"百行以德為首。"《大載理記》講:"行德則興,背則崩"。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認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唯實--唯:是指獨有;實:是指客觀現實
"唯實""實事求是'的濃縮。"實事求是"一詞原出自班固《漢書·河間獻王傳》。顏師古道:"務得事實,每真是也。"韓非子認為:"巧詐不如拙誠。"王夫之主張:"經世致用。"而魏源則痛聲疾呼:"以實事程功實,以實功程實事。"
博學--博:多,豐富;學:學問,知識
孔子在《論語 ·陽貨》中指出:"好仁不好說·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共蔽也賊,好 不好學,其蔽也狡,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中庸》指出"博學之,審問之。"
慎思--慎:謹慎、細心,思:思考、研究
《中庸》中指出 "慎思之,明辨之。"孔子在《為政》中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 校徽

1. 徽標的設計立足辦學特色,從校名漢語拼音字母提煉出兩個基本造型元素“C”和“J”,經過重構形變,形成徽標的主體圖案。配以中英文校名和一組3個同心圓,組成徽標的整體形象。
2. “C” 代表道路等市政公用設施,“J”代表城市建築群,象征城市建設事業蒸蒸日上,突出反映我校的城建特色。
3. “C”的造型有“滄海”之意,“J” 的造型有“雲帆”之蘊,寓意學校像揚帆遠航的雲帆,破浪前行。
4. 徽標內圓為海藍色實心圓,象征校訓“厚德,唯實”;實心圓向外分層擴展形成淺色同心圓環,蘊含“博學,慎思”。
5. 徽標外環上半部採用中國傳統書法毛體字“河南城建學院”,表示建設現代大學應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徽標外環下半部採用標準英文校名,表明辦學的開放性和國際性理念,期望學校融入現代國際潮流並聲名遠揚。
社團文化
學校每年舉辦"挑戰杯"和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舉辦數學建模、電子設計、大學生英語、測量技能等大賽,邀請校內外名家學者開設各類學術講座,舉辦辯論賽、讀書節、社團活動月、宿舍文化節等活動,增設科普知識、音樂欣賞、書法藝術等與學生文化藝術貭素有關的選修課。

河南城建學院學生社團聯合會成立于2005年11月。截至2012年,河南城建學院學生社團聯合會共有31個學生社團,涵蓋科技類、人文社會類、體育類、文藝類等各方面。
類別 | 協會名稱 |
---|---|
科技類 | 創業者聯盟、攝影愛好者協會、弈林棋社、電子愛好者協會、微博協會 |
人文社會類 | 愛心社、讀書協會、交際禮儀協會、英起家教聯盟、英語協會、考研協會、支農與實踐社、房地產協會、養生協會、工程貭素培養中心、法律協會 |
體育類 | 1768輪舞社、撞球協會、武術協會、羽毛球協會、桌球協會、街舞協會、輪滑社 |
文藝類 | 碧野文學社、金口社、話劇社、書畫協會、群英相聲俱樂部、戲曲協會、魔術協會、迷走二次元動漫社、藝之眼DV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