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河南中醫葯大學的前身是建立于1953年的河南中醫進修學校。
1958年,河南省計畫新增高等學校61所(其中包括在原河南省中醫進修學校的基礎上建立河南中醫學院)。
1958年9月4日,河南中醫學院成立。
1979年,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面向全國招收和培養碩士學位研究生。
1981年,被批準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7年起相繼與北京中醫葯大學、上海中醫葯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等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2003年被教育部正式批準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工作單位。

2006年被人事部批準為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09年1月被確定為博士學位授權建設單位。
2011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簽訂共建河南中醫學院協定。
2012年,學校被列入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規劃學校,並成為“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畫”高校。
2013年,學校成為教育部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培養高校;同年,學校中醫學、中葯學2個一級博士授權學科獲得河南省和國務院學位辦正式批準,2014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2015年,學校擬更名為河南中醫葯大學。
2016年1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做出《關于2016年教育部擬批準設定高等學校的公示》,河南中醫學院公示更名為河南中醫葯大學。
2016年3月10日,河南中醫學院正式更名為河南中醫葯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河南中醫葯大學設有基礎醫學院、葯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骨傷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針灸推拿學院、護理學院、康復醫學院、人文學院、外語學院、信息技術學院、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體育教研部、職業技能培訓鑒定中心等18個院(部、中心),開辦24個大學部專業和6個專科專業。
專業設定 | ||
---|---|---|
院系 | 大學部 | 專科 |
基礎醫學院 | 預防醫學 | —— |
葯學院 | 中葯學、葯學、葯物製劑、製葯工程、中葯製葯、中葯資源與開發、生物工程 | |
第一臨床醫學院 | 中西醫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技術 | |
第二臨床醫學院 | 中醫學、醫學影像技術 | |
針灸推拿學院 | 針灸推拿學 | 針灸推拿 |
護理學院 | 護理學、護理學(民族傳統體育與保健英語方向) | —— |
康復醫學院 | 康復治療學 | |
人文學院 | 公共事業管理、市場行銷、文化產業管理、套用心理學 | |
外語學院 | 英語、漢語國際教育 | |
信息技術學院 | 電腦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 |
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 —— | 軟體技術(醫葯衛生方向)、電腦套用技術(醫葯衛生方向)、電腦信息管理(醫葯衛生方向)、圖形圖像(醫葯衛生方向)、電腦網路技術(醫葯衛生方向) |
師資力量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河南中醫葯大學有教職工1399人,其中專任教師982人,碩士生導師381人,博士生導師47人;有首屆國醫大師1人,雙聘院士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入選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人,河南省政府首批特殊津貼專家4人,享受全國名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教師57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1人,省高校教學名師4人,省優秀專家30人,河南中醫事業終身成就獎得主20人,省名中醫31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和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20人,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資助對象7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等項目得主104人,省級高校教學團隊5個。

國醫大師:李振華
雙聘院士:張改平
“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入選人:李建生、司富春、朱明軍
河南省高校教學名師:王憲齡、丁櫻、趙文霞、鄭曉珂
省級高校教學團隊:中醫婦科學教學團隊(2013年)、針灸學教學團隊(2011年)、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2010年)、中葯學課程教學團隊(2009年)、中醫學專業教學團隊(2008年)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河南中醫葯大學有4個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7個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省級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7門省級精品課程。2011年,河南中醫葯大學有11項教學研究成果獲該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4項;2013年,河南省第八屆教學成果獎公布,河南中醫葯大學獲特等獎一項、一等獎2項。

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中葯學、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中醫學
河南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護理學(中西醫結合方向)、葯物製劑、葯學、製葯工程、英語(醫學英語方向)、預防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方向)
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中葯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葯物製劑、電腦科學與技術、護理學
河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中葯學實驗教學中心、電腦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葯學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精品課程: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內科學、醫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中葯炮製學、傷寒論、中醫兒科學、中葯製劑分析、中醫診斷學、正常人體解剖學、護理學基礎、中葯鑒定學、中醫骨傷科學、中葯化學、方劑學、中葯學、針灸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附屬醫院
學科建設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河南中醫葯大學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重點學科24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8個,二級重點學科2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7個(覆蓋55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博士授權學科2個(覆蓋13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重點學科:推拿學、中醫實驗動物學、中醫預防醫學、中醫腦病學、中葯鑒定學、針灸學、各家學說、傷寒學、中醫養生學、中醫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護理學、中醫全科醫學、中醫康復學、中醫文化學、中醫傳染病學、中醫心病學、中醫肝膽病學、中醫肺病學、臨床中葯學、中葯化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兒科學、方劑學
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葯學、護理學、公共管理、葯學
河南省二級重點學科:思想政治教育、無機化學
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中醫學、中葯學、中西醫結合、葯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中醫學、中葯學
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 | ||
---|---|---|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類別 |
中醫學 | 中醫基礎理論 | 學術型 |
中醫臨床基礎 | 學術型 | |
中醫醫史文獻 | 學術型 | |
方劑學 | 學術型 | |
中醫診斷學 | 學術型 | |
中醫內科學 | 專業型 | |
中醫外科學 | 專業型 | |
中醫骨傷科學 | 專業型 | |
中醫婦科學 | 專業型 | |
中醫五官科學 | 專業型 | |
中醫兒科學 | 專業型 | |
針灸推拿學 | 專業型 | |
民族醫學 | 學術型 | |
中葯學 | —— | 專業型 |
中西醫結合 | 中西醫結合基礎 | 學術型 |
中西醫結合臨床 | 專業型 | |
葯學 | 葯物化學 | 學術型 |
葯劑學 | 學術型 | |
生葯學 | 學術型 | |
葯物分析學 | 學術型 | |
微生物與生化葯學 | 學術型 | |
葯理學 | 學術型 | |
基礎醫學 |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 學術型 |
免疫學 | 學術型 | |
病原生物學 | 學術型 |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學術型 | |
法醫學 | 學術型 | |
放射醫學 | 學術型 | |
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 | 學術型 | |
臨床醫學 | 內科學 | 學術型 |
兒科學 | 學術型 | |
老年醫學 | 學術型 | |
神經病學 | 學術型 | |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 學術型 | |
皮膚病與性病學 | 學術型 |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學術型 | |
護理學 | 專業型 | |
臨床檢驗診斷學 | 學術型 | |
外科學 | 學術型 | |
婦產科學 | 學術型 | |
眼科學 | 學術型 | |
耳鼻咽喉科學 | 學術型 | |
腫瘤學 | 學術型 | |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 學術型 | |
運動醫學 | 學術型 | |
麻醉學 | 學術型 | |
急診醫學 | 學術型 |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學術型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學術型 |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學術型 |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 學術型 | |
思想政治教育 | 學術型 | |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 學術型 | |
參考來源: |
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點) | |
---|---|
一級學科 | 二級學科 |
中醫學 | 中醫基礎理論 |
中醫臨床基礎 | |
中醫醫史文獻 | |
方劑學 | |
中醫診斷學 | |
中醫內科學 | |
中醫外科學 | |
中醫骨傷科學 | |
中醫婦科學 | |
中醫五官科學 | |
中醫兒科學 | |
針灸推拿學 | |
民族醫學 | |
中葯學 | —— |
交流合作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河南中醫葯大學與世界近50所大學、科研院所、醫院等實現了教學、科研、醫療等方面的合作,在中醫葯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文化傳播等方面開發了一系列中外合作項目,開展校地、校企合作,在盧氏、濟源、西峽等地建有14個中葯材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承擔全省30多個、70餘萬畝中葯材規範化種植基地的技術指導任務,與宛西製葯、羚銳製葯、輔仁葯業、太龍葯業等多家企業開展了合作,與濟源市、新鄉市、信陽市新縣、焦作市人民政府等簽訂了校地合作協定,在人才培養、醫院建設與醫療服務、中醫葯資源開發、中醫葯產業等方面開展合作。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河南中醫葯大學有科技部合作基地1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研究基地1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個、省級研究基地1個、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3個;擁有2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研究室,6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三級實驗室,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3個,省級工程實驗室1個,省級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級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3個。
平台級別(類別) | 名稱 |
科技部合作基地 | 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研究基地 | 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 |
省級高校人文社科基地 | 中醫葯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省級研究基地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
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中醫方證信號傳導培育基地、中醫葯防治老年病培育基地、中葯葯效評價與中葯深加工培育基地 |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 艾滋病扶正排毒研究室、病毒性心肌炎益氣養陰研究室 |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三級實驗室 | 艾滋病檢測實驗室、中葯製劑實驗室、病理(腎髒)實驗室、中葯葯理(呼吸)實驗室、中葯質量分析實驗室、中葯葯理實驗室 |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 呼吸疾病診療與新葯研發協同創新中心 |
省級重點實驗室 | 河南省病毒性疾病中醫葯防治重點實驗室、河南省中葯資源與中葯化學重點實驗室 |
省級工程技術中心 | 河南省中葯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葯質量控製與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道地葯材研究與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省級工程實驗室 | 河南中醫學院生物工程實驗室 |
省級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河南省葯效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葯質量控製與評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葯材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省級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 葯效評價開放實驗室、中醫內科學實驗室、中葯學實驗室 |
建設成果
●承擔項目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河南中醫葯大學5年間共承擔科研項目2098項,其中“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等國家級項目115項,省部級項目331項。
●獲得成果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河南中醫葯大學共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研獎勵74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78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51項;發表學術論文11651篇,被SCI、EI、ISTP等收錄334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主編)共483部。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河南中醫葯大學圖書館有各類館藏圖書142.5萬冊,中外文期刊1704種,中外文資料庫105種;館藏中醫線裝古籍文獻是該館的特色資源,藏書總計3.3萬多冊,包括明、清時代的刻本、抄本等版本形式,其中《急救良方》入選《第一批全國珍貴古籍名錄》,《古今醫統正脈全書》等10部古籍入選《第一批河南省珍貴古籍名錄》。
學術期刊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河南中醫葯大學主辦有《河南中醫》和《中醫學報》兩種學術期刊,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兩者均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收錄期刊。
《河南中醫》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全國中醫葯優秀期刊、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省優秀科技期刊,設有張仲景學術思想探討、理論探討、經方實驗錄、名老中醫經驗、歷代名醫及其著作、火神派研究、思考與探索、中醫診法研究等欄目。
《中醫學報》由中華中醫葯學會與河南中醫葯大學聯合主辦,為中華中醫葯學會系列期刊(國家級科技核心期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國中醫葯優秀期刊、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波蘭哥白尼索引來源期刊、省一級期刊、省自然科學“二十佳期刊”,設有艾滋病研究、腫瘤研究、肺病研究、華佗論壇、岐黃論壇、國醫大師、名醫研究、百家論壇、 多學科研究、理論研究、實驗研究等欄目。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訓
厚德博學,承古拓新
厚德博學:要有大德,心胸寬廣不以個人得失為主;有德的同時也要學識淵博,知識豐富,見多識廣。
承古拓新:傳承自古以來的優秀科學文化知識,弘揚優良科學文化傳統,繼承傳統,努力創新。
校徽
河南中醫葯大學校徽是中醫文化的象征,環形象征該校師生團結一致、努力向前;太極圖象征河南中醫葯大學生生不息的生機,象征著中醫葯的協調發展,象征著升起的太陽,預示大學的美好未來醫事業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
校徽太極圖下的那抹綠色,既像是開啟的書本,象征著中醫葯的學術傳承與發揚,又像一雙手預示著大學將要在全體師生的手中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最下面是建校時間,代表著學校的發展:中醫後繼有人,學校將是中醫人的沃土。
社團文化
河南中醫葯大學大學生社團聯合會是負責管理社團工作、服務社團發展的學生組織,旗下管轄著涵蓋文學學術、實踐服務、藝術文化、愛好興趣、體育運動等不同功能、類型的各類學生社團組織。根據2016年4月該校社團聯合會官網顯示,河南中醫葯大學有大學生英語協會、大學生書畫協會、青鳥文學社、騰飛乒協、“花樣年華”禮儀社團、太極俱樂部、海洋藝術團等社團(協會)。
2012年4月,海洋藝術團在新校區教學樓A401室舉行了“第一屆動漫配音大賽”的初賽,共有七隊同學參加了此次大賽;外國文學研究會在新校區教學樓三樓階梯教室舉辦了Role-play表演賽,該活動有七個參賽組,主要作品有第一臨床醫學院的《Where there is sunshine , there is love》,針灸推拿學院的《荊軻刺秦》以及外國文學研究會的《Beauty and Beast》等等。
現任領導
知名校友
熊維政:河南羚銳製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全國勞動模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王升啓: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副軍職研究員,生物技術專家,博士生導師。
孫耀志:河南省宛西製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得主。
劉延澤:曾任美國新英格蘭中醫學院客座教授、鄭州大學和北方民族大學兼職教授。
張懷亮: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腦病醫院副院長,受聘為世界中醫葯聯合會內科理事。
鄭福增: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
崔公讓: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學術部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秀敏:美國西奈山醫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