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河北建築科技學院

1952年開灤煤礦工業學校建立;
1953年開灤煤礦工業學校更名為開灤煤炭建築工程學校;
1960年開灤煤炭建築工程學校更名為唐山煤礦學校;
1965年唐山煤礦學校更名河北峰峰煤礦學校;
1978年河北峰峰煤礦學校升格為河北煤礦學院;
1981年河北煤礦學院更名為河北礦業學院;
1981年河北礦冶學院(採煤專業)並入河北礦業學院;
1983年河北礦業學院更名為河北煤炭建築工程學院;
1995年河北煤炭建築工程學院更名為河北建築科技學院;
2003年河北建築科技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邯鄲醫專,邯鄲農專合並組建為河北工程學院;
2006年河北工程學院更名為河北工程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邯鄲)
1951年北京水利水電學校建立;

1953年北京水利發電學校建立;
1956年北京水利發電函授學院建立;
1958年北京水利發電函授學院、北京水利發電學校、北京水利水電學校合並升格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
1971年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更名為河北水利水電學院;
1978年河北水利水電學院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1990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遷往河南鄭州,本部改名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邯鄲);
2003年並入河北建築科技學院。
邯鄲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1975年河北農業大學(邯鄲分校)建立;
1993年河北農業大學(邯鄲分校)分建邯鄲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2003年並入河北建築科技學院。
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省石家庄醫士學校建立邯鄲衛生學校建立;

1958年河北省石家庄醫士學校、邯鄲衛生學校合並升格邯鄲醫學專科學校;
1962年邯鄲醫學專科學校改建邯鄲地區衛生學校;
1975年邯鄲地區衛生學校改建河北新醫大學(邯鄲分校);
1979年河北新醫大學(邯鄲分校)更名河北醫學院(邯鄲分院);
1993年河北醫學院(邯鄲分院)分建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2003年並入河北建築科技學院;
合並至今
2003年河北建築科技學院、邯鄲農業高等專科學校、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邯鄲)合並組建河北工程學院 。
2006年河北工程學院正式更名為河北工程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介紹,學校設有15個學院、1個獨立學院(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2個教學部和71個大學部專業。
具體專業 | 專業大類 | 專業小類 |
---|---|---|
產品設計(大學部) | 文學 | 藝術類 |
環境設計(大學部) | 文學 | 藝術類 |
城鄉規劃(大學部) | 工學 | 土建類 |
套用統計學(大學部) | 理學 | 統計學 |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大學部) | 理學 | 地理科學 |
漢語國際教育(大學部) | 文學 | 中國語言文學類 |
地理信息科學(大學部) | 理學 | 地理科學 |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土建類 |
能源與動力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能源動力類 |
視覺傳達設計(大學部) | 文學 | 藝術類 |
休閒體育(大學部) | 教育 | 體育學類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大學部) | 工學 | 電氣信息類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能源動力類 |
物聯網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交通運輸 |
藝術設計(大學部) | 文學 | 藝術類 |
風景園林(大學部) | 工學 | 環境與安全 |
農業水利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農業工程類 |
工程力學(大學部) | 工學 | 工程力學類 |
動物科學(大學部) | 農學 | 動物生產類 |
食品質量與安全(大學部) | 工學 | 輕工紡織食品類 |
食品科學與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輕工紡織食品類 |
園林(大學部) | 農學 | 環境生態類 |
交通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交通運輸 |
化學工程與工藝(大學部) | 工學 | 化工與製葯 |
園藝(大學部) | 農學 | 植物生產類 |
水務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土建類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土建類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土建類 |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土建類 |
動物醫學(大學部) | 農學 | 動物醫學類 |
給水排水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土建類 |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土建類 |
城市規劃(大學部) | 工學 | 土建類 |
建築學(大學部) | 工學 | 土建類 |
土木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土建類 |
護理學(大學部) | 醫學 | 護理學 |
中醫學(大學部) | 醫學 | 中醫醫學 |
醫學影像學(大學部) | 醫學 | 臨床醫學和醫學技術類 |
醫學檢驗(大學部) | 醫學 | 臨床醫學和醫學技術類 |
臨床醫學(大學部) | 醫學 | 臨床醫學和醫學技術類 |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大學部) | 工學 | 電氣信息類 |
軟體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電氣信息類 |
自動化(大學部) | 工學 | 電氣信息類 |
通信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電氣信息類 |
電子信息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電氣信息類 |
電腦科學與技術(大學部) | 工學 | 電氣信息類 |
熱能與動力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能源動力類 |
測控技術與儀器(大學部) | 工學 | 儀器儀表類 |
汽車服務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機械類 |
過程裝備與控製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機械類 |
機械電子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機械類 |
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機械類 |
工業設計(大學部) | 工學 | 機械類 |
車輛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機械類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大學部) | 工學 | 機械類 |
焊接技術與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材料類 |
復合材料與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材料類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材料類 |
冶金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材料類 |
金屬材料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材料類 |
資源勘查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地礦類 |
勘查技術與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地礦類 |
採礦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地礦類 |
安全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環境與安全 |
環境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環境與安全 |
遙感科學與技術(大學部) | 工學 | 測繪學 |
測繪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測繪學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水利學 |
水利水電工程(大學部) | 工學 | 水利學 |
植物保護(大學部) | 農學 | 植物生產類 |
農學(大學部) | 農學 | 植物生產類 |
地理信息系統(大學部) | 理學 | 地理科學 |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大學部) | 理學 | 地理科學 |
套用化學(大學部) | 理學 | 化學 |
套用物理學(大學部) | 理學 | 物理學 |
信息與計算科學(大學部) | 理學 | 數學 |
英語(大學部)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市場行銷(大學部) | 管理 | 工商管理類 |
工商管理(大學部) | 管理 | 工商管理類 |
漢語言文學(大學部) | 文學 | 中國語言文學類 |
法學(大學部) | 法學 | 法學類 |
經濟學(大學部) | 經濟 | 經濟學 |
國際經濟與貿易(大學部) | 經濟 | 經濟學 |
會計學(大學部) | 管理 | 工商管理類 |
工程管理(大學部) | 管理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大學部) | 管理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醫學檢驗技術(專科) | 醫葯衛生 | 醫學技術 |
師資力量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介紹,學校有教職工2835人,副高職以上人員1007人,其中教授227人,副教授337人。有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河北省新世紀“三三三”人才工程6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教師10名。設立院士工作站,軟引進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毓川、中國工程院院士林皋。

省級教學團隊:資源勘查工程教學團隊(孫玉壯、2008年)
省級教學名師:王建書、李萬慶、賀洪江、李秋生
學科建設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介紹,學校建設有6個省級重點、3個省級重點發展學科,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擁有工商管理(MBA)、工程碩士、農業推廣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門類,項目管理等11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農業資源利用等15個農業推廣碩士授權領域。
省級重點學科(6個) | 建築技術科學、農業水土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礦產普查與勘探、市政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省級重點發展學科(3個) | 電腦套用技術、水利水電工程、結構工程 |
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 | 水資源水環境調控及綜合管理 |
一級學科(10個) | 二級學科(38個) | ||
---|---|---|---|
序號 | 一級學科名稱 | 序號 | 二級學科名稱 |
1 | 機械工程 | 1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2 | 機械電子工程 | ||
3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
4 | 車輛工程 | ||
2 | 電腦科學與技術 | 5 | 電腦系統結構 |
6 | 電腦軟體與理論 | ||
7 | 電腦套用技術 | ||
3 | 建築學 | 8 | 建築歷史與理論 |
9 |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 ||
10 | 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 ||
11 | 建築技術科學 | ||
4 | 水利工程 | 12 | 水文學及水資源 |
13 |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 ||
14 | 水工結構工程 | ||
15 | 水利水電工程 | ||
16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
5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17 | 礦產普查與勘探 |
18 |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 ||
19 | 地質工程 | ||
6 | 礦業工程 | 20 | 採礦工程 |
21 | 礦物加工工程 | ||
22 | 安全技術及工程 | ||
7 | 軟體工程 | 23 | 不分設二級學科 |
8 | 畜牧業 | 24 |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
25 |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 ||
26 | 草業科學 | ||
27 | 特種經濟動物飼料(含:蠶、蜂等) | ||
9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28 | |
10 | 工商管理 | 29 | 會計學 |
30 | 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 | ||
31 | 旅遊管理 | ||
32 | 技術經濟及管理 | ||
11 | 其他 | 33 | 岩土工程 |
34 | 結構工程 | ||
35 | 市政工程 | ||
36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 ||
37 | 農業水土工程 | ||
38 | 環境工程 |
碩士學位授權門類(3個):工商管理(MBA)、工程碩士、農業推廣。
工程碩士領域(11個):項目管理、建築與土木工程、電腦技術、水利工程、礦業工程、地質工程、機械工程、農業工程、環境工程、工業工程、物流工程
教學建設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介紹,學校建設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大學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專業、1個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大學部教育創新高地、8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5個省級“大學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專業、3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4門省級精品課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 | 資源勘查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採礦工程 |
國家“大學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專業(2個) | 電腦科學與技術、水利水電工程 |
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1個) | 河北工程大學——四川二灘國際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省級品牌特色專業(8個) | 資源勘查工程、建築學、採礦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 |
省級大學部教育創新高地(4個) | 地質礦產教育創新高地、大土木工程專業群建設高地、水利水電教育創新高地、電子信息教育創新高地 |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 | 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結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水利水電綜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 | 水利水電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
省級精品課程(24門) | 理論力學、建築結構抗震設計、大學物理、電路理論、水工建築物、鋼結構、水力學、土木工程材料、機械設計、煤礦地質學、人力資源管理、機械製圖、液壓傳動與控製、資料結構、植物學、法律基礎、民法學、建築施工、材料力學、大學英語、數控技術、軟體工程、工程經濟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 教學成果
序號 | 成果名稱 | 獎勵等級 | 主要完成人 | 獎勵時間 |
---|---|---|---|---|
1 | 土建類專業面向21世紀課程體系改革與研究 | 一等獎 | 李萬慶、楊紀偉、史三元 | 2003 |
2 | 高校大學生個性最佳化的理論與實踐 | 一等獎 | 龔曉會、李萬慶、劉志軍 | 2008 |
3 | 電腦科學與技術品牌特色專業DR-CDIO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一等獎 | 張永強、倪健、申艷光 | 2012 |
4 | 不確定統計學習理論及其數學基礎--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 | 一等獎 | 哈明虎、王超、張值明 | 2012 |
5 | 當代大學生逆商的培養 | 二等獎 | 龔曉會、劉志軍、付 斌 | 2004 |
6 | 高等學校教學過程管理與評價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 二等獎 | 曹慶奎、高永格、楊永辰 | 2004 |
7 | 高校教材《TurboC程式設計》 | 二等獎 | 王柏盛、李萬慶、賀洪江 | 2004 |
8 | 《電路基礎》課程教材建設 | 二等獎 | 賀洪江、王振濤、李華中 | 2008 |
9 | 工科基礎課程專題式教學改革研究 | 二等獎 | 熊紅彥、董 衛、趙林明 | 2008 |
10 | 植物學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實踐 | 二等獎 | 王建書、馬曉娣、龐建光 | 2009 |
11 | 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角色轉換的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牛貴霞、韓力揚、李麗華 | 2009 |
12 | 中葯飲片教學和虛擬實驗室的研究與實現 | 二等獎 | 熊南燕、李玲、左詠梅 | 2012 |
13 | CDIO教育理念下的研究生英語教改理論與實踐 | 二等獎 | 王南、張艷紅、趙鴻瑜 | 2012 |
14 | 大學生潛能開發與人生減法訓練—獨立學院大學生貭素提升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嚴淑華、何立新、周子波 | 2012 |
- 學生獲獎
2007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通過了教育部大學部教學工作水準評估。學生在“挑戰杯”、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慧型汽車競賽等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158項。2011年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國內選拔賽校本部進入全國8強,獲得“最佳表現獎”和“優秀獎”,科信學院進入全國16強。

在2011全國三維數位化創新設計大賽現場總決賽中,學校分別獲數位表現組一等獎和工業工程組二等獎。在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學校4件參賽作品獲得三等獎,學校獲得“高校優秀組織獎”。在SuperMap杯第九屆全國高校GIS大賽中,學校作品《海口市工商網點管理輔助系統》獲得組件開發類二等獎。在第二屆全國水利創新設計大賽中,學校《多功能水下作業機器人》等兩項作品均獲得全國二等獎。尤其是在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國內選拔活動中,學校代表隊連續兩年進入全國八強,榮獲“2012年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國內選拔活動一等獎”。學生男子籃球隊多次獲得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東北賽區冠亞軍。學校體育代表團曾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第四名,在河北省第十五、十六、十七屆大學生運動會上,學校體育代表隊更是取得團體總分“三連冠”。
對外交流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介紹,學校已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馬拉維等多個國家的高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與馬來亞大學等開展了交換生培養工作。2013年,招收了首批烏克蘭留學生,實現了招收外國留學生的歷史性突破。作為唯一主編單位,與英國科學出版社聯合出版SCI和EI同時檢索學術期刊《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作為第一主編單位,與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英國朗堡大學、烏克蘭國立建築技術大學聯合創辦EI收錄期刊《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面向海內外發行。

科研成果
科研平台
據學校官網2014年8月介紹,學校建有河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河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河北省發改委工程實驗室2個、河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和河北省高校套用技術研發中心各1個;此外還市級科研機構8個、校級科研機構14個。
河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 | 河北省資源勘測研究重點實驗室 |
河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 | 河北省充填採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省暖通空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省煤炭礦井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北省禽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河北省發改委工程實驗室(2個) | 煤礦綜合信息化河北省工程實驗室、煤層氣開發利用技術工程實驗室 |
河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 | 河北省“三化”及其協同發展研究基地 |
河北省高校套用技術研發中心(1個) | 河北省高校煤炭資源開發與建設套用技術研發中心 |
邯鄲市重點實驗室(4個) | 邯鄲市動物醫學實驗室、邯鄲市光纖通信與寬頻接入技術重點實驗室、邯鄲市分散式控製技術重點實驗室、邯鄲市現代製造技術實驗室 |
邯鄲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 | 邯鄲市礦井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邯鄲市暖通空調工程技術中心、邯鄲市禽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邯鄲市腫瘤防治工程技術中心 |
校研究所(14個) | 水生態環境系統研究所、水利水電工程與技術研究所、裝備製造研究所、機電一體化研究所、荀子研究所、礦山工程研究所、施工管理研究所、施工組織與軟體研究所、起重運輸與工程機械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法律研究服務中心、文化經濟研究中心、過程工程與裝備研究所、金屬材料先進技術研究所、新能源汽車研究所 |
科研成果
1999年-2014年,學校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538項,學校作為合作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主持完成的項目獲省部級科技獎勵87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勵42項,出版學術著作81部,發表學術論文9727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574篇。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止2012年底,河北工程大學圖書館擁有各類印刷型館藏資源220餘萬冊,年訂購中外文期刊2500種;擁有各類資料庫33個,中外文全文電子圖書250萬冊,全文電子期刊近4萬種,中外文電子版學位論文300萬篇。涵蓋理、工、農、醫、管、文等多個學科,形成了以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農業、醫學文獻為主體,兼有人文社會科學在內的多類型、多語種、多載體的館藏資源體系。
- 學術期刊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84年,當時刊名為《河北煤炭建築工程學院學報》,2006年8月更為現名。是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源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源刊、萬方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被美國(CA)、俄羅斯《文摘雜志》(PЖ)、《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同時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志社評為第三批執行《CAJ-CD規範》優秀期刊。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于1984年,當時刊名為《河北煤炭建築工程學院學報》,2006年8月更為現名。為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志社評為第三批執行《CAJ-CD規範》優秀期刊。2006年被評為河北省高校學報優秀期刊。
學校文化
校徽
河北工程大學校徽由“河北”、“工程”的拼音首寫字母“H”、“G”為設計元素,以採用中國寫意畫的計白守黑、疏可走馬、密不通風的構圖法和現代抽象圖案相結合。圖案中空白處讓人豐富的聯想,耐人尋味;柔和優美的曲線和圓點結合給人一種視覺美感;包含著藝術和人文的氣息。

字母“H”、“G”經藝術變形構成騰飛的雄鷹和從東方冉冉升起的太陽組成。騰飛雄鷹象征學子不怕艱險,探索真知,立志成才的崇高理想,體現河北工程大學立德立志,善學善行的辦學理念,為培養具有勤奮樸實、肯幹實幹、創業奉獻的套用型高等工程技術人才,不斷開拓進取,大展宏圖。圖案中太陽象征河北工程大學教育事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美好前景。
校徽的標準色彩為藍和紅,藍色象征博大深遠,智慧結晶;紅色象征激情澎湃,生機活力。
圖案造型優美、簡潔新穎,有很強視覺沖擊力和現代感,達到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
校訓
立德立志,善學善行

釋義
“立德立志,善學善行”是河北工程大學秉承高等工程教育傳統,堅持現代工程教育理念,立足艱苦行業和地方基層的服務面向,培養善學善行的復合型套用人才辦學實踐的高度總結和概括,是學校辦學宗旨和人才培養目標的精煉表達。
立德乃成人之本,立志為成長之要,立德樹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立德立志”,意在教育學生做品行高尚、志存高遠的有德有為之才;勉勵教師立志教育事業,將立德樹人作為園丁的神聖職責。
善學乃成才之基,善行是有為之源,善學和善行反映了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善學善行”意在教育學生善于學習,善于行動,善于實踐;勉勵教師善于治學,善于工作,善于用實際行動為人師表。
才者德之資,德者才之帥。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立德立志,善學善行”是德和才的統一,知和行的統一。表明河北工程大學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培養德才兼備、知行統一的國家棟梁”為己任;也表明河北工程大學培養的人應當“有道德、有志氣,善學習、善實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立德立志,善學善行”,既是結合河北工程大學的實際,對學校辦學宗旨、崇高使命、人才培養目標的提煉和總結,也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其中,“立德”取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衰,此之謂不朽。”“立志”取自朱熹“百學須先立志”和康有為《論語註》“立志為學者第一事,志不立則天下無可為者。”“善學善行”取自《荀子·大略》“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歷史文化和現實理念在河北工程大學“立德立志,善學善行”的校訓中得到了有機統一,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河北工程大學人,在校訓的指引和感召下創造出輝煌的業績和燦爛的人生。
校歌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校黨委領導班子 | 校行政領導班子 | ||
---|---|---|---|
職務 | 姓名 | 職務 | 姓名 |
書 記 | 哈明虎 | 校 長 | 王延吉 |
副書記 | 王延吉 | 副校長 | 孫玉壯 |
副書記 | 彭文民 | 副校長 | 呂海濤 |
常 委 | 孫玉壯 | 副校長 | 劉志軍 |
常 委 | 呂海濤 | 副校長 | 何立新 |
常 委 | 劉志軍 | 副校長 | 郭鴻湧 |
常 委 | 曹慶奎 | 副校長(掛職) | 楊金龍 |
紀委書記 | 王虎平 | ||
常 委 | 王林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