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歷史文化
沈陽是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特大城市。因地處古沈水(今渾河)之北而得名(南面有渾河,山南水北為陽)。沈陽地區蘊育了遼河流域的早期文化。3萬年前,沈陽地區已有人類活動。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上古人類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春秋戰國時期燕國設立方城(侯城前身)起,沈陽的建城史已2600餘年。沈陽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遷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極在此改國號為“清”,建立滿清國。1644年清世祖福臨,率滿清軍隊攻入關內定都北京後,以盛京為陪都。清初皇宮所在地——沈陽故宮,是中國現今僅存最完整的兩座皇宮建築群之一。

沈陽作為老牌的中心城市,共和國的總裝備部,東北的核心。雖經歷過國有體製改革的痛,但二十一世紀上升勢頭尤其強勁,經仲量聯行的預測,沈陽和成都未來將佔到中國城市辦公樓成長總量的一半以上,同時沈陽已崛起為首屈一指的零售物業市場。環境方面也一改傳統重工業城市的弊病,其最大的進步就是在2009年6月11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沈陽市列為聯合國生態示範城,這也是中國惟一入選該項目的城市。
沈陽是建國初期國家重點建設起來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全國重工業基地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沈陽的工業門類已達到142個,到2013年為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00多家,地區生產總值7000多億元。
建製沿革
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
7200年前,有中華民族的分支先民(太陽鳥圖騰文化)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新樂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重鎮方城(侯城前身),隸燕遼東郡襄平縣,為沈陽建城史之初,距今2600餘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36郡,沈陽隸屬遼東郡(遼陽)。
西漢時期,始稱“侯城”,隸屬漢遼東郡(遼陽)。是為沈陽正式建城之始。
公元921年,遼太祖移民到此,修築土城,生產隨之發展
金代時期,金太祖攻佔沈州,沿用“沈州”之名
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為“沈陽路”,歸遼陽行省管轄。由于沈陽地處沈水(渾河)之北,以漢族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沈洲為沈陽。從此,“沈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1386年,明朝改稱“沈陽路”為“沈陽中衛”,修建沈陽城牆(磚城)。沈陽的軍事地位益加重要,是明朝經營關東的重要基地。
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沈陽,並在沈陽城內著手修建皇宮(今沈陽故宮)。
1657年,滿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沈陽設奉天府,沈陽又名“奉天”
1923年,正式設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陽首次出現市的建製
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後,黨中央為了統一對東北黨組織的領導,決定派陳為人組建中共滿洲省委。
1928年9月,中共滿洲省臨委在沈陽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大會決定將中共滿洲省臨委改為中共滿洲省委。陳為人、劉少奇、陳潭秋、羅登賢等先後擔任省委書記。
1929年,張學良在“東北易幟”後,改“奉天市”為“沈陽市”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並侵佔沈陽後,又將“沈陽市”改為“奉天市”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東北光復,“奉天市”恢復“沈陽市”名稱
1948年11月2日,沈陽正式解放
1953年,沈陽市改為中央直轄市
1954年,沈陽市改為遼寧省轄市
1964年,中共遼寧省委決定設立沈陽專區
1993年,原鐵嶺市的法庫、康平縣劃歸沈陽管轄,新民縣撤縣建市
1994年,沈陽市升格為副省級城市
2002年,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並入鐵西區
2006年,沈北新區成立
2013年,沈陽市升格為中國新一線城市
2014年6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將沈陽市東陵區更名為渾南區。
2016年1月,遼中縣撤縣設區。
行政區劃
沈陽共轄10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2個縣。
和平區:中國東北綜合實力第一強區。沈陽市歷史最悠久,最發達的中心城區。東北權貴階層雲集之地。
沈河區:沈陽市的政治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遊勝地和開放門戶,是全國城區中第一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皇姑區:遼寧省的行政中心區和文化教育大區。
大東區:新型工業城區,以汽車及其零部件、飛機發動機、機械裝備、生物製葯、儀器儀表等先進位造業形成產業集群,是中國著名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基地,數控機床生產基地,商務汽車生產基地。是現代製造業,服務業和房地產業的重點發展城區。
鐵西區:東北第一經濟強區、國家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科技進步示範區、國家首批智慧產權強區、全國義務教育均衡化示範區、國家現代服務業改革試點、入選“新中國60大地標”。中國唯一一個“聯合國宜居城區示範獎”地區。中國改革開放30年18個典型地區之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製造業發展示範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渾南區:兼具城鄉兩種管理職能的新型城區。其中渾南新區為沈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即“現代服務業的中心、研發創新的基地、新興產業的製高點和展示形象的視窗”。
于洪區:毗鄰母城,半環市區,是沈陽西部最具活力的經濟成長板塊,沈陽重要的裝備製造配套產業基地。
沈北新區:沈陽重點推進的四大發展空間之一,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驗區、新型產業的集聚區、生態市建設的先行區、和諧社會的示範區,沈陽新母城,並且擁有東北最大、最集中的大學城。
蘇家屯區:國務院批準的沈陽南部副城,是沈陽這座區域性中心城市連線遼寧中部城市群的一個戰略門戶,也是沈陽開放的前沿。
遼中區:位于遼郡以西,遼水以東,因宛在中央而得名。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批準建縣,2016年4月11日,撤縣設區,遼中區正式掛牌。遼中境內有遼河、蒲河、渾河、細河四條河流過境,水資源豐富,是東北首個國家級生態區。
地理環境
位置
沈陽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遼寧省中部,以平原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東南部,遼河、渾河、秀水河等途經境內。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全年氣溫在-35℃~36℃之間。

平均氣溫8.3℃,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全年無霜期183天。受季風影響、降水集中、溫差較大、四季分明。
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有“東方魯爾”“共和國第一長子”的美譽。沈陽是正在建設中的沈陽經濟區(沈陽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工業門類齊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以沈陽為中心,半徑150公裏的範圍內,集中了以基礎工業和加工工業為主的8大城市,構成了資源豐富、結構互補性強、技術關聯度高的遼寧中部城市群。沈陽擁有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全國最高等級的“一環五射”高速公路網。溝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連港、正在開發建設的營口新港和錦州港,距沈陽均不超過400公裏,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作為東北中心城市的沈陽,對周邊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強的吸納力、輻射力和帶動力。
氣候
沈陽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遼寧省中部,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2~9.7℃,自1951年有完整的記錄以來,沈陽極端最高氣溫為38.3℃(1952年7月18日),中心城區極端最低氣溫為-32.9℃(2001年1月15日),近郊近年來最低氣溫為-35.4℃(沈北新區2001年1月11日);之前沈陽還觀測到39.3℃(1920年)的高溫,和-33.1℃(1950年)的低溫。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區年平均降水量716.2mm,全年無霜期155~180天。受季風影響,降水集中在夏季,溫差較大,四季分明。冬寒時間較長,近六個月,降雪較少,最大降雪為2007年3月4日47.0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時間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過215.5毫米的大暴雨。春秋兩季氣溫變化迅速,持續時間短:春季多風,秋季晴朗。
交通
綜述
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鐵路、公路、航空交通樞紐中心,擁有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全國最高等級的“一環五射”高速公路網。沈陽有5條幹線在此交匯並連線著8條支線,通往全國各地,是國際聯運通往朝鮮、俄羅斯的必經之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通往全省各市和北京、天津、南京、長春、哈爾濱等地都可“朝發夕至”。沈陽桃仙國際機場也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航空樞紐,航線連線著50餘個國內城市和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德國、泰國、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等國的30餘個城市。

航空
沈陽桃仙國際機場是國家公共航空運輸體系確定的全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復合型門戶樞紐航空港。桃仙機場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沈陽都市圈(撫順、鐵嶺、本溪、遼陽、鞍山、營口、阜新)的中心,為八市共用機場,距沈陽市中心20公裏。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現為4E級國家一級幹線機場,未來將擴建成為4F級民用機場。
桃仙國際機場,有多條國內航線飛往全國各大城市,還是中國東北地區聯系各國的視窗,有飛往香港、台北、澳門、台中、東京、平壤、首爾、清州、大邱、釜山、大阪、札幌、福岡、濟州、法蘭克福、洛杉磯、雪梨、新加坡、曼谷、巴黎、吉隆坡、名古屋、溫哥華、墨爾本、慕尼黑、莫斯科、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哈巴羅夫斯克、普吉島、木浦等地的國際和地區航線。
桃仙機場T3航站樓于2013年8月15日0點投入使用,屆時T1、T2航站樓將不再使用。至2015年,將重點開發沈陽至亞太地區、歐美地區的國際航線,計畫開出沈陽至芝加哥、舊金山、奧克蘭、羅馬等地的國際航線。
鐵路
沈陽是我國東北地區鐵路樞紐。京哈鐵路、沈大鐵路、沈吉鐵路、沈丹鐵路、沈山鐵路、蘇撫支線和哈大高鐵等多條鐵路幹線交匯于此。沈陽站、沈陽北站、沈陽南站為沈陽的主要火車站,其他還有皇姑屯站、蘇家屯站、沈陽西站、沈陽東站、京沈高鐵新北站(規劃)等。其中沈陽站、蘇家屯站和沈陽西站為三個鐵路特等站,沈陽站是東北客運規模最大的火車站。2015年投入使用的沈陽南站是哈大、京沈、沈丹高鐵的交匯點,隨著配套設施完善,地理位置優越等因素,屆時將成為東北第一大火車站。
公路
環城路:沈陽一環路、沈陽二環路、沈陽三環路()、沈陽四環路、沈陽五環路(規劃,新環城高速)和沈陽六環路(即遼寧中部環線高速,總長405公裏,3/5路段通車)。
高速公路:以沈陽為中心的已建成了沈大高速、京沈高速、沈哈高速、沈吉高速、沈丹高速、沈彰高速、沈康高速、及遼寧中部環線高速等高速公路。
汽車站
長客總站、長客西站、沈陽站汽車客運樞紐站、遼寧省快速汽車客運站、北站長途客運站、南塔客運站、五愛客貨聯運總站和渾河客貨聯運中心。
城市交通
城市公交
市區營運的公交線路在391條左右,運營車輛5839台,市區公交無人售票,多數統一票價1元,郊區公交為分段計費方式。
公交線路有環路、101-195、201-299、324-335、381-399、501、503、523、718-722、800-802、901-985、鐵西新區一線、鐵西新區二線、鐵西新區產業一線、渾南新區一線、預備役號專線、觀光巴士一號線、沈撫一號線-四號線、沈撫城際公交一線-二線、機場巴士一號線-二號線
城市計程車
全市運營計程車輛2.4萬台。
8元起車價(晚10時後9元起價),超3公裏每550米加1元,超15公裏每370米加1元。
燃油附加費:1元。
捷運
2010年9月27日沈陽捷運一號線正式通車,成為全國第七座、東北地區首座擁有捷運的城市。
沈陽捷運1號線:(運營中)十三號街-中央大街-七號街-四號街-張士-開發大道-于洪廣場-迎賓路-重工街-啓工街-保工街-鐵西廣場-雲峰北街-沈陽站-太原街-南市場-青年大街-懷遠門-中街-東中街-滂江街-黎明廣場,2010年9月27日通車運營。
沈陽捷運2號線:(運營中)航空航天大學-師範大學-醫學院-三台子-陵西-新樂遺址-北陵公園-中醫葯大學-岐山路-沈陽北站-金融中心-市府廣場-青年大街-青年公園-工業展覽館-市圖書館-五裏河-奧體中心-營盤街-世紀大廈-白塔河路-全運路,2011年12月30日通車運營。
建設中的線路:
1號線西延一站:十四號街站。
1號線東延線:黎明廣場-和睦路-東陵路-馬官橋-東陵公園。
棋盤山單軌線:東陵公園-中旅小鎮-世博園-滿堂-棋盤山-秀湖-望濱。
2號線北延線:遼寧大學-人傑湖-蒲河大道-蒲田路。
沈陽捷運9號線:怒江公園-石廟子。
沈陽捷運10號線北段:丁香湖-桑林子。
沈陽捷運4號線:(籌建)朱爾屯-沈陽南站。
沈陽捷運10號線南段:(籌建)桑林子-蘇家屯西站。
有軌電車
1號線:奧體中心-興隆大奧萊-億豐廣場-銀卡路-中國電信-新松機器人-白塔河路-月星國際城(暫不停車)-消防總隊-萬麗廣場-金道城(暫不停車)-國際軟體園-新松智慧園(暫不停車)-綠城全運村-華茂中心-運行中心-尚盈麗城-府城銘邸-國際學校-光明學校-黑牛財富-城建學院-藝術中心-沈陽南站(暫不停車)-東北大學-尚盈麗景-電車公司-會展中心,2013年8月通車運營。
2號線:奧體中心-興隆大奧萊-億豐廣場-銀卡路-中國電信-新松機器人-白塔河路-月星國際城(暫不停車)-消防總隊-萬麗廣場-金道城(暫不停車)-國際軟體園-新松智慧園(暫不停車)-國際設計谷 (暫不停車)-千錦匯酒店-美地庄園-桃仙-機場賓館-桃仙機場,2013年8月通車運營。
3號線:(暫不運行)世紀大廈-白塔河路-中海康城-首創光和城-華茂中心-和鴻廣場-科技館-魯美學院-大學科技城-音樂學院-國際醫院-東北大學-尚盈麗景-電車公司-會展中心。
5號線:奧體中心-沈陽海關-金水花城-奧體遊泳館-行政服務中心-渾南圖書館-陸軍總院-渾南實驗學校-萬科新裏程-建築大學-金地濱河國際-綜合保稅區-萬科新城-東湖學校-溫馨港灣(暫不停車)-金地藝境-東北冷鮮港-天潔華爾街-汪家馨城-通航大廈-伯官-上伯官-沈撫新城,2013年8月通車運營。
資源
沈陽森林面積為14.7萬公頃,草場面積為8.2萬公頃。水資源總量為32.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面積11.4億立方米,地下水21.2億立方米。已發現各類礦產 36 種,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種13種,煤20億噸,天然氣儲量107億立方米。
沈陽地處遼寧中部城市群中心,150公裏為半徑的範圍內,分布著鋼鐵基地鞍山,煤炭基地撫順,化纖基地遼陽,煤鐵基地本溪,石油基地盤錦,煤糧基地鐵嶺,電力基地阜新等7座大型工商業城市, 構成了經濟聯系特別緊密,市場容量巨大,發展前途十分廣闊的遼寧中部城市群體。不僅可為工業企業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資源,而且還是一個購買力極強的產品銷售市。
人口
數量
根據《沈陽市2011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公報》,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常住人口為8106171人。其中,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095172人,佔50.52%;女性人口為4010999人,佔49.48%。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1652900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1465719人;具有國中程度的人口為3343252人;具有國小程度的人口為1213643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2012年末,沈陽常住人口822.8萬人,比上年成長0.59%。戶籍人口724.8萬人,成長0.29%。其中,市區人口522.1萬人,縣(市)人口202.7萬人;男性人口360.2萬人,女性人口364.6萬人。
人口出生率8.65%,提高0.92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106.8。人口死亡率8.74%,提高0.8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成長率-0.09%,回升0.03個千分點,計畫生育率97.8%。
民族
沈陽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由多民族組成的聚居區。漢族是自沈陽建城(侯城)以來就開始定居沈陽的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數較多的是滿族、朝鮮族、回族、錫伯族和蒙古族。沈陽是滿清王朝發祥地,自1625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將後金都城自遼陽遷至沈陽,滿族人口大量聚居在盛京城。
朝鮮族是二戰時期日本從朝鮮半島強遷過來的移民,經過吉林和遼寧的其它市、縣陸續遷至沈陽,主要聚集在沈陽西塔地區。 沈陽西塔地區形成已有近百年歷史,其最重要的標志性建築西塔街,全長682米,是僅次于美國韓國街的世界第二大的朝鮮族風情街。
回族早在蒙古元朝,就有先人在沈陽活動,明末清初由關內陸續遷居而來,形成了小集聚區,以後大部分是從內蒙古、阜新、朝陽等市遷入沈陽。到2013年年末沈陽和平區建有3000平方米、五層大樓的沈陽市朝鮮族文化宮,5個民族鄉建有文化站。市內建有朝鮮族醫院和回民醫院。在農村建有一些民族衛生院,回族、朝鮮族、錫伯族敬老院。確定有11家民族特需用品生產廠(車間),生產68種民族用品。市民族房屋開發公司,對小西回族集聚區進行房屋改造,興建回民小區及具有阿拉伯建築風格的“西關回民市場”。市民族學會,編輯出版有《沈陽滿族志》、《沈陽朝鮮族志》、《沈陽錫伯族志》等書刊。朝鮮族主要生活在西塔,西塔地區夜市繁華,橋的旁邊有《朝鮮百貨商店》、《新華書店西塔分店》以及韓國的特色美食。
社會
衛生機構
沈陽是全國擁有三級甲等醫院最多的三大城市之一(北京、上海、沈陽),衛生醫療科技居全國前茅,中國醫科大學是全國四大急救中心之一,2007年末全市有衛生機構1856個(不含村級衛生組織)。其中,醫院191個;衛生院134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12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09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防疫站)19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5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25個;衛生監督所14個。實有病床34731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48835人,其中執業醫師18005人,執業助理醫師1695人,註冊護士18143人。
三甲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南湖院區(附屬第二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滑翔院區(附屬第三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遼寧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遼寧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遼寧中醫葯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2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63醫院、沈陽軍區總醫院、遼寧省人民醫院、遼寧省腫瘤醫院、遼寧省血栓醫院、遼寧省友誼醫院、遼寧省婦幼保健院、沈陽醫學院附屬奉天醫院(沈陽市第八人民醫院)、沈陽醫學院附屬沈洲醫院(沈醫二院)、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解放軍242醫院)、沈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科醫院)、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眼科醫院)、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醫院)、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傳染病院)、沈陽是第七人民醫院(皮膚病院)、沈陽市中醫院、沈陽市婦嬰醫院、沈陽市婦兒醫療保健中心、沈陽市維康醫院(民營)
城市建設
2013年全年城建投資完成400億元。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台階。四環快速路全線通車,南二環快速路、三環高速路、伯官橋、北海高架橋等路橋建設改造竣工通車,整修261條主次幹道,維修改造60條小街小巷,新增改造維修農村公路929.9公裏。捷運9號線、10號線開工建設,渾南現代有軌電車試運營,桃仙機場T3航站樓、沈陽北站南廣場、沈陽站東廣場等重點工程投入使用。黃河大街北出口排水系統、三好排水泵站及配套工程基本完成,供熱管網互聯工程啓動實施,康平燃氣工程竣工送氣,城市運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五愛隧道工程、三好橋、南陽湖橋、沈康高速公路建設完工,桂花橋,長安橋,繞城高速公路等工程正在抓緊建設。捷運工程順利推進,1號線、2號線已竣工通車,9號線、10號線開工建設並力爭2017年底達到通車水準,4號線明年全線開工。沈撫城際客運公交已開通5條線路,沈鐵、沈新、沈康、沈法城際巴士也已開通運營。
年末市區鋪裝道路總長度2590公裏,總面積4418萬平方米。排水通路長度3115公裏,路燈19.6萬盞,永久性橋梁266座。公交運營線路網長度達到1348公裏,年內新增、更新公車輛500輛,公交標準運營車輛5709標台,成長2%,新開、調整公交線路31條,公共交通客運總量達到10.3億人次,成長13.2%。年末全市出租汽車19989輛。
環境保護
全市13個區縣(市)、開發區的生態區(縣)建設規劃都已經通過省級專家論證,新建立市級環境優美鄉鎮7個、市級環境優美村30個、生態環保模範小區(單位)23個、市級綠色社區29個,市級綠色賓館10個。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實現“雙下降”。在南二環和東西快速高架橋噪聲擾民路段建設隔聲屏1170米;整治了太原街、中街等11條街路商業活動噪聲;《沈陽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頒布實施。開展了電磁輻射申報登記。
領事館
領事機構 | 領取範圍 | |
---|---|---|
1 | 美利堅合眾國駐沈陽總領事館 |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
2 | 俄羅斯聯邦駐沈陽總領事館 |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
3 | 日本國駐沈陽總領事館 |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
4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沈陽總領事館 |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
5 | 法蘭西共和國駐沈陽總領事館 |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
6 | 大韓民國駐沈陽總領事館 |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
7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駐沈陽總領事館 |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
8 |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駐沈陽簽證中心 |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
經濟
2010年4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沈陽經濟區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標志著沈陽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建設以沈陽為中心的由沈陽、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八城市組成沈陽經濟區。8大城市集中了以基礎工業和加工工業,構成了資源豐富、結構互補性強、技術關聯度高的遼寧中部城市群。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使沈陽對周邊具有較強的吸納力、輻射力和帶動力。
2012年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布一份研究報告稱,在全球200個經濟規模最大的城市中,沈陽名列第10,為排名前10的4個中國城市之一。中國上海的發展速度名列全球第一。(該報告以人均收入和就業率的成長來衡量一個城市的發展速度)
2016年4月,沈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區升級為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為全國14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之一。沈大示範區定位為“四區一中心”,即東北老工業基地高端裝備研發製造集聚區、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引領區、東北老工業基地創新創業生態區、東北老工業基地開放創新先導區、東北亞地區科技創新創業中心。遼寧省科技廳表示,建設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將更加突出改革創新在振興發展中的核心位置,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田”。遼寧還將以此為契機,破解創新體系的“孤島現象”和推動示範區與“兩院十校”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等。推動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處置權管理的改革,探索市場化科技成果定價機製。
沈陽將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國家先進位造業重要基地,以期進一步提升沈陽在國家城市中的地位。到2020年,沈陽市常住戶籍人口將達到1000萬,城鎮化水準達到87%;到2030年,常住戶籍人口達到1200萬,城鎮化水準達到90%,同時將全面實現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競爭力優勢明顯的東北亞最重要城市的目標。
文化藝術
2007年推出10台精品劇目。全市各專業藝術院團共演出1265場,演出收入1530萬元;100多家民營演出團體共演出2萬餘場。各區縣(市)開展節慶文化、社區文化、田園文化、廣場文化等8大系列文化活動2萬餘場,參與民眾1800萬人次。全市已登記文物遺存1100餘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1處。2007年中央電視台首次將沈陽故宮與北京故宮、克裏姆林宮三宮並列向全世界直播。全年市屬博物館共接待觀眾達200多萬人次,門票收入4856.8萬元,比上年成長12%。東北大鼓、譚振山口頭文學等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功舉辦第二屆東北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並成為全國四大文化產業展會之一。全年引進境外文化活動22起,組織出國演出團組15起。年末全市擁有市級民眾藝術館2個,博物館6個,公共圖書館2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5個。
文化娛樂
沈陽大秧歌
沈陽大秧歌,是明清時在繼承唐代以來秧歌傳統特色而形成的地方鄉土藝術,原為古代漢族人農閒時期的娛樂形式。開始時,是少數民間閒散藝人在街頭表演的謀生手段,逐漸變成了節慶或廟會期間的娛樂活動。特點:沈陽大秧歌,除繼承了滿族秧歌原有傳統藝術風格外,已同遼南、遼西的高蹺藝術融為一體,形成了獨有的粗獷、豪放、火爆、熱烈、歡快、強勁而自由的藝術特色。
體育
2007年末全市共安裝配置健身器材2萬餘件,投入資金4000餘萬元,在全市1124個社區、15個公園、10個廣場興建全民健身工程,使有條件的社區、公園健身器材的安裝率達到100%。成功舉辦好運北京2007國際女子足球邀請賽和國奧四國足球錦標賽,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沈陽分賽區的各項賽事。2009年1月20日,經過投票遼寧沈陽獲得了2013年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舉辦權,同月NBA場館落戶沈陽的訊息不脛而走。如今,沈陽體育彩票銷售額已達4億元。
2001年中國足球從這裏沖出亞洲,走向世界;2008年、2013年成功協辦北京奧運會足球比賽和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運動會。沈陽體育學院,遼寧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兩所專業高校也為沈陽,遼寧以及國家培養了大批量的高文化人才。
教育
基礎教育
2009年,完成10所農村九年一貫製學校建設,累計已建成104所,覆蓋了90%的鄉鎮。完成100所城鄉幼稚園改建和449所學校、4506個班級的“班班通”建設,職業學校開始邁上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新征程。到2009年末,全市普通高等院校40所(含獨立學院9所)。招收本、專科學生9.8萬人,在校生34.2萬人,本、專科畢業生8.3萬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招收研究生1.32萬人,在校研究生3.5萬人,畢業研究生1.04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7.5%。普通中學334所,在校 生31.6萬人;普通中專41所,在校生7.1萬人;職業高中52所,在校生3.2萬人;技工學校37所,在校生1.96萬人。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9.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1.2%。國小校482所,在校生34.3萬人。國小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全市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90%。
高等教育
沈陽是東北地區大學部高等院校數量最多的城市,也是東北地區唯一一個涵蓋了綜合、理工、醫葯、農林、藝術、體育、建築、軍事、警務在內的九大類別高校的城市,高等教育非常發達。
院校名稱 | 成立時間 | 備註 |
---|---|---|
1923年 | ||
1948年 | 211工程、省屬重點、本-碩-博 | |
1931年 |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省部共建、本-碩-博 | |
1952年 |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省部共建、本-碩-博 | |
1948年 |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省部共建、本-碩-博 | |
1931年 | 省屬、本-碩-博 | |
1949年 | 省部共建、本-碩-博 | |
沈陽理工大學 | 1948年 | 省部共建、本-碩-博 |
1951年 | 省屬、本-碩-博 | |
1958年 | 省屬、本-碩-博 | |
沈陽大學 | 1906年 | 省屬、本-碩-博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 1952年 | 省部共建、本-碩 |
沈陽化工大學 | 1952年 | 省部共建、本-碩 |
2003年 | 省屬、本-碩 | |
1949年 | 省屬、本-碩 | |
沈陽炮兵學院 | 1977年 | 中華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直屬 |
武警沈陽指揮學院 | 1984年 | 公安部直屬 |
1948年 | 公安部屬、本-碩 | |
1938年 | 省屬、本-碩 | |
1938年 | 省屬、本-碩 | |
1954年 | 省部共建、本-碩 | |
1999年 | 省教育廳、民辦 | |
1999年 | 省教育廳、民辦 | |
2000年 | 省教育廳、民辦 | |
2001年 | 省教育廳、民辦 | |
遼寧傳媒學院 | 1991年 | 省教育廳、民辦 |
沈陽化工大學科亞學院 | 1999年 | 省教育廳、獨立學院 |
2001年 | 省教育廳、獨立學院 | |
2000年 | 省教育廳、獨立學院 |
旅遊
2008年成功舉辦國際旅遊節,中國沈陽國際旅遊節正式提升為國家級旅遊節慶活動。全市旅行社182家,星級飯店114家,國家A級旅遊景區33家,國家工農業旅遊示範點11家。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5209.0萬人次,比上年成長3.0%。其中,接待國內旅遊者5161.4萬人次,成長3.0%;接待入境旅遊者47.6萬人次,成長4.5%。實現旅遊總收入410.3億元,成長25.4%。其中,國內旅遊收入387.4億元,成長27.0%;旅遊外匯收入3.3億美元,成長13.8%。

沈陽盛京十景:福陵疊翠、御苑松濤、渾河晚渡、塔灣夕照、柳塘春雨、道院秋風、神碑幻影、陡山霽雪、鳳樓觀塔、萬泉垂釣。
景點
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怪坡風景區、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沈陽世博園、沈陽東北亞滑雪場、皇家極地海洋世界、方特歡樂世界、紫煙薰衣草庄園、愛琴谷、隕石山風景區、劉老根大舞台 、南關天主教堂、渾河西峽谷、永安橋。
文物古跡
沈陽現有兩項共三處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單位。
世界文化遺產明清皇宮: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滿清王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沈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現已闢為沈陽故宮博物院。北京、沈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皇宮建築群。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準中國的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座佔地6萬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始建于1625年(明天啓5年),建成于1636年(明崇禎9年)。全部建築90餘所,300餘間。沈陽故宮博物院不僅是古代宮殿建築群,還以豐富的珍貴收藏而著稱于海內外,故宮內陳列了大量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陳運和的詩《沈陽故宮》結尾有如此記敘:“一部《四庫全書》的完整儲存一館亙古的博物陳列供子孫讀不盡一個國家的優秀傳統”。
世界文化遺產明清皇陵:沈陽北陵(昭陵)
北陵公園(昭陵),是滿清第二代君主皇太極與孝端文皇後的陵墓,是清代皇陵和現代園林完美結合的遊覽勝地,面積3.32公頃。北陵建于1643年,內有隆恩殿、寶城、寶頂、月牙城、大明樓、大碑樓、方城、隆恩門、大紅門、石牌坊等建築,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北陵公園以其古老歷史、神秘皇陵和園林景觀,成為鑲嵌在沈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世界文化遺產明清皇陵:沈陽東陵(福陵)
東陵(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皇後葉赫那拉氏的陵基,佔地500餘公頃。東陵始建于1629年,1651年基本建成,後經順治、康熙、乾隆多次修建,形成了完整的陵基建築群。陵內有庄嚴的正紅門,有生動的石獅、石虎、石馬等,有著名的108蹬台階,有方城、隆恩殿、東西配殿、大明樓、寶頂等建築。東陵的建築嚴謹,雕刻精細,體現了滿清時期建築藝術的傳統和獨特風格。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是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沈陽市和平區皇寺路(原北市場福安裏4號)。是一棟坐北朝南、面闊6間、進深1間的硬山式青磚瓦房,其東側4間就是1927年10月到1931年12月中共滿洲省委機關所在地。省委書記陳為人等在此領導工人、農民、學生反對封建軍閥壓迫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恢復、發展黨組織。8月,陳為人調上海工作,省委機關轉移,這裏成了省委機關的秘密交通站。滿洲省委機關設在此處時,東首間是廚房、餐室,次間是張景珍(張光奇)辦公室,第三間是客廳,第四間是陳為人及其夫人韓慧芝(韓慧英、王英)臥室。1985年,沈陽市人民政府撥款維修,按原狀陳列,正式對外開放。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
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原是奉天省官立東關模範兩等國小校;解放後為沈陽市第六中學,1982年又改為沈陽市幼兒師範學校,後又改為東關模範國小,2005年與東北育才教育集團整合,改為東北育才東關模範國小。位于大東區大東路育才巷12號。舊址建于1910年,翌年竣工。周恩來同志于1910年秋至1913年7月,在這裏渡過了少年時代的高小讀書生活。
張氏帥府
張氏帥府位于沈河區故宮南側,又稱大帥府和少帥府。是清末民初東北軍閥張作霖的府第,面積1.6萬多平方米,四周圍築著三米多高的青磚厚牆,內部分為東、西兩院,每部分都有自己獨特的建築風格。
東院建于1912年,為張作霖所建的中國民族特色的三進四合院落,共有房舍74間,呈目字形。花園北面建造了一幢三層羅馬式的青磚洋樓,建于二十年代。曾作為他的公署。其中,一樓是會客場所,用作接待中外要員,商定軍機大事之處;二、三樓是辦公和居住的地方。大青樓一樓正中是個會客廳,因有兩隻老虎標本陳列其中,故稱老虎廳。當年張學良將軍處決楊宇霆和常蔭槐事件即發生于此。中院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式建築。建于1914~1918年,即張作霖被袁世凱任命為第27師中將師長之後。中院建築既沿襲了中國傳統的民間風俗,也體現出東北、特別是遼南風土習慣。中院的第三院落原為帥府的內宅,2012年舉辦了《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業績展覽》。
遼濱塔
遼濱塔在新民市東北29公裏的公主屯鎮遼濱村有一座千年古城的遺跡。這座古城地處遼河與秀水河的交匯之處,是古代著名的渡口和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東晉時期,這裏就已經成為軍事重鎮。遼代是其歷史上最興盛的黃金時期,遼的統治者促進此地的繁榮,在這裏設立了遼州治所,還從薊州大批移民。後來長期的戰亂使這座繁華古城遭到嚴重破壞。
參觀學習
遼寧省博物館
遼寧省博物館(英文名稱:Liaoning Provincial Museum)位于中國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十緯路二十六號,為一座綜合性博物館。館舍原為奉系軍閥熱河都統湯玉麟官邸,“9·18”事變後,偽滿政府在此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經東北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東北博物館,于1949年7月7日開放,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遼寧博物館新館文物專題展"榮獲第六屆(2003--2004年度)全國(中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評選精品獎。
沈陽鑄造博物館
沈陽鑄造博物館前身沈陽鑄造廠始建于1939年。沈陽解放後,工廠多次更名,直至1956年,該廠定名為沈陽鑄造廠。鑄造廠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職工人數最多時達5800人,年最大產量達38500噸,生產鑄件上萬種,是亞洲最大的鑄造企業。在鐵西區企業“東搬西建”過程中,沈陽鑄造廠也在拆遷之列。然而,一些有著濃厚“工業文化”情結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建言,希望將鐵西區現存的、有限的工業文化遺產完整地予以保護。2007年4月17日,沈陽鑄造廠澆註完最後一爐鐵水,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鐵西區決定將該廠大型的一車間保留下來,將其改建成一座集中展現東北老工業區工業文脈的鑄造博物館。
新樂遺址
新樂遺址是距今7200多年前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處母系氏族公社聚居村落遺址,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煤精製品、古房址等。其中出土的“木雕鳥”是沈陽地區出土年代最久的珍貴文物,也是世界上唯一儲存最久遠的木雕工藝品。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于沈陽市大東區的柳條湖橋。館內收藏的九一八事變爆發前後近1000幅珍貴歷史照片文獻資料及700餘件歷史文物,分7個部分,展示了東北人民從淪為亡國奴走向抗戰勝利的歷史。
彩電塔
遼寧彩電塔坐落在青年大街與濱河路的交匯處,原名雪花啤酒塔,塔高305.5米,是集旅遊觀光、餐飲、娛樂于一體的多功能廣播電視塔。建成于1989年9月。彩電塔在187米至215.3米之間有6層塔樓。沈陽最高的“空中樂園”設在塔樓的193米至205米處,內有空中舞廳、旋轉舞廳、露天觀覽平台等場所。舞廳內設備有高級專業音響和現代舞燈光;餐廳內裝修清新、豪華、奇特,可以邊就餐,邊觀光;登上露天觀覽平台極目遠眺,方圓百裏的沈城風貌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遼寧彩電塔已成為沈陽的主要遊覽勝地。1992年建成全國最大的蠟像館--中國古代著名歷史人物蠟像館。
休閒購物
中街商圈:一條百年商業街,2005年獲得中國十大著名商業街稱號;2008年獲得“國際金街”稱號。是中國第一條商業徒步區。
太原街商圈:一條同沈陽中街同樣歷史悠久的商業街,2007年也獲得中國十大著名商業街稱號;沈陽中街和太原街的繁華程度與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並駕齊驅。
北行(長江街)、鐵百(興華街)商圈:新興城市綜合商業中心,同沈陽中街、太原街共同組成沈陽四大核心商業區
五愛市場:位于沈河區熱鬧路,全國五大集貿市場之一,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最大的流轉型輕工產品交易中心,也是中國最著名的批發市場之一。五愛市場是遼寧省惟一一家國家AAAA級購物旅遊區
三好街:東北地區最大的電腦與IT產品的經銷集散地。中國十大特色商業街之一,是和北京中關村齊名的全國最著名的兩大電子商業圈。
其他主要商業街區:西塔,北站,五裏河,渾南,南塔,東中街,北市,龍之夢等。
主要綜合購物中心:
區域 | 營業商場 |
---|---|
中街 | 皇城恆隆廣場,大悅城,久光,盾安新一城,興隆大家庭,商業城,新世界百貨,新瑪特,0101流行館,天潤廣場,沈陽春天,地一大道,沃爾瑪 |
太原街 | 中興,新世界百貨,萬達廣場,聯營,華聯,百盛,時尚地下,潮匯,新加坡城,地一大道,朗勤商道,沃爾瑪,興隆一百 |
長江街 | 北行、華聯、千盛、萬隆 |
興華街 | 鐵西百貨,新瑪特,沈遼路萬達廣場,北一路萬達廣場,茂業,宜家,星摩爾,樂賓,紅星美凱龍,滔博,輕工,西都,家樂福,維華商業廣場 |
金廊—金融區 | 市府恆隆廣場,卓展,卓越,華府天地,FTC,百聯,陽光 |
金廊—五裏河 | 萬象城,久麗,尚泰,茂業中心,華聯,世茂商都,遼展 |
金廊—皇姑&于洪段 | 沈陽天地,誠大 |
金廊—渾南段 | 興隆大奧萊,奧體萬達,泛華,億豐 |
金廊—沈北段 | 積家,福瑞嘉 |
和平區 | 成寶,韓百,朝百,維華長白,萬科渾河 |
沈河區 | 新生活,群升,五愛市場 |
皇姑區 | 北行,千盛,地一大道,萬隆 |
大東區 | 興隆,樂都匯,吉祥 |
鐵西區 | 友誼,興隆大都匯,興隆大天地,三隆,千姿匯,麥德龍 |
渾南區 | 賽特奧萊 |
沈北新區 | 尚柏奧萊,淘樂,財富,人和萬象 |
于洪區 | 新瑪特,萬科濱湖 |
蘇家屯區 | 三和,華苑,楓楊 |
風味小吃
沈陽特產:輝山牛奶、中街大果、德氏冷飲、小梁山西瓜、醉金香葡萄、東陵紅樹莓、寒富蘋果、祝家大杏、清水大米、香雪面粉、遼中鯽魚、八王寺汽水、雪花啤酒、老龍口酒、沈陽陳釀酒、老高太太糖葫蘆、不老林糖、克拉古斯香腸、重工鳳梨火腿、雄洲牛煮三鍋、榆園酸菜、康福月餅、冬冬食品、桃李面包、麥金利蘋果醋、眼寶羊肝羹、老王頭調料、沈河大醬、紅梅味素、沈陽紅葯、絹花、葫蘆雕、沈陽羽毛畫、彩石鑲嵌畫、天然色高級地毯,中和福茶葉,天益堂中葯等等。
沈陽小吃:老邊餃子,李連貴熏肉大餅,楊家吊爐餅、雞蛋糕,協順園回頭,馬家燒麥,西塔大冷面,老山記海城餡餅,那家館白肉血腸,宋家餛飩,朝鮮族烤牛肉、打糕,張久禮燒雞,大舞台油炸糕、麻花,小毛球爆米花,沈陽小土豆,雞味抻面,鐵板雞架,開口餡餅,高樓香雞,翟家驢肉,潘家肘子,岩明火勺,老四季面條,四季面條,甘露餃子,大清花餃子,寶發園四絕菜,原味齋烤鴨,三合盛包子,馨香包子,郭家湯圓,三盛源餃子,海潔灌湯包等。
旅遊街景
沈陽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宮廷歷史藝術博物館。位于遼寧省沈陽市舊城中心。又稱後金故宮,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沈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現已闢為 沈陽故宮博物院 。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愛新覺羅氏。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後金政權的建立者,滿清王朝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其子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並稱帝後,追尊努爾哈赤為太祖,謚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皇太極(1592年—1643年),後金第二代君主,清國建立者,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八子。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稱天聰汗,前後在位17年。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中國明朝作戰,改女真族名為滿洲,在沈陽稱帝,建國號“清”。為下階段清國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廟號太宗,謚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近代名人
郭松齡(1883年—1925年),字茂宸,漢族,遼寧省沈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漁樵村,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1905年就讀于奉天陸軍速成學堂,次年進永平府北洋陸軍第二鎮隨營學堂,1908年任奉天防軍哨長。1909年隨朱慶瀾換防進入四川,擔任連長。1910年加入同盟會。曾為張學良之教官,奉軍著名將領。
鄭新潮(1913--1986),原名:鄭榮芳。沈陽新民籍,八路軍炮兵事業的早期建設者、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馬事業的創始人之一。抗戰時期考入黃埔軍校炮科,在黃埔學潮中面見蔣介石,強諫抗戰未果,經閻寶航、于毅夫,高崇民介紹奔赴延安與毛澤東、朱德座談,延安抗大首席炮兵教官,並與郭化若建立延安炮兵學校。曾與張學思在東北幹部隊,結為摯交。解放戰爭,籌建宣化炮校、東北民主聯軍炮校、東北軍區炮校、朱瑞炮校等。建立牡丹江軍馬場、扎蘭屯軍馬場等,建立全軍軍馬事業,解放初,鄭新潮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與朱德專門接見,根據指示曾與載濤從事馬政工作。解放後,在軍委炮兵司令部、總後勤部工作。炮兵專家、軍馬行家,文人中的軍人,軍人中的文人,軍級員,出任政協委員,1986年逝,終年73歲。
邵清廉,女,(1914-2004年)沈陽新民人。延安抗戰女幹部、解放軍軍馬事業和軍馬場創始人之一,1942年攜幼子從沈陽徒步奔赴延安,穿越東北軍、閻錫山、日偽等匪夷封鎖關卡,翻山越嶺,長途跋涉3個月抵達延安。先在“女子大學”八路軍婦女學校學習。協助李貞工作和生活,李貞時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後任晉綏軍區政治部秘書長。邵清廉在李貞、張琴秋等輔導下受黨的教育。其子鄭雲燕與抗戰作曲家、《松花江》作者張寒暉鄰居,結為忘年之交。與丈夫鄭新潮在延安抗大籌建延安炮兵學校、宣化炮校、東北自治軍炮校、東北民主聯軍炮校、朱瑞炮校等。1947年建立牡丹江全軍第一個軍馬場,從事日軍戰俘教管工作。1951年邵清廉調到北京軍委炮兵司令部馬政局工作。曾為沈陽新民調撥贈送優質種馬16匹,1954年10月馬政局歸屬軍委總後勤部,1955年隨軍令轉到地方。2004年逝。享年92歲。
現代名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中科院院士、被譽為最接近諾貝爾獎的中國物理學家趙忠賢。殲-15戰鬥機研製現場總指揮羅陽(犧牲于工作崗位)。
文藝名人
唐韻笙(1902年—1970年),字懿,號育風,乳名強子,祖籍沈陽,為漢軍正紅旗人。原姓石,其祖父石秀川,原系清軍軍官,駐防福建,後定居福州。愛國藝術家,抗日戰爭時期因演出影射日寇的《後羿射日》而身陷囹圄。建國後曾任沈陽國劇院副院長,先後主演了《雲羅山》《鄭成功》《詹天佑》等新編歷史劇。
李默然(1927年12月21日—2012年11月8日),1954年後,歷任東北人民藝術劇院話劇團隊長,遼寧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省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原名李紹誠,生于黑龍江尚志,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在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甲午風雲》中飾演民族英雄鄧世昌,一舉成名;後參演話劇《八一風暴》、《第二個春天》、《智取威虎山》、《報春花》及電影《花園街五號》等;1986年獲中國戲劇家協會“話劇表演藝術家”及“話劇終身榮譽獎”;2007年獲第十七屆白玉蘭戲劇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當代名藝
于魁智(1961年12月15日—),著名國劇老生演員。現任中國國家國劇院副院長兼藝術指導。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常委,文化部青聯主席,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2004年,在世界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唱響國粹之聲, 開中國國劇藝術之先河。多年來,數次率團赴港澳台地區演出,多次出訪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等國家,為傳播中華文化作出積極貢獻。
還有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幺紅,著名女中音歌唱家關牧村,著名作家王充閭、洪峰、馬秋芬、初國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郭頌。
郎朗(1982年6月14日—),國際著名鋼琴家。曾被數家美國權威媒體稱作“當今這個時代最天才、最閃亮的偶像明星”,他曾經在白宮演出,並且是受聘于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曾被《人物》雜志稱為“將改變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
還有蕾舞演員呂萌、著名模特劉凡菲、著名女歌手那英、知名女作家及演員彭久洋、男歌手李傑、知名音樂創作人關適佳、主持人吳昕、杜海濤、著名獨立音樂人汪蘇瀧、歌手井柏然、艾敬、趙真,演員鄭爽、朱梓驍,著名作家皮皮、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王千源,現代影視劇演員、藝人林更新,杜若溪,內地新生代歌手祁漢,影視演員新還珠格格小桌子扮演者張倬聞,影視演員張迪、白微,內地新生影視演員、著名網路寫手鄧德天,著名演員範偉、閻娜,方青卓。其他沈陽籍的影視演員、藝人、喜劇演員、歌手王野、張赫、陳思誠、張赫宣、戴瀠萱、秦嵐、金巧巧、王翊丹、趙正陽、胡海泉、關之琳、毛寧、于勝春、火風、印小天、孫海英、秦昊、董文華、趙明明、姜黎黎、鞏漢林、金珠、張丹露、李春波、于慧、朱旭、鞏俐、丁爽、00後小才女姚宏合美,戲劇演員王子等等。
城市榮譽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國家園林綠化城市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中國大陸旅遊業最發達城市
沈陽市沈河區被國家評為“全國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
2005年沈陽市被國家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06年世界園藝博覽會舉辦城市
2007年世界遺產博覽會舉辦城市
2008年榮獲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
2008年北京奧運會協辦城市
2008年沈陽市鐵西區成為中國唯一入選“聯合國全球宜居城區示範獎”的城區
2009年榮獲中國十大魅力城市
2009年6月11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沈陽市列為聯合國生態示範城,這是中國唯一入選該項目的城市。
2010年4月國務院批準沈陽經濟區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2年入選“2012年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主辦城市
2015年入選首批全國建立社會額度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2016年4月國務院批準成立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