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江南大學由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大學主體)、江南學院(沿襲原榮氏私立江南大學校祚)、無錫教育學院三校于2001年合並組建而成。

原中央大學族譜-江南大學
原無錫輕工大學
無錫輕工大學前身是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其辦學歷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紀初葉(1902年)的三江、兩江師範學堂,與現今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大學等八所高校是同宗同源。
1952年由原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私立江南大學的有關系科組建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
1958年8月18日,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將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東遷至無錫市(社橋)原華東藝專舊址,命名無錫食品工業學院,後改稱無錫輕工業學院。
歷史沿革圖
1958年11月17日建院,是我國最早的一所輕工業學院。
1962年9月無錫紡織工學院並入無錫輕工業學院,成立紡織工程系。
1966年下半年院本部遷至青山灣,原社橋校區為分部。
1993年5月,中國輕工總會、江蘇省人民政府和江蘇省教育委員會、江蘇省紡織工業廳同意無錫輕工業學院與無錫輕工業學院紡織分院聯合辦學,並統一使用無錫輕工業學院校名,紡織分院歸屬無錫輕工業學院管理,紡織分院所在地成為無錫輕工業學院西山校區。
1995年3月9日,中國輕工總會轉發國家教委“關于同意無錫輕工業學院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的通知”,由趙樸初為無錫輕工大學題寫校名。
1995年11月23日,無錫輕工業學院舉行中國輕工總會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無錫市人民政府共建無錫輕工大學暨無錫輕工大學揭牌慶典。
1995年10月,無錫市紡織職工大學、無錫紡織工業學校和無錫紡織職工專業學校並入無錫輕工大學。
1998年無錫輕工大學由隸屬中國輕工總會劃轉直屬教育部,合並前已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全國重點大學。
原江南學院
江南學院是一所多學科全日製普通大學部院校。江南學院沿襲私立江南大學校祚,歷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我國著名的民族實業家榮德生先生1947年10月在無錫創辦的私立江南大學。
1947年,榮德生創辦私立江南大學。7月,私立江南大學籌備處成立,決議設立文、農、理工三學院。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批準私立江南大學董事會立案,借無錫北塘申茂新辦事處為辦公地址。8月12日,校董事會由國民政府教育部準予立案,吳稚暉任董事長,戴季陶、榮德生為副董事長。8月14日,聘錢穆為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韓雁門為教授兼農學院院長。8月23日,聘唐君毅為教授兼教務長。9月10日,召開第一屆董事會議,決議推選章淵若為私立江南大學校長。
1952年院系調整時,原私立江南大學所屬系科並入南京、上海、蘇州、揚州等地高校。私立江南大學各系撤並,取消建製。
1980年10月,無錫市人民政府決定建立無錫大學籌建委員會,當年招生522名。
1985年7月1日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將當時專科層次的無錫大學更名為江南大學。原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任學校名譽董事長,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任學校名譽校長。
1996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準,江南大學升格為普通大學部院校,並更名為江南學院。
原無錫教育學院
無錫教育學院創辦于1955年9月,最初名為無錫市中學教師業餘進修學校。

1961年3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改名無錫市教師進修學院。
1981年4月,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認定無錫市教師進修學院為師範專科學校性質,享有與師範專科學校同等待遇。
1983年7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報教育部備案,更名為無錫教育學院。
合並以後
2001年1月,經教育部批準,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並組建江南大學。
2003年8月1日,經教育部批準,原東華大學無錫校區整體並入江南大學。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江南大學共有國家級科研基地5個,省部級科研基地14個,其他平台基地7個。
國家級科研基地
江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發酵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無錫)
糧食發酵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科研基地
食品膠體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工業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輕工過程先進控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糖化學與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經編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物聯網技術套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
江蘇省生物活性產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生物醫葯(無錫)技術轉移與推廣服務中心
江南大學圖書館
江蘇省生物醫葯製造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生物質能與減碳技術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工業色譜分離技術研究中心
其他平台基地
江南大學中國高校工業微生物資源和信息中心
中國包裝總公司食品包裝技術與安全重點實驗室
國家糧油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
無錫市工業裝備節能與控製技術重點實驗室
無錫市重組葯物公共服務技術
無錫市數位媒體創意中心
科研成果
“十一五”以來,江南大學承擔並完成了“973”、“863”、國家重大專項、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部省級以上科研項目2150項;獲部省協會以上級獎勵392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15項;專利申請數、授權數穩居江蘇省前三位、全國高校前列。
2013年,學校發表三大檢索論文SCI、EI、ISTP1880篇、CSSCI論文325篇,最高影響因子達24.892;申請發明專利1392件,獲授權發明專利451件;獲國家科學技術獎3項,國際合作獎、何梁何利獎各1項,教育部“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2項。
學術期刊
《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
《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月刊)是教育部主管,江南大學主辦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其前身為創刊于1982年12月的《無錫輕工業學院學報》。1995年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學報》,1998年由輕工業部主管變更為教育部主管。2005年1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無錫輕工大學學報》更名為《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

《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以“食品科學”、“發酵工程”兩個國家重點學科為基礎,以專業性期刊的辦刊模式和運作方式,面向國內外食品與生物技術的各個學科領域,全面反映國內外食品科學及生物技術領域最新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一、二、三、四、五、六版認定為輕工業類核心期刊,在輕工領域形成了權威的學術地位。
《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雙月刊)是由教育部主管、江南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主辦的自然科學類學術期刊。創辦于1998年,前身為《江南學院學報》,2002年2月更名為現刊。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江南大學主辦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刊期為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冷飲與速凍食品工業》
《冷飲與速凍食品工業》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出版,教育部主管,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專業性技術指導類刊物。
《創意與設計》
《創意與設計》于2008年創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江南大學主辦、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承辦的一份以工業創意設計研究為主體、兼及各設計專業方向的全國性學術刊物。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Engineering》
《Food Bioscience》
館藏資源
江南大學圖書館紙質文獻237.86萬冊,數位圖書 772.2萬冊,擁有中外文資料庫66個,自建資料庫 27個,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達 30000餘種 。中文資料庫主要有中國知網、萬方資料等,外文資料主要有Science、NATURE等。
辦學規模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江南大學涵蓋理學、工學、農學、醫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2014年在51個大學部專業招生。
江南大學擁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擁有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5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3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1個“十二五”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 以及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控製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等6個博士後流動站 。
學校4個學科進入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前五名,其中食品科學與工程蟬聯第一,輕工技術與工程排名第二,設計學並列第四,紡織科學與工程排名第五;工程學、農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等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影響評價排行榜前1%。
國家重點學科
食品科學與工程
發酵工程
省重點學科
紡織科學與工程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
輕工技術與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
物聯網技術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
控製科學與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紡織科學與工程
輕工技術與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
套用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教育學
中國語言文學
藝術學
生物學
機械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光學工程
電氣工程
控製科學與工程
化學工程與技術
電腦科學與技術
紡織科學與工程
輕工技術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葯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音樂與舞蹈學
美術學
設計學
院系設定
序號 | 學院 | 序號 | 學院 |
1 |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 | 11 |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
2 | 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 | 12 | 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3 | 江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 | 13 | 江南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
4 | 江南大學商學院 | 14 | 江南大學理學院 |
5 | 江南大學機械學院、君遠學院 | 15 |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
6 | 江南大學葯學院 | 16 | 江南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
7 | 江南大學馬克思學院 | 17 |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 |
8 | 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 18 | 江南大學法學院 |
9 | 江南大學數位媒體學院 | 19 | 江南大學體育學院 |
10 | 江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北美學院 | 20 | 江南大學繼續教育與網路教育學院 |
21 | 君遠學院和體育部 |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6月,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3102人,其中專任教師1777人(含研究生導師886人),高級職稱人員比例57%,博士學位人員比例53%,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經歷人員比例31%;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組部“千人計畫”、“青年千人計畫”、“海外千人計畫”入選者14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教授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得主4人,“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萬人計畫”入選者3人;在教育部各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佔據25席;擁有部省級創新團隊30個,其中國家優秀教學團隊3個;設定教師卓越中心,實施“至善青年學者”、“至善特聘教授”、“至善創新團隊”等人才和團隊支持計畫。
1 | 食品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 張 灝 | 2009年 |
2 | 生物工程學院 | 發酵工程課程教學團隊 | 陳 堅 | 2009年 |
3 | 設計學院 |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團隊 | 過偉敏 | 2010年 |
1 | 生物工程學院 | 發酵工程學科教學團隊 | 陳 堅 | 2008年 |
2 | 紡織服裝學院 | 機織原理課程教學團隊 | 高衛東 | 2009年 |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6月,江南大學獲批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特色專業建設點15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9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專業1個;建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6個及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擁有國家精品課程11門、雙語教學示範課程5門,國家精品教材3部、“十一五”規劃教材36部、“十二五”規劃教材17部、 江蘇省精品課程52門、、江蘇省精品教材35部;擁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6個、江蘇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2個、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2個;建有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江南大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江南大學食品發酵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江南大學信息與控製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食品科學與工程
生物工程
紡織工程
物聯網工程
序號 | 創新實驗區名稱 | 負責人姓名 | 學院、部門 | 公布時間 |
---|---|---|---|---|
1 | 藝術設計復合型優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過偉敏 | 設計學院 | 2007年 |
2 | 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貭素教育基地 | 朱 拓 | 學生工作處 | 2007年 |
3 | 江南大學創業教育實驗區 | 張大良 | 學生工作處 | 2008年 |
4 | 生物工程專業高水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 陳 堅 | 生物工程學院 | 2008年 |
序號 | 學院 | 名稱 | 批準立項時間 |
---|---|---|---|
1 | 食品學院 | 江南大學-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 2011年 |
2 | 食品學院 | 江南大學-海通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2012年 |
3 | 生物工程學院 | 江南大學-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 | 2012年 |
4 | 食品學院 | 江南大學-江蘇雨潤食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 2012年 |
5 | 生物工程學院 | 江南大學-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 2011年 |
6 | 紡織服裝學院 | 江南大學-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 | 2011年 |
1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陳明清 | 2005年 |
2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 | 潘 豐 | 2007年 |
3 | 紡織服裝學院 | 紡織服裝專業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葛明橋 | 2007年 |
4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 武美萍 | 2007年 |
5 | 理學院 | 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 陳國慶 | 2007年 |
6 | 食品學院、生物工程學院 | 食品發酵實驗教學中心 | 馮 驫 | 2009年 |
7 | 紡織服裝學院 | 紡織類專業實驗教學中心 | 王鴻博 | 2009年 |
8 | 設計學院 | 產品設計藝術實驗教學中心 | 辛向陽 | 2009年 |
9 | 外國語學院 | 數位化語言實驗教學中心 | 董劍橋 | 2009年 |
10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物聯網工程綜合訓練中心 | 顧曉峰 | 2011年 |
11 | 商學院 | 經濟管理綜合訓練中心 | 李曉鍾 | 2011年 |
12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盧立新 | 2012年 |
13 | 葯學院 | 製葯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金堅 | 2013年 |
1 | 紡織服裝學院 | 紡織工程 | 2010年 |
2 | 生物工程學院 | 生物工程 | 2010年 |
3 | 食品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2010年 |
4 | 醫葯學院 | 製葯工程 | 2011年 |
5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物聯網工程 | 2011年 |
6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 2011年 |
7 | 機械工程學院 | 包裝工程 | 2013年 |
8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2013年 |
9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自動化 | 2013年 |
1 | 數位媒體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動畫 | 2007年 | 王 峰 |
2 | 食品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2007年 | 張 灝 |
3 | 生物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生物工程 | 2007年 | 堵國成 |
4 | 設計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工業設計 | 2008年 | 過偉敏 |
5 | 紡織服裝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紡織工程 | 2008年 | 高衛東 |
6 | 設計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藝術設計 | 2009年 | 王安霞 |
7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自動化 | 2009年 | 紀志成 |
8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2009年 | 丁玉強 |
9 | 醫葯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製葯工程 | 2009年 | 金 堅 |
10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2010年 | 陳明清 |
11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電腦科學與技術 | 2010年 | 吳小俊 |
12 |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環境工程 | 2010年 | 阮文權 |
13 | 紡織服裝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服裝設計與工程 | 2010年 | 梁惠娥 |
14 | 生物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生物技術 | 2011年 | 饒志明 |
15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物聯網工程 | 2011年 | 紀志成 |
1 | 食品學院 | 食品工藝學 | 夏文水 | 2003年 |
2 | 紡織服裝學院 | 機織原理 | 高衛東 | 2007年 |
3 | 食品學院 | 食品化學 | 楊瑞金 | 2008年 |
4 | 生物工程學院 | 發酵工程原理與技術 | 陳 堅 | 2008年 |
5 | 食品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食品工程原理 | 馮 驫 | 2009年 |
6 | 紡織服裝學院 | 紡紗原理 | 謝春萍 | 2009年 |
7 | 生物工程學院 | 生化工程 | 堵國成 | 2009年 |
8 | 人文學院 | 教育技術學(網路教育國家精品課程) | 陳明選 | 2009年 |
9 | 生物工程學院 | 微生物遺傳育種 | 李華鍾 | 2010年 |
10 | 外國語學院 | 大學英語 | 董劍橋 | 2010年 |
11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人工智慧概論(網路教育國家精品課程) | 吳小俊 | 2010年 |
1 | 生物工程學院 | 微生物學 | 諸葛健 | 1993年 |
2 | 設計學院 | 產品設計 | 張福昌 | 1993年 |
3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無機及分析化學 | 宋雲翔 | 1993年 |
4 | 理學院 | 大學物理 | 朱 拓 | 1993年 |
5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化工原理 | 周佛龍 | 1995年 |
6 | 理學院 | 高等數學 | 黃文華 | 1995年 |
7 | 機械工程學院 | 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 | 葉碧雲 | 1995年 |
8 | 設計學院 | 包裝設計 | 沈大為 | 1995年 |
9 | 食品學院 | 食品化學 | 王 璋 | 1995年 |
10 | 食品學院 | 食品工藝學 | 夏文水 | 1998年 |
11 | 理學院 | 物理實驗 | 屠志淳 | 1998年 |
12 | 機械工程學院 | 工程力學 | 朱其瑩 | 1998年 |
13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電工學 | 薄亞明 | 1998年 |
14 | 紡織服裝學院 | 紡織材料學 | 陳運能 | 1998年 |
15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製造基礎 | 黃如林 | 1998年 |
16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信號與系統 | 燕慶明 | 1998年 |
17 | 機械工程學院 | 電腦輔助設計 | 楊雄飛 | 2000年 |
18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CAD | 李世國 | 2000年 |
19 | 紡織服裝學院 | 服裝設計 | 梁惠娥 | 2000年 |
20 | 生物工程學院 | 生物化學 | 田亞平 | 2000年 |
21 | 生物工程學院 | 發酵原理 | 張星元 | 2002年 |
22 | 設計學院 | 工業設計套用人類工程學 | 周美玉 | 2002年 |
23 | 紡織服裝學院 | 紡織材料學 | 張海泉 | 2004年 |
24 | 食品學院 | 谷物科學原理 | 周惠明 | 2004年 |
25 | 理學院 | 普通物理 | 朱 拓 | 2004年 |
26 | 食品學院 | 食品化學 | 江 波 | 2004年 |
27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無機及分析化學 | 倪靜安 | 2004年 |
28 | 商學院 | 西方經濟學 | 丁衛國 | 2004年 |
29 | 人文學院 | 現代教育技術 | 陳明選 | 2004年 |
30 | 設計學院 | 藝術設計專業主幹課程群 | 過偉敏 | 2004年 |
31 | 人文學院 | 現代教育技術 | 陳明選 | 2006年 |
32 | 設計學院 | 圖形設計 | 尋勝蘭 | 2006年 |
33 | 紡織服裝學院 | 機織原理 | 高衛東 | 2006年 |
34 | 食品學院 | 食品化學 | 楊瑞金 | 2006年 |
35 | 生物工程學院 | 發酵工藝及設備 | 徐 岩 | 2006年 |
36 | 生物工程學院 | 發酵工程原理與技術 | 陳 堅 | 2008年 |
37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信號與系統 | 于鳳芹 | 2008年 |
38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食品工程原理 | 馮 驫 | 2008年 |
39 | 生物工程學院 | 微生物學 | 李華鍾 | 2008年 |
40 | 紡織服裝學院 | 紡紗原理 | 徐伯俊 | 2008年 |
41 | 設計學院 | 景觀藝術設計 | 過偉敏 | 2008年 |
42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無機及分析化學 | 方 雲 | 2008年 |
43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人工智慧 | 吳小俊 | 2008年 |
44 | 外國語學院 | 大學英語 | 董劍橋 | 2008年 |
45 | 人文學院 | 心理學 | 沈貴鵬 | 2008年 |
46 | 商學院 | 西方經濟學 | 謝玉梅 | 2010年 |
47 |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 水污染控製工程 | 李秀芬 | 2010年 |
48 | 食品學院 | 微生物學(食品) | 張灝 | 2010年 |
49 | 紡織服裝學院 | 紡織品染整 | 範雪榮 | 2010年 |
50 | 生物工程學院 | 微生物遺傳育種 | 李華鍾 | 2010年 |
51 | 醫葯學院 | 葯理學 | 金堅 | 2010年 |
52 | 法政學院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謝振榮 | 2010年 |
1 | 生物工程學院 | 生物技術基礎/Notes in Biotechnology | 王 武 | 2008年 |
2 | 紡織服裝學院 | 紡織材料學/Textile Materials | 魏取福 | 2008年 |
3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無機及分析化學/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 宋啓軍 | 2009年 |
4 | 機械工程學院 | 數控技術/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 張秋菊 | 2010年 |
5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吳小俊 | 2010年 |
1 | 食品學院 | 品牌專業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2006年 | 金征宇 |
2 | 生物工程學院 | 品牌專業 | 生物工程 | 2006年 | 徐 岩 |
3 | 設計學院 | 品牌專業 | 工業設計 | 2006年 | 張福昌 |
4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品牌專業 | 自動化 | 2010年 | 丁 鋒 |
5 | 紡織服裝學院 | 品牌專業 | 紡織工程 | 2010年 | 高衛東 |
6 | 紡織服裝學院 | 品牌專業 | 輕化工程 | 2011年 | 範雪榮 |
7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2006年 | 方 雲 |
8 | 設計學院 | 特色專業 | 藝術設計 | 2006年 | 尋勝蘭 |
9 | 紡織服裝學院 | 特色專業 | 服裝設計與工程 | 2010年 | 梁惠娥 |
10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2010年 | 劉曉亞 |
11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 | 套用化學 | 2011年 | 方 雲 |
12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2011年 | 潘 豐 |
13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 | 電腦科學與技術 | 2011年 | 王士同 |
14 |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 | 環境工程 | 2011年 | 阮文權 |
15 | 物聯網工程學院 | 品牌專業建設點 | 電子信息工程 | 2012年 | 楊慧中 |
16 | 機械工程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包裝工程 | 2012年 | 盧立新 |
17 | 人文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教育技術學 | 2012年 | 陳明選 |
18 | 食品學院 | 特色專業建設點 | 食品質量與安全 | 2012年 | 張 灝 |
對外交流
截至2015年6月,學校與全國30多個城市以及中糧集團、中國工商銀行江蘇分行、內蒙古小尾羊公司、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開展全面合作,與無錫市人民政府簽署“十二五”市校共建協定,協定金額3.8億元;建有江南大學(宿遷)產業技術研究院、江南大學(無錫)開放創新設計研究院、江南大學汕頭研究院、江南大學義烏研究院、杭州江南科學研究院、紹興江南研究院,與無錫市共建研究中心19個;成立了由海爾集團、茅台集團、青島啤酒集團、無錫國聯等單位加盟的校董事會,擁有校院兩級董事單位400餘家。
截至2015年6月,學校與32個國家、地區的137所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全校21%的學生擁有海外交流、交換經歷,在校大學部生、研究生連年獲國家留學基金委批準公派留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建立全球首家以中華食品文化為主題的孔子學院;建有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計畫”創新引智基地4個及國際聯合實驗室6個;建有“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十強院校”——江南大學北美學院;全職外籍教師穩定在50人左右;每年舉辦近百場國際及雙邊學術交流活動。
知名校友
黨政軍界
海南省委書記 | |
吳仁祜 | 總後軍需部副部長、黨委副書記,少將 |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少將 | |
湯天署 | 中國輕工業聯合總會副會長 |
蘇 森 | 青海省副省長 |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原江蘇省財政廳長 | |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致公黨江蘇省主委 | |
江西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江西省委會主委 | |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重慶市委主委 | |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寧夏回族自治區委主委 | |
陳士家 | 上海市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 |
茅同慶 | 福建省糧食廳廳長 |
吳國梁 | 江蘇省糧食局局長 |
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 | |
山東省商業廳廳長、黨組書記。山東省商業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 |
袁秀梅 | 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主任 |
易振球 | 廣東省體改委主任 |
蘇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
蔡永倫 | 桂林市市長 |
揚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 |
馬振華 | 西安市副市長 |
盛志剛 | 合肥市副市長 |
沈德林 | 鹽城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
無錫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 | |
劉 霞 | 無錫市副市長 |
王根源 | 德州市副市長,德棉集團董事長 |
毛庚年 | 連雲港市副市長 |
秦 武 | 蚌埠市副市長 |
王 海 | 新疆昌吉州政府副州長 |
戴順林 | 山東省紡織工業廳副廳長 |
陸益桐 | 四川省紡織工業廳副廳長 |
安徽省紡織工業廳副廳長,中國華源集團董事長 | |
傅敦智 | 安徽省糧食局副局長,阜陽地區行政公署副專員 |
鮑沛生 | 湖南省經貿委助理巡視員,湖南省政府食品工業辦公室副主任 |
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 | |
李法忠 | 浙江省檢驗檢驗局副局長 |
葉慶琅 | 重慶市委辦公廳副主任 |
劉紹文 | 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
趙 明 | 廣西壯族自治區體改委副主任 |
張繼平 | 南京市鄉鎮企業局巡視員 |
杭州科技局巡視員 | |
馬國超 | 杭州市政協巡視員、文聯副主席 |
徐同根 | 國家檔案局辦公室主任 |
尤 新 | 輕工業部食品局總工程師、司長 |
朱念琳 |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市場部主任 |
王立寬 | 科技部機關服務局黨委書記 |
黃敏 |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副巡視員 |
蔣蘇南 | 科技部人事司副司長 |
陳 琛 | 廈門市同安區區委書記 |
鄭廷貴 | 湖北當陽市書記 |
姜 龍 | 江蘇海門市委書記 |
汪 馳 | 浙江文成縣委書記 |
徐勤忠 | 江蘇泗洪縣縣委副書記,縣長 |
商界
茅台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 |
蔣金華 | 江蘇開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華正興 | 重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張亞東 |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楊世江 | 蘭州黃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邵瑞琦 |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安徽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自主創業) | |
喬 昕 | 深圳市實益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自主創業) |
倪建飛 | 北京蓋特佳信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
方銀軍 | 浙江贊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張家嶺 | 中國輕騎集團董事長、總裁兼黨委書記 |
高春和 | 江蘇時代超市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 |
郭東劭 | 錢江摩托公司董事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
高仲芳 | 無錫市太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顧 誠 | 上海申通捷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江龍集團董事長(自主創業) | |
陳興康 | 大亞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自主創業) |
胡雲峰 | 徐州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宋 波 | 深圳市太光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包志方 | 無錫寶通帶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田為坤 | 雙象股份常務副總經理 |
樊 偉 |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 |
趙繼東 | 上海華源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
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 | |
陳長風 | 江蘇雙溝酒業集團原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 |
宣曉泉 | 徐州卷煙廠黨委書記、廠長,全國人大代表 |
張大福 | 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全國人大代表 |
中谷糧油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 | |
易智峻 |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顧問 |
唐力強 | 華潤微電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蒲 堅 | 中信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
王一軍 | 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總裁 |
邢培棟 | 中國中輕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楊新長 | 中輕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馮 傑 | 中國聯通四川分公司副總經理 |
中科院廣州化學有限公司董事長 | |
陳森輝 | 雙溝酒廠廠長兼黨委書記 |
劉佰銘 | 江蘇糧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
岳 明 | 徐州紡織控股(集團)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 |
江西苧麻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 |
尤利民 | 蘇州國電電力集團總裁 |
黃 新 | 無錫城市發展集團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 |
王 建 | 無錫市交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
季憲成 | 常州工貿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
楊佔平 | 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 |
焦念民 | 洋浦南華糖業集團常務副總裁 |
周振龍 | 廣西梧州奧奇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
彭小英 | 江西草珊瑚集團公司董事長 |
徐詒燕 | 江陰九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
趙曉華 | 道達重工集團董事長 |
朱康健 | 廣州博創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自主創業) |
鄭展望 | 浙江商達集團董事長(自主創業) |
費國華 | 仰韶集團董事長(自主創業) |
安徽文王釀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自主創業) | |
陳衛宏 | 無錫鳳凰畫材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無錫市工商聯副主席(自主創業) |
沈笑安 | 江蘇銀仁集團董事長(自主創業) |
江陰海達集團董事(自主創業) | |
張許昌 | 深圳蘭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自主創業) |
吳天威 | 江蘇天虎威集團董事長(自主創業) |
庄劍青 | 無錫太湖世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陸勤校 | 無錫元盛集團董事長 |
無錫商業大廈東方新紀元集團董事長 | |
王新農 | 寧波英博啤酒釀造有限公司總經理 |
胡金成 | 江蘇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總經理 |
江蘇親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 |
李大可 | 飛洲集團總裁 |
張有為 | 空港聯動傳媒廣告(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總裁 |
馬士基信息處理有限公司的中華區總裁 | |
束建群 | 益海嘉裏集團公共事務部總監 |
張俊梅 | 寶潔公司大中國區人力資源總監 |
姜元榮 | 豐益全球研發中心產品研發總監 |
安徽易德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總經理、贏在中國第一賽季冠軍 | |
夏善行 | 美國西格集團(SEGUE)董事長,美國奧蘭治堡世貿城(WTCO)總裁 |
學界
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部主任、經濟學家 | |
著名策劃人/音樂人/製作人/學者/導演 | |
農產品深加工重大科技專項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有效候選人 | |
諸葛健 | 發酵工程專家,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工程院有效候選人 |
熊幼翎 | 長江學者 |
長江學者 | |
馮露 | 南開大學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得主,長江學者 |
堵國成 | 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 |
張偉 |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得主 |
江南大學校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得主 | |
陳衛 |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國家傑青青年基金得主 |
江南大學校長,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
武漢工業學院副院長,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
劉恆飛 | 吉林省糧食世界銀行貸款項目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中科院微生物所能源與工業生物技術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 | |
沈卓婭 |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全國模範教師 |
安徽農業大學校長 | |
江南大學副校長,全國人大代表 | |
福州大學副校長 | |
王嘉華 | 南通大學黨委副書記 |
湯斌 | 安徽工程大學副校長 |
蔣家新 | 中國計量學院副校長 |
丁霄霖 | 無錫輕工大學校長 |
武漢糧食工業學院院長 | |
張根旺 | 鄭州糧食學院院長 |
武漢工業學院副院長 | |
南京經濟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 | |
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 | |
趙健 | 廣州美院副院長 |
錢慈明 | 無錫輕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
杜政 |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院長 |
國家糧食儲備局鄭州科研設計院院長 | |
周伯川 | 國家糧食儲備局西安油脂科學研究設計院院長 |
姚專 | 國家糧食儲備局無錫科學研究設計院院長 |
孫曉明 | 供銷總社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院副院長 |
顧水根 | 內貿易部鄭州科研設計院副院長 |
孫熲 |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院長 |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 | |
沈振寰 | 輕工業部環保所所長、總工程師 |
薛根 | 中國輕工業自動化研究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 |
劉建軍 | 山東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院長 |
蔡建和 | 江蘇省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院長 |
內蒙古自治區牧吉草地研究所所長 | |
高國強 | 無錫市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
張榮華 | 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
無錫高等師範學校黨委書記 | |
吳雪純 |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 |
賀仰東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
戴光順 |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
同濟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 |
王沂蓬 |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奧運獎牌設計者 |
崔武衛 | 加拿大農業部科學家 |
美國食品葯物管理局風險評估研究員 | |
尹象勝 | 美國釀酒化學家協會(ASBC)主席。 |
于雷 | 新澤西州立大學(拉格斯)遺傳學系教授 |
王駿 |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基因港(香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
王永庭 | 全國著名的石畫藝術家,國家級美術家 |
陳忠南 | 國家一級美術師,曾任揚州國畫院院長、揚州市文聯主席 |
舒建新 | 國家畫院美術館館長,掛職雲南楚雄州副州長 |
方書久 | 美國著名華裔畫家 |
滕霄 | 著名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報社社長 |
勞國強 |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副總編輯 |
徐秉言 | 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竹工藝大師,常州市工藝美術協會副主席 |
校區建設
學校坐落于江蘇省無錫市蠡湖大道1800號;蠡湖校區(唯一校區)落成于2005年,佔地面積3200畝、水域面積400畝、建築面積107萬平方米。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訓
篤學尚行,止于至善
校園吉祥物:太湖神黿
校園吉祥物

太湖神黿
校歌
《江南大學之歌》
太湖之濱,蠡湖畔。
我們的校園,曲水流觴,無限風光。
三江初肇始,興教圖國強;江南開學府,輕工著華章。啊!
篤學尚行,擔當社會重任;
止于至善,走向明天輝煌。
社團組織
截至2014年,該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發展協會、書友協會、新青年時訊社、學習發展協會、綠點江南環保協會、服務西部文化研究會、市場行銷學術研究協會、英語飛吧、經濟管理協會、56齊民族協會、m3化妝禮儀協會、青春健康講師協會、陽光部落公益社團、 學緣志願者協會、心印醫協、武術協會、演講與口才協會、享樂音樂社、舞蹈協會、乒羽協會、騎跡大學生腳踏車俱樂部、輪滑協會、江南大學校吉他協會、極限運動協會 玩棍族、棒球社、緣韻笛簫社、國防與軍事協會、電子競技協會、大學生創業協會、學生職業發展協會、江南大學青年創業協會等協會。
學校有86個學院下屬協會:
北美學院
有北美運動聯盟、北美調酒協會
法學院
有法學院烙印雜志、法學院法律協會、法學院社工協會 法學院心理協會
紡織服裝學院
有紡服手工布藝社、紡服漢風社、紡服紙鳶社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有化工辯論社、化工排球社、化工足球社、化工桌球社、化工羽毛球社、化工籃球社、化工網球社、化工禮儀團、化工勁舞團、化工主持團
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有環土愛馨社、環土足球社、環土籃球社、環土自強社、環土排球社 環土劇社
商學院
有商學院辯論隊、商學院留學生協會、商學院心理協會、商學院排球隊、商學院騰訊微博研究會
人文學院
有人文邊界文學社、人文行知教育調研團、人文雅言社、人文小先生技能社、人文女生協會、人文課件製作協會、人文鳶瞳攝影協會、人文騰飛排球社、人文種子話劇團、人文乒羽協會、人文影視評論協會、人文舞蹈協會、人文同心相聲社
設計學院
有設院書法協會、設院足球社、設院籃球社、設院羽毛球社、設院排球社、設院攝影協會、設院Cosplay社、設院模型社、設院動漫社、明粵社
生物工程學院
有生工科學發展觀研究協會、生工聯誼互助中心、生工酒文化協會
食品學院
有食品肉製品俱樂部、食品乳製品俱樂部、食品烘焙科學俱樂部、食品調味品俱樂部
數位媒體學院
有數媒電影社、數媒藝術團;外國語學院有外國語英語角、外國語日語苑、外國語wonder雜志社、外國語女生社
物聯網工程學院
有物聯網心理協會、物聯網軟體服務外包協會、物聯網國際交流服務協會、物聯網舞蹈協會、物聯網八諧音樂、物聯網弘武堂、物聯網網球社、物聯網排球協會、物聯網羽毛球協會、物聯網足球協會、物聯網乒乓社、物聯網籃球協會、物聯網Afly圓夢社、物聯網辯論社 ;葯學院有葯學院心理協會
至善學院
有至善PPSX社團、至善慎思辯論社、至善尚行社
機械工程學院
有機械雷射雕刻俱樂部
馬克思主義學院
有馬院“馬黿”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