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詞目
氣象
拼音
qì xiàng
主要釋義
2.氣象學;
3.情景;情況。 例如一片新氣象;
基本解釋
1.[meteorology]
2.氣候;天象。後多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刮風、下雨、閃電等等
氣象萬變
3.指能預示吉凶的雲氣變化
4.“氣象學”的俗稱
5.[atmosphere]∶事物的情況、態勢
生氣勃勃的新氣象
6.[scenery]∶景色,景象
氣象萬千。——宋·範仲淹《岳陽樓記》
江山氣象
7.[sign;indication]∶指跡象
見是伏兵氣象
詳細解釋
閃電1.氣候,天象。後多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刮風、閃電、打雷、下雪等等。
宋蘇軾《與章子厚書》:“黃州僻陋多雨,氣象昏昏也。”
2.指能預示吉凶的雲氣變化。
《舊五代史·唐書·符存審傳》:“居旬日, 梁 軍逼我營。會望氣者言:‘西南黑氣如鬭雞之狀,當有戰陣。’ 存審 曰:‘我方欲決戰,而形於氣象,得非天贊歟!’”
3.景色,景象。
唐閻寬《曉入宜都渚》詩:“回眺佳氣象,遠懷得山林。”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 韓平原 作 南園 於吳山之上,其中有所謂村庄者,竹籬茅舍,宛然田家氣象。” 清侯方域《記倪雲林<十萬圖記>》:“蓋 雲林 畫多得之氣象蕭疎,煙林清曠。”陳毅《平山呈朱德同志》詩:“滹沱河畔與君晤,指點江山氣象殊。”
4.指跡象。
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五:“ 東坡 在 儋耳 ,謂子 過 曰:‘吾嘗告汝,我決不為海外人,近日頗覺有還中州氣象。’”《前漢書平話》卷下:“眾官領旨赴宴,坐定了。陳平見是伏兵氣象,曰:‘這事大變也。’”瞿秋白《赤俄之歸途》:“農業經過旱災也有復生氣象,真有些神妙。”
5.氣度,氣局。
《新唐書·王丘傳》:“﹝ 王丘 ﹞氣象清古,行脩絜,於詞賦尤高。” 宋 龔昱 《樂庵語錄》卷五:“如 舜 孳孳為善,想其氣象必是箇溫良恭順底人。”《三國演義》第八二回:“ 權 曰:‘此計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 東吳 氣象。’”
6.指事物的情狀和態勢。
唐鮑溶《古鑒》詩:“古鑒含靈氣象和,蛟龍盤鼻護金波。”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五:“石犀一足不備,以他石續之,氣象甚古。”
7.氣概,氣派。
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恨不的莽拳頭打挫牙關,八面威氣象全無,十石力身軀軟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一回:“ 侶笙 出落得精神煥發……眉宇間還帶幾分威嚴氣象。”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沒有高山不顯平地……(闖王)才是打江山的氣象。”
8.指詩文字畫的氣韻和風格。
唐韓愈《薦士》詩:“ 建安 能者七,卓犖變風操,逶迤抵 晉 宋 ,氣象日凋耗。” 宋秦觀《史籀李斯》:“今 漢 碑在者皆隸字,而 程邈 此帖乃是小楷,觀其氣象,豈敢遂信以為 秦 人書?” 元耶律楚材《和南質張學士敏之見贈》之七:“文章氣象難形容,騰龍翥鳳遊秋空。” 明葉憲祖《鸞鎞記·勸仕》:“這詩頗有台閣氣象,不似山野人之作。” 清劉大櫆《贈大夫閔公傳》:“間作指頭小畫,楮墨瓏玲,氣象飛動,人多寳而藏之。”
氣象學
氣象學研究的對象是大氣層內各層大氣運動的規律、對流層內發生的天氣現象和地面上旱澇冷暖的分布等。氣象學[2]如雲、霧、雨、雪、冰雹、雷電、台風、寒潮等都是人們常見的天氣現象。它的研究範圍是地球表面的大氣層,厚約3000公裏,按熱力結構分層,自下而上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按電磁特徵分層,可分為中性層、電離層和磁層;按化學成分分層,可分為均質層或湍流層、非均質層。

(1)暈
天空中有一層高雲,陽光或月光透過雲中的冰晶時發生折射和反射,便會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產生彩色光環,光環彩色的排序是內紅外紫。稱這七色彩環為日暈或月暈,統稱為暈。其中對觀測者所張的角半徑為22度的暈最為常見,稱22度暈,偶爾也可看到角半徑為46度的暈和其他形式的與暈相近的光弧。由于有卷層雲存在才出現暈,而卷層雲常處在離鋒面雨區數百公裏的地方,隨著鋒面的推進,雨區不久可能移來,因此暈就往往成為陰雨天氣的先兆。
(2)華
天空中有一層透光薄雲,雲中的水滴大小均勻,若是由冰晶組成的雲則要求冰晶尺寸均勻。月光或陽光透射雲層過程中,受到均勻雲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結果會在月亮或太陽周圍緊貼月盤或日盤形成內紫外紅的彩環,稱為華。因日光太亮,所以人們不易觀察到日華,月華則比較常見。緊貼月盤的華又稱華蓋,通常華蓋的紫色不太顯著故內環呈青藍色,其外呈黃色為主,最外呈紅色。有時在華蓋外隔一暗圈後還會出現一個甚至幾個彩色排序與華蓋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環,稱為副華。
虹和霓
含七種色光的太陽光線,射入大氣中的水滴(雨滴或霧滴),各種色光經歷折射和反射後,可在雨幕或霧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環。當光弧環對觀測者所張的角半徑約42度,光環的彩色排序是內紫外紅時,稱為虹。
在虹的外面,有時還出現較虹弱的彩色光環,光環對觀測者所張的角半徑約為52度,彩色環的排序與虹相反即內紅外紫,稱為霓或副虹。
虹和霓都要背對太陽而立才能觀察到。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東方天空有雲雨時,最易看到虹和霓。
曙暮光
日出前,即太陽未露出地平線前,陽光照射到高層大氣,陽光被大氣分子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從這時刻起到太陽露出地平線為止的光亮稱曙光。
日落後即太陽西沉到地平線以下後,仍有一段時間陽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氣,因空氣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維持微明,這段時間的光稱暮光。
曙光與暮光合稱曙暮光。曙光時段稱黎明,暮光時段稱黃昏。由于曙光開始與暮光終了的標準不同,通常分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與天文曙暮光。晴朗日子當太陽在地平線以下的角度大約為 7度時,民用曙光開始和暮光終了;大約12度時,航海曙光開始和暮光結束;當大約18度時,天文曙光開始和暮光終了。曙暮光持續的時間在赤道最短,隨緯度增加而增加。
關系
氣象與保險行業的關系是通過氣象部門及時向保險部門和投保戶提供氣象信息,保險部門督促投保戶對不利天氣切實採取防御措施,使其減少因氣象災害造成
的損失。減少賠償而體現的。例如,遼寧省北票市氣象局通過氣象警報系統,將天氣預報及時地送到保險公司和許多投保單位,雙管齊下地督促投保單位對氣象災害進行主動防範,使1984年至1986年的賠償保險費支出逐年減少,由1984年的賠償支出140萬元減為1986年的20萬元。又如,湖北紅安縣保險公司1986年沒有與氣象部門取得聯系,沒有督促投保單位 、預防氣象災害,結果一次8級大風給投保單位造成了很大損失,賠償了6萬多元。與氣象部門取得聯系後, 1987年4 月25 日出現的一次9級大風,由于他們及時通告有關投保 單位註意防範,結果投保單位造成的損失隻有幾百元。實踐證明,氣象與保險工作相結合是減輕自然災害的一條有效途徑。
因子
氣象的動力因子主要是指風和湍流,風和湍流對污染物在大氣中的擴散和稀釋起著決定性作用。
湍流:大氣不規則的運動也稱為大氣湍流。大氣除在水準方向運動外,還會有上、下、左、右運動。
氣象的熱力因子主要是指溫度層結、穩定度等。
溫度層結:溫度隨高度的分布情況成為溫度層結。它影響大氣垂直方向的流動情況,由于地面構築物不同,溫度層結也不同。在對流層內,一般情況下,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65℃左右。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現象稱為逆溫。具有逆溫的大氣層是強穩定的大氣層。
大氣穩定度:是指整層空氣的溫度程度,是大氣對在其中做垂直運動的氣團加速、遏製還是不影響運動的一種熱力學性質。[3]
節日
世界氣象日是每年的3月23日。
“世界氣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稱“國際氣象日”是世界氣象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時間在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為了紀念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和《國際氣象組織公約》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設立的。每年的“世界氣象日”都確定一個主題,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觀測項目
氣象的觀測項目有:氣溫、濕度、地溫、風向、風速、降水、日照、氣壓、天氣現象等。
氣象語錄
1、烏雲腳底白,定有大雨來。
2、低雲不見走,落雨在不久。
3、西北惡雲長,冰雹在後晌。
4、暴熱黑雲起,雹子要落地。
5、黑雲起了煙,雹子在當天。
6、黑黃雲滾翻,冰雹在眼前。
7、早怕東南黑,晚怕北雲推。
8、早上朵朵雲,下午曬死人。
9、早晚煙撲地,蒼天有雨意。
10、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
11、夜夜刮大風,雨雪不相逢。
12、南風若過三,不下就陰天。
13、風頭一個帆,雨後變晴天。
14、晌午不止風,刮到點上燈。
15、無風現長浪,不久風必狂。
16、無風起橫浪,三天台風降。
17、大風怕日落,久雨起風晴。
18、東風不過晌,過晌翁翁響。
19、雨後東風大,來日雨還下。
20、雹來順風走,頂風就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