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時間: 2007-3-1
版 次: 1
頁 數: 271
印刷時間: 2007-3-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1018789
地理位置
包 裝: 平裝
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公元前十四世紀,商朝第二十位國王盤庚將其都城從"奄",即現在的山東曲阜,搬遷到風景秀麗、土地肥沃的"殷"地,即現在的安陽小屯村一帶。直至商朝滅亡,"溉"作為商之首都,共經歷了八代十二王,歷時273年。後人稱這段歷史為殷朝,此地也被為殷都。殷都被西周廢棄之後,逐漸淪為廢墟,被人們冠之于"殷墟"的稱謂而聞名于世。
殷墟佔地面積約24平方公裏,東西六公裏,南北四公裏。大致分為宮殿區、王陵區、一般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和奴隸居住區。古老的洹河水從市中緩緩流過,城市布局嚴謹而合理。從其城市的規模、面積、宮殿的宏偉,出土文物的質量之精、之美、之奇、數量之巨、可充分證明,它當時不僅是全國,而且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確是一處繁華的大都市。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是一套學科發展史和學術研究史叢書。其內容包括對20世紀考古與文物工作概況的綜合闡述;對一些重要的考古學文化和古代區域文化研究情況的敘述;對文物考古的專題研究;對重要的文物考古發現、發掘及研究的個例紀實。
本書全面綜述了20世紀殷墟發現的歷程與研究成果。全書15萬字,配有彩圖4面,插圖60餘幅,圖文並茂,資料翔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與欣賞價值。

作者簡介
陳志達,男,浙江省鄞縣人,一九二七年七月出生。一九五六年雲南大學歷史系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一九五八年起,長期從事殷墟的發掘與研究工作,曾參與撰寫《殷墟婦好墓》(合著)、《殷墟發掘報告(一九五八—一九六一)》(合著)、《殷墟玉器》(合著)、《殷墟青銅器》(合著)、《殷墟的發現與研究》(合著)等。此外,還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一 前言
二 甲骨文的發現與殷墟地望的確定
三 殷墟發掘七十年回顧 (1928~1998)
(一)1928至1937年殷墟發掘的輝煌業績
(二)新中國成立後的殷墟考古
四 殷墟文化的分期與年代
(一)有關殷墟文化分期的主要見解
(二)殷墟文化分期探討
(三)殷墓分期簡述
(四)殷墟各期的年代問題
五 殷墟的範圍與布局概況
(一)由小到大,範圍廣闊
六 殷代遺址述略
(一)殷代宮殿宗廟遺址
1.甲組基址
2.乙組基址
3.丙組基址
4.新發現的凹字形大型基址
(二)小屯村周邊地段的殷代遺址
1.小屯北地磨製玉石器的“工房”
2.小屯西北地遺址
3.小屯南地遺址
4.小屯東南地遺址
(三)花園庄遺址
1.村南居址
2.村東居址
(四)殷代防御性大溝壕
(五)小屯西地居址
(六)王裕口的殷代石堤
(七)劉家庄遺址
(八)徐家橋遺址
(九)大司空村遺址
(一 ○)洹北花園庄遺址
(一一)殷代鑄銅遺址
1.苗圃北地鑄銅手工業作坊
2.孝民屯鑄銅手工業作坊
(一二)殷代製骨作坊遺址
1.大司空村製骨作坊
2.北辛庄製骨作坊
七 殷墓概要
(一)侯家庄殷代_千陵區
1. 王陵區大墓簡述
2.乇陵區大墓的年代序列與墓主探討
3.祭祀坑、陪葬墓和祭祀場地
(二)殷代家族墓地
1. 殷墟西區家族墓地
2.梅園庄南地家族墓地
3.郭家庄家族墓地
4.劉家庄南地家族墓地
5.戚家庄家族墓地
6.梯家口家族墓地
7.後岡家族墓地
8.大司空村墓地
9.三家庄殷墓
10.零散殷墓
(三)馬車和車馬坑
1.車馬坑的分布與內涵
2.車子的結構與性質
八 琳琅滿目的殷代文物
(附:動植物遺存)
(一)與生活緊密相關的陶器
1.日用陶容器
2.其他陶製品
3.白陶、硬陶和釉陶
4.陶文與符號
(二)形優紋美的青銅器 (附其他金屬器)
1.合金成分舉例
2.高水準的鑄銅工藝
3.青銅器的類別
附:其他金屬器
(三)絢麗多彩的玉器
1.色澤與質料
2.琢玉工藝
3.玉器的類別
(四)用途廣泛的石器
1.禮器
2.樂器
3.生產工具
4.生活用具
(五)別致的彩色石器 (或稱寶石器)
1.裝飾品與藝術品
2.其他類
(六)各有特色的骨角牙器
1.骨器
2.角器
3.牙器
(七)蚌器海貝及其他
(八)漆木器和皮革製品及其他
(九)精細的紡織品
九 殷代社會面面觀
(一)殷代社會經濟概要
1.農業
2.畜牧業、田獵及其他
3.發達的手工業
4. 商業和交換
(二)奴隸製社會的縮影
1.殷墟墓葬群和祭祀坑反映了商代奴隸製社會階級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2.甲骨文反映的商代奴隸社會情景
(三)殷墟文化的對外影響和交流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