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征
屬中型鹿類,體長125~145釐 米,尾長12~13釐米,體重100~150千克。頭部略圓,顏面部較長,鼻端裸露,眼大而圓,眶下腺呈裂縫狀,淚窩明顯,耳長且直立。頸部長。四肢細長,主蹄狹而尖,側蹄小。尾較短。

毛色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夏季體毛為棕黃色或傈紅色,無絨毛,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鑲嵌著有許多排列無序的白色斑點,狀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體毛呈煙褐色,白斑不明顯,與枯茅草的顏色類似。頸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條黑色的背中線從耳尖貫穿到尾的基部,腹部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塊,其周圍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為白色。
雌獸無角,雄獸的頭上具有一對雄偉的實角,角上共有4個杈,眉杈和主幹成一個鈍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離較大,位置較高,常被誤以為沒有次杈,主幹在其末端再次分成兩個小枝。主幹一般向兩側彎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橫抱,角尖稍向內彎曲,非常銳利。
生活習性
梅花鹿生活于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叢中,這樣有利于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間的棲息地有著明顯的差異,白天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叢較為深密,並與其體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棲息,這樣可以較早地發現敵害,以便迅速逃離,夜間則棲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
群居性:在自然條件下,梅花鹿是群居的,少則十幾頭,多到幾十頭。在寒冷的冬季比其他季節的集群性更大,人工圈養的梅花鹿群其群居性仍然沒有改變,鹿群中的頭鹿 常會影響整個鹿群的行動,為逃避傷害,眾多的鹿都會按照頭鹿或少數幾頭鹿的躲避方向和路線奔跑。偶爾因病或其他原因令個別鹿離群單獨飼養,則表現膽怯不安,在圈內不停地來回走動,甚至拒絕採食和飲水。外來的鹿隻很可能受到本群中一些鹿的攻擊,人們利用梅花鹿的這種有群居性,對梅花鹿進行馴養、放牧和控製整個鹿群。

梅花鹿大部分時間結群活動,群體的大小隨季節、天敵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通常為3~5隻,多時可達20多隻。在春季和夏季,群體主要是由雌獸和幼仔所組成,雄獸多單獨活動,發情交配時歸群。每年8~10月開始發情交配,雌獸發情時發出特有的求偶叫聲,大約要持續一個月左右,而雄獸在求偶時則發出像老綿羊一樣的"咩咩"叫聲。
覓食習慣
梅花鹿晨昏活動,生活區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採食櫟、板傈、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喬木和灌木的嫩枝葉和剛剛萌發的草本植物。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主要採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烏、明黨參、草莓等,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採食成熟的果實、種子以及各種苔蘚地衣類植物,間或到山下採食油菜、小麥等農作物,還常到鹽鹼地舔食鹽鹼。
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驚。由于四肢細長,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擅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姿態優美瀟灑,能在灌木叢中穿梭自如,或隱或現。
分類系統: | 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Mammalia:哺乳綱 - Artiodactyla:偶蹄目 - Cervidae:鹿科 -Cervus: |
學名: | Cervus nipponTemminck |
中文名: | 梅花鹿 |
中文拼音: | MéiHuāLù |
分類等級: | 種 |
概述: | |
原始屬名 | |
模式標本產地 | |
模式標本儲存地 | |
國家保護級別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CITES公約級別 | 未定 |
IUCN紅色名錄等級 | 未予評估(NE) |
紅皮書等級 | 瀕危 |
中國特有 | 是 |
繁殖規律
雄性梅花鹿通過"角鬥"爭奪交配權,這種"角鬥"在鹿類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一隻健壯的雄獸通常可以擁有10多隻雌獸,在一個繁殖季節,雌獸可以多次發情,其發情周期為5天,一旦受孕後便不再發情。妊娠期為230天左右,產仔于翌年5~6月,一般每胎僅產1仔,也有少數為2仔。產下的幼仔體毛呈黃褐色,也有白色的斑點,幾個小時就能站立起來,第二天可隨雌獸跑動。雌獸覓食時先到林外四處探望,確信沒有危險後,才把幼仔帶出來,發現險情會發出驚叫,帶著幼仔逃進密林。哺乳期為2~3個月,4個月後幼仔便可以長到10公斤左右。1.5~3歲性成熟,壽命約為20年。
種群分布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
1. | Cervus nippon aplodontus | |
2. | Cervus nippon grassianus | |
3. | Cervus nippon hortulorum | |
4. | Cervus nippon keramae | |
5. | Cervus nippon kopschi | |
6. | Cervus nippon mandarinus | |
7. | Cervus nippon mageshimae | |
8. | 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 | |
9. | Cervus nippon nippon | |
10. | Cervus nippon pseudaxis | |
11. | Cervus nippon pulchellus | |
12. | Cervus nippon sichuanicus | |
13. | Cervus nippon taiouanua | |
14. | Cervus nippon yesoensis |
分布于中國、日本、俄羅斯聯邦。

可能滅絕:朝鮮,越南;
區域滅絕:韓國;
重新恢復:中國台灣省;
引進: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捷克共和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立陶宛,馬達加斯加,紐西蘭,菲律賓,波蘭,烏克蘭,英國,美國。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也分布于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朝鮮,曾廣布中國各地,僅殘存于吉林、內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台灣分布有一個特有亞種。
生存現狀
歷史上捕捉獵殺過度,野生數量極少,野生梅花鹿在中國已是高度瀕危動物,總數量不到1000隻。華北亞種和山西亞種已經滅絕,華南亞種在安徽、浙江與江西的邊界有大約400隻,在廣西有不到100隻。四川亞種在四川北部和甘肅南部有大約500隻。東北亞種可能已滅絕。台灣亞種原本已經滅絕,不過後來將馴養的種群野化並釋放,現有大約200隻。
梅花鹿在韓國和越南已經滅絕,朝鮮有可能已滅絕。俄羅斯東部有9000隻左右,而日本則有30萬隻左右。日本梅花鹿曾經瀕臨滅絕,不過在良好的保護以及日本狼的滅絕導致了種群的恢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LC)。
列入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
註:梅花鹿(雄鹿)(雌鹿)圖冊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