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車站按業務性質分為:貨運站。按技術性質分為:編組站。按等級分為:特等站。現擁有職工2700餘人。車站分三個站區:株北站區為雙向縱列式三級七場路網性編組站(特等站);湘東站區為橫列式一級三場的中間站(二等站);湘潭站區為辦理客貨業務的中間站。全站設有“下行到達場(Ⅰ場,位于京廣線裏程k1610+461m處有15條股道)、下行調車場(Ⅱ場有32條股道)、下行出發場(Ⅲ場,位于京廣線裏程k1613+941m處有25條股道)、上行到達場(Ⅳ場,位于京廣線裏程k1613+988m處有11條股道)、上行調車場(Ⅴ場有23條股道)、上行出發場(Ⅵ場,位于京廣線裏程k1610+653m處有13條股道)、交換場(Ⅶ場有4條股道)”、株洲運轉區(包括原“九調調車區”、“十四調調車區”)和附屬 “田心站(位于京廣線裏程k1613+030m處)”,車站共有站線156條。十裏沖站、白馬壟站三個中間小站。車站中心裏程為京廣線K1610+602m,車站辦公樓位于京廣線裏程k1613+002m處。湘潭東站地處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車站中心裏程位于滬昆線K1121+043米處,信號樓中心位置位于滬昆線K1121+369m處。(Ⅰ場8道、Ⅱ場4道、Ⅲ場11道、客場5道)。
1986年 鐵道部決定擴建株洲北站,將單向縱列式三級三場擴建為雙向縱列式三級七場。
1995年 上行系統全部建成開通,改建後的株洲北站為雙向縱列式三級七場,設計能力為日均辦理17000輛,年貨物到發流量800萬噸,成為江南第一大編組站。
2006年,隨著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滬昆線電氣化改造完成,車站年日均辦理輛數為17108輛,其中有調12120輛,無調4989輛,辦理車數位居全國第五。株洲北站與鄭州北站、徐州北站、豐台西站、沈陽西站一起形成全路路網的五大支柱。
株北站區日均裝車130餘輛,卸車260餘輛。湘東站區190餘輛,卸車620餘輛。株洲貨房10餘輛(現辦理雙層集裝箱裝卸業務)。
2008年,株洲北站日均辦理輛數達到17850輛,其中有調12652輛,無調5198輛,日均裝車150餘輛,卸車280餘輛。
2009年4月至今,株北日均辦理輛數已達到極限,為18350輛,解編12633輛。為江南第一大編組站。
歷史沿革
株洲北站的前身是田心車站。1954年鐵道部車務局提出建設株洲樞紐的設計任務書。
1957年田心車站歸株洲車站管理。
1960年 一級二場正式投入使用。
1964年田心車站正式脫離株洲車站。
1966年 鐵道部命令田心車站為株洲北站,正式納入全國鐵路運營版圖,定為一級編組站。
1973年 擴建為單向縱列式三級三場編組站。
1986年 鐵道部決定擴建株洲北站,將單向縱列式三級三場擴建為雙向縱列式三級七場。
1995年 上行系統全部建成開通,改建後的株洲北站為雙向縱列式三級七場,設計能力為日均辦理17000輛,年貨物到發流量800萬噸。
2006年 隨著滬昆線提速改造,上行系統進一步擴能改造完成,設計能力為日均辦理18500輛,年貨物到發流量超過1000萬噸。
2009年 株北日均辦理輛數已達到極限,為18350輛,解編12633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