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20米;嫩枝被灰褐色星狀柔毛。
葉紙質,稍偏斜,橢圓形,闊橢圓形或闊倒卵圓形,長9-14釐米,寬6-9釐米,先端急短尖,基部不等側心形,上面有星狀柔毛,暗晦,下面密被灰褐色星狀柔毛,基出脈5條,四條側脈均有第二次支脈4-5條,邊緣有小齒突;葉柄長2-4釐米。

聚傘花序約與葉柄等長,有花3朵,苞片2片,卵形,長7毫米,被毛,早落。雄花:具柄,直徑2釐米;萼片長圓形,長1釐米,寬4毫米,外面被星狀柔毛,內面基部有脹起腺點,長約為萼片的1/3;花瓣闊倒卵形,長1.1釐米,寬7毫米,基部有柄,長3-4毫米,先端近截頭狀;雄蕊約30枚,長7毫米,基部稍連生,花葯長2毫米。
果序有具翅蒴果1-2個,果序柄長約1釐米;果柄比果序柄略短,無節,均被星狀毛;蒴果橢圓形,長3.5-4釐米,有5條薄翅,基部圓形,有長3-4毫米的子房柄;種子長倒卵形,長約1釐米。
生長環境
柄翅果為喜暖樹種。分布區南、北盤江一帶河谷深切,焚風效應明顯,氣候炎熱幹燥, 年平均溫為20.9℃,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雨季隻有4個月,幹濕季明顯;在北盤江以東,受東南季風影響,降水較多,柄翅果僅見于紅水河上遊及步柳河等背風的幹熱河谷。由于高原屏障,冬季南下寒潮影響較弱,雖可出現極短暫的低溫和霜凍,尚不見寒害。

根系發達。具在較強的穿透能力,一些植株常生長于岩石上或石縫中,耐旱、瘠薄能力較強。垂直分布海拔200-700米之間,在雲南可達1100米,主要受水熱條件製約,多分布在河谷兩岸,地勢峻峭的淺切割低山峽谷的山腹中下部。
柄翅果為弱陽性樹種,幼時能耐陰濕,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石灰岩、砂岩、頁岩等母岩發育而成的紅色石灰土、紅褐土、磚紅壤性土均能生長。常與青檀 Pteroceltis tartarinowii Maxim.、粗糠柴 Mallotus philippinensis (Lam.) Muell.-Arg.、香須樹 Albizzia odoratissima (L.f.) Benth.、木棉 Bombax malabaricum DC.等混生,有時可成為小面積的局部優勢種。
柄翅果在天然林中,常是林分的上層林木,在疏林中,林內幼樹較多,與其他植物組成較大群落時,具有較大的穩定性,在羅甸羊裏,柄翅果常與車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白臘樹(Fraxinus chinensis)、來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楝樹(Melia azedarach)、餘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石岩楓(Mallotus repandus)、杭子梢(Campylotropis sp.)、假煙葉樹(Solanum verbasaefolium)等種類組成林分。
地理分布
產于雲南東南部、貴州羅甸、冊亨至廣西紅水河。
繁殖方法
9-10月果熟時即時採摘,將蒴果在通風幹燥地蔭幹,不宜暴曬或堆漚,隨採隨播或用濕砂貯藏。如幹藏種子短時間內完全喪失發芽能力。
柄翅果尚未進行大量引種試驗。種子育苗繁殖方法。當果實由綠色變為褐色時即可採摘,將其在通風幹燥處蔭幹,不宜爆曬或堆漚,宜隨採隨播或濕砂貯藏,若幹藏則在短期內種子完全喪失發芽力。適于秋播。
保護現狀
自然災害對植物的影響

金平縣和個舊市紅河流域保護區外50多株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柄翅果瀕臨死亡。
保護措施
建議將貴州望漠縣的渡邑儲存較好的柄翅果天然林劃為保護區,將羅甸縣紅水河沿岸劃為水源林。廣西、雲南產區也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加強保護。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木材堅重,強度高,耐磨,是特種工業用材,沿江主要喬木樹種。
葯用價值
翅果油膠囊是從中國特有的瀕臨滅絕的、珍稀的二級保護的古生物樹種--翅果油樹的籽中利用科學的方法榨取的翅果油製成的口服膠囊。
翅果油的營養價值極高。它不但含有17種氨基酸和大量的微量元素,還含有極豐富的維生素C和E。其中,VE的含量尤為突出,為1558.1%,是花生米的70倍,豆製品的83倍,奶粉的370倍。是中華奇異果的4-6倍,甚至10倍以上。如此高的含量在植物界實屬罕見,在此之前尚未發現。經臨床實驗。人們經常食用,可軟化血管,可降血脂、血壓,可降低膽固醇、可延緩衰老、延年益壽。還可以美容。對糖尿病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保護價值
柄翅果是中國西部南亞熱帶滇黔桂接壤地區的特有種,有科研價值。又是沿江兩岸、陡峭山地的主要喬木樹種,對防止水土流失有重要意義。
建議分別劃保護區和水源林,加強保護。建議將貴州望謨縣的渡邑儲存較好的柄翅果天然林劃為保護區,將羅甸縣紅水河沿岸劃為水源林。廣西、雲南產區也應採取相應措施,加強保護。據野外調查及樣地資料分析,該種分布總面積約48公頃,總株數 ,總蓄積量約102.31m,其資源量瀕于枯竭,種群數量相當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們對柄翅果資源的過度砍伐利用,為此,在分布區應加強對現存母樹的保護,減少人為活動的影響,促進柄翅果的天然恢復是重要措施,此外,也應利用柄翅果適應性強的特徵,在分布區人工栽培,繁殖、保護擴大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