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製沿革
東莞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

夏朝時,東莞屬南交地。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並嶺南,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隸屬東官郡。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于涌(今莞城街道)。東莞相傳因地處廣州東面(今東南面)及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分東莞的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門)。
明萬歷元年(1573年)將東莞守御千戶所、編戶五十六裏立新安縣(今深圳市和香港),東莞地域隨之縮小。清沿明製。
民國期間,先後隸廣東省粵海道、粵中行政區、第一行政區和第四行政區。
抗日戰爭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莞縣屬東江行政區管轄。

1952年,屬粵中行政區。
1956年,屬惠陽專區。
1958年11月,東莞縣曾短期隸廣州市。
1959年01月,復原惠陽專區,東莞縣劃歸佛山專區。
1963年06月,復置惠陽專區,東莞縣又隸惠陽專區。
1985年06月,東莞縣經國務院批準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
1985年09月,國務院批準復原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地區管轄。
1988年01月,國務院批復將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直屬廣東省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5年01月,東莞縣經國務院批準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同年09月撤消東莞縣,建立(縣級)東莞市;

1988年01月,升格為地級市,東莞市是全國4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直屬廣東省。
1986年,東莞市開始撤區公所建鎮,實行鎮轄村體製;
1986年02月24日,經廣東省政府批準復原東莞市莞城鎮和篁村區、萬江區、附城區等3個區公所,設立東莞市城內區街道辦事處、城外街道辦事處、萬江區街道辦事處、附城區街道辦事處、篁村區街道辦事處5個街道辦事處。
1988年01月,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07月東莞市莞城區人民政府籌備組成立,作為正縣級單位(東莞成立地級市之後計畫成立的第一個區,後被廣州當局反對,設區計畫夭折),管轄城內區街道辦事處、城外區街道辦事處、附城區街道辦事處、篁村區街道辦事處和萬江區街道辦事處5個科級街道辦事處。
2000年03月,復原附城區街道辦事處,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
2001年10月,復原篁村區街道辦事處,設立南城街道辦事處;
2002年01月,復原1988年01月分設的城內街道辦事處、城外街道辦事處,合並重新設立莞城街道辦事處;
2002年11月,復原萬江區街道辦事處,設立萬江街道辦事處;
至2011年09月東莞市下轄28個鎮和4個街道;各鎮(街道)共下轄383個村和214個社區。村下轄若幹村民小組,社區下轄若幹居民小組。東莞實行市、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行政區管理;鎮行政管理機構為鎮人民政府,街道行政管理機構為街道辦事處;村行政管理機構為村民委員會,社區行政管理機構為社區居民委員會。
轄區概況
截至2012年5月1日,東莞市轄32個鎮(街道);其中包括4個街道(莞城街道、南城街道、東城街道、萬江街道);28個鎮(石龍鎮、石排鎮、茶山鎮、企石鎮、橋頭鎮、東坑鎮、橫瀝鎮、常平鎮,虎門鎮、長安鎮、沙田鎮、厚街鎮,寮步鎮、大嶺山鎮、大朗鎮、黃江鎮,樟木頭鎮、謝崗鎮、塘廈鎮、清溪鎮、鳳崗鎮,麻涌鎮、中堂鎮、高埗鎮、石碣鎮、望牛墩鎮、洪梅鎮、道滘鎮)。中共東莞市委員會、東莞市人民政府駐東莞市南城街道勝和社區鴻福路99號。
舊版片區
新版片區
地理環境
境域

東莞位于中國華南地區,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遊的珠江三角洲。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1′-114°15′,北緯22°39′-23°09′。最東端是謝崗鎮的銀瓶嘴山,最南端是鳳崗鎮雁田村的雁田水庫,最西端是沙田鎮西大坦村的獅子洋中心航線,最北端是中堂鎮潢涌村的東江北支流中心航線。東西長約70.45公裏,南北寬約46.8公裏。東莞市東接惠州市惠城區和惠陽區,南抵深圳市龍崗區和寶安區,西挨廣州市南沙區、番禺區和蘿崗區,北達廣州市增城區和惠州市博羅縣。四周共與廣州、深圳和惠州的9個縣級行政區接壤。
地貌
東莞市地質構造上,位于羅浮山斷緣的北東向博羅大斷裂南西部、東莞斷凹盆地中。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沖積平原為主,丘陵台地佔44.5%,沖積平原佔43.3%,山地佔6.2%。東南部多山,尤以東部為最,山體龐大,分割強烈,集中成片,起伏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銀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東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為丘陵台地區;東北部接近東江河濱,陸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間,坡度小,地勢起伏和緩,為易于積水的埔田區;西北部是東江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勢低平、水網縱橫的圍田區;西南部是濱臨珠江口的江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響較大的沙鹹田地區。東莞控東江和廣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線115.94公裏(含內航道),海域面積15000公頃,淺海灘塗面積4500公頃,主航道岸線53公裏,虎門港灣是建設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氣候
東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差振幅小,季風明顯。2005-2009年,年平均氣溫為23.1℃。最暖為2006年,年平均氣溫為23.6℃;最冷為2008年,年平均氣溫為22.7℃。一年中最冷為1月份,最熱為7月份。年極端最高氣溫37.8℃(出現在2006年8月20日),年極端最低氣溫3.1℃(出現在2008年12月23日)。日照時數充足,2005-2009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73.7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的42%。其中,2009年,日照時數最多,達2059.5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的46%;最少是2006年,僅有1558.1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的35%。一年中2-3月份日照最少,7月份日照最多。雨量集中在4-9月份,其中4-6月為前汛期,以鋒面低槽降水為多。7-9月為後汛期,台風降水活躍。2005-2009年年平均雨量為1819.9毫米。最多為2008年,年雨量2074.0毫米;最少為2009年,隻有1547.4毫米。常受台風、暴雨、春秋幹旱、寒露風及凍害的侵襲。
水文
東莞市主要河流有東江、石馬河、寒溪水。市境96%屬東江流域,東江幹流自東北角惠州市惠城區、博羅縣之間入境後,沿北部邊境自東向西行至橋頭鎮新開河口。有發源于深圳市寶安區的石馬河流入,至企石鎮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龍鎮分出東江南支流後,東江北幹流續流至石灘,與來自增城市的支流匯流,經石碣鎮、高埗鎮、中堂鎮、麻涌鎮的大盛村註入獅子洋;東江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峽口社區接納來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峽口以下有三支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東向西匯,入流經石碣鎮、莞城街道、道滘鎮、厚街鎮、沙田鎮于泗盛註入獅子洋。東江北幹流與南支流之間為東江三角洲的河網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東莞市內已知礦產有Ⅶ類19種,礦床點66處。其中金屬礦產Ⅲ類8種,礦床點34處:黑色金屬礦產10處(鐵礦點9處,鈦鐵礦1處),有色金屬礦產23處(銅礦點4處、鉛鋅礦點4處、鎢礦點10處、錫礦點4處、鈦礦點1處),貴金屬黃金礦化點1處。非金屬礦產Ⅵ類11種32處:冶金輔助原料礦產9處(耐火粘土4處、泥炭土4處、石油1處),化工原料礦產14處(黃鐵礦點6處、重晶石礦點3處、鉀長石礦點4處、石鹽礦點1處),建材非金屬礦點3處(水泥灰岩2處、水泥粘土1處)。主要分布在東莞中部、南部和東部的山地,丘陵地帶。礦產分布分散,無規律。
生物資源
東莞市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主要分布于山區和丘陵地帶,體型較大的野獸多棲息在東南山區,一般獸類出沒于平川、丘陵。主要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鳥類、魚類(134種)、甲殼類和多種貝類、兩棲、爬行類、昆蟲類等。主要野生植物有:樹類114種、竹類23種、內陸水域水生維管束植物48種,水果類40多種、野生中草葯89種。內陸水域中常見的浮遊生物共8門110屬。
交通運輸
公路
東莞市公路交通十分發達,107國道、廣深高速公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常虎高速公路和莞深高速公路貫穿南北,境內4條主幹公路和13條聯網公路均為一級公路。截至2013年底,東莞市公路通車裏程5002.49公裏,高速公路335.11公裏,公路密度202.94公裏/百平方公裏,居全省前列。擬建的花莞高速公路拉近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同東莞的距離,即將開工的番莞高速公路將使過江交通更為便利。

汽車客運站場:東莞市現有客運站場47個,其中一級站1個,二級站9個,三級站3個,四級站8個,簡易站場(含專線發車點)26個。站務量為日發班次3300班,日過往班次580班,2001年日均傳送量135500人次,比上年同期成長8.83%。
物流中心:東莞保稅物流中心、龍駿物流中心、南方物流中心、利灃物流中心
鐵路
東莞鐵路口岸是國家一類口岸。
鐵道線路:廣深鐵路、廣梅汕鐵路、京九鐵路、廣深港高速鐵路、深茂高速鐵路(在建)、贛深高鐵(在建)
城際鐵路:穗莞深城際軌道、佛莞城際軌道、莞惠城軌、深惠城軌、中南虎城軌、虎龍城軌、莞深快軌
主要車站:東莞火車站、常平火車站、樟木頭火車站、東莞東火車站、虎門火車站、虎門南站(在建)、塘廈火車站(籌劃)
航空
東莞的服務機場是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與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根據遠期規劃,將完善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為國際復合型門戶樞紐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及粵西國際機場為區域性樞紐機場,其他支線機場為補充的全省民用機場布局。到2015年末,廣東民用機場之間協同作用將進一步增強,年旅客吞吐能力將達到約一億人次。
航運
東莞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門歷來就是我國南方的重要門戶,溯珠江而上,可分別通達粵東、粵北、粵西乃至廣西等地。主要港口——虎門港是國家一類口岸,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每天都有客貨輪直達香港,虎門港已建成2000噸級至35000噸級泊位11個,設計能力600萬噸,同時,還有莞城港區、石龍港區和中堂、望牛墩、麻涌、新民、洪梅等一批水路進出口貨物裝卸點。
東莞市境內擁有航道82條,可通航裏程798公裏。主要航道有東江幹流、東莞水道、太平水道、麻涌水道、中堂水道、倒運海水道、大汾北水道和寒溪水水道。其中東莞水道1993年由7級航道改造為4級航道,可通航500噸級以下船舶。擁有河口海岸線53公裏,萬噸級輪船可沿珠江口獅子洋水道進入虎門、沙田、麻涌三鎮。
公交
東莞公共交通始于民國18年,建恆公司經營惠州—樟木頭的公路汽車運輸,至建國時期,東莞縣有客車13輛。東莞公路汽車運輸在建國後開始復興,上世紀60年代的客運車輛車況非常簡陋,車廂用木板圍成,車輛動力不足爬坡艱難。文革期間,萌芽狀態的公共交通陷入停頓,直到70年代才逐步恢復。1986年東莞撤縣建市,當年底,交通局出資買來4輛中巴車,開通了兩條線,東莞主城區內的公交系統開始營運。1989年11月,時任東莞市長鄭錦滔組織召開市長聯席會議,討論建立專業化公司來運營公交,公司命名為“東莞市公共汽車公司”。2003年12月,嶄新的城巴第一次運行在東莞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東莞才開始擁有真正意義的城市公交。
東莞除了主城區由城巴公司經營,鎮內“一鎮一公汽”發展外,跨鎮線路由28家運輸企業經營。
捷運
規劃保留原《東莞市軌道建設規劃》中城市軌道1號線、2號線、3號線的線位方案,最佳化調整4號線線位,增加4號線支線,銜接深圳城市軌道4號線,遠期預留增加5號線、6號線。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長307.8公裏,共設定車站84座,其中城市軌道間換乘樞紐車站8座,途經32個鎮區。(更新于2015年03月19日)
捷運1號線:以麻涌西站為起點,途經廣麻公路、望沙路、水鄉大道、萬江大道、鴻福路、八一路、莞長路(G107)、建設路、新城大道、松佛路、富民大道、公常路至黃江南站。
捷運2號線:北起東莞火車站,向西途經莞龍路、東城中路、東莞大道、莞太路、連升路止于長安新區東站。
捷運3號線:西南起于長安新區南站,途經新沙西路、靖海中路、S358、新城大道、常平北環路、口岸大道、常東路、大東路、東平大道,止于企石博夏站。
捷運4號線:線路始于1號線黃江中心站,經清龍路、塘龍路、清塘路、清鳳路、鹿湖路、東風路,止于清溪東站。
捷運5號線:北起于石龍站,向南途經龍升路、月湖路、東園大道、企石環城大道、振華路、東山大道、20號公路,止于謝崗站。
捷運6號線:北起于石排北站,經長青南路、德政中路、莞長路(G107)、新城大道、西環路、創業路、樟木頭大道、香芒路、聚富路、清鳳路、東深路、止于鳳崗南站。
電車
中心城區、松山湖、水鄉片區共規劃3條線路,總規模達到47公裏。遠期中心城區將形成“雙中心放射+環狀”的開放式網路結構,規劃線路8條。(更新于2015年03月19日)
中心區:設站21座,平均站間距約600米,換乘節點為東城站、莞太路站、西平站,總長12千米。
松山湖:主要是聯系松山湖、寮步與市中心,換乘節點為東城站,總長23千米。
水鄉片:主要聯系洪梅、望洪、望牛墩等片區,有望洪樞紐、望牛墩站兩大換乘節點,總長11.9千米。
區域人口
截至2013年末,東莞市戶籍人口188.9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22萬人,出生率為11.8‰;死亡人口8693人,死亡率為4.6‰;人口自然成長率為7.2‰。年末東莞市常住人口831.6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38.10萬人。人口城鎮化率為88.75%。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東莞市普查人口中,漢族人口781.41萬人,佔總人口的95.06%;少數民族人口40.61萬人,佔4.94%。
截至2012年,東莞常住少數民族總數約為40.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9000多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比例約2.3%,55個少數民族齊全。常住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是壯族,數量將近18萬人;其次是苗族,人數6萬多人;再次是土家族,人數約4萬人;瑤族、侗族和布依族,人數均約2萬人。東莞市回族、維吾爾族等10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人數將近9000人。其餘少數民族的具體人數情況如下:彝族1萬多人;白族、黎族、仡佬族、朝鮮族均為3000多人;仫佬族、滿族均為2000多人;傣族、哈尼族、佤族、水族、蒙古族、土族、毛南族、畲族均1000多人;藏族、傈僳族、拉祜族、阿昌族、羌族、景頗族、布朗族均在1000人以下100人以上;納西族、赫哲族、京族、普米族、怒族、高山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獨龍族、錫伯族、德昂族均在100人以下;門巴族、俄羅斯族、裕固族、基諾族、珞巴族等少數民族人數最少,均在10人以下。
東莞市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塘廈、長安、鳳崗、虎門、寮步、大嶺山等鎮。其中塘廈鎮少數民族人數最多,有4萬多人;其次是長安,有3萬多人;而鳳崗、虎門、寮步等鎮人數均超2萬人。其餘鎮(街)少數民族人數平均在1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東莞市少數民族人口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人口流動性大,分布廣泛。
東莞市外來少數民族人員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主要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佔比45.3%;其次是貴州省,佔比18.7%;再次是湖南省和雲南省,佔比分別為14%和8%;其餘省市共佔比約14%。
區域政治
區域經濟
經濟概括
2012年東莞生產總值(GDP)5010.14億元,同比成長8%,經濟規模國內排名第八。來源于東莞的財政總收入、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進出口總額、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分別達到839億元、313億元、1347億美元和6400億元。東莞的星級飯店達到96家,其中五星級飯店17家、四星級飯店25家。到目前為止,東莞市擁有五星級飯店的數量僅次于北京和上海。

2013年東莞生產總值(GDP)5490.02億元,比上年成長9.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0.09億元,下降0.3%;第二產業增加值2518.88億元,成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2951.06億元,成長9.4%。三大產業比例為0.3:45.9:53.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6109元,成長9.4%。
2014年東莞生產總值(GDP)5881.18億元,比上年成長7.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0.84億元,成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2697.90億元,成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3162.44億元,成長6.3%。三大產業比例為0.3:45.9:53.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0604元,成長7.4%。
第一產業
東莞農業也相對發達。農民生產的農作物以蔬菜為主。
2013年東莞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15億元,比上年下降(按可比價計算,下同)1.4%。其中農業產值18.93億元,成長2.2%,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7.1%;林業產值0.36億元,成長115.3%,佔1.1%;牧業產值5.24億元,下降14.3%,佔15.8%;漁業產值7.66億元,下降1.1%,佔23.1%。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6.78萬畝、水果種植面積19.43萬畝。全年糧食產量1.24萬噸;水產品產量7.45萬噸;蔬菜產量38.26萬噸,下降1.0%;生豬出欄23.25萬頭,下降18.8%;家禽出欄462.60萬隻,下降19.8%。
第二產業
東莞夜景 (19張)
東莞製造業實力雄厚,產業體系齊全,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製造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形成以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家具、玩具、造紙及紙製品業、食品飲料、化工等八大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工業體系。擁有全球500強企業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資者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諾基亞、雀巢美極、三星、生益科技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其中全球100強企業有1家,500強企業有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8家。其中包括美國的杜邦、瑞士的雀巢、荷蘭的飛利浦、德國的赫司特、法國的湯姆遜、韓國的三星、日本的日立、新日鐵、新力、住友金屬、京瓷、柯尼卡美能達、電產三協、英國的太古集團、芬蘭的諾基亞以及我國香港的偉易達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的入駐並定為總部。
2013年東莞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112.65億元,比上年成長11.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1181.95億元,成長15.5%,佔55.9%;輕工業增加值930.70億元,成長6.2%,佔44.1%。全年東莞市規模以上五大支柱產業完成增加值1461.72億元,成長13.0%;四個特色產業完成增加值219.10億元,成長4.4%。
第三產業
金融
2013年東莞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40.22億元,成長18.6%。2013年末東莞市有各類金融機構121家,其中銀行類機構33家,保險類機構52家,證券期貨類機構36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83.94億元,比上年成長18.2%。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86.66億元,比上年成長9.8%,扣除物價因素影響,實際成長9.1%。
截至2013年末,東莞上市企業已達21家,其中12家在A股上市,9家在境外上市,上市後備企業有90家。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有8家(數量居全省第一),在前海股權交 易中心掛牌的企業達122家。目前東莞已形成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四板和上市後備企業的梯次結構 。
2015年下半年以來,東莞企業掛牌新三板速度明顯加快。繼前期先後有6家莞企掛牌後,8月16日又有2家莞企掛牌,使東莞新三板企業數量重新整理至34家。 自新三板擴容以來,東莞本土券商東莞證券發力新三板業務,東莞已掛牌的34家公司中,有19家都是東莞證券推薦掛牌的,佔比高達56%,領跑廣東地級市。
貿易
2014年東莞全市實現生產總值同比成長7.6%左右;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54.84億元,成長11.13%;進出口總額1625.4億美元,成長6.2%;實際利用外資45億美元,成長15%。其中進出口總額增速預計在全省範圍內名列前茅,各項體現轉型升級趨勢的結構指標持續最佳化,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外資
在2014年度東莞市實際出口前10名外資企業中,東莞三星視界有限公司以41.41 億美元繼續穩居榜首,不過相比2013年度,整整少了10億美元,下滑嚴重。有分析指出,作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巨頭三星手機的觸控屏供應商,三星視界出口的減少與三星手機的表現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國產智慧型手機的崛起,三星手機的市場份額在逐步減少,作為供應商的三星視界,其出口也會隨之減少。
民營
在2014年度東莞市主營業務收入前10名民營企業中,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以 4310245萬元登頂成功,緊隨其後的是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和廣東步步高電子工業有限公司,之後是華為機器有限公司。
經濟
珠三角城市發展競爭力指數的指標體系基于國際上著名的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數”、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人類發展指數”、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全球城市競爭力指數”、中國社科院“中國城市競爭力指數”和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等,結合資料的代表性、及時性、可靠性和可獲得性,設定一級指標包括“經濟、社會、創新開放、生態環境和政府法治”。在此基礎上設定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測評與衡量“政府、企業和居民”在城市發展中的影響。通過珠三角城市發展競爭力比較,發現城市發展的個性,提供城市“最佳化”發展政策啓示。
珠三角城市發展競爭力指數反映珠三角九個城市2013-2014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其資料來源于各城市統計局發布的統計年鑒等權威資料,如統計局的年報和半年報中披露的資料、《廣東社會經濟統計月報》和各地方政府網站公布的信息。指標涵蓋城市發展的總量、結構和成長等不同維度,綜合體現珠三角九個城市在經濟、社會、環境、法治和開放活力方面的競爭力。
近幾年,東莞市充分接受來自港澳台的經濟輻射,充分把握承接港澳台產業轉移的先機,大規模地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創造了世人矚目的“東莞奇跡”。第二產業多年來在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的產業結構中佔據主導地位。而最近幾年,轉型升級成為了東莞的核心命題,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9月28日,2014年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現場會在東莞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策部署,學習借鏡東莞的經驗,發揮優勢、主動作為,加快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更好地促進廣東省產業轉型升級。東莞市政府、東莞華中科技大學製造工程研究院等代表作了大會發言。東莞在新型研發機構發展領域走在全省前列。
東莞市犧牲多年的發展速度,始終堅持“科技東莞”工程和“人才東莞”工程,打造新興成長極,鞏固積極向好的轉型升級的態勢,催生轉型升級的“拐點”,努力實現了產業結構“實現脫胎換骨的變化”。
科技
2014年東莞市科學技術獎授獎項目共75項,獎金合計690萬元。市科技局局長吳世文介紹說,雖然2014年市科學技術獎獲獎總量比2013年少,但獲獎項目科技含量更高,體現了自主創新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
2014年東莞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755家,居全省地級市首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佔全市出口總額的37.6%,對全市出口成長貢獻率為47.3%。
2015年,東莞已有六成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研發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和工業機器人裝備製造商已有70家,機器人企業數已佔全國總數的 10%,工業機器人產業總產值15億元,整個智慧型裝備產業總產值逾200億元,已逐漸形成了運動控製與高端裝備企業群、工業與服務機器人企業群等集群, 並涌現出了一批擁有自主智慧產權的創新型機器人企業,創新創業機製和產業鏈配套日臻完善。而在工業機器人專利方面,東莞專利數量達到995件,超過了廣州的879件。
2015年8月,東莞獲批建立全國著作權示範城市,成為我省第一個取得建立資格的地級市。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3年,東莞市有幼稚園827所,比上年增加36所。東莞市有國小321所,在校學生65.91萬人;本市戶籍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小畢業生升學率達100%。東莞市有國中167所,在校學生20.12萬人,國中入學率為100%。東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和多層次學校高中部)40所,在校學生7.70萬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2所,在校學生4.79萬人。技工學校3所(含民辦)。東莞市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學生6.09萬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大學部、專科學生2.08萬人,畢業生1.16萬人。
類別 | 學校列表 | ||
---|---|---|---|
重點中學 | 東莞中學 | 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 東莞第一中學 |
東莞高級中學 | 東莞實驗中學 | 東莞外國語學校 | |
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 | 東莞市光明中學 | 東莞市石龍中學 | |
東莞市虎門中學 | 東莞市萬江中學 | 東莞市常平中學 | |
東莞市虎門外語學校 | 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 | 東莞市翰林實驗學校 | |
大學部院校 | 廣東醫學院(東莞校區) | 東莞理工學院(東莞大學) |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
廣東科技學院 |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東莞校區) | ||
專科院校 |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 |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 |
廣東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 | ||
高職院校 | 東莞技師學院 | 東莞行政學院 | 東莞科技進修學院 |
東莞南方科技專修學院 | 東莞廣播電視大學 | ||
籌建院校 | 香港理工大學(東莞校區) | 廣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 | 東莞台商職業學院 |
東莞光明職業技術學院 | 東莞育才科技職業學院 | 廣州美術學院(東莞校區) |
衛生
2013年末東莞市有醫療機構2254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8所,門診、診所、醫務室、衛生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基層醫療機構2132個。東莞市衛生技術人員4.21萬人,醫療機構病床2.57萬張。東莞市建成並投入使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89個。全年診療總人數下降2.7%。
體育
2009年全年東莞運動員共獲得122枚金牌、104枚銀牌、128枚銅牌。其中奪得國際賽金牌8枚;奪得全國賽金牌20枚;奪得廣東省賽金牌94枚、銀牌92枚、銅牌113枚。
現東莞市擁有1支足球隊、3支籃球隊,分別是:東莞聯華足球隊(曾于2005年到2008年在香港甲組足球聯賽作賽)廣東宏遠籃球隊、東莞烈豹籃球隊和東莞柏寧籃球隊。
2014-2015賽季CBA常規賽38輪全部結束,廣東隊第11次獲得常規賽冠軍。新疆隊最後時刻無緣季後賽,成為CBA歷史上勝率最高的第九名。
通信
2013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175.80億元,比上年成長3.4%。郵政傳送信函4316萬件,特快專遞114萬件,郵政匯款匯出金額188.61億元。年末東莞市固定電話使用者(含小靈通)321.99萬戶,比上年減少3.12萬戶;行動電話使用者1850.39萬戶,增加96.29萬戶。全年長途電話通話時長219.04億分鍾,年末網際網路使用者216.11萬戶,比上年增加6.52萬戶;寬頻接入使用者207.55萬戶,增加2.83萬戶。
科技
松山湖高新區的創新經濟在為全省20000多家企業服務。同時,高新區也在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孵化。按照東莞的1中心4組團的布局, 松山湖高新區就是科技創新中心。
生態
2009年,全市林地面積超過600平方公裏,林地綠化率達98.5%。建立了莞香等15個野生植物保護群落,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保持了境內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
而經常到松山湖、同沙水庫等地遊玩的人,大多是為了找尋一方凈土。因為,東莞重視湖泊自然生態環境的修復。
在松山湖、同沙湖、橫崗湖、茅輋湖、佛靈湖等湖泊劃定生態保護區。
不僅在生態環境上,東莞還在“治水工程”上大做文章。東莞對內河涌實施綜合整治,兩岸種植本土樹種。
2003至2006年,累計投入5.6億元,對全市鎮、村中心區河涌進行全面整治,共整治61條(段)內河涌,總長195公裏,清理淤泥52.2萬噸,改造堤岸55.9公裏,綠化19.8公裏。
另外,東莞又累計投入10億元,對東江河堤進行標準化建設,東江東莞段及其水系的水質明顯好轉,成為風景幽雅的生態綠堤。
東莞大道已經成為東莞一道亮麗風景,正是因為東莞實施的“綠色綠廊”的規劃建設。把路旁綠化納入環境建設範疇,東莞4000公裏的道路綠化率均達到國家標準,綠化覆蓋面積比以往增加50%以上,全市主幹道路綠地率達42%,次幹道路綠地率27%,道路綠化率達98.02%,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的城市環境。
歷史文化
東莞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廣州方言演唱的粵曲、粵劇在東莞有悠久歷史,它是本土民間音樂吸融中原文化,並借鏡西方演奏技巧的產物,現為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素有粵曲、粵劇之鄉的美譽。
東莞的繪畫,受嶺南畫派先驅居巢和居廉的影響,註重寫生,吸收西方素描運用色彩的技法,為嶺南畫派的奇葩。 東莞每年十分隆重地舉行端午龍舟競渡、醒獅藝術、麒麟藝術、荔枝節、中秋燈會、重陽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動。
1958年,東莞被譽為全國第一個“遊泳之鄉”;2000年1月,中國龍舟協會授予東莞沙田鎮全國第一個“龍舟之鄉”稱號;道滘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東莞石龍鎮被譽為“舉重之鄉”;東莞的石排鎮中坑村和長安鎮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醒獅舞蹈藝術之鄉”,此外,清溪鎮、樟木頭鎮均是聞名中外的麒麟藝術之鄉。
(參見:東莞木魚歌、東莞木偶戲、百子論文、東莞龍舟競渡、莞邑醒獅藝術、樟木頭客家麒麟藝術)
方言
東莞市境內的本土方言包括粵方言和客家方言。粵方言區使用面積、人口均佔全市的大部分。在32個鎮區中,純粵方言鎮有石龍、長安、沙田、洪梅、道滘、麻涌、萬江、中堂、望牛墩、石碣、高埗、大朗、寮步、茶山、企石、石排、常平、橫瀝、東坑、橋頭等20個。有客家方言的12個鎮區的情況是:城區(原莞城)、東城、篁村、厚街、虎門、大嶺山、塘廈、黃江、謝崗等9個鎮區,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講粵方言(如城區就隻有一個300多人的羅沙上嶺村講客家話);清溪、鳳崗2個鎮大部分講客家方言;樟木頭鎮則是1個純客家方言鎮 。
粵劇
戲劇是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民間藝術之一。粵劇在東莞同樣深受民眾的喜愛,著名粵劇大老倌盧啓光等廣東粵劇名家常到東莞城鄉登台演唱和傳藝。長安鎮業餘粵劇團還于2002年赴京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大型粵劇《思源》。作客東莞,可不要錯過一睹“南國紅豆”風採的機會。

民歌
東莞清溪、樟木頭等鎮的客家人唱山歌早就有名,每逢節日,經常舉行各類山歌表演或比賽,熱鬧非凡。
舞獅
東莞民間以動物造型的舞蹈豐富多彩,有龍舞、鳳舞、獅子舞、麒麟舞和貔貅舞特別是獅子舞,技術精湛,演技非凡,揚威四海,長安鎮還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龍獅之鄉”。每年元宵節,全市數百台醒獅、金龍、彩鳳、麒麟參加大型群獅賀元宵活動,城內萬人空巷。
荔枝節
每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正值桂味、糯米糍等優質荔枝成熟季節。東莞各鎮街均以佳果迎接四方來賓,舉行歡慶活動,共慶豐收,共聚友誼。東坑“賣身節”—“翻身節”—“潑水節”。

賽龍舟
東莞龍舟隊曾多次在在地、香港、澳門、加拿大及新加坡舉行的國際龍舟比賽中奪得金杯。沙田鎮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龍舟之鄉”。每年從農歷五月初一至十五,石龍及水鄉各鎮街連續舉行一系列龍舟比賽,成為東莞一景。
風景名勝
東莞市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嶺南古邑,名勝古跡甚多,東莞博物館珍藏有村頭遺址等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出土文物。有中外聞名的林則徐銷煙池、沙角炮台、威遠炮台等抗英古戰場遺址,有鴉片戰爭博物館、海戰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是東江人民的根據地,大嶺山抗日史實陳列館和榴花抗日紀念亭。人文景觀有著名古剎觀音寺、金鰲洲塔和榴花塔、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袁崇煥故居、黃旗古廟等。自然風景有仙鵝湖、石排燕嶺、東莞植物園、清溪山水天地以及珠江口濱海秀色、稻海蕉林,荔紅荷香,旗峰勝跡等。

著名人物
年代 | 名單 |
---|---|
古代 | 袁崇煥、陳璉、葉富、蔣光鼐、張蔭麟、陳鏡開、倫明、盧子樞、陳伯陶、鄧爾雅、張伯楨、張敬修、鄧白 |
近代 | 周大桂、王金城、劉學斌、張炳光、李旭亮、蔡達標、張佛恩、陳小鳳、李建明、梁沛棠、葉志堅、王志偉、袁旭培、陳潤光、盧汝滔、潘宇海、袁德宗、劉柏權、尹錦容、朱國基、陳淦波、陳健民、麥校勛、陳燦球、張紹日、麥彥桐、葉惠全、梁耀輝、李鑄誠、何銳平、張玉其、陳成穩、李揚欽、羅錦耀、莫浩棠、莫志明、楊志茂、葉欽海、譚金榮、李惠文、鄧文迪、林永春、鄧予立、朱漢輝、盧家驄、孫秉樞、王仲銘、梁乃鵬、陳瑞球、陳永棋、陳永燊、陳永奎、何鏡堂 |
現代 | 陳淑玲、香植球、香偉燦、香樹輝、黃金富、梁麟、袁武、葉樹林、方潤華、趙泰來、趙樹輝、廖煥輝、張瑜平、朱李月華、鄧焜、鄧燾、蕭明、張細、蔡建中、方文雄、梁潔庭、葉志成、葉子軒、葉鳳娟、王錦輝、王國強、李祖澤、陳萬雄、王賜豪、王華生、王敏剛、王敏超、王煥生、周錫年、周埈年、周少岐、周啓賢、周啓邦、周湛燊、周國勛、周湛煌、葉若林、葉煥榮、溫惠仁、溫容興、鍾偉廷、許勝華、劉旺枝、蔡繼光、蔡就勝、朱偉霖、王柏源、何耀棣、王振聲、王公愚、陳鴻道、汪世忠、何焯輝、歐煥倫、任錦漢、王少強、楊寶玲、葉旭全、陳治海、賴國強、李錦全、黃煥枝、鄭安國、王冠華、陳耀忠、吳少強、陳冠傑、羅建新、葉劍波、王時新、鄧崇光、陳永昌、羅啓仁、黃萬順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