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3年18歲的杜篤之參加中影電影技術訓練班,學習錄音工程技術,這是其職業生涯的開端。1981年,參加電影《1905年的冬天》的錄音工作,1982年正式升任錄音師,開始騎車收集各種聲音。同年擔任了《光陰的故事》的錄音工作。杜篤之關于錄音技術的觀念受到了楊德昌的影響,他在楊德昌的介紹下觀看了塔可夫斯基的電影,為塔氏電影精湛的後期錄音技術所折服。在1983年楊德昌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海灘的一天》中,杜篤之的後期錄音技術達到很高的水準,表現出極高的擬真度,令楊德昌十分滿意,也得到了同期香港導演徐克的稱贊。在這個時期,杜篤之還為楊德昌的其他兩部作品《青梅竹馬》、《恐怖分子》錄音,並為侯孝賢的《風櫃來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等電影錄音。

1955年出生于台北。1973年參加中影的電影技術訓練班,學習錄音工程技術。1978年進入中影擔任助理。1981年第一次為電影《1905年的冬天》錄音。1982年正式升任錄音師,擔任《光陰的故事》的錄音工作。其後多次與台灣新電影導演合作,許多重要的台灣新電影作品如《恐怖份子》(1986)、《悲情城市》(1989)、《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等片的錄音工作皆出自其手。杜篤之對台灣錄音工作之發展有顯著且重要的貢獻,
例如1988年他在《悲情城市》一片中首度採用同步錄音,立下良好的典範;2001更以《千禧曼波》及《你那邊幾點》兩片獲得第五十四屆坎城影展最佳技術獎。
杜篤之從早期接觸錄音工作開始即對當時電影配音的模式感到懷疑,時常有些新的想法卻苦無實現的機會,直到後來與重視寫實的新電影導演合作,才逐漸讓他得以發揮對聲音的想法。「沒有被察覺的聲音就是最好的聲音」,這是杜篤之時常告訴自己的一句話,他認為做再多的東西,如果無法讓人相信,也是徒勞。
杜篤之以錄音工作上的傑出表現及豐富的經驗,至今已贏得了七座金馬獎最佳錄音獎,2001年並以《千禧曼波》及《你那邊幾點》獲得第五十四屆坎城影展高等技術大獎,2004年獲頒第八屆國家文藝獎。
錄音作品包含1983《風櫃來的人》、1983《油麻菜籽》、1992《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7《春光乍泄》、1997《藍月》、2000《花樣年華》、2000《一一》、2002《藍色大門》、2003《不散》、2004《月光下,我記得》、2004《天邊一朵雲》、2004《翻滾吧!男孩》、2004《2046》、2006《黑眼圈》、2006《詭絲》、2006《姨媽的後現代生活》、2006《練習曲》、2007《刺青》、2007《最遙遠的距離》等上百部作品。
悲情城市
不過隨著台灣新電影運動的發展,後期錄音還是逐漸顯示出其弊端,原因固然包括這種錄音技術先天的缺陷,更為重要的原因在于新電影運動的導演喜歡用民眾演員,這大大提高了對現場聲音還原性的要求,如果使用配音員,那麽配音員格式化的聲音與語氣同民眾演員的口語化的言說方式會存在較大差異,這會導致片中人物情感的一定程度上的不真實,杜篤之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1986年,在侯孝賢的《戀戀風塵》中,杜篤之開始了現場錄音的嘗試,按照他本人的回憶,台灣電影史上的同期錄音,就是從侯孝賢拍阿公李天祿的聲音時開始的。
在侯孝賢的另一部拍攝于1989年的電影《悲情城市》中,杜篤之將錄音室搬到現場,開創了台灣電影同期錄音的時代。《悲情城市》是第一部完全採用同期錄音方式進行的台灣電影,它的巨大成功與杜篤之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在《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金獅獎之後,侯孝賢一擲千金,購買價值100多萬台幣的全套錄音設備贈與杜篤之,鼓勵他繼續進行錄音工作。侯孝賢給杜篤之帶來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為了同一個事業而奮鬥的精神,一種對功利心的鄙夷,一種人與人之間互相的信任、扶持,使杜篤之深受感動,它們逐漸內化為其日後為人處世的一個基本準則。
主演作品
錄音
1981《1905年的冬天》(導演:餘為彥)
1982《光陰的故事》(導演: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
1983《海灘的一天》(導演:楊德昌)
1983《風櫃來的人》(導演:侯孝賢)
1983《小畢的故事》(導演:陳坤厚)
1983《油麻萊籽》(導演:萬仁)
1984《冬冬的假期》(導演:侯孝賢)
1985《青梅竹馬》(導演:楊德昌)
1985《超級市民》(導演:萬仁)
1985《我這樣過了一生》(導演:張毅)
1985《童年往事》(導演:侯孝賢)
1986《恐怖分子》(導演:楊德昌)
1986《戀戀風塵》(導演:侯孝賢)
1988《黃色故事》(導演:張艾嘉)
1988《尼羅河女兒》(導演:侯孝賢)
1989《悲情城市》(導演:侯孝賢)
1992《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導演:楊德昌)
1992《少年,安啦!》(導演:徐小明)
1992《暗戀桃花源》(導演:賴聲川)
1992《無言的山丘》(導演:王童)
1993《戲夢人生》(導演:侯孝賢)
1993《隻要為你活一天》(導演:陳國富)
1994《獨立時代》(導演:楊德昌)
1994《飛俠阿達》(導演:賴聲川)
1994《我的美麗與哀愁》(導演:陳國富)
1994《多桑》(導演:吳念真)
1995《太平天國》(導演:吳念真)
1995《好男好女》(導演:侯孝賢)
1995《超級大國民》(導演:萬仁)
1996《麻將》(導演:楊德昌)
1996《春花夢露》(導演:林正盛)
1996《南國再見,南國》(導演:侯孝賢)
1996《今天不回家》(導演:張艾嘉)
1997《春光乍泄》(導演:王家衛)
1997《放浪》(導演:林正盛)
1997《侯孝賢畫像》(導演:奧利佛?阿爾薩斯)
1998《三條人》(導演:杜可風)
1998《美麗在歌唱》(導演:林正盛)
1998《海上花》(導演:侯孝賢)
1998《果醬》(導演:陳以文)
1998《征婚啓事》(導演:陳國富)
1998《超級公民》(導演:萬仁)
1999《千言萬語》(導演:許鞍華)
1999《有時跳舞》(導演:關錦鵬)
2000《花樣年華》(導演:王家衛)
2000《小百無禁忌》(導演:章蕙蘭)
2000《一一》(導演:楊德昌)
2000《運轉手之戀》(導演:陳以文)
2000《夜奔》(導演:徐立功)
2001《千禧曼波:薔薇的名字》(導演:侯孝賢)
2001《你那邊幾點》(導演:蔡明亮)
2002《男人四十》(導演:許鞍華)
2003《不見》(導演:蔡明亮)
2003《咖啡時光》 (導演:侯孝賢)
2004《2046》(導演:王家衛)
2004《天邊一朵雲》(導演:蔡明亮)
2005《最好的時光》(導演:侯孝賢)
2006《黑眼圈》(導演:蔡明亮)
2006《盛夏光年》(導演:陳正道)
2006《一年之初》 (導演:鄭有傑)
2007《刺青》(導演:周美玲)
2007《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導演:許鞍華)
2008《畫皮》 (導演:陳嘉上)
2008《海角七號》(導演:魏德勝)
2008《練習曲》(導演:陳懷恩)
2009 《聽說》(導演:鄭芬芬)
2013《愛的季節》(導演:林孝謙)
2013《天台愛情》(導演:周傑倫)
剪輯
1996《春花夢露》(導演:林正盛)
1982《我的阿公》(導演:柯俊雄)
1981《背國旗的人》(導演:劉家昌)
音響設計
1999《千言萬語》(導演:許鞍華)
混音
1995《太平天國》(導演:吳念真)
音樂剪接
1997《春光乍泄》(導演:王家衛)
配樂
1984《冬冬的假期》(導演:侯孝賢)
獲得獎項
金馬獎
時間 | 獲得獎項 |
---|---|
2015 | 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音效獎 《刺客聶隱娘》 |
2011 | 第四十八屆金馬獎最佳音效獎(《賽德克-巴萊》) |
2010 | 第四十七屆金馬獎最佳音效獎 (《艋舺》) |
2009 | 第四十六屆金馬獎最佳音效提名(《如夢》) |
2009 | 第四十六屆金馬獎最佳音效提名(《陽陽》) |
2008 | 第四十五屆金馬獎最佳音效提名(《海角七號》) |
2007 | 第四十四屆金馬獎最佳音效獎(《最遙遠的距離》) |
2006 | 第四十三屆金馬獎最佳音效獎(《松鼠自殺事件》) |
2004 | 第四十一屆金馬獎最佳音效提名(《2046》) |
2004 | 第四十一屆金馬獎最佳音效提名(《大選民》) |
2003 | 第四十屆金馬獎最佳音效提名(《不散》) |
2002 | 第三十九屆金馬獎最佳音效提名(《雙瞳》) |
2001 | 第三十八屆金馬獎最佳音效提名(《你那邊幾點》) |
2001 | 第三十八屆金馬獎最佳音效獎(《千禧曼波》) |
2000 | 第三十七屆金馬獎最佳音效提名(《夜奔》) |
1999 | 第三十六屆金馬獎最佳音效提名(《千言萬語》) |
1997 | 第三十四屆金馬獎最佳音效提名(《春光乍泄》) |
1995 | 第三十二屆金馬獎最佳錄音提名(《超級大國民》) |
1995 | 第三十二屆金馬獎最佳錄音獎(《好男好女》) |
1994 | 第三十一屆金馬獎最佳錄音提名(《多桑》) |
1994 | 第三十一屆金馬獎最佳錄音提名(《獨立時代》) |
1993 | 第三十屆金馬獎最佳錄音提名(《青春無悔》) |
1993 | 第三十屆金馬獎最佳錄音獎(《戲夢人生》) |
1992 | 第二十九屆金馬獎最佳錄音提名(《暗戀桃花源》) |
1992 | 第二十九屆金馬獎最佳錄音獎(《少年嘢,安啦!》) |
1991 | 第二十八屆金馬獎最佳錄音提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1989 | 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錄音提名(《悲情城市》) |
1986 | 第二十三屆金馬獎最佳錄音提名(《我的愛》) |
1985 | 第二十二屆金馬獎最佳錄音獎(《超級市民》) |
1984 | 第二十一屆金馬獎最佳錄音提名(《竹劍少年》) |
其他獎項
時間 | 獲得獎項 |
---|---|
2011年 | 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提名《維多利亞一號》 |
2010年12月4日 | 第54屆亞太影展最佳音效獎:杜篤之/軌道/日本 |
2008 | 第27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音效提名《戰·鼓》 |
2004 | 第22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音效提名《2046》 |
2003 | 第21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音效提名《幽靈人間》 |
2001 | 第五十四屆法國坎城國際影展技術大獎(《千禧曼波》、《你那邊幾點》) |
1994 | 第一屆珠海電影節最佳錄音獎(《戲夢人生》) |
1990 | 第二屆電影記者獎「技術創新獎」 |
1984 | 第二十九屆亞太影展最佳音效獎(《小逃犯》) |
人物評價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台灣電影逐漸衰落,電影市場萎靡不振,杜篤之的錄音功力卻是日益見長,他在1992年徐小明的《少年,安啦!》首度採用杜比身曆聲系統,這部電影連同侯孝賢導演于1993年的傑作《戲夢人生》和1995年的《好男好女》一起,為杜篤之在四年之內贏得三個金馬獎最佳錄音獎項。2001年,杜篤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憑借《千禧曼波:薔薇的名字》和《你那邊幾點》兩部影片獲得第54屆坎城電影節最佳技術獎,獲得世界範圍的肯定。2004年,南特三大洲國際影展以"向杜篤之致敬"為口號,舉辦"杜篤之回顧展",以表彰他對世界電影錄音技術的貢獻。同年,他還獲得台灣"國家"文藝獎的肯定,成為第一個獲得文藝獎的台灣電影工作者。這一年,杜篤之還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聲色盒子有限公司",這標志著他的電影錄音生涯開始邁入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