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精彩童年
1941年,3個月大的李小龍出演其第一部電影《金門女》。1946年進入嘉諾撒聖瑪麗書院念書。1948年,李小龍以李鑫的藝名客串參演了俞亮導演的《富貴浮雲》,而該片廣告亦標明“新李海泉”客串演出。李小龍幼時,他父親為了使兒子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練習太極拳。

1949年在香港入讀德信學校,再轉讀喇沙書院及聖芳濟書院。李小龍酷愛跳恰恰舞,在港期間曾以教授名拳師邵漢生恰恰舞,來換取對方教他中國拳法。
1950年,李小龍首次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細路祥》,片中飾演一個從好變壞,從壞變好的孤兒,獲得一致好評。
1951年4月12日,參演的《人之初》首映。1954年,李小龍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並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腳、節拳、白鶴拳等拳種,為後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參演《愛》上、下集。
1957年,在聖芳濟書院擊敗過去三年的冠軍查理·歐文,贏得校際西洋拳擊少年組冠軍。1958年3月29日,轉入香港聖芳濟書院高中部,並獲得全港恰恰舞公開賽冠軍。同年在李振輝的電影《人海孤鴻》中飾阿三。
開設武館
1959年4月29日晚十點告別家人赴美讀書。5月,由于常與人爭鬥以致學習成績不佳,家人將他送往出生地美國。9月3日-1960年12月2日在西雅圖市進入愛迪生技術學校補習。李小龍在西雅圖的生活相當艱苦,進入大學就讀以後,他除了學習外,把精力都放在研習武術上。他在學校裏組織了一支“中國功夫隊”,經常在校園裏進行訓練和表演,博得了師生們的好評。李小龍的潛修苦練練就出了“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雙節棍等各種器械,並研習氣功和硬功。李小龍為了宣揚中華武術,在大學2年級期間,租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作為武館,掛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他邊教邊練,刻苦磨煉,技術大有長進,尤以腿功造詣更為精深。在振藩國術館裏,他認識了來學武術的醫學院女學生琳達。

1960年上映的《人海孤鴻》是其赴美求學前的最後一部粵語片。李小龍進入位于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他主修戲劇,也學習哲學及心理學等課程,並擊敗世界柔道冠軍木村政彥。1961年在校園設立“振藩功夫道場”,3月27日春進入華盛頓大學,擊敗世界空手道冠軍山本岡夫,為了提高技擊水準,李小龍除了勤習中國拳術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他還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拳擊比賽不斷豐富實戰經驗深造自創截拳道。
1962年4月,21歲的李小龍在西雅圖傳授中國功夫。4月在西雅圖成立“振藩國術館”,完勝黑市拳王桑德尼姆。他創辦的振藩國術館也逐漸興旺起來了為了擴大影響,李小龍經常到各處參加武術比賽,並先後在西雅圖、奧克蘭、洛杉磯等地開設武術分館授徒。

1963年唯一一部生前完成的《基本中國拳法》自費出版。認識了琳達。3月26日由美返港探親。8月因體檢不合格免服兵役。10月5日功夫表演首次被列為大學開放日的表演項目。10月25日與琳達正式確立戀愛關系。
1964年夏,李小龍關閉“西雅圖振藩國術館”,7月19日離開西雅圖到百老匯。8月2日出席“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作表演。8月3日“振藩國術館”正式開班授課。8月12日與琳達在金郡法院辦理結婚手續,17日在大學羅爾教堂舉行婚禮。婚後,李小龍夫婦雙雙輟學,合力經營武術館,榮登空手道冠軍寶座。
1965年,接受黃澤民的挑戰並獲得勝利,繼續教授外國人功夫,降伏巴柔達人傑尼勒貝爾獲得世界柔術冠軍,1965年夏擊敗棍王伊魯山度。2月1日兒子李國豪在加州奧克蘭出生。2月4日接受《陳查理長子》試鏡。2月8日父親李海泉因心髒病在香港去世,享年64歲。2月14日與親友家人為父親舉殯。5月中旬一家來港居住4個多月9月21日與好萊塢電影公司正式簽定演員契約。9月回 到西雅圖看望琳達父母並居住了4個多月。

1966年3月遷往洛杉磯4日拍《青蜂俠》樣片。4月30日簽訂《青蜂俠》演出契約5-6月接受正規表演培訓。6月6日《青蜂俠》正式開機9月9日在美國首播10月底遷入巴寧頓大廈23樓。
1967年1月27日客串《蝙蝠俠》。2月5日“振藩國術館”成立。5月6日出席“全國空手道冠軍大賽”並做表演。6月24日出席“全美空手道公開大賽”並做表演7月9日創立“截拳道”月14日《無敵鐵探長》客串。7月30日出席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大賽”並表演。
1968年擊敗世界跆拳道冠軍李俊九,7月5日 《破壞部隊》任動作指導8月1日 在《醜聞喋血》中出演亞裔殺手10月1日 搬家至羅斯高蒙爾路 。11月12日 客串《可愛的女人》, 11月15~22日客串《新娘駕到》。
1969年1月寫下:《我堅定的總目標》4月19日 女兒李香凝在加州聖莫尼卡出生。同年擊敗拳王Joe Frazier1970年世界搏擊大會用截拳道橫掃各國功夫達人,獲得第一。
1970年4月攜兒子返港省親。4月9日《歡樂今霄》接受訪問並表演10日《金玉滿堂》接受訪問,與邵氏未達成協定15日返美70年夏腰椎受傷臥床休。夏天,在泰國度假時秒殺前來挑戰的泰拳王乃佛。國術館的規模和設備不斷完善,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著拜他為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佔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世界拳王阿裏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經驗。美國各流派的拳師經常聚集在李小龍的武館切磋武藝,他的“以武會友”的宗旨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走向國際

1971年1月合作構思《無音簫》無果。6月24日-7月1日出演《盲》6月28日簽約加盟嘉禾。7月12日投入《唐》拍攝16日開機,在泰國曼谷《唐山大兄》片場,察爾·鋪挑戰李小龍,卻被李小龍的“連環三腳”連續重擊他的腹部,面部和太陽穴,將他重重擊倒在地,前後不足18秒。9月3日《唐》拍完當天接受《歡》節目訪問4日接受ATV採訪。7日客串(狗尾續貂)《盲》。10月11日攜妻兒回港。期間拍攝《精武門》22日《歡》接受訪問並表演30日《唐》上映。11月3日出席童軍籌款義映典禮,12月8日出席國語電影周開幕接受加皮埃爾·伯頓的電視專訪。

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下了兩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預算隻有10萬美元,而且劇本也是邊拍邊寫的,在這種情況下卻創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了300萬港元。
1972年李小龍為嘉禾公司出演第二部電影《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預算,引起更大的轟動打破了亞洲票房紀錄。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鬥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和“雙節棍”,令人贊不絕口。7月29日,李小龍舉家遷入新購置的私人別墅——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棲鶴小築”,同年,以截拳道宗師身份,入選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名人堂。這標志著李小龍新創截拳道獲得國外武術界的權威公認。此後,李小龍又自組協和電影公司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和《死亡的遊戲》、《猛龍過江》更作世界性發行。還與美國好萊塢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拍攝了《龍爭虎鬥》,並親自擔任了主角。《龍爭虎鬥》在美國放映時,取得了驚人的票房,在票房上擊敗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級好萊塢大片,好萊塢新的功夫片由此誕生。
1973年3月,暫停《死亡的遊戲》的拍攝,開始拍攝《龍爭虎鬥》。6月拍攝完《龍爭虎鬥》,返回香港準備繼續拍攝 《死亡的遊戲》。正當李小龍雄心勃勃,大展宏圖,準備繼續拍完《死亡的遊戲》的時候,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33歲。7月31日,李小龍下葬在華盛頓州西雅圖湖景墓地,他的兒子李國豪英年早逝也葬于此地。李小龍的死因至今仍是一團疑霧,好萊塢為之惋惜,並以多種方式緬懷傳奇李小龍。美國追授予他多項電影紀念獎。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合作演員 |
---|---|---|---|---|
1973 | 龍爭虎鬥 | 李振強 | 高洛斯 | 石堅,洪金寶 |
1972 | 猛龍過江 | 唐龍 | 李小龍 | 苗可秀,小麒麟 |
1972 | 精武門 | 陳真 | 羅維 | 田豐,韓英傑、田俊 |
1972 | 死亡的遊戲 | 海天 | 李小龍 | 賈巴爾,田俊,解元 |
1971 | 唐山大兄 | 鄭朝安 | 羅維、吳家驤 | 苗可秀,韓英傑、劉永 |
1959 | 人海孤鴻 | 阿三 | 李振輝 | 吳楚帆,白燕 |
1957 | 甜姐兒 | 同學 | 吳回 | 文蘭,張瑛,梁醒波 |
1957 | 雷雨 | 周沖 | 吳回 | ---- |
1956 | 早知當初我唔嫁 | ---- | 蔣偉光 | |
1955 | 守得雲開見月明 | 洪仔 | 蔣偉光 | 芳艷芬,江一帆 |
1955 | 許癲納福 | ---- | ---- | ---- |
1955 | 孤兒行 | 少年中興 | 李佳 | 鄧碧雲,梁醒波,鳳凰女 |
1955 | 孤星血淚 | ---- | 珠璣 | 吳楚帆,張活遊,蕭芳芳 |
1955 | 兒女債 | 阿仔 | 南海十三郎 | 黃曼梨,黃楚山,張活遊 |
1955 | 愛 | ---- | ---- | ---- |
1953 | 母淚 | ---- | ---- | ---- |
1953 | 苦海明燈 | 阿生 | 秦劍 | 張活遊,容小意,張瑛 |
1953 | 父之過 | 大口狗 | 孫偉 | 黃楚山,龐碧雲,蔣桂林 |
1953 | 危樓春曉 | 華仔 | 李鐵 | 張瑛,吳楚帆,紫羅蓮 |
1953 | 千萬人家 | B仔 | 珠璣 | 盧敦,黃曼梨,容小意 |
1951 | 人之初 | 牛仔 | 秦劍 | 吳楚帆,黃曼梨 |
1950 | 凌霄孤雁 | ---- | 吳回 | 白燕,張活遊 |
1950 | 細路祥 | 細路祥 | 馮峰 | 馮峰,李海泉 |
1949 | 夢裏西施 | 小李海泉 | 蔣愛民 | 羅麗娟,李蘭 |
1948 | 富貴浮雲 | ---- | 俞亮 | ---- |
1940 | 金門女 | 嬰童 | Esther En | Liu Nom,Moon Quan,黃鶴聲 |
參演電視劇
首播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合作演員 |
---|---|---|---|---|
1973 | 麒麟掌 | 武術指導 | 夏谷 | 小麒麟,金菲,倉田保召 |
1971 | 盲人追凶 | 中國功夫教練 | Don McDougall | Bruce Lee |
1969 | 春雨中的漫步 | 武術指導 | ---- | ---- |
1968 | 可愛的女人 | ---- | ---- | ---- |
1968 | 破壞部隊 | ---- | 艾伯特·佩恩 | Ice-T,Ernie Hudson Jr,T.J. Storm |
1968 | 新娘駕到 | ---- | ---- | ---- |
1968 | 醜聞喋血 | ---- | ---- | ---- |
1967 | 無敵鐵探長 | ---- | ---- | ---- |
1967 | 蝙蝠俠 | ---- | ---- | ---- |
1966 | 青蜂俠 | 加藤 | William Beaudine | Van Williams,District Attorney, F.P. Scanlon |
文字著作
李小龍亦文亦武,他每當練功之餘,埋頭研究武術理論與訓練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學武筆記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記錄》、《二節棍法》、《布魯斯-李拳術圖解》(英文版)和《布魯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國技擊雜志仍在不斷地研究、介紹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們依然崇拜和懷念著他。
中文名 | 英文名 |
---|---|
《Chinese Gung—Fu-》 | |
《Wing Chun Kung—Fu》 | |
《Tao of Jeet Kune Do》 | |
李小龍技擊法.自衛術 |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elf Defence Techniques》 |
李小龍技擊法.基礎訓練 |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Basic Training》 |
李小龍技擊法.技法訓練 |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kill spin Techniques》 |
李小龍技擊法.高級訓練 | 《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Advanced Techniques》 |
李小龍:猛龍語錄 | 《Bruce Lee:Words of the Dragon》 |
李小龍:功夫之道 | 《Bruce Lee:Tao of Gung—Fu》 |
李小龍:截拳道 | 《Bruce Lee:Jeet Kune Do》 |
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 | 《Bruce Lee:Artist of life》 |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 | 《Bruce Lee:The Art Of Expressing The HumanBody》 |
醒思錄:李小龍的生活智慧 | 《Striking Thoughts:Bruce Lee's Wisdom for Daily Living》 |
個人生活
李小龍生前曾自信地在一張便箋上寫道:“我的明確目標是,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5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和我的家人將過上幸福的生活。”

李小龍妻子琳達·埃莫瑞(Linda) ,是愛爾蘭裔的美國白人姑娘,是李小龍在華盛頓大學期間的同學,1963年認識李小龍後不久,經好友、華裔姑娘蓋素恩(Sue Ann Key)介紹,也加入“振藩國術館”,成為李小龍的早期女弟子之一。兩人的感情經歷也頗為坎坷。在大學期間,李小龍原本交往了一個日裔女孩艾美,兩人郎才女貌的戀情在大學中也倍受矚目,後來李小龍和艾美分手,琳達逐漸走入了李小龍的生活中,兩人在1963年正式開始交往,並與1964年走入婚禮的殿堂。1965年,琳達為李小龍誕下一子,李小龍為兒子取名為李國豪。1969年4月,李小龍的愛女李香凝出生。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于女星丁佩家中猝死,醫院公布的資料稱其死于“腦水腫”。
1988年琳達與李小龍的朋友和學生、作家湯姆·布裏克再婚。1991年,琳達再嫁給股票經紀布魯斯·卡德威爾。他們的兩個孩子,女兒承父兄之業,在好萊塢唱歌演戲,早已嫁人;1993年,兒子李國豪在美國北卡羅萊那州拍攝影片《烏鴉》時,被道具槍射出的一顆點四四口徑真子彈擊中腹部不幸身亡,年僅28歲。
主要成就
截拳道
1967年,李小龍在美國創立了跨越門派限製的、世界性的現代中國功夫“科學的街頭格鬥技”——截拳道(Jeet Kune Do),時年27歲。

李小龍截拳道海報截拳道是李小龍所創立的融合世界各種武術精華的全方位自由搏擊術。“截拳道”意思就是阻擊對手來拳之法,或截擊對手來拳之道。截拳道倡導搏擊的高度自由和本能性,拋棄傳統形式,忠實地表達自我。“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是截拳道的綱領和要義。它將東西方哲學理念運用于武術,是一種搏擊指導和方法論。李小龍有一套自己的格鬥體系,人們稱之為“李小龍截拳道”或者“原始截拳道”,它是截拳道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截拳道是發展的是無限的,截拳道透過鍛煉人類天生的身體武器。
雙截棍
李小龍旅居美期間,曾和亦徒亦友的美籍菲律賓棍術名家——丹·伊諾山度(Dan Inosanto)交流過雙截棍與菲賓律短棍,並成為一位用棍的專家。在好萊塢劇集《青蜂俠》中,李小龍首次使用雙截棍。雙節棍為兩節圓柱體的硬木,中間以鐵鏈或皮條相連,既可猛擊,又可絞殺,集棍的剛猛與鞭的陰柔于一身,美國一本武術專著曾如此介紹:“揮舞著的雙截棍的一端,其落點可產生1600磅的力,威力非常驚人。一旦連線雙截棍的鐵鏈或皮條纏繞到對方的脖子上,隻需輕輕一拉,便足以將人絞死。”生活中的李小龍常攜帶雙截棍防身。如今的美國的不少州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使用和擁有雙截棍。原因是有些美國青年看過李小龍的功夫片,或耳聞雙截棍的威力,也玩弄起雙截棍來,結果釀成人命,遭公眾輿論的譴責。《精武門》讓當時的香港觀眾見識了李小龍精湛的雙截棍術,嘆為觀止。《猛龍過江》時,李小龍手中的雙截棍變成兩對,表演難度極大,更是令人眼花繚亂。

寸拳
李小龍寸拳,是從詠春“長橋發力”演變改造而來,是截拳道特別高級的技藝。李小龍的“寸拳”所擊出的“寸勁可將一名體重超過75公斤的人擊出幾米遠。詠春拳有一種特殊的發力方式,叫做寸勁。所謂寸勁,是指距離攻擊目標很近,或者動作即將完成的瞬間,才突然加速收縮肌肉發出的短促,幹脆的爆發力量。在詠春門中,詠春達人不用蓄勢就能發動連續緊湊的攻擊,在1至3寸距離甚至貼身狀態,發力將對方擊倒。按照力學原理,物體在加速度之後產生的力量最大,因此,拳的勁道要大,也必須屈臂後猛擊,以保證有足夠的距離加速。而寸勁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在最短的距離內發出大的力。
格鬥資料
1.背闊肌:擴展時周長超過1.12395米。
2.騰空前踢:高度約2米5。(可以踢碎天花板上的燈泡)
3.助跑後騰空側踢:高度約2米。(可以凌空踢到NBA球星賈巴爾的頭部,賈巴爾的身高是2米18)
4.用二節棍擊出了1600磅的力量資料。
5.用側踢可以把一隻45公斤的沙袋踢破。
6.側踢可以將5塊懸空的厚木板踢碎,每塊木板厚度為1英寸。
7.李小龍一拳能打出400公斤的力量,與拳王阿裏相同,而阿裏的體重是260磅,李小龍的體重隻有130多磅。
人物影響
1999年《時代周刊》列出20世紀英雄與偶像人物名單,李小龍與英國已故黛安娜王妃、美國總統肯尼迪等一同上榜。 由香港七家電子傳媒聯合舉辦的“世紀娛樂風雲人物選舉”,李小龍榮登“娛樂風雲人物榜”首位。2000年,美國政府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60周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後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第一人。2003年美國《黑帶》雜志推出李小龍逝世30周年紀念專輯“李小龍對美國武術界的恆久影響”。2008年11月,全球最大的李小龍紀念館于在其祖籍順德均安鎮開幕,總用地面積3.7萬平方米。
獲獎記錄
影視獎項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05 |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 傑出貢獻獎 | 獲獎 |
2005 | 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 | “百年光輝之星”獎 | 獲獎 |
2005 | ---- | 國家“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貢獻獎” | 獲獎 |
2005 | ---- | 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 獲獎 |
2004 | 英國傳媒協會 | “傳奇大獎” | 獲獎 |
1999 | 美國演藝同業公會 | “終身成就獎” | 獲獎 |
1999 | 美國政府 | “多米尼加藝術獎” | 獲獎 |
1998 | 中國武術協會 | “武術巨星獎” | 獲獎 |
1973 | 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 | “終身成就獎” | 獲獎 |
1972 | 香港金馬獎 | “最佳技藝獎” | 獲獎 |
綜合獎項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09 | 美國影視作品十大鐵血猛男形象之一 | 獲獎 |
2008 | 被譽為世界武術大師和電影大使 | 獲獎 |
2007 | 入選英國Total Film雜志“50大電影英雄” | 獲獎 |
1999 | 美國《黑帶》雜志“十大世紀武術家”榮譽榜榜首 | 獲獎 |
1999 | 《時代》雜志“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 獲獎 |
1998 | 《時代雜志》“20世紀的英雄與偶像” | 獲獎 |
1992 | 《黑帶》雜志23周年紀念活動“國際武壇最具影響力八大武術家”之首 | 獲獎 |
1986 | 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 獲獎 |
1974 | 《黑帶》“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 | 獲獎 |
1972 | 《黑帶》名人堂 | 獲獎 |
1958 | 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 | 獲獎 |
1957 | 聖芳濟書院校際西洋拳擊少年組冠軍 | 獲獎 |
人物評價
沒有李小龍就沒有我(成龍評價過)。李小龍是我的榜樣(李連傑評價過)。

李小龍一直認為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還有更多的事要做。對于中國人來說,他們要向世界所展示的也隻剛剛開始而已。他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他希望通過電影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部分文化。(李小龍妻子琳達評價)
當代詩人黃莽在《懷念李小龍》中寫到:梨園子弟詠青春,跨海猶平拳道真。一掃病夫龍骨傲,唱他萬遍警來人。
李小龍的出現打破了之前功夫動作片的虛假以及香港明星氣質的萎靡,開創了華人進軍好萊塢的先河,讓西方人認識和學習中國功夫,同時令動作片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片種之一。在世界上有很多電影名人這樣評價李小龍,他的電影愛憎分明,正氣凜然,充滿愛國情義,道出了大多人的心聲,通過電影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部分文化。他被譽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美國人贊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盡管過世已久,李小龍依然是功夫代名詞。他的才華,他的正氣,他的輝煌,都已成為一份無法拷貝的神話。李小龍電影有個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有李小龍,李小龍的武功,全世界隻有他一個人才能做得到。他可以不用電腦特效也能做出難以想像的動作。巴西柔術之神Rickson Gracie認為李小龍、阿裏和泰森是三位搏擊史上最偉大的格鬥家。(新浪網評價)
李小龍對現代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于世界。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裏都出現了一個新詞:“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國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李小龍也成了功夫的化身。很少有一位東方武術家能像李小龍一樣突破國家、種族的領域,並且死後在全世界範圍內聲威依然不減。李小龍的出現,一改“中國人”在外國人眼中“光頭、長辮、旗服”的形象,很多西片都把中國人作為武術達人出現,使得西方人以為中國人個個都會功夫,甚至遠來中國學武。(網易網評價)

李小龍的武術觀極為實際,目標是實戰中取勝,1969年他就說,他走的習武路線是講求實效的街頭打鬥,所有招式都能派上用場,一切招數都可以為他所用。因此他甚至會用一些近乎無賴的打法,而這麽做也並非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在對手說話時搶先出擊,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無禮行為。現實化的表現,還包括躡手躡腳的神態,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似的機警。這是現實生活裏一個武者所必需的,遠不是別的電影裏角色們大搖大擺、毫無防備的樣子。
李小龍逝世後仍被美國時代雜志選為“21世紀廿大偶像人物”之一的李小龍,對世界影壇有著非同凡響的影響力,沒有他也就沒有後來的成龍、李連傑等武打影星享譽國際,沒有他,港台動作片仍然停留在地區性的拳打腳踢,他的早逝也為影迷們留下了傳奇式的遺恨。全球各地的影迷如痴如狂的是李小龍在電影中獨一無二的矯捷身手,他在的拳腳身段的布置,成為後來動作片爭相模仿的對象,沒有人能夠像李小龍那樣,把暴力動作化為艷美的旋律。這位年輕人們心目中永遠的蛟龍,一生短暫,他超越了他的時代,他用33歲和四部半電影締造了不朽的東方傳奇。(鳳凰網網評價)

李小龍是我的偶像,小時候在戲院裏看的平生第一部電影就是他主演的,接連又看過幾部他主演的電影後,我立志做一個武術家或是一個演員,如今我努力為之奮鬥的一切都是因為他。他在香港電影的歷史上是一個特例,是萬中無一的人,他有武功天分,又有天時地利人和。對我來說他不僅是武術家,還是創意人,他對武功的想法與之前任何一個門派都不一樣,總與別人不同,很多地方都是開創歷史性。還有就是他的遠大眼光,想想看,在他之前,功夫除了本土市場,其他地方並不知道,但是因為Bruce Lee,讓中國功夫和功夫電影風靡全世界,他是第一個看到功夫未來發展趨勢的人,一個真正的先行者。(周星馳評價)
李小龍這小伙子確實無與倫比,我用跳踢踢碎了四塊木板,而幾天後,他將憑空落下無所依憑的四塊木板一記側踢就把它們踢碎。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挨他拳的人,一定會昏倒。”(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評價)
李小龍是個偉大的人。他是那一領域中最為傑出的。我希望我能遇到他,因為我的確喜歡他的武術。他超越了他的時代。(拳王穆罕默德·阿裏評價)李小龍的武術理念比我們先進100年。(美國柔術大師威利·傑伊說評價)
李小龍是個知識淵博的人,也是世界上武功最好的人。他的全部生命就是武術,再也找不到象他這麽棒的人了。(七屆世界空手道冠軍查克·諾裏斯評價)
他的出擊速度比一般人快兩倍,他的拳術、步法和他的踢技確實超群,如果說有武者為王,小龍則是王中之王,他是那個時代裏最出類拔萃的頂級達人。(美國柔道之父傑尼·勒貝爾評價)
對李小龍的截拳道推崇備至稱“他的拳術簡直太神了。(美國空手道之父埃德·帕卡評價)
李小龍的前臂異常發達,而且還擁有一雙鐵拳和十隻鋼指真是太可怕了。(美國世界空手道冠軍鮑勃·華爾評價)
李小龍渾身每塊肌肉是如此結實,擊出的力量是如此地可怕,他是一個難以置信的人。(美國奧林匹亞健美先生多裏安·耶茨評價)

李小龍是他的老師,李小龍是奇異人物。(美國多屆空手道冠軍得主邱克·諾裏斯評價)李小龍是一位最好的老師,他的哲學與武功水準是舉世無雙的(十屆自由搏擊冠軍、美國自由搏擊始祖喬·劉易斯評價)。
李小龍是個對武術極度狂熱的人,他能夠成功,除了一半是天賦外,其餘都是他肯努力的結果。他實在非常努力。發拳快、準、勁,足以令他雄視武壇。此外,他對各種武術器械的認識及純熟,可以稱得上是專家,就是這些沒有人及得上他。(美國空手道冠軍得主劉易斯·迪爾評價)
旅美華人國術界領袖、李小龍記名弟子嚴鏡海說:“我真希望21歲時就接受李小龍的指導,但可惜我年長李小龍20歲。雖然我學得較晚,但總比完全沒有學習好得多,小龍住奧克蘭市時我們幾乎天天在一起訓練,我有任何疑問他總是不厭其煩地為我解說。我則將其中寶貴的重點抄錄下來,作為日後個人練習和指導學生的指南”。
美國前拳王Mike Tyson:李小龍有很棒的關于生命的哲學理念 ,讓我心服口服。 李小龍是個厲害的武術家,當他給以你一個你無法承受的大量傷害時,你就被打飛了 當我受到傷害時,這些傷害裏有一些可能是終生的。當我談起李小龍,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哲學理念。
MMA冠軍BAS RUTTEN說:“ 我認為李小龍對很多還參加格鬥比賽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精神依托。他確實是MMA的先驅者,我們在電影《龍爭虎鬥》中看到他使用過十字固。他的思想是非常開明的,原來他從不相信高過腰的腿法能起作用,但當Chuck Norris用腿踢到他的頭之後,他說:“從今以後我也會使用高腿,因為高腿是有用的。”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李小龍是位何其偉大的武者,他通過不斷改進自己的格鬥技術,使它越來越好。”

美國海軍陸戰隊教官保羅·弗奈克說:“如果你練習過武術,而且閱讀過李小龍著作,如《截拳道之道》,你就會發現,他的搏擊理念遠遠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他所掌握的每一個信息,他對傳統功夫的每一次批判,以及他所倡導的每一個搏擊原則都適用于當今的搏擊。”武術家、菲律賓棍王伊魯山度:“在我40歲的時候,大有可能為自己創出一種新的拳術來。但因為有緣令我得以認識李小龍,他的所為毫不費力地就將我的一切都打垮了。我當時很沮喪,于是我準備終生習藝于其門下,小龍最讓我難忘之處,並不隻在于他的體能及武藝的不凡,而是他廣博的知識,不論是對人生還是對武術。”
日本武術家、大學體育教授和裏積與李小龍切磋之後,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那時在一所大學教授拳擊,我常常對學生說,如果你要發拳快的話,一定要減輕出拳的力量,但當我看見李小龍發拳的速度,同時又強有力地擊倒對方後,我的理論便告粉碎。同時我又發覺他的腰力運用甚好,一切動作都很有規律,那時我才知道李小龍的確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人,我開始對他產生敬意。李小龍是我的摯友,世上再沒有一個人像你那樣博學、真誠、具有勇氣。他是一顆不滅的星。”
人物紀念
追悼會
1973年7月20日,正當壯年的李小龍突然去世,救護車將李小龍送到伊麗莎白醫院,後被證實已經死亡,當時李小龍還未到三十四歲。追悼會當天香港幾萬人涌向葬禮隻為送他最後一面,所有香港明星到場吊唁, 李小龍的同事和好友苗可秀、小麒麟等也紛紛到場送別。諸位親友瞻仰了李小龍的遺容香港葬禮結束後遺體被運往美國後又舉行的葬禮儀式,後下葬于美國西雅圖公墓園。

墓地
李小龍的墓地位于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那裏被全世界武術愛好者視為聖地。李小龍的墓碑是絳紅色的,上面有他的照片、英文名字“BruceLee”以及中文原名李振藩。墓碑上面還註明,他是截拳道的創始人。在他墓碑的下方是一塊黑色的類似一本翻開的書的石雕。左面一頁刻著道家的黑白太極圖。圖兩側用中文刻著這樣兩句話:“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李小龍英年早逝,1993年他兒子李國豪在美國北卡羅萊那州拍攝影片《烏鴉》時意外身亡,李國豪的墓碑就在李小龍的右側。

故居
李小龍在香港的故居位于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的獨立別墅,1972年由一美籍商人手中購得,李小龍在1972年遷入,命名“棲鶴小築”(“棲”字是用簡體的“棲”命名)。

在李小龍去世後,鄒文懷等業主透過律師以85萬元出售給餘彭年,餘氏再租出成為“時鍾酒店”(可理解為“計時收費”)。2008年四川地震後,餘氏將包括李小龍故居等五塊地皮出售,每售出一幅地皮即捐出2,988萬元給四川災區。
紀念館
2006年,為了弘揚國粹,振奮民族精神,紀念李小龍這個“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順德市政府投入巨資興建李小龍紀念館,其間更得到海內外社會各界人士的資助與支持。李小龍紀念館位于廣東順德均安,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總用地面積3.7萬平方米,分為紀念館、演藝廣場、雕塑廣場等,館藏圖文音像資料最豐富、最翔實、內容最權威的李小龍紀念館。李小龍十八米高的銅像聳立在紀念館廣場上,受到全世界“龍迷”的關註。中國大陸首家李小龍紀念館,也將成為順德市的一個旅遊新景點。 國內外武術專家學者在佛山武術論壇上表示,對武術中國文化符號式人物進行研究,發掘其內涵,傳承、弘揚其精神,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創新和走向世界具有現實意義。
紀念活動
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俄羅斯、加拿大等等,都有專門介紹李小龍的網站,李小龍主演的電影至今仍是不少DVD發行公司的“鎮家之寶”。在市場上還能看到不少電子遊戲、T恤衫等以李小龍形象為賣點的產品。1978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遊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93年,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2005年11月27日,一尊高2米,按照電影《龍爭虎鬥》造型的李小龍銅像在香港星光大道揭幕,以紀念李小龍65周歲冥壽。
2008年,世界最強MMA(綜合格鬥)組織美國UFC與美國李小龍教育基金會聯合,共同推介李小龍。UFC主席達納·懷特(Dana White)贊譽李小龍為“MMA之父”,他明確指出:“李小龍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所宣揚的每一件事情在MMA大賽從90年代初期以來的發展中,都一一得到了驗證。
2008年11月9日,全球最大的李小龍紀念館在其祖籍順德均安鎮開幕,總用地面積3.7萬平方米,分為紀念館、演藝廣場、雕塑廣場等。
2011年,李香凝參與設計了3款紀念銀幣分別為 “一代宗師”“龍影飛騰” 及 “威震天下”,每款限量3800套,以紀念李小龍逝世38周年。
紀念郵票
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20周年紀念鈔票。

2000年,美國政府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60周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之後的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中的第一人。
台灣郵局于2011年01月06日代售推出李小龍70周年典藏組,限量紀念發行。
出版物
1975年,根據李小龍武學和哲學遺稿《武道釋義》編輯整理而成的《截拳道之道》一書由美國奧哈拉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出版後,很快被譯成9種文字暢銷全球,被歐美武術界奉為“武道聖經”。截止1999年,前後重印40餘次。
1976年至1977年間,美國奧拉哈出版社分四冊出版了李小龍另一武學專著《李小龍技擊法》,也迅速以9種文字風行世界。
2003年,美國《黑帶》雜志推出李小龍逝世30周年紀念專輯,專題按語“改造世界的男人:李小龍對美國武術界的恆久影響”。
2008年,國際健聯官方雜志《肌肉與健美》,再次推出封面專題《李小龍:健身的傳奇》,探討李小龍的功夫健身之道。其專題文章如從評價李小龍:在他之後,健身界出現了很多令人驚異的身材,但惟有李小龍的肌肉是最協調與最平衡的。這已經成為評價他人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至今仍是健身者們渴望達到的。
蠟像
2010年2月11日,在美國好萊塢的杜莎夫人蠟像館裏,“功夫之王”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為李小龍蠟像舉行揭幕儀式,慶祝即將到來的中國農歷春節。

物品拍賣
2013年是李小龍逝世40周年,斯賓克拍賣行在香港拍賣他的個人物品及電影珍品,包括他于1972年參與設計的《死亡的遊戲》黃色連身戰衣,還有戲中的雙節棍,估價約30萬元港元。最終,黃色連身戰衣,經過多次叫價後以78萬港元成交,遠高于拍賣前的估價。而其在這部電影中使用過的雙截棍,則以54萬港元成交。
其餘拍賣品還有李小龍設計的玉石吊墜,估價約20萬元,《精武門》親筆簽名特刊估價3萬元,還有李小龍于1973年繪製及簽名的僧侶圖,這是當年李小龍構思開拍新片的人物造型,但該片因他去世而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