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石器時代
1973年,據朝鮮考古研究發現,平安南道德川郡勝利山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德川人遺址”(10萬-4萬年前)和“勝利山人遺址”(4萬~3萬年前)。 1977年在平壤力浦區大賢洞發現了“力浦人遺址”,1980年,在平壤又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龍谷人”化石和一些石器。 同年又在平壤萬達裏發現了“萬達人”化石。
檀君朝鮮
(神話)
主詞條:檀君朝鮮
檀君朝鮮(前2333-前238)朝鮮神話時代。朝鮮在13世紀創造的野史《三國遺事》記載,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變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為圖騰的部落女子)所生的後代檀君王儉在平壤建立王儉城,創立古朝鮮國-檀君朝鮮。
朝鮮半島北部
(中國歷史範疇)
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約前1122—前194)。在中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王的叔父箕子(商人華族)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製度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裏的人民推舉為國君,建立“箕氏侯國”,史稱“箕子朝鮮”。李氏朝鮮人時常以“箕聖”來稱呼箕子,而稱自己的國家叫“箕聖國”。現代韓國否認箕子朝鮮的存在,而杜撰出“檀君朝鮮”。
衛滿朝鮮
主詞條:衛滿朝鮮
漢初,燕王盧綰叛漢後逃至匈奴,其部將燕國將軍衛滿(姬姓衛氏,衛國宗室後裔)率千餘人進入朝鮮,並成為箕子朝鮮的宮相。衛滿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帶建立政權,推翻了箕子朝鮮,史稱“衛氏朝鮮”,其勢力範圍擴張到了今首爾一帶。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衛滿朝鮮依然屬于中國地方政權。據《史記·孝武本紀》載:“其明年(公元前109年),伐朝鮮。”
漢四郡
漢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征服衛滿朝鮮後在朝鮮半島中部和北部設定了四個郡,分別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其中,玄菟郡設于公元前107年,其他三郡設于公元前108年。公元前82年,真番郡、臨屯郡以及玄菟郡的東部被並入樂浪郡,分別設東部都尉和南部都尉,玄菟郡治所西遷至高句驪縣。東漢末期割據遼東的公孫氏析出樂浪郡南部都尉設定帶方郡,並為曹魏、西晉所承繼。
高句麗
高句麗是產生于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並非朝鮮歷史政權。初期在中國東北經營,往後高句麗擴張至朝鮮半島北部。由與其他王子不和的扶餘國王子朱蒙在今遼寧省新賓縣東南于公元前37年建立,後遷都至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內,後又遷都至今平壤,漢朝時由玄菟郡管轄。高句麗這一時期居霸主地位,5世紀好太王和長壽王統治期間,高句麗進入鼎盛時期,其疆域南至朝鮮半島中部地區。
三韓時期
在朝鮮半島南部,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出現馬韓、辰韓、弁韓三個小部落,合稱“三韓”。馬韓是三韓中最大的一個,後被百濟統一。公元前57年辰韓發展為新羅。弁韓發展為伽倻,公元6世紀被新羅吞並。

百濟是由溫祚王帶領一群人從高句麗南下朝鮮半島中部的漢江流域于公元前18年建立。百濟統一了馬韓部落,並在公元4世紀時達到鼎盛時期,統治了朝鮮半島西部的大部分地區。
北到今吉林省中部,東到延吉以東,西到遼河。
朝鮮半島學者單方面稱沒有共同歷史繼承與文化認同最終也沒有統一成一個國家的高句麗、新羅、百濟並存時期為朝鮮“三國時代”。(新羅最終僅僅統一了百濟)
新羅時代
新羅開始與唐朝結盟對付百濟和高句麗。公元660年,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次年進攻高句麗,久圍其國都不下而返。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終于當年9月攻克其國都(今平壤),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在其首都故地設立了安東都護府,轄境東起日本海,西至遼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鮮半島的漢江流域;在朝鮮半島西南部設立了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護府,後合並為熊津都護府(今公州)。
670至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復為唐朝附屬國。935年被高麗所滅,新羅時代結束。
後三國
900年,農民出身的起義軍將領甄萱稱王,建立後百濟,定都光州。901年,新羅貴族弓裔稱王,建立後高句麗,定都開城。904年,改國號為“摩震”。905年遷都鐵圓,911年又改國號為“泰封”。
至此,新羅、後百濟、後高句麗北韓半島學者稱為朝鮮“後三國時代”。
王氏高麗
主詞條:高麗王朝
918年,後高句麗建立者弓裔的部將王建被下屬擁立為王,遷都至自己的家鄉今開城,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
993年被契丹擊敗,被迫斷絕和宋朝的關系,向契丹稱臣。遼代,高麗已將領土北界由新羅時的大同江向北擴張至清川江中上遊至鴨綠江下遊一帶,疆域遠超新羅。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
在抵御契丹和金國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1258年崔氏政權垮台,國王投降,元朝建立後,高麗成為元朝的內屬國,後被改為元朝的一個行省,即征東行省。直到元末1356年,高麗恭愍王才重新掌握統治權。
李氏朝鮮
主詞條:李氏朝鮮、大韓帝國
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則發動政變。1392年,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陽(今韓國首爾),史稱朝鮮王朝。

朝鮮王朝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對中國採取事大主義。從1416年至1449年,朝鮮在鴨綠江東岸地區設定“西北四郡”,在圖們江南岸地區設定“東北六鎮”。
1592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兵16萬第一次侵入朝鮮。1597年,日本的豐臣秀吉再派水陸兩軍約17萬人第二次侵入朝鮮。1598年,日軍被擊退。朝鮮史稱“壬辰倭亂”,中國稱“萬歷朝鮮戰爭”。
1618年,明朝和後金作戰,朝鮮派兵協助明朝。1623年,朝鮮內部政變,擅自廢黜國王李琿。大明登萊巡撫袁可立嚴辭主張“待中國更立”。1636年,後金攻佔朝鮮全境,朝鮮國王李倧投降,改向後金朝貢,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1863年,朝鮮哲宗死後無嗣,由王族李昰應之子李熙即位,史稱朝鮮高宗。
1873年,高宗成年親政,大院君停止攝政,閔妃外戚集團掌權。1876年,日本軍艦進入漢江口,迫使朝鮮簽定不平等的《江華條約》。
1884年12月4日,要求改革的“開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劃,依靠日本軍隊發動政變,殺死守舊派官員,宣布和清政府斷絕關系,即為“甲申政變”。袁世凱統率的清軍應守舊派要求,于6日開進王宮,擊敗日軍,殺死開化派首領,部分開化派首領逃往日本,守舊派重新掌權。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之亂(甲午農民戰爭),朝鮮朝廷無力鎮壓,于是請求中國軍隊入境鎮壓。6月6日清軍在牙山登入,日本軍隊也以此為借口趁機于7月6日在仁川登入,並發動壬午兵變,佔領漢陽,強迫朝鮮簽定《濟物浦條約》,並且組織親日政府平息內亂。隨後日本軍隊襲擊駐朝鮮的中國軍隊,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日本控製下的朝鮮政府宣布終止與清朝的宗藩關系。
1896年,朝鮮高宗在俄國的支持下,“升級”為大韓帝國,從此李氏朝鮮改國號為“韓”。
1904年,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朝鮮政權徹底被日本控製。1905年,簽訂《乙巳保護條約》,朝鮮成為日本的“保護國”,日本的勢力控製整個半島,而大批不願做日本屬民的朝鮮人,渡江進入中國避難,成為今天中國朝鮮族的主體部分。1909年,日本第一任駐朝統監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
日治時期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韓帝國簽定《日韓合並條約》,正式吞並朝鮮半島,設立朝鮮總督府,進行殖民統治。日本將大韓帝國王室封為日本貴族,逼迫高宗國王退位,擁立朝鮮純宗。
1919年,朝鮮獨立運動領導人先後在海參崴、上海、漢城成立臨時政府。最後,三處臨時政府合並于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1939年上海淪陷後,臨時政府于1940年9月遷至當時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在中國政府幫助下,朝鮮復國運動人士在中國成立“韓國光復軍”和“朝鮮義勇隊”。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臨時政府于12月9日向日本宣戰。1942年5月15日,中國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兩支武裝合並為韓國光復軍,交由臨時政府直接統轄。1945年11月2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回國內。
朝韓對峙
1945年9月2日,根據盟國協定,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在第一號指令中,以北緯38度線為界作為美蘇兩國軍隊分別受理駐朝日軍的投降事宜和對日開展軍事活動的臨時分界線,以北為駐朝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美、蘇軍隊分別進駐三八線南北地區。
1948年8月和9月,朝鮮半島南北地區先後成立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當時朝鮮半島總人口為3000萬人,三八線以南人口約2100萬,三八線以北為900萬人口,北南雙方各佔面積為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6%和44%。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正式參戰。至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美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西海岸仁川港登入,開始大舉反攻。與此同時,美國飛機多次轟炸和掃射中國東北邊境(美國空軍歸咎于誤炸),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中國人民志願軍于10月25日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把敵軍從鴨綠江邊逐回三八線附近,1951年7月10日美國政府被迫同意在開城舉行停戰談判,並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整個朝鮮戰爭歷時3年。
1953年7月,在三八線的基礎上調整南北軍事分界線,劃定臨時軍事分界線兩側各兩公裏內為非軍事區。習慣上仍稱其為三八線。1953年10月1日,美國和韓國共同簽署了《韓美共同防御條約》,根據這一條約,美國長期在韓國駐軍至今。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半島。
金日成首創“主體思想”,並于在位時推行千裏馬運動,意圖在各方面領先韓國。不過,在1969年,朝鮮的經濟發展還是被韓國追過了。金日成在蘇聯削弱並消滅在原朝鮮半島北部共產主義代表玄俊赫和民族主義代表曹晚植後,先後以“美國間諜”的罪名處決了朝鮮勞動黨領導人樸憲永等人。之後,金日成又陸續清洗了以許嘉誼為代表的親蘇派和以武亭為代表的延安派力量。1958年,朝鮮宣布完成了城市、農村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製度。1970年宣布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1991年9月17日同韓國一道加入聯合國。
1994年,金日成因心肌梗塞在其官邸內病故,他的繼承人是長子金正日。
1997年,金正日就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
2002年9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對朝鮮進行為期一天的訪問,這是二戰以來日本首相首次訪問朝鮮。雙方還簽署《日朝平壤宣言》,實現朝日兩國關系正常化。首次與英國、愛爾蘭等歐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與朝鮮有邦交的國家達到157個。
2006年10月9日,朝鮮進行第一次地下核試驗。2009年5月26日,朝鮮進行了第二次核試驗。第二天,因韓國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宣布退出《朝鮮停戰協定》。
2011年12月17日,朝鮮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因心髒病突發離世,享年69歲。

2012年4月11日,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會議決定,將金正恩推舉為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和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本次會議還推舉金正恩為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將金正日“永遠擁戴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
2011年12月30日,金正恩被推舉為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2012年4月11日,金正恩在朝鮮勞動黨第4次代表會議上被推舉為第一書記。13日,金正恩在朝最高人民會議第12屆5次會議上被推舉為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
2013年6月,朝鮮時隔39年首次修改規範力度高于憲法和勞動黨章程的《樹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簡稱《十大原則》),明文規定了“白頭山血統”——金正恩一家的政權世襲製。
地理環境
位置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位于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部與中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南部以軍事分界線三八線與韓國相鄰。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為日本海(包括東朝鮮灣),西南為黃海(包括西朝鮮灣)。山地約佔國土面積80%。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300公裏(包括島嶼海岸線)。

氣候
屬溫帶的東亞季風氣候。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幹燥,年平均氣溫8~12°C,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冬季平均氣溫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熱,氣溫為25攝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時易受台風侵襲。有結冰期。
地形
平壤地區在地質構造上屬于形成于中生代侏羅紀的花崗岩和石灰岩地系,朝鮮稱之為“大同系”。平壤地勢較為平坦,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平均海拔27米。主要平原有平壤平原,面積950平方公裏;順安平原,面積為190平方公裏。境內山峰(實為丘陵)主要有牡丹峰,高95米;烽火山,高196米;大城山之將帥峰,高270米;龍岳山,高292米。平壤市位于大同江下遊,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有:大同江、普通江、南江、合掌江及上元江。島嶼有豆老島,羊角島。
行政區劃
主詞條:朝鮮行政區劃
朝鮮劃分為3個直轄市(即特別市)和9個道,分別為平壤市、開城市、羅先市和平安南道、平安北道、慈江道、兩江道、鹹鏡南道、鹹鏡北道、江原道、黃海南道、黃海北道。朝鮮于1991年底設立了第一個經濟特區——羅津先鋒自由經濟貿易區(後改稱羅先經濟貿易區),
國家象征
國名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建立朝鮮王朝。為爭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參考了高麗古名“朝鮮”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寧”,遣使請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國號。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名,而且“朝日鮮明”出處文雅,因此裁定朝鮮為新國名。
1948年9月9日,朝鮮勞動黨領導人金日成在朝鮮半島北半部建國時,採用了“朝鮮”這一國號,定國名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為與大韓民國區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過去往往將自己的國家稱作“朝鮮”(조선/朝鮮)或“北朝鮮”(북조선/北朝鮮),而將大韓民國稱為“南朝鮮”(남조선/南朝鮮);而大韓民國通常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作“北韓”(북한/北韓),將自己的國家稱作“南韓”(남한/南韓)或“韓國”(한국/韓國)。
中國大陸官方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中國大陸民間也常稱為“北朝鮮”,而香港、澳門、台灣以及海外華人則習慣將之稱作“北韓”。日本官方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作“北朝鮮”(日語:きたちょうせん/北朝鮮),而美國官方在把“North Korea”翻譯成漢字的時候則稱呼其為“北韓”。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面自上而下由藍,紅,藍,三個長方形組成。藍紅之間由白條隔開。在紅色寬條中的靠旗桿一側有一白色圓地,內有一紅色五角星。紅色寬條象征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頑強鬥爭的精神,白色象征朝鮮是一個單一的民族,藍窄條象征團結、和平,紅五角星象征革命傳統。
國徽
中心圖案是一座雄偉的大壩和一座發電站。連綿起伏的淡藍色群山環抱著寧靜的湖泊,藍白色的湖水由水閘傾瀉而下,形成壯觀的瀑布,大壩下聳立著高壓輸電塔架。正上方紅色五角星金光四射,迸發出力量的焰火。國徽上的水電站代表以重工業為基礎的現代工業和工人階級,兩側由紅色飾帶束起的金色稻穗則代表農業和農民,山巒和湖泊象征朝鮮的“三千裏錦綉江山”。

國歌
歌詞:
看一輪旭日光芒,普照美麗富饒的土地礦藏,

祖國三千裏江山如畫,五千年歷史悠長。
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培育著光榮人民成長,
讓我們英勇保衛祖國,貢獻出全部力量!
學白頭山的英雄氣概,發揚勤勞勇敢的精神,
為真理我們團結鬥爭,經風雨意志堅韌。
按人民心願建設國家,力量無窮像海濤奔騰,
願祖國永遠光輝燦爛,永遠繁榮昌盛.
國花
朝鮮杜鵑,朝鮮稱為金達萊,學名迎紅杜鵑。其寓意長久開放的花,象征長久的繁榮、喜悅、幸福。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朝鮮總人口25,155,000人。單一民族為朝鮮民族/韓民族,通用朝鮮語。
政治
憲法
1998年9月,朝鮮最高人民會議第十一屆一次會議對于1972年頒布、1992年修訂的憲法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和補充。新憲法寫入了擁戴已故國家主席金日成(1912—1994年)為 “永遠的國家主席”的內容;政府改稱內閣(原稱政務院);改最高人民會議常設會議為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移除“國家主席”一節,復原原國家權力最高領導機構中央人民委員會;規定國防委員會為“國家主權的最高軍事領導和全面管理國防的機關”。
國家機構
-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相當于我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立法權。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相當于我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最高人民會議休會期間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最高人民會議代表由選舉產生,每屆任期5年。2003年9月第十一屆最高人民會議選出議員687名。會議由議長主持,現任議長崔泰福。閉會期間的常設機構為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常任委員會委員長為金永南,2003年9月當選。

- 朝鮮國防委員會
朝鮮國家最高軍事領導機關和全面管理國防的機關,由最高人民會議選舉產生,向最高人民會議負責,任期5年。國防委員會由委員長、副委員長、委員組成。委員長統率、指揮全國一切武裝力量,並全面領導國防工作。
- 內閣
內閣,國家最高行政執行機關,每屆任期5年。
主要成員有:總理樸鳳柱,副總理盧鬥哲、金勇鎮、李茂英、李鐵萬。國家計畫委員會委員長盧鬥哲(兼)、化學工業相李茂英(兼)、農業相李鐵萬(兼)、外務相李洙墉、電力工業相金萬壽、煤炭工業相文明學、金屬工業相金勇光、鐵道相全吉洙、陸海運相姜仲寬、採掘工業相李學哲、國家資源開發相李春三、原油工業相裴鶴、林業相韓龍國、原子能工業相李濟善、電子工業相金載誠、遞信相沈哲浩、建設建材工業相董正浩、國家建設監督相權成浩、食品日用品工業相趙永哲、水產相李赫、財政相崔光鎮、勞動相鄭永洙、貿易相李龍男、國家科技委員會委員長崔相健、國家科學院院長張哲、國土環境保護相金景俊、城市經營相姜永洙、收購糧政相文應祖、商業相金慶男、教育委員會委員長兼普通教育相金昇鬥、金日成綜合大學校長兼教育委員會高等教育相太亨徹、保健相江河國、文化相樸春男、體育相李宗茂、中央銀行總裁金天鈞、中央統計局長李勝虎、內閣事務長金英浩。
● 司法機構
審判機關有最高裁判所、道(直轄市)裁判所、人民裁判所(基層法院)和特別裁判所。最高裁判所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所長由最高人民會議選舉產生,任期5年。現任所長樸明哲,2014年4月任職。
檢察機關有最高檢察所、道(直轄市)、市(區)、郡檢察所和特別檢察所。最高檢察所是國家最高檢察機關,所長由最高人民會議任命,任期5年。現任所長張炳奎,2014年4月連任。
政黨
- 朝鮮勞動黨
朝鮮勞動黨是朝鮮的執政黨,前身為朝鮮共產黨,成立于1945年10月10日,1946年8月28日與朝鮮新民黨合並為朝鮮勞動黨,1949年6月29日與南朝鮮勞動黨合並。建黨紀念日為1945年10月10日,現有黨員400多萬。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金正恩元帥,2012年4月被推舉;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1998年任職,2013年3月,朝鮮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七次會議任命樸鳳柱為總理。

原名朝鮮民主黨,成立于1945年11月3日,由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中小企業家、商人、手工業者、農民和基督徒組成。1981年改稱現名,黨員3萬多人。委員長金英大,1998年8月當選。
成立于1946年2月8日,主要由信奉天道教的農民組成。委員長柳美英,1993年7月當選。
此外,朝鮮還有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等社會團體、組織。
政要
金正恩
朝鮮最高領導人,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2010年9月當選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2011年12月30日被推舉為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2012年4月11日,在朝鮮勞動黨第4次代表會議上被推舉為第一書記。4月13日,在朝最高人民會議第12屆5次會議上被推舉為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7月17日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稱號。2014年4月9日,在朝最高人民會議第13屆1次會議上再次被推舉為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1928年生于平壤市。1961年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國際部副部長。1963年9月任外務省副相。1970年當選勞動黨中央委員。1972年任黨中央國際部部長。1974年被選為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候補委員,1978年升任委員,1980年當選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局書記。1983年12月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1998年9月、2003年9月、2009年4月和2014年4月連續當選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2010年9月當選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軍事
朝鮮人民軍于1948年2月8日正式建立,前身為1932年4月25日在中國東北建立的朝鮮人民革命軍。
朝鮮人民軍一貫堅持領袖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將保衛領袖和黨中央的安全、維護國家的主權與尊嚴、積極參加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事業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朝鮮政府設有人民武裝力量省,常備武裝力量為朝鮮人民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現役部隊110萬人。常設領導機關為總參謀部和總政治局,另有朝鮮工農赤衛隊軍、朝鮮紅色青年近衛隊軍、朝鮮教導隊三大民兵組織,預備役兵力700萬人以上。
朝鮮軍隊的指揮體製是典型的政令-軍令一體化製度。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為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及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具體的軍事指揮由國防委員會負責。
朝鮮勞動黨設有中央軍事委員會和軍事部。國防委員會下設有人民武裝力量部。常備武裝力量為朝鮮人民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常設領導機關為總參謀部和總政治局。
朝鮮實行普遍義務兵役製。服役期:陸軍6~8年、海軍5~10年、空軍3~4年。義務兵可服役至40歲。
軍費開支約佔國家財政支出的14.4%。2005年,國防開支佔國家預算支出總額的15.9%,用于發展國民經濟的開支佔41.3%;對農業部門的支出比2004年增加32.5%。2006年,朝鮮國家預算支出總額比2005年增加3.5%。
軍種
- 陸軍
朝鮮陸軍 約95萬人, 主戰坦克約3500輛,裝甲輸送車2500輛,牽引火炮: 3500門,自行火炮,4400門。 火箭炮2500門,迫擊炮7500門。

主戰坦克:約3500輛,主要有T—54/—55型、 T—62型、59式、“天馬式” “暴風”式等。
輕型坦克:約560輛,主要有 PT—76型、M—1985型。
裝甲輸送車:2500輛、主要有STP—40/—50/—60/—152型、Type—531型、M—1973型。
牽引火炮: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共3500門。
自行火炮: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170毫米共4400門。
火箭炮:107毫米、122毫米、240毫米共2000門。
迫擊炮:82毫米、120毫米、160毫米共7500門。
地地飛彈:蛙—3/—5/—7型24部、“飛毛腿”C型約30部。
地空飛彈:SA—7/—16型1萬餘枚。
反坦克飛彈:AT—1型、AT—3型、AT—4型、AT—5型若幹具。
無後坐力炮:82毫米1700門。
高射炮(高射機槍):14.5毫米、23毫米、37毫米、57毫米、85毫米、100毫米共11000門(挺)。
- 海軍
4.6萬人,編有2個艦隊司令部。
潛艇:蘇製R級22艘、W級4艘,小型潛艇45艘,海岸潛艇21艘。
護衛艦:“羅津”級2艘、“蘇湖“級1艘。
飛彈快艇;“西州”級15艘、“黃蜂”級12艘、“蚊子”級10艘、“瑞興”級6艘。
魚雷艇:共198艘,其中“新興”級3艘、P—6級155艘、“新浦”級40艘。
巡邏艇:158艘,其中“海南”級大型巡邏艇4艘、“大青”級大型巡邏艇13艘、“索曼”級大型巡邏艇6艘、“索”I 級近海巡邏艇18艘、“上海”II 級高速攻擊艇12艘、“椒島”級高速攻擊炮艇3艘、漁船改裝巡邏艇約100多艘。
踩地雷艇:“陸島”系列25艘。
水陸兩棲登入艇:10艘。
水面支援船:7艘,其中海上拖船2艘、偵察船1艘、氣象測量船1艘、潛艇救護船3艘。
岸防部隊:地對艦飛彈團2個,“蠶”式飛彈基地6處;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岸炮若幹門。
- 空軍
1.5萬人,編為6個航空師。作戰飛機607架。
戰鬥機:米格—17型107架、米格—19型159架、米格—21型130架、米格—23型46架、米格—29型30架、蘇—7型18架、蘇—25型35架。
轟炸機:H—5型82架。
運輸機:安—2/雅—5型282架、安—24型6架、伊爾—18型2架、伊爾—62M型4架、圖—134型2架、圖—154型4架。
直升機:“休斯”500D型80架、米—2型139架、米—8/—17型15架、佐—5型48架。
教練機:米格—21型6架、雅克—18型170架、FT—2型35架、CJ—5型10架、CJ—6型7架。
空空飛彈:AA—2型、AA—7型若幹部。
地空飛彈:SA—2型300部、SA—3型36部、SA—5型24部。
- 非正規軍
安全和邊防部隊(社會安全部)18.9萬人。工農赤衛軍約350萬人,最大年齡為60歲,建立于道、市、村鎮,指揮序列為旅——營——連——排,裝備有輕武器、迫擊炮和高炮。
- 駐外兵力
在12個非洲國家派有軍事顧問。
軍銜
軍銜共分5等21級,即將官以上7級(大元帥、元帥、次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軍士4級(特務上士、上士、中士、下士),士兵2級(上等兵、下等兵)。朝鮮人民軍的最高軍銜為大元帥。金日成在1992年4月被授予大元帥軍銜,金正日在2012年2月被追授大元帥軍銜。
軍事條約
1.《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簡稱為:《蘇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1961年07月06日,條約簽訂——1994年06月02日,條約廢止。)
2.《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簡稱為《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1961年07月11日,條約簽訂;2021年,條約自動續約有效期。)
朝核問題
朝鮮在2005年公開宣稱擁有核武器,並分別于2006年、2009年和2013年進行了三次地下核試驗。
外交
中朝關系
1949年10月6日,中朝兩國建交。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支援朝鮮,與朝鮮軍民並肩浴血奮戰,與美韓聯軍作戰,最終迫使美國簽訂停戰協定。

1961年7月11日,兩國簽署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中朝兩國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和睦鄰友好合作關系。從朝鮮戰爭開始,中國克服自身經濟的嚴重困難,向朝鮮無償提供了幾百億人民幣的資金和幾百萬噸的物資。中國一直還以很低廉的價格把礦產品出售給朝鮮。中朝雙方宣布成立羅先經濟貿易區管理委員會和黃金坪、威化島經濟區管理委員會。
2012年4月20日至24日,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國際部部長金永日率領朝鮮勞動黨代表團訪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見。
2012年7月30日至8月3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率代表團對朝鮮進行友好訪問,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金正恩會見。
2013年5月24日至28日,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金正恩特使、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崔龍海訪問中國,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率中國代表團訪朝並出席朝鮮戰爭停戰60周年紀念活動,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金正恩會見。
和朝鮮鹹興市1982年6月18日建立友好城市關系後,江蘇省和朝鮮江原道、山東省和黃海南道、四川省和平安南道、吉林省吉林市和平壤市萬景台區、吉林省琿春市和羅先市、天津市和南浦市、吉林省長春市和清津市也先後建立了友好省道、城市關系。
朝韓關系
主詞條:朝韓關系
朝鮮戰爭停戰後,朝鮮半島長期處于政治對立、軍事對峙、經濟隔絕的冷戰狀態。
1968年1月,朝鮮派31名武裝特工潛入漢城(今譯首爾),直至青瓦台總統府前企圖刺殺樸正熙。因被識破,28名特工被擊斃,1名被俘,2名逃跑。
1972年5月,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李厚洛訪問平壤,與朝鮮勞動黨中央組織指導部部長金英柱舉行會談。7月4日,朝韓雙方發表《北南聯合聲明》,確認了祖國統一的三項原則。上世紀70年代,朝韓關系已呈“破冰”跡象,但朝鮮接二連三的刺殺和爆炸襲擊,使得朝鮮半島陰雲密布、殺氣不散。
1974年8月15日,韓國舉行光復節慶祝大會,總統樸正熙進行演講時,僑居日本的韓國人文世光沖上前向主席台開槍,沒有擊中樸正熙,卻打死了第一夫人陸英修,混戰中,有一個合唱團的女生被流彈擊中身亡。刺客被抓住,經審問供稱是受朝鮮指派,後被處以絞刑。
1983年,韓國總統全鬥煥在仰光遭到事先布置的炸彈襲擊,僥幸躲過一劫。而1987年大韓航空858號班機空難最為觸目驚心,機上一百多人無一生還。
1984年韓國水災,朝鮮紅十字會通過板門店,仁川港和北平港向韓國紅十字會運送了救濟物資,其中包括5萬袋大米、50萬米布、10萬噸水泥和14種葯品。
1984年11月15日,朝韓雙方舉行了首次經濟會談,並就貿易項目、經濟合作領域和進行合作的程式達成協定。
1994年6月28日,雙方代表在板門店接觸,確定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和韓國總統金泳三于當年7月25日至27日在平壤會晤。
1994年7月8日,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去世。朝韓首腦會晤因此而未能舉行。1998年4月,朝韓雙方在北京舉行近4年的首次副部長級會談。金大中、盧武鉉政府奉行對朝和解合作政策。2000年6月和2007年10月,金大中、盧武鉉先後訪朝,同金正日舉行首腦會晤,分別發表《南北共同宣言》和《南北關系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其間朝韓舉行多次官方會談和一系列民間交流活動,簽署多項合作協定,朝韓關系一度取得較大進展。
朝韓在200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2005年東亞運動會以及2006年多哈亞運會的進場儀式時,都使用象征朝鮮半島統一的朝鮮半島旗以同一隊伍進場。
2010年天安號沉沒事件、2010年延坪島炮戰激化了南北矛盾。2012年,朝鮮政府組織10萬人在平壤集會,口號一致的“聲討”李明博政府,共同指責對方冒犯朝鮮領導高層的“尊嚴”。
朝美關系
朝美尚未建交。
2008年10月初,美國助理國務卿、六方會談美方團長希爾訪問朝鮮,同朝方在朝鮮核設施驗證問題進行了磋商。11日,美宣布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上除名。12日,朝鮮對此表示歡迎,並宣布恢復寧邊核設施去功能化工作。之後,朝美雙方關于驗證問題一直未能達成一致,無核化進程停滯不前。
2009年05月27日星期三,朝鮮人民軍駐板門店代表部發表聲明說,韓國正式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把朝鮮半島局勢“拖入了戰爭狀態”,朝鮮為此將採取三項措施。其中一項為:鑒于美國縱容韓國加入“防擴散安全倡議”,違反了《朝鮮停戰協定》,拋棄了停戰協定簽字國的責任,朝鮮也將不再受停戰協定的約束。在停戰協定失去效力,朝鮮半島即將重新回到戰爭狀態的情況下,朝鮮軍隊將採取相應的軍事行動。2012年7月,朝鮮外務省發言人指出,美國應“不帶任何理由或先決條件,把《朝鮮停戰協定》改為和平協定”,以行動證明無意敵視朝鮮。
2014年12月19日,歐巴馬曾年終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聯邦調查局已確認朝鮮就是對新力影業發起網路攻擊並威脅美國電影業和觀眾的幕後黑手,美國將採取報復行動。
2015年1月3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式簽署了一項行政令,授權對朝鮮實施新的製裁。白宮表示,此舉是作為對此前新力影業遭到黑客攻擊一事的“第一部分反應”。
根據歐巴馬簽署的這項總統行政令,新的製裁將針對三家朝鮮機構以及10名個人。三家機構包括朝鮮軍方情治單位——偵查總局、支持朝鮮國防研究的朝鮮檀君貿易公司以及為飛彈計畫提供支持的朝鮮礦業發展貿易公司。而將面臨製裁的個人均是為這些機構工作的人員或朝鮮官員。受製裁的朝鮮官員和政府機構將無法進入美國的金融系統,美國公民也被禁止同這些人或機構發生金錢往來。
朝日關系
朝日尚未建交。
2008年8月,六方會談朝日關系正常化工作組會議在中國沈陽舉行。朝鮮外務省大使宋日昊和日本外務省亞大局長齋木昭隆分別率團與會。雙方重點討論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並就朝盡快重啓綁架問題調查、日解除人員往來和包機飛行等對朝限製措施達成一些共識,但未形成和簽署書面協定,有關共識未能付諸實施。
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集中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媒體與80年代初開始披露,日本政府隨後承認此類問題的存在,並根據有關證據在1991年5月初認定朝鮮綁架日本人的案件共有8起11人。2002年9月19日傍晚,小泉政府正式向被害者家屬宣布了8個死亡者名單。日朝會議時,朝鮮政府解釋,這8個人的死因為“病死”、“災害死”。
2011年2月23日,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評論說,日本覬覦朝鮮的神聖領土獨島(日本稱”竹島”)是企圖重溫侵略朝鮮的舊夢,這是朝鮮所“絕對不能容忍的”。獨島位于朝鮮半島東部海域,面積0.18平方公裏。朝鮮、韓國和日本都宣稱對該島擁有主權,該島暫時由韓國控製。日本島根縣議會2005年通過了關于將2月22日定為“竹島日”的提案,引起朝鮮和韓國的抗議。
邦交國家
朝鮮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張根據完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幹涉內政和互利的原則發展同其他國家的關系。朝鮮于1975年5月成為“七十七國集團”正式成員國,1975年8月正式加入不結盟運動,1991年9月加入聯合國,2000年7月加入東盟地區論壇(ARF),2010年7月,朝鮮外務相樸義春赴越南出席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朝鮮與美國、日本沒有建立外交關系,美日兩國與朝鮮的外交事務由瑞典駐朝鮮大使館代為辦理。
設有大使館:中國、俄羅斯、巴西、保加利亞、高棉、古巴、捷克、埃及、德國、印度、印尼、伊朗、寮國、利比亞、馬來西亞、蒙古國、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蘭、羅馬尼亞、瑞典、敘利亞、英國、越南
設有辦事處:瑞士。(Swiss Cooperation Office)
在清津市設有總領事館:中國、俄羅斯。
由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兼轄:奧地利、亞塞拜然、孟加拉國、波劄那、喀麥隆、智利、塞普勒斯、丹麥、衣索比亞、芬蘭、匈牙利、冰島、哈薩克、馬其頓、馬達加斯加、馬爾他、阿曼、盧安達、塞爾維亞、塞席爾、斯洛維尼亞、南非、西班牙、坦尚尼亞、突尼西亞、土耳其、烏克蘭、委內瑞拉、尚比亞、辛巴威。
由駐大韓民國大使館兼轄:阿爾及利亞、澳大利亞、義大利、模裏西斯、墨西哥、荷蘭、紐西蘭、挪威、葡萄牙、卡達。
已斷交國家:阿根廷、加拿大、哥斯大黎加、斐濟、牙買加、賴索托、賴比瑞亞、薩摩亞。
經濟
綜述
1945年以前,朝鮮一直是以農業為主的典型農業生產國。1945年8月15日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後,經濟發展逐漸向工業生產轉移。1946年3月頒布土地改革法,8月實行產業國有化,1947~1948年實行了2個國民經濟一年計畫。1950~1953年爆發的朝鮮戰爭,使朝鮮經濟遭到嚴重破壞。1954~1956年朝鮮經歷了戰後經濟恢復時期。1957年實行第1個五年計畫,並于1958年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1961年開始改革管理體製,建立了大安工作體系、新的農業領導體系和計畫的一元化體系。第1個七年計畫始于1967年,中間有1個六年過渡計畫(1971~1976年),第二、第三個七年計畫分別始于1978年和1987年。
朝鮮戰爭之後,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朝鮮政治穩定,外交上和蘇聯、中國等國家結盟,經濟發展較快,但70年代以後,民眾生活水準逐漸與韓國產生落差。又由于朝鮮的經濟是以蘇聯為中心的社會主義陣營的一環,結構單一,因此80年代社會主義陣營在冷戰失利之後處境日益艱難。90年代,連年天災,朝鮮經濟陷入衰退,進入“苦難行軍時期”。
在此期間,朝鮮在逐步建立、充實工業生產基礎的同時,註重發展社會主義民族經濟,,積極推進發電廠(站)建設、企業改擴建工程,推進了沙裏院鉀肥聯合企業等重要項目的建設;為在短期內解決住房問題, 平壤市大力建設統一大街, 在1990年一年內興建了3萬套現代化住宅;興修了 2000公裏水渠,把大同江和禮成江、鴨綠江和大寧江連成一個大灌溉網, 解決了西部產糧區農田的灌溉問題。
1991年底,朝鮮設立了第一個經濟特區——羅津先鋒自由經濟貿易區(羅先特別市)。朝鮮經濟逐步走出低谷,實現恢復性成長。
朝鮮經濟體製是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國有工業佔有絕對控製地位,政府大力發展重工業以及國防工業。
從2002年7月起,朝鮮實行了一系列經濟調整措施,並提出用現代技術革新經濟,按照新環境、新氣候的要求改善經濟管理體製。先後對工資、物價、匯率等進行了大幅調整,予企業更多自主經營權,並設立了開城工業區、金剛山旅遊區等。這些措施,對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並使朝鮮經濟在近幾年始終保持恢復性成長。
2011年1月,朝鮮成立國家經濟開發總局,並製定了“國家經濟開發十年戰略計畫”。計畫確定了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和電力、煤炭、石油、金屬等基礎工業及地區開發的戰略目標,製定了在2012年開啟強盛大國之門的架構,並“展示了在2020年達到發達國家水準的前景”。
2012年朝鮮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達783美元。同期間,韓國人均GDP為23113美元,以此標準,韓朝人均GDP約相差29.5倍。
2013年3月召開的朝鮮勞動黨中央全體會議決定,實現對外貿易多元化和多樣化,在朝鮮眾多地區開設旅遊區搞活旅遊,各道根據實際情況成立經濟開發區。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5月29日發布政令,宣布出台經濟開發區法,規定經濟開發區為根據朝鮮特別指定的法規而給予特殊優惠的特別經濟區。11月21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發布政令,宣布朝鮮各道(相當于省)將建經濟開發區。
2014年7月24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當天發布政令,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新設多個經濟開發區。
根據政令,朝鮮將在平壤市設立尖端技術開發區,在黃海南道設立國際綠色示範區,在南浦市設立出口加工區,在平安南道設立工業開發區和農業開發區,在平安北道設立旅遊開發區。政令還宣布將新義州市的“特殊經濟區”更名為“新義州國際經濟區”。各道(一級行政區劃)成立的開發區內將行使朝鮮主權。
工農業
重視發展冶金、電力、煤炭、鐵路運輸四大先行產業和採礦、機械、化工、輕工業,努力實現生產正常化、現代化。集中力量發展糧食生產,繼續推行種子改良和二熟製,擴大土豆、大豆種植。糧食生產以水稻和玉米為主。
外國資本
從20世紀80年代起,朝鮮開始引進外資,創辦合資合營企業。1991年12月,朝鮮在靠近中朝、朝俄邊境的羅先地區設立自由經濟貿易區。1992年朝鮮頒布合資合營企業法。2002年11月,朝鮮宣布建立開城工業區和金剛山旅遊區,由朝韓雙方合作開發。2008年,朝俄“哈桑—羅津”鐵路和羅津港改造項目啓動。朝鮮與埃及大型水泥廠合作進展順利,與埃及歐瑞斯克姆電信公司合作開通第三代移動通信業務。2011年6月,中朝舉行“兩個經濟區”項目開工儀式,共同開發、共同管理黃金坪、威化島經濟區和羅先經貿區。
外國援助
朝鮮由于連續遭受自然災害等原因,糧食一直短缺。國際社會通過雙邊或世界糧食計畫署等國際組織,向朝鮮提供了大量人道主義援助。

美國的對外食品援助始于1954年。對朝鮮援助的食品要包括:小麥、蔬菜油、玉米、大豆、棉花、動物脂、面粉、高粱、大米等。而到2000年為止,美國對朝的援助總數估計超過了10億美元。在1998年,美國提供了價值173百萬美元,50萬噸的食品援助;1999年超過180百萬美元、重達60萬噸的食品援助。1999年財政預算辦公室在其報告中稱,自從1995年以來,美國對朝鮮提供的緊急食品援助累積達3.65億美元。美國政府在1996—1999年期間分別向朝鮮提供了大約1500萬美元、5000萬美元、1.6億美元和1.4億美元的食品。根據1994年10月達成的《美朝核架構協定》,美國將牽頭建立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盡可能早地向朝鮮提供40億美元的援助,幫助建造總裝機容量為2000兆瓦的兩座輕水反應堆發電廠,以解決朝鮮的電力短缺問題。另外,美國還將在輕水反應堆建成之前每年向朝鮮提供50萬噸重油。1999年朝鮮承諾放棄核試驗後,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部分取消對朝鮮長達近50年的經濟製裁。放寬限製的一些活動包括:大部分朝鮮商品和原材料的進口;美國公司及國外子公司的大部分非保密產品和服務的輸出,例如大部分消費品、大部分金融服務、對非事關國家安全的工業部門、非利害有關的投資;在農業、採礦、石油、木材、水泥、運輸、基礎設施和旅遊部門的投資;美國國民給朝鮮人的匯款。這是美國自朝鮮戰爭以來,對朝鮮做出的一個最開放的姿態。雙方經貿往來主要是美國援助性地向朝鮮出口農產品。從1993年到2000年,美國共向朝鮮出口了3510多萬美元的商品。
從朝鮮戰爭開始,中國向朝鮮提供了大量援助,以糧食、化肥、石油為主。從1991年開始,中國取代蘇聯,成為對朝原油供應的唯一支柱,每年向朝輸送50萬噸石油,佔朝鮮進口石油總量的80%。負責對朝輸送石油的中朝友誼輸油公司在鴨綠江兩岸間建成11千米的輸油專線,供給量由設在丹東馬市村的供給協調基地決定,朝鮮從中國進口石油不僅價格大大低于國際市場價,而且通常都是延期一到兩年再付款。2005年,中國援朝糧食達53.1萬噸,佔當年國際對朝糧援的92%。
文化
語言
朝鮮語:朝鮮半島在20世紀前借用漢字作為書寫工具。15世紀李氏朝鮮世宗國王遣人完成《訓民正音》,參考漢字外型創造了全新的拼音文字“諺文”。由于當時朝鮮上層階級的官員貴族們和正式書籍文本仍然使用漢文,諺文在數世紀間未能成為正式文字。諺文因多在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朝鮮人群中使用,而被兩班抵製。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朝鮮被日本吞並後,諺文方逐步成為朝鮮族的主要書寫工具。二戰結束,朝韓分裂後,朝鮮徹底廢除漢字在朝鮮文字中的使用,朝鮮語全部採用諺文字母拼寫。韓國也一度廢除漢字(國語純化運動),但由于拼音文字所產生的諸多不便,後又恢復漢字基礎教育以分辨同音辭彙的不同意義。韓國的語言中10%左右是朝鮮語固有詞,69%左右是漢語的變音,還有10%是英語的變音,剩下的則是其他語言的變音。韓語與朝鮮語略有不同。因為戰後朝鮮半島南北長期分裂,使得北南語言也出現差異。
媒體
朝鮮設有3個電影片道。2個PAL製式電影片道:朝鮮中央電視台KCTV 、萬壽台電視台;1個NTSC製式電影片道:朝鮮教育文化電視台。朝鮮的廣播電台分別是:朝鮮中央廣播電台、平壤廣播電台、朝鮮之聲廣播電台。朝鮮中央廣播電台為國家廣播電台,1945年10月14日成立。除用朝鮮語廣播外,還用多種外語對外廣播。朝鮮中央電視台和開城電視台60年代開始播放節目;萬壽台電視台1983年底開播。
主要報刊有《勞動新聞》,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民主朝鮮》,政府機關報;《勤勞者》雜志,月刊,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刊物。另外還有《朝鮮人民軍》、《青年前衛》、《平壤新聞》等報。朝鮮外文綜合出版社用多種外文出版雜志《今日朝鮮》和畫報《朝鮮》。此外,還發行英語和法語周報《平壤時報》。
朝鮮中央通訊社KCNA 簡稱朝中社,為國家通訊社,1946年12月5日成立。發行日刊《朝鮮中央通訊》等。
藝術
舞台
20世紀70年代是朝鮮文化藝術創作的繁榮期。朝文化藝術工作者先後創作、改編、演出了《賣花姑娘》《血海》《密林啊,請你告訴我》《黨的好女兒》《金剛山之歌》五大革命歌劇和《城隍廟》《血噴萬國會》《女兒來信》《三人一黨》《慶祝大會》五大革命話劇,以及當時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一批朝鮮電影,如《摘蘋果的時候》《鮮花盛開的村庄》等。
主要藝術團有血海歌劇團、萬壽台藝術團、朝鮮人民軍協奏團、朝鮮人民軍國家功勛合唱團、朝鮮人民軍軍樂團等。
電影
朝鮮十分重視電影事業,每年除了出版朝鮮中央年鑒外,還單獨出版“朝鮮電影年鑒”。
朝鮮的主要電影製片廠有朝鮮藝術電影製片廠、朝鮮4﹒25藝術電影製片廠、朝鮮4·26兒童美術電影製片廠等。主要創作單位有電影文學創作社等,主要的管理機構有朝鮮電影進出口公司、朝鮮電影普及社等。
朝鮮每年生產各類影片約60部左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拍攝的代表影片有:《金姬和銀姬的命運》《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桔梗花》《賣花姑娘》《血海》等。2006年新拍攝的影片有《一個女學生的日記》《平壤旋風》等。
電視劇
朝鮮的電視劇由朝鮮廣播電視委員會負責製作,每年拍攝的電視劇數量少于電影。主要作品有大型電視連續劇《民族和命運》。
文學
“4·15文學創作團”是朝鮮文學創作的主要力量。主要作品有叢書《不朽的歷史》和《與世紀同行》。《與世紀同行》是金日成的革命回憶錄,共8卷,從1912年金日成出生直至1994年逝世,反映了金日成革命的一生。
音樂
朝鮮十分重視音樂、歌曲的宣傳普及。2005年《勞動新聞》、朝鮮中央電視台向全國重點介紹歌曲《祖國的藍天》,2006年新年伊始,《勞動新聞》接連刊登了兩首向全國推薦的新歌:《先軍革命總進軍歌》《把什麽留給祖國》。
朝鮮的文藝工作者創作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金日成將軍之歌》《朝鮮之星》《同志愛之歌》是朝鮮三大著名歌曲。
美術
朝鮮的三大美術創作基地是朝鮮萬壽台創作社、中央美術創作社和人民軍美術創作社。
社會
教育
朝鮮民族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民族,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是一個“教育之國”。1948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朝鮮黨和政府極為重視知識分子和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教育,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1975年朝鮮在全國範圍內普及了11年製義務教育,2012年9月,朝鮮第12屆最高人民會議第六次會議通過法令,決定實施普遍的12年製義務教育,義務教育為免費教育。1989年成人全部完成中等教育。
朝鮮實行中央統一集中的教育管理體製,國家負責投資和管理各級各類教育部門,中央教育行政部門為教育省,下設政治思想教育局、師範教育局、普通教育指導局、專科學校指導局、大學指導局、廠辦大學指導局、金日成綜合大學指導局、計畫局、招生局、行政組織局、財政後勤局、教育方法局、科學研究指導局、對外教育局、體育局和經理處。
朝鮮實行碩士、博士兩級學位製度。大學畢業時,隻發給授予相應資格的畢業證,不發學位證。免費義務教育製度、邊工作邊學習的教育體系、精英教育與平民教育共存、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朝鮮教育的顯著特點。
大學生和專科學校的學生都享受國家發給的助學金。大專院校300多所,中專570多所。著名高等學府有金日成綜合大學、金策工業綜合大學、金亨稷師範大學和人民經濟大學等。
交通
朝鮮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鐵路運輸,它擔負著貨運量的90%和客運量的70%。朝鮮鐵路總長約3900公裏,88.3%已實現電氣化。國內主要幹線有:平壤-新義州、元山-羅津、南浦-高原。還有平壤-北京、平壤-莫斯科的定期國際列車。朝鮮的內河運輸以鴨綠江居首,主要港口包括東海岸有:清津、興南、羅津、元山、金策。西海岸有:南浦、海州、松林港。平壤順安國際機場為國際機場。定期國際航線主要有平壤—北京,平壤—沈陽,平壤—曼谷等。
從中國丹東乘汽車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新義州,它是主要的赴朝鮮旅遊口岸,然後乘火車經過5.5小時達到平壤。
通信
2009年已經對普通民眾開放手機服務。2008年12月15日,埃及奧拉斯科姆電信公司在朝鮮平壤正式開通3G手機通信。
2013年1月7日,朝鮮放寬通訊服務管製,去往朝鮮的外籍人士在入境的時候,不用像以前那樣將手機扣留在朝鮮海關,隻須填寫手機IMEI(國際行動裝置識別碼)序號在海關登記單,就可以將手機帶入朝鮮,但隻能撥打國際長途電話,不能撥打本國電話和進行上網。Koryolink在平壤順安機場設立櫃台辦理業務,WCDMA的3G手機可使用高麗電信公司SIM卡,售價為50歐元。
2013年2月22日,朝鮮進一步放寬通訊服務管製,Koryolink通知在平壤的外國僑民,于3月1日啓動3G網路服務,準許外國人使用手機、iPad及其他流動裝置上網,包括使用Twitter或Skype。不過,朝鮮本國居民就不能使用這項服務。但在同年3月底,Koryolink宣布外國人3G網路服務改為隻限長期在朝鮮居住的外國人使用,旅客隻能撥打國際長途電話。
有訊息透露:平壤市中心的平壤火車總站正在進行接駁無線上網服務的工程,供來自中國等地的旅客用手機上網。
光明網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2000年建立的廣域網。此網並不直接連線至國際網際網路,乃為獨立運作之網路。朝鮮民眾隻需到各電話分局辦理入網申請手續,即可免費24小時通過電話線享用無限時的上網服務。
節日
節日 | 日期 | 備註 |
金日成被授予元帥稱號紀念日 | 4月13日 | 1992年4月13日 |
太陽節 | 4月15日 | “四月之春”藝術節 |
金正日被推選國防委員長紀念日 | 4月20日 | 1992年 |
康磐石誕辰紀念日 | 4月20日 | 金正日祖母壽辰,1892年 |
朝鮮人民軍建立日 | 4月25日 | 1932年 |
國際勞動節 | 5月1日 | |
祖國解放戰爭紀念日 | 7月27日 | 1953年之朝鮮戰爭休戰紀念日 |
祖國光復節 | 8月15日 | 與韓國祖國光復節相同,1945年 |
建國紀念日 | 9月9日 | 1948年 |
朝鮮勞動黨建立日 | 10月10日 | 1945年 |
金正淑誕辰紀念日 | 12月24日 | 金正日母親誕辰紀念日,1917年 |
金正日當選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紀念日 | 12月24日 | 1991年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憲法節 | 12月27日 | |
小正月 | 1月15日 | 陰歷 |
端午節 | 5月5日 | 陰歷 |
中秋節 | 8月15日 | 陰歷 |
旅遊
主要景點
朝鮮對外國遊客開放的地區有平壤市、南浦市、開城市、朝鮮檜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妙香山、七寶山、九月山、元山、白頭山等地區。

金剛山是朝鮮的名山,分為內金剛、外金剛、海金剛。但是很多旅遊區交通不便,所以中國遊客一般隻去平壤、開城和妙香山地區旅遊。朝鮮金剛山國際旅遊特區指導局發言人2012年4月1日表示,朝鮮將向所有遊客開放金剛山,朝方將對所有遊客表示歡迎,並將盡一切誠意和努力讓遊客享受金剛山美麗風景。
亞太和平委員會和韓國現代集團1998年11月合作啓動組織韓國遊客到朝鮮金剛山旅遊的項目。2008年7月,一名韓國女遊客因誤入旅遊區附近軍事禁區被朝鮮哨兵開槍打死,韓國方面因此中斷了旅遊項目。
除了作一般遊覽外,遊客到朝鮮可以欣賞朝鮮獨有的大型團體操表演——“阿裏郎”。
註意事項
朝鮮國家觀光總局是朝鮮最高旅遊管理機構。朝鮮的旅行社主要有觀光總局下屬的朝鮮國際旅行社、金社盟下屬的朝鮮青年國際旅行社和體育省下屬的朝鮮金杯旅行社。朝鮮觀光總局于1988年開通中國遊客赴朝鮮旅遊項目。朝鮮旅遊期間,外國遊客必須到指定的外匯商店購物。
①遊客旅遊需要面對兩個導遊,一個是普通導遊,一個是監督人員。
②進入朝鮮不能使用現代通信工具,不能隨意走動參觀拍照。
③不可拍攝領導人的半身像。
④不可與朝鮮民眾交談。
⑤請節約糧食,因為朝鮮人民還有一大部分人會因為沒有糧食而挨餓。
⑥不要對其政治、社會等加以評論,提及金正日等需要加將軍來修飾。
⑦當地賓館條件有限,經常停水停電,請自帶洗漱用具和便攜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