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片名:《望子成蟲》

別名:《望子成龍》
類型:動作/喜劇/劇情
語言:粵語
地區:中國香港
片長:89分鍾
上映時間】:1984年11月2日
導演:徐蝦 Hsia Hsu
編劇:周振榮;關耀榮;葉佳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單聲道
攝製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劇情介紹
阿松自幼隨父學武,天資穎異,惜不肯下苦功鍛煉,徒具架式中看不中用,喜賣弄小聰明,仗其父為兩廣民團總教練,終日四處招搖,常率家丁惹事生非。終得罪龍英被教訓一場,離家出走,遇百忍和尚在市面招搖,自翊少林高僧,實乃江湖騙子。松央求和尚傳授少林真傳又被其所騙,在父親面前逞強,豈料又出失敗,後在和尚的勸導下,苦練家傳拳法,吐氣揚眉,光宗耀祖。
演職員表
【出品人】:邵逸夫
【監製】:方逸華
【導演】:徐蝦

【執行製片】:黃堯
【製片】:黃家禧
【編劇】:葉佳 關耀榮 周振榮
【武術指導】:徐蝦 張有 元輝?鄭家生
【攝影】:黃捷
【美術指導】:吳寶玲
【剪輯】:姜興隆 方寶華
【布景】:陳景森 何劍聲
【演員表】:
董驃-飾:百忍和尚

錢小豪-飾:阿松
黎燕珊-飾:小娟
陳觀泰-飾:陳指鐵
羅烈-飾:呂舉人
高飛-飾:龍英
李麗麗-飾:松母
廖麗玲-飾:呂幼蘭
郭軍城-飾:富家子
元德-飾:家丁
熊良錫-飾:相士
影片評論
影片講述的是兩廣總教頭的兒子阿松從愛玩的闊少到有一身好武藝的孝子的覺悟歷程。
從故事情節來看,此部影片講述的內容並無新奇之處,走的是一個練武之人通過自我修煉,終于得到肯定的“老路”。這在邵氏所拍攝的無數武打片中已多次運用,不過在此看點還是有二:一是開頭的“舞獅”,一長段的精彩表演在頭五分鍾就抓住了當時觀眾的註意力(當然對于現在觀眾則似乎覺得稍長),二是阿松的“美猴王拜壽”,把猴兒們活潑好動的性格栩栩如生的表現了出來,並且中間穿插了一段邁克爾傑克遜的現代舞蹈,這種“古今結合”的表現方式在當時和之後90年代的香港影片中也時常有見,為影片增加了不少生機和現代感。
其次,在影片中導演富有表現力的電影語言運用也有二個佳處:一是和尚在教育阿松認真學好現有的武功招式時運用一系列比喻(“魚多則水濁”等),攝影機也跟拍到此物,聲畫同位,比喻的又恰到好處,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二是阿松自己跳入湖中反省一夜(當中還把他想象的畫面依次插入),第二天晶瑩的露水滴在荷葉上,又滑落到他臉上,此處正有“醍醐灌頂”之意,經過一夜的自省,阿松終于幡然醒悟,腳踏實地的開始認真學武。
但在這個故事中仍有不少可以改進的地方:故事主線是阿松學武,輔線是阿松和李舉人之女之間的愛情以及阿松和父親之間的父子情,但是就影片情節發展來看,導演並沒有發展此愛情輔線,有提到李千金女扮男裝與阿松鬥鳥,有拍到李千金看到阿松扮“美猴王”時愛慕的眼神,但是就僅此而已,並沒有更進一步的故事更進,使得故事情節稍顯簡單,走的是“不懂事——覺悟——懂事”的老路,並沒有全方位的看阿松從一個調皮的男孩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的轉變。而父子情是隨著學武的歷程發展的,所以顯得水到渠成。這跟當時的邵氏擅長拍武打片而不重視言情插入不無關系,但之後發展的武打片很註意這方面的鋪陳,尤其是90年代的《方世玉》系列,包括跨越八、九十年代到現場仍有影響的成龍電影,他們都在武打片中加入了更多的感情看點,故事情節也就更加的飽滿豐富了。
從攝影角度來看,因武打場面較多,大多採用全景鏡頭,在涉及細部動作時切成中近景和特寫。前期因少爺貪玩成性,不觸及內心描寫,全景和中景較多,中後期因在其成長期,有觸及心理層面,所以鏡頭推進到了中近景和寬特寫。相對比,老爺的情感則一直豐富展現,所以景別轉換更為自由。而從音效來看,與當時期影片相比,並無亮點之處,但在烘托情節和武打場面的時候,還是起到了一定效果。
總之,此片在眾多當時期的香港電影中可算是一種代表,到了90年代更是把觀賞性、故事性、教育性很好的有機結合在了一起,這點不得不說香港電影在中國電影中算是做得最好的了,這種很強的娛樂性在有濃厚教化意味的大陸影片和有緩慢文青氣質的台灣影片(還有些有紀實風格)中,是很難做到的,不得不說,我們大陸拍的很多喜劇片有很多作秀的嘩眾取寵成分在,沒有香港喜劇電影那般別具匠心,那麽深得觀眾喜愛。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發行公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海岸錄影有限公司——影帶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