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境域
普達措國家公園位于滇西北"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中心地帶,由國際重要濕地碧塔海自然保護區和"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哈巴片區之、屬都湖景區、彌裏塘亞高山牧場三部分構成,距香格裏拉縣城22公裏,地理位置東經99°59′16″-100°02′38″,北緯27°43′52″- 27°58′30″,總面積約601.1平方公裏。公園處于滇西北亞高山寒溫性針葉林植被帶,最高點在彌裏塘北部山頂,海拔4159米;最低點在碧塔海東部金子溝,海拔3200米,相對高差959米。

資源情況
資源分類
普達措國家公園的植被以長苞冷杉和油麥吊雲杉為主,也分布有大量的藍杜鵑、忍冬、雲杉、紅樺等等植被 。還有一些奇怪的植物有長松蘿、苞葉大黃、妙蓮等植被。在碧塔海四周以及湖中的島上也生長有雲杉、高山櫟、白樺等植物。從草甸和水生植物上看,主要為蒿草草甸,水生植被主要為香滿群落、光葉眼子和菜群落。

公園的旅遊資源由自然生態景觀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兩部分構成。
自然生態景觀資源分地質地貌景觀資源、湖泊濕地生態旅遊資源、森林草甸生態旅遊資源、河谷溪流旅遊資源、珍稀動植物和觀賞植物資源五大部分。
人文景觀資源是為普達措國家公園自然生態景觀註入活的靈魂的藏族傳統文化,包括宗教文化、農牧文化、民俗風情以及房屋建築等等。
代表景區
普達措國家公園,共分七個功能區:一是"8"字型大眾生態旅遊區--北面是屬都湖,南面是碧塔海,兩湖之間是洛茸民族生態文化旅遊村和彌裏塘亞高山牧場,這"兩湖一村一壩"是公園的四個亮點。二是屬都湖度假旅遊區,能夠滿足遊客度假、開會和觀光的需要。三是洛茸村大眾生態旅遊區,能滿足遊客體驗藏族民俗文化和大眾生態觀光旅遊的需要。四是屬都崗-地基塘專業生態旅遊區,它能充分滿足遊客戶外運動、軟式探險、徒步穿越和科學考察的需要。五是吉利古徒步旅遊帶,能滿足遊客徒步穿越和科學考察的需要。六是碧塔海南線自駕車旅遊帶,滿足自駕車和過路遊客的需要。七是紅坡村引導控製區,控製這一區域的建築景觀,打造與國家公園相諧調的遺產廊道。

主要景點
其主要景點有屬都湖、碧塔海和彌裏塘亞高山牧場等。
屬都湖
屬都湖四面樹木環繞,海拔3735米, 面積125公頃,是香格裏拉市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碧塔海
碧塔海為斷層構造湖,湖面呈海螺形狀,長3.5公裏,寬0.5公裏,海拔3538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達40米,藏語中"碧塔"意為株樹成氈的地方,碧塔海的水由雪山的融雪和溪流匯 聚而成。晚上杜鵑花的花瓣落下,被湖中的魚誤食,由于杜鵑花裏含有微量的神經毒素,魚吃多了就會浮在水面上,這就是當地著名的碧塔海第一大絕景杜鵑醉魚。等到傍晚夜幕降臨的時候,林中的老熊出來覓食,看見漂浮在水面上的魚,就會撈來吃,形成了碧塔海的第二大絕景"老熊撈魚"。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普達措國家公園的前身是碧塔海景區,景區早在1993年就開始了旅遊開發,是迪慶州開發最早的景區之一。2004年至2005年6月,完成了碧塔海西線8千米的環保車道油路建設,4千米的人行堆道鋪設,沿線還設有氧吧等遊客服務設施、各種導視訊息牌,以及環保車、遊艇等遊客代步工具。碧塔海景區于2005年被雲南省旅遊局評定為三星級旅遊景區。

2005年11月,普達措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將原碧塔海景區、屬都湖景區等片區進行了統一規劃和建設,截止2007年5月30日,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完成了環雙湖環保車道油路69千米的建設,鋪設了10多千米的人行堆道,增設了多個觀景台、餐飲中心、旅客接待中心、環保洗手間等服務設施,于2006年8月1日起正式對外開放。目前,二期工程已完成規劃設計,正在有序施工。
品牌建設
序號 | 獲獎年份 | 獲獎稱號 |
1 | 2006年 | 全州"十五期間環境保護工作先進單位" |
2 | 2006年 | "迪慶州旅遊產業發展突出貢獻先進集體" |
3 | 2006年 | "林業工作先進集體" |
4 | 2008年 | "迪慶州工人先鋒號" |
5 | 2008年 | "雲南省工人先鋒號" |
6 | 2008年 | "全國工人先鋒號" |
7 | 2009年 | "中國最佳魅力旅遊景區" |
8 | 2009年 | "4A級旅遊景區"掛牌 |
9 | 2010年 | "2009年度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先進單位" |
交通及線路
景區旅遊線路:
普達措門口買票→進站口→坐環保車到屬都湖《車程20分鍾有導遊講解》→走沿湖堆道需要1個小時→環保車站點→-坐環保車10分鍾到一個觀景台《彌裏塘》→坐遊覽車去碧塔海需要20分鍾→碧塔海徒步沿湖公裏有4.2公裏需要走1.5個小時,在碧塔海站點前200米有一個遊船碼頭,坐到堆道的另一頭,價格是50一人。
歷史人文
"普達措"為梵文音譯,意為"舟湖",措是藏語"湖"或"海"的意思,普達措就是指脫離苦海,到達理想彼岸之舟的湖。最早文字記載于 藏傳佛教噶瑪巴活佛第十世法王(1604-1674年)《曲英多傑傳記》。書中第五十頁寫到:法王往姜人轄下的聖地以及山川遊歷觀賞,在建塘邊上有一具"八種德"的名叫普達的湖泊。尤如衛地觀音凈土(布達拉)之特征。此地僻靜無喧囂,湖水明眼凈心。湖中有一型如珍珠裝點之曼佗羅的小島聳立其間,周圍環繞普達措湖水,周邊是無限艷麗的草甸,由各種葯草和鮮花點綴。山上森林茂密,樹種繁多。堪稱建塘天生之"普達勝境"。大成就者噶瑪巴希(1204-1283年)稱之為"建塘普達,天然生成"。

交通信息
班車:1.香格裏拉客運站每天一班去普達措的班車,30元/往返,早9:30發車,下午15:00返回。
2.香格裏拉市獨克宗古城迪慶旅遊遊客服務中心每天兩班去普達措的班車,30元/往返車票,
早9:00第一班、下午3:00返回,10:00第二班,4:00返回。
客車:乘坐香格裏拉開往雙橋的班車可到達普達措景區。上午9:30發車,下午4點返回,車票15元。
包車:也可以包車,路況良好,普通計程車即可,參考價位180元/天;在古城的出口,經常有計程車找散客拼車,價格約55元/人。[5]
計程車:打車也可,參考價位單程80元、往返150元,但需註意去時最好和司機約定來接的時間,並留下司機電話,以免回程時打不到車。
遊船:碧塔海有遊船可以做環湖遊覽。船費50元。[1]
小貼士
1、雨季根據天氣情況可攜帶必要的雨具。
2、普達措最高海拔四千多,可根據自己身體情況,攜帶需要的氧氣。
標識系統的更換
原來狀況:門景區、碧塔海兩個遊客中心分別位于門景區主入口和碧塔海觀景區,位置優越。主入口規模大,標識醒目,與景觀協調;遊客中心提供售票、咨詢、投訴、廣播、影視、購物、導遊等服務,設施較為齊全。但遊客中心對遊客進入通道設定不合理,容易在高峰期造成擁堵;電腦觸屏和部分影視設施處于停用狀態,影視宣傳、解說服務內容單一,各種公告牌形式不統一、製作粗糙;導覽宣傳資料、節目活動預告、飲料及紀念品等服務缺乏。
整改結果:重新規劃設計遊客中心進入通道,變單通道為多通道,實現高峰期快速通行;重新製作遊客中心內部各種宣傳牌和公告牌,要求風格統一,體現景區特點,材質精良,製作精美;修復破損標識標牌;根據需要,在遊客中心遊客休息區設定多個影視廳,建議VIP室改為貴賓影視廳。製作內容豐富、信息充分的介紹片進行播放;設計遊客分流計畫,將坐凳與影視廳、書吧、飲料店結合設定,充分發揮休息設施功能;設計製作多種類的折頁、導覽手冊,在遊客中心設定宣傳資料擺放點進行展示,折頁免費發放給遊客;通過LED、廣播、水牌明示景區活動節目預告,安排景區活動;結合購物點,設定飲料及紀念品銷售櫃台,提供飲料及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