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日本首相(Prime Minister,Japan)日本最高行政首腦。又稱內閣總理大臣,有時簡稱總理,雅稱宰相。內閣其餘各國務大臣均由總理大臣任命。日本首相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經由執政黨推選,國會投票選舉產生,並經天皇任命。但當沒有一個政黨在議會中佔多數席位時,便會出現幾個政黨聯合執政的局面。這時便由幾個聯合執政的黨聯合推選首相候選人,經國會議員選舉產生首相。截至2015年底,日本首相已產生96任。

日本的第一任首相是伊藤博文,最初的時候是由推翻德川幕府的明治維新有功的人擔任首相。
《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沒有關于首相的規定,根據其中關于內閣組成之規定,具有政治實力的人組成的樞密院推薦首相,由天皇任命首相。
日本首相不是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政黨提名國會參眾兩院議員投票選舉產生。一般而言,國會中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一職。根據日本憲法規定,當參眾兩院全體會議在首相指名選舉中出現不同結果時,由參眾兩院議員組成的兩院協商議會進行協商。如果兩院協定會協商不能取得共識,則將眾議院的選舉結果作為國會的表決結果。
《日本國憲法》規定,內閣總理大臣的人選由日本國會提名,內閣總理大臣由日本天皇任命。根據《日本國憲法》第66條第2項,軍人不能成為內閣總理大臣。
權利義務
根據《日本國憲法》以及其他法令,內閣總理大臣的權利和義務規定如下:
組織內閣,任命並任意罷免國務大臣(憲法第68條)
允許對在任國務大臣起訴(憲法第75條)
代表內閣向國會提出議案(憲法第72條)
代表內閣向國會報告一般國內事務與外交關系(憲法第72條)
代表內閣指揮監督各個行政部門(憲法第72條)
與專職國務大臣共同簽署法律及政令(憲法第74條)
主持內閣會議(內閣法第4條第2項)
指定內閣總理大臣及專職國務大臣的代理人(內閣法第9條、第10條)
掌有自衛隊的最高指揮監督權(自衛隊法第7條)
選舉製度
日本首相指名選舉
根據日本憲法,內閣為最高行政機關,對國會負責。日本首相正式名稱為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最高行政首腦。日本首相不是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政黨提名、國會眾參兩院議員投票選舉產生。一般而言,國會中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一職。

根據日本憲法規定,當眾參兩院全體會議在首相指名選舉中出現不同結果時,由眾參兩院議員組成的兩院協定會進行協商。如兩院協定會協商不能取得共識,則將眾議院的選舉結果作為國會的表決結果。
日本選舉製度關鍵數位
根據現行《日本國憲法》,由眾、參兩院組成的國會是日本最高權力機關和唯一立法機關,在權力上,眾議院優于參議院。根據2000年2月日本國會通過的《改正公職選舉法》,眾議院定員為480名,任期4年。從1993年起,日本眾議院選舉製度由中央選區製改為小選區和比例選區並列製。
比例代表選舉,是指把日本全國劃分成11個比例大選區,並根據各政黨的得票數來分配議席,各政黨再根據候選人名單的先後順序,將議席安排給本黨成員。各比例大選區根據人口數量分別擁有6至29個選舉席位。選民通過填寫“政黨名”進行投票。
小選舉區選舉,是指從根據各都道府縣的人口數量來劃分的300個選區中來選舉議員。選民將在選票上直接填寫參選的“候選人姓名”進行投票。每個選區隻有得票最多的一位能夠當選,但必須獲得總票數的六分之一以上。
首相介紹
首任首相
日本首相在日本的正式稱呼是內閣總理大臣,設立于1885年。日本首任首相是明治維新元老伊藤博文,他曾4次出任首相,累計任期達8年。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明治維新元老。長洲藩人,生于日本天保十一年,幼名利助後改俊輔,又改博文,號春畝。生父為一農民,名林十藏。後過繼于下級武士伊藤家為繼子。幼年就學于松下村塾,崇信尊王攘夷思想。
他是日本近代政治強人,四度出任首相。伊藤博文是日本現代化的締造者和推動者,同時又是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1909年前往中國東北與俄國財政大臣柯科曹夫商談劃分遠東勢力範圍。在哈爾濱火車站檢閱儀仗隊時,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連擊數槍,旋斃。
現任首相
安倍晉三(Shinzo Abe)(1954年9月21日-)是日本著名的鷹派政治家,自民黨的總裁,前日本首相(在任時間,2006年9月26日-2007年9月12日下午2時)。2012年9月26日,安倍晉三戰勝其他4位候選人,成為新一任自民黨總裁。2012年10月15日,安倍晉三與黑社會成員的合照被曝光,被指與黑社會有染。安倍就釣魚島問題十分頑固,曾經狂言在此問題上分毫不讓。2012年12月16日,日本自民黨在第46屆眾議院選舉中以絕對優勢獲勝,黨首安倍晉三將于26日特別國會上再度被指名出任首相。
安倍晉三2014年11月18日在官邸舉行記者會宣布,于2014年11月21日解散眾院。
2014年12月24日,日本第188次特別國會召開,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被選為日本第97任首相
歷屆首相
十年變更
小淵惠三:在任近兩年(自民黨) 第84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1998年7月30日至2000年4月5日)。 鮮為人知的是,他也是個擁有呼號(JI1KIT)的業餘無線電玩家,曾任國會業餘無線電俱樂部的會長。他亦是日本政壇的改革派。由于他的改革受到強大阻力,在他籌備脫離自民黨之時,突然腦溢血昏迷入院。數月後不治辭世。 | |
森喜朗:在任一年(自民黨) 日本前任內閣總理大臣,日本自民黨內森派領袖(2000年4月5日至2001年4月26日) 2000年接任因腦溢血而不能履行內閣總理大臣職務的小淵惠三,但因屢屢失言及政策失誤受到民眾極大反對,不得不提前下台,任職僅1年。他是日本政壇的保守派人士,之後由小泉純一郎接任。 | |
小泉純一郎:在任五年零五個月(自民黨) 日本著名政治家。前日本首相。(2001年4月26日至2006年9月26日) 小泉純一郎以多次參拜靖國神社為中國和韓國民眾所熟知,遭到亞洲國家強烈批評。其強硬外交政策嚴重阻礙中日兩國關系發展,推動日本軍事政治大國化。小泉與美國布希政權達成戰略伙伴關系,積極支持派遣日本自衛隊前往伊拉克。 內政方面,小泉純一郎提倡大力改革,其任內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實行日本郵政民營化。由于2005年國會選舉中自民黨取得重大勝利,因此可以說小泉在內政上的目標已經基本達成。 | |
安倍晉三:在任一年(自民黨) 日本著名的鷹派政治家,自民黨的總裁,前日本首相,(在任時間,2006年9月26日——2007年9月12日下午2時) 2006年10月8日首次外訪,而他一改以往首相的態度,首站訪問中國,而非美國;另外,也為中日關系作一個新做起點。 2007年7月安倍領導的自民黨于參議院選舉中落敗,給了安倍內閣很大打擊,無法挽回日益下滑的支持度,同年9月12日安倍晉三基于政治現實,政令無法順利執行,突然辭去內閣總理大臣。 | |
福田康夫:在任約一年(自民黨) 2007年9月23日至2008年9月1日 他主張政治改革從每一個政治家自身做起,在政策方面以穩健著稱。 2007年9月23日福田康夫(71歲)擊敗黨幹事長麻生太郎(67歲),當選為第22任自民黨總裁。 2008年9月1日,福田康夫在東京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發表講話。福田康夫在當晚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辭職。 | |
麻生太郎:在任近一年(自民黨) 日本第92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2008年7月21日宣布解散眾議院並于8月30日大選。 外祖父是日本著名政治家、自民黨創始人之一吉田茂,岳父是前首相、自民黨第二代領導人之一的鈴木善幸。有人指出,麻生太郎一人身上猶如日本政治幾十年的縮影。 麻生太郎酷愛體育,精通射擊,曾代表日本參加197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雙向飛碟射擊比賽。 2009年8月大選失利,9月12日搬離首相官邸。在位時間358天,一段時間內閣支持率曾跌落到10%左右。 | |
鳩山由紀夫:在任8個月(民主黨) 1947年2月11日出生于日本東京政治世家,曾祖父曾任眾院議長,祖父當過首相,父親曾是外相。 1986年至2003年間,鳩山六次出任國會眾議員。1993年6月加入民主黨。2009年5月11日,小澤一郎辭職,鳩山出任民主黨黨首。 2009年8月30日,鳩山領導的民主黨在日本國會眾議院選舉中大獲全勝,鳩山當選為日本新一任首相。 鳩山2009年9月16日上台,2010年6月2日宣布辭職,在任時間不足9個月。因食言普天間機場搬遷失去國民信任,被指欠缺政治判斷力、政策決斷力和領導力,支持率一路下跌至17%。 | |
菅直人 | |
野田佳彥 安倍晉三 |
頻繁更替原因
公元1885年,伊藤博文廢除太政官製,實行內閣製,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任內閣總理大臣(首相)起,至2011野田佳彥當選,總共換了62位首相,歷經95任。
製度設計
日本雖然是民主製度,但這一製度設計有一些問題,比如首相的權力相對來說不是很大,日本首相實際上是內閣的首席,是一個召集人,賦予他的權力非常小。
政黨製度
日本的政黨製度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多數黨的領袖就是要做首相,但政黨本身也會隔一段時間要選舉,隻要政黨內部首領變了,首相也會跟著變,所以首相任職的時間非常短。
日本的政治文化因素
由于國際政治因素日本不得不屈服于佔領自己的美國,讓日本首相在面對民眾時,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首相又沒有足夠的權利的製約,隻有政治手腕相對強硬的在任者才能排除壓力。
區別
日本屬于君主立憲製國家。所謂君主立憲製,是資本主義國家以世襲的君主為國家元首,君主權力按憲法規定受到一定限製的政權組織形式。它的產生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互相妥協的結果。
具體到日本來說,是二戰結束後,美國佔領了日本,為了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他並不主張過分削弱日本,也不想讓日本像德國一樣,變為幾個國家共同佔領。所以美國決定保留日本的天皇製,從而避免產生日本國民對美國的憎恨和抵觸,讓日本成為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一顆棋子。這也就是為什麽日本至今還保留著濃厚的軍國主義傳統,拒不承認二戰罪行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當時的極力維護
作為國家元首的日本天皇隻是象征性的,他的職責多數是禮節性的,如代表國家出訪,簽署法律檔案等。實質上是政府(內閣)掌握行政權力,其最高領導人是首相,政府由議會產生並對議會負責
歷代首相
首任- 侵華戰爭
代 | 姓名 | 就任 | 離任 | 政黨/身份 | 備註 |
---|---|---|---|---|---|
1 | 伊藤博文 | 1885年12月22日 | 1888年4月30日 | ||
2 | 黑田清隆 | 1888年4月30日 | 1889年10月25日 | 在任中単獨辭任 | |
三條實美 | 1889年10月25日 | 1889年12月24日 | 時任內大臣 臨時兼任首相職務 | ||
3 | 山縣有朋 | 1889年12月24日 | 1891年5月6日 | 陸軍軍人 | |
4 | 松方正義 | 1891年5月6日 | 1892年8月8日 | ||
5 | 伊藤博文 | 1892年8月8日 | 1896年8月31日 | 第2次擔任首相 在任中単獨辭任 | |
黑田清隆 | 1896年8月31日 | 1896年9月18日 | 時任樞密院議長 臨時兼任首相職務 | ||
6 | 松方正義 | 1896年9月18日 | 1898年1月12日 | 第2次擔任首相 | |
7 | 伊藤博文 | 1898年1月12日 | 1898年6月30日 | 第3次擔任首相 | |
8 | 大隈重信 | 1898年6月30日 | 1898年11月8日 | 憲政黨 | |
9 | 山縣有朋 | 1898年11月8日 | 1900年10月19日 | 第2次擔任首相 | |
10 | 伊藤博文 | 1900年10月19日 | 1901年5月10日 | 立憲政友會 | 第4次擔任首相 在任中単獨辭任 |
西園寺公望 | 1901年5月10日 | 1901年6月2日 | 立憲政友會 | 時任樞密院議長 臨時兼任首相職務 | |
11 | 桂太郎 | 1901年6月2日 | 1906年1月7日 | 陸軍軍人 | |
12 | 西園寺公望 | 1906年1月7日 | 1908年7月14日 | 立憲政友會 | |
13 | 桂太郎 | 1908年7月14日 | 1911年8月30日 | 第2次擔任首相 | |
14 | 西園寺公望 | 1911年8月30日 | 1912年12月21日 | 立憲政友會 | 第2次擔任首相 |
15 | 桂太郎 | 1912年12月21日 | 1913年2月20日 | 第3次擔任首相 | |
16 | 山本權兵衛 | 1913年2月20日 | 1914年4月16日 | 海軍軍人 | |
17 | 大隈重信 | 1914年4月16日 | 1916年10月9日 | 立憲同志會 | 第2次擔任首相 |
18 | 寺內正毅 | 1916年10月9日 | 1918年9月29日 | 陸軍軍人 | |
19 | 原敬 | 1918年9月29日 | 1921年11月4日 | 立憲政友會 | 在任中遭暗殺 |
內田康哉 | 1921年11月4日 | 1921年11月13日 | 立憲政友會 | 時任外務大臣 臨時兼任首相職務 | |
20 | 高橋是清 | 1921年11月13日 | 1922年6月12日 | 立憲政友會 | |
21 | 加藤友三郎 | 1922年6月12日 | 1923年8月24日 | 海軍軍人 | 在任中病逝 |
內田康哉 | 1923年8月24日 | 1923年9月2日 | 時任外務大臣 臨時兼任首相職務 | ||
22 | 山本權兵衛 | 1923年9月2日 | 1924年1月7日 | 海軍軍人 | 第2次擔任首相 |
23 | 清浦奎吾 | 1924年1月7日 | 1924年6月11日 | 司法官僚 貴族院議員 | |
24 | 加藤高明 | 1924年6月11日 | 1926年1月28日 | 憲政會 | 在任中病逝 |
若槻禮次郎 | 1926年1月28日 | 1926年1月30日 | 憲政會 | 時任內務大臣 臨時兼任首相職務 | |
25 | 若槻禮次郎 | 1926年1月30日 | 1927年4月20日 | 憲政會 | |
26 | 田中義一 | 1927年4月20日 | 1929年7月2日 | 立憲政友會 陸軍軍人 | |
27 | 濱口雄幸 | 1929年7月2日 | 1931年4月14日 | 立憲民政黨 | 在任中遭狙擊(退任後死去) |
28 | 若槻禮次郎 | 1931年4月14日 | 1931年12月13日 | 立憲民政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
29 | 犬養毅 | 1931年12月13日 | 1932年5月16日 | 立憲政友會 | 在任中遇襲(五一五事件,當日晚11時26分死去) |
高橋是清 | 1932年5月16日 | 1932年5月26日 | 立憲政友會 | 時任大藏大臣 臨時兼任首相職務 | |
30 | 齋藤實 | 1932年5月26日 | 1934年7月8日 | 海軍軍人 | |
31 | 岡田啓介 | 1934年7月8日 | 1936年3月9日 | 海軍軍人 | 在任中遇襲(二二六事件) |
32 | 廣田弘毅 | 1936年3月9日 | 1937年2月2日 | 外交官 | |
33 | 林銑十郎 | 1937年2月2日 | 1937年6月4日 | 陸軍軍人 | |
34 | 近衛文麿 | 1937年6月4日 | 1939年1月5日 | 宮廷貴族五攝家之一近衛家長子 貴族院議長 | |
35 | 平沼騏一浪 | 1939年1月5日 | 1939年8月30日 | 司法官僚 樞密院議長 | |
36 | 阿部信行 | 1939年8月30日 | 1940年1月16日 | 陸軍軍人 | |
37 | 米內光政 | 1940年1月16日 | 1940年7月22日 | 海軍軍人 | |
38 | 近衛文麿 | 1940年7月22日 | 1941年7月18日 | 大政翼贊會 | 第2次擔任首相 |
39 | 近衛文麿 | 1941年7月18日 | 1941年10月18日 | 大政翼贊會 | 第3次擔任首相 |
40 | 東條英機 | 1941年10月18日 | 1944年7月22日 | 陸軍軍人 | |
41 | 小磯國昭 | 1944年7月22日 | 1945年4月7日 | 陸軍軍人 朝鮮總督 | |
42 | 鈴木貫太郎 | 1945年4月7日 | 1945年8月17日 | 海軍軍人 樞密院議長 |
侵華戰爭後- 新千年
代 | 姓名 | 就任 | 離任 | 政黨/身份 | 備註 |
---|---|---|---|---|---|
43 | 東久邇宮稔彥王 | 1945年8月17日 | 1945年10月9日 | 皇族 陸軍軍人 | 駐日盟軍佔領下 |
44 | 幣原喜重郎 | 1945年10月9日 | 1946年5月22日 | 外務官僚 貴族院議員 | 駐日盟軍佔領下 |
45 | 吉田茂 | 1946年5月22日 | 1947年5月24日 | 外務官僚 貴族院議員 | 駐日盟軍佔領下 |
46 | 片山哲 | 1947年5月24日 | 1948年3月10日 | 日本社會黨 | 駐日盟軍佔領下 |
47 | 蘆田均 | 1948年3月10日 | 1948年10月15日 | 民主黨 外務官僚 | 駐日盟軍佔領下 |
48 | 吉田茂 | 1948年10月15日 | 1949年2月16日 | 民主自由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駐日盟軍佔領下 |
49 | 吉田茂 | 1949年2月16日 | 1952年10月30日 | 民主自由黨(至1950年) 自由黨(1950年開始) | 第3次擔任首相 駐日盟軍佔領下 (1952年4月28日主權回復日本) |
50 | 吉田茂 | 1952年10月30日 | 1953年5月21日 | 自由黨 | 第4次擔任首相 |
51 | 吉田茂 | 1953年5月21日 | 1954年12月10日 | 自由黨 | 第5次擔任首相 |
52 | 鳩山一郎 | 1954年12月10日 | 1955年3月19日 | 日本民主黨 | |
53 | 鳩山一郎 | 1955年3月19日 | 1955年11月22日 | 日本民主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
54 | 鳩山一郎 | 1955年11月22日 | 1956年12月23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3次擔任首相 |
55 | 石橋湛山 | 1956年12月23日 | 1957年2月25日 | 自由民主黨 | |
56 | 岸信介 | 1957年2月25日 | 1958年6月12日 | 自由民主黨 | |
57 | 岸信介 | 1958年6月12日 | 1960年7月19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
58 | 池田勇人 | 1960年7月19日 | 1960年12月8日 | 自由民主黨 | |
59 | 池田勇人 | 1960年12月8日 | 1963年12月9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
60 | 池田勇人 | 1963年12月9日 | 1964年11月9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3次擔任首相 |
61 | 佐藤榮作 | 1964年11月9日 | 1967年2月17日 | 自由民主黨 | |
62 | 佐藤榮作 | 1967年2月17日 | 1970年1月14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
63 | 佐藤榮作 | 1970年1月14日 | 1972年7月7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3次擔任首相 |
64 | 田中角榮 | 1972年7月7日 | 1972年12月22日 | 自由民主黨 | |
65 | 田中角榮 | 1972年12月22日 | 1974年12月9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
66 | 三木武夫 | 1974年12月9日 | 1976年12月24日 | 自由民主黨 | |
67 | 福田赳夫 | 1976年12月24日 | 1978年12月7日 | 自由民主黨 | |
68 | 大平正芳 | 1978年12月7日 | 1979年11月9日 | 自由民主黨 | |
69 | 大平正芳 | 1979年11月9日 | 1980年6月12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在任中突然死于心肌梗塞 |
伊東正義 | 1980年6月12日 | 1980年7月17日 | 自由民主黨 | 時任內閣官房長官 臨時代理首相職務 | |
70 | 鈴木善幸 | 1980年7月17日 | 1982年11月27日 | 自由民主黨 | |
71 | 中曾根康弘 | 1982年11月27日 | 1983年12月27日 | 自由民主黨 | |
72 | 中曾根康弘 | 1983年12月27日 | 1986年7月22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
73 | 中曾根康弘 | 1986年7月22日 | 1987年11月6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3次擔任首相 |
74 | 竹下登 | 1987年11月6日 | 1989年6月3日 | 自由民主黨 | |
75 | 宇野宗佑 | 1989年6月3日 | 1989年8月9日 | 自由民主黨 | |
76 | 海部俊樹 | 1989年8月10日 | 1990年2月28日 | 自由民主黨 | |
77 | 海部俊樹 | 1990年2月28日 | 1991年11月5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
78 | 宮澤喜一 | 1991年11月5日 | 1993年8月9日 | 自由民主黨 | |
79 | 細川護熙 | 1993年8月9日 | 1994年4月28日 | 日本新黨 | |
80 | 羽田孜 | 1994年4月28日 | 1994年6月30日 | 新生黨 | |
81 | 村山富市 | 1994年6月30日 | 1996年1月11日 | 日本社會黨 | |
82 | 橋本龍太郎 | 1996年1月11日 | 1996年11月7日 | 自由民主黨 | |
83 | 橋本龍太郎 | 1996年11月7日 | 1998年7月30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
84 | 小淵惠三 | 1998年7月30日 | 2000年4月5日 | 自由民主黨 | 在任中中風(辭任後死去) |
新千年- 今
代 | 姓名 | 就任 | 離任 | 政黨/身份 | 備註 |
---|---|---|---|---|---|
85 | 森喜朗 | 2000年4月5日 | 2000年7月4日 | 自由民主黨 | |
86 | 森喜朗 | 2000年7月4日 | 2001年4月26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
87 | 小泉純一郎 | 2001年4月26日 | 2003年11月19日 | 自由民主黨 | |
88 | 小泉純一郎 | 2003年11月19日 | 2005年9月21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2次擔任首相 |
89 | 小泉純一郎 | 2005年9月21日 | 2006年9月26日 | 自由民主黨 | 第3次擔任首相 |
90 | 安倍晉三 | 2006年9月26日 | 2007年9月25日 | 自由民主黨 | |
91 | 福田康夫 | 2007年9月25日 | 2008年9月1日 | 自由民主黨 | |
92 | 麻生太郎 | 2008年9月24日 | 2009年9月16日 | 自由民主黨 | |
93 | 鳩山由紀夫 | 2009年9月16日 | 2010年6月2日 | 民主黨 | |
94 | 菅直人 | 2010年6月8日 | 2011年8月26日 | 民主黨 | |
95 | 野田佳彥 | 2011年9月2日 | 2012年12月26日 | 民主黨 |
96 安倍晉三 2012年12月26日 2014年12月24日 自由民主黨 第2次擔任首相 97 安倍晉三 2014年12月24日 自由民主黨 第3次擔任首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