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何永森、遊邦潮、葉志輝,三人是十年生死兄弟,如今卻各懷心事:深得賞識的何永森被調離消防局,心有不甘;葉志輝玩轉人際關系,升遷最快;遊邦潮生性瀟灑,不為人事所累,卻遭遇坎坷婚姻。三兄弟間暗藏背叛的秘密更是讓關系緊綳如弦。
與此同時,內地超級消防員海洋前來報到,作為消防局“新兵”,遭遇“老兵”培總明裏暗裏的刁難,而他自己也有著一個解不開的心結。

危機終于來臨,電站爆炸大火,香港陷入前所未有的一片黑暗。更有一群人被困火海,命懸一線。消防員走進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環境,對抗致命濃煙侵襲,既要救人,又要應對手足鬥爭,還有隊裏高層為保穩妥的命令不時閃現。究竟是“一命換一命,救一個算一個”還是“遵守指令,以大局為重”。這場火,不隻是拯救,亦是兄弟之間的救贖,將心魔而起蒙蔽心智的濃煙揮去。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角色介紹
何永森(謝霆鋒 飾演) 謝霆鋒:救火不是一命抵一命 謝霆鋒飾演的何永森是消防局的後起之秀,他性格冷靜、隱忍穩重,火場預判能力超強,前途不可限量,但幾次意外被上司問責背上負擔。謝霆鋒飾演的何永森相對于其他角色來說最接近普通人。他既不像餘文樂一樣安于現狀,也不像安志傑急功近利,更沒有胡軍的悲劇故事。在火場裏,謝霆鋒既要對抗真實的濃煙,又要與自己心裏的"濃煙"搏鬥,何永森一直扛著很重的思想包袱,一直怕在濃煙裏出現,在濃煙裏腦子裏會閃現出很多在乎、想做、遺憾的感覺,迷失自己的真正方向,想要逃避。外面的世界充滿危機感,回到火場裏又要面臨一種壓迫感。 | ![]() |
遊邦潮(餘文樂 飾演) 餘文樂:沒有什麽比我兒子更重要 《救火英雄》中,餘文樂是一個單身爸爸,雖然在消防局供職,但在他心中,兒子的事比天大,更比救人、救火大。在消防局他不會挖空心思往上爬,但在火災現場,他也不會為了救援豁出性命。他不是一個稱職的消防員,不能完全放下心中的顧慮沖進火場救人,他心中的濃煙是"自私"。但他為了兒子可以做出任何事,為了救兒子,哪怕置身在一秒鍾就能吞噬掉的濃煙中也在所不惜。 | ![]() |
李培道(任達華 飾演) 任達華:救人一定要戰勝煙 任達華在《救火英雄》中飾演的是骨灰級消防員"培總"。在消防局裏是一個中層幹部,在這個故事的結構裏是中層,當警察、消防員或者是在大公司上班,中層最能夠了解上面的指令和下面的痛苦,所以他是作為一個橋梁,負責上面和下面溝通,然後解決問題。"在所有的隊員心裏,培總是精神領袖,因為他最清楚火災救援的症結,最後,培總為了使身處火場的其他人活下去,用工具破開排風口,使濃煙涌向排風口,而自己卻犧牲了。 | ![]() |
海洋(胡軍飾演) 胡軍:隻有不停向前走才有機會 相對于餘文樂在火場中救子的驚心動魄,胡軍則更是一個"悲劇英雄"。他作為內地一名武警消防員,卻經歷了兒子葬身火場的殘酷事實,一度無法擺脫陰影,直到由內地轉去了香港做消防員。胡軍心裏的濃煙就是"邁不過那道坎兒",他一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想到自己的孩子葬身火海。 | ![]() |
葉志輝(安志傑 飾演) 安志傑:誰都不能阻止我上位 《救火英雄》中,安志傑與謝霆鋒和餘文樂是同期入職的工作伙伴和好朋友,但是跟謝霆鋒和餘文樂不同的是,他升官上位的企圖心遠遠大于火場救人。當他在一番明爭暗鬥成為兩人的上司後,三兄弟的矛盾陡然升級。安志傑處心積慮要把謝霆鋒趕出消防局,而餘文樂和謝霆鋒也開始對他處處提防。與火場中的濃煙相比,他更強調心中的"濃煙","這個角色是出賣了兄弟去得到這個高位,必須要做不擇手段去做到的事。" | ![]() |
張文健(陳偉霆飾演) 陳偉霆:真實火場絕非訓練場 張文健是影片中的"新晉消防員","真實的火場絕非訓練場",這是陳偉霆的切身感受。雖然消防局平時會進行各種科目的訓練,也會模擬火災救援,但永遠充滿未知的真實火場還是給他上了殘酷的一課,"在火場裏面,你不知道下一秒發生什麽事,隻能把所有的性命全都壓到火場上。角色經歷的無措和青澀相投,但有趣的是,陳偉霆表示,第一次跟很多前輩一起合作,拍戲的時候尷尬和緊張的感覺幫助他更好的完成角。 | ![]() |
楊琳(白冰飾演) 白冰:每個人都可以在火場中看清自己 楊琳不是消防隊裏的一員,卻同樣是"救火英雄"。片中,她飾演一位電力方面的專家,第一個發現了發電站的安全隱患,並且嘗試與高層爭辯以避免事故發生。雖然爭取未果,但她卻在火災爆發的前一刻幫助消防員贏取了寶貴的救援時間。對于"救火英雄"來說,白凍的角色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個"局外人",但她了解事故的前因後果,並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親歷了消防員"生死大營救"的全部過程,而導演也有意借她的口說出自己心中的話,"每個人都可以在火場中看清自己。" | ![]() |
音樂原聲
影片段預告絮

1.影片特效由謝霆鋒的朝霆公司全全掌控,因此謝霆鋒除主演外,還參與到後期製作。朝霆公司此前曾參與了《一九四二》《全城熱戀》《中國合伙人》等片的後期製作。
2.該片是謝霆鋒和餘文樂的這對香港新天王繼《男兒本色》後,時隔六年的再度合作。
3.郭子健最初萌發拍攝一部消防員題材的影片是在2008年,直至2011年項目才真正開始落實啓動,兩年的籌備期,很多時間郭子健都是在了解消防體統。他了解了三代不同年代的消防員,採集他們的故事。
4.劇組找到退休的前任消防隊員許培道作為顧問,連消防車怎麽排都要和現實一模一樣。郭子健的專業程度,讓消防隊員們相當佩服,並表示影片會是史上最真實的消防員題材的電影。
5.導演郭子健在拍攝影片的過程中曾因壓力過大而入院,期間收到胡軍發來的簡訊,令他重新增立自信,這段簡訊內容最後成為了胡軍所飾演的海洋在片中的一段台詞,替換了原本設計的台詞。
6.影片主題歌《愛最大》本是謝霆鋒為自己演唱會創作的歌曲,醞釀兩年之久。後來接拍《救火英雄》,因為這首歌和影片主題很相配,就貢獻作為電影主題曲。快男選手歐豪為國語版的Rap部分寫詞並演唱。
7.成龍在《救火英雄》中客串一名高級消防長官,出場方式十分特別,堪稱"年度最驚喜客串"。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14年 | 第51屆金馬獎 | 最佳動作設計 | 提名 |
2014年 | 第三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導演 (救火英雄 - 郭子健) | 提名 |
2014年 | 第三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攝影 | 提名 |
2014年 | 第三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剪接 | 提名 |
2014年 | 第三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美術指導 | 提名 |
2014年 | 第三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提名 |
2014年 | 第三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救火英雄 - 愛最大) | 提名 |
2014年 | 第三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音樂效果 | 提名 |
2014年 | 第三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視覺效果 | 提名 |
獲獎資料來源
影片製作
劇本創意
他坦言導演郭子健曾表示,"拍這部戲,是因為小時候我的理想曾是一名消防員,我在這個片子裏面放了很多隱喻,比如整個香港如何面對黑暗。我有個很好的朋友,從小就認識,他就是消防員。我小時候的理想也是做這一行。後來他告訴我,真實的消防員其實不是電影裏和電視裏表現的那樣。真正的火場,最大的困難不是火,而是煙。消防員進去後會不知要面對什麽樣的困難,就像我們的命運。我有很多隱喻放在裏面,比如整個香港如何面對黑暗。我覺得比犯罪類型還要好看,以前沒人拍過這個。"
影片拍攝
《救火英雄》于2012年12月12日開始拍攝、于2013年2月8日殺青。

導演郭子健做了很長時間的資料蒐集,每個角色都有真實的人物原型。任達華的角色就是以香港的一位"超級消防員"作為原型,拍攝之前任達華曾和他相處了一段時間。謝霆鋒這個角色主要是來自的郭子健現實中的消防員朋友,是個30多歲的消防員,他年紀輕輕已經做到了蠻高的位置。
影片中的大部分道具都是真實的,20磅的消防設備,每人拿一個,餘文樂第一次拿的時候手就受傷了,任達華他們背著的呼吸器也很重,另外,影片中幾乎所有的危險動作,謝霆鋒、餘文樂完全親自上陣。
影片使用了大量真實的場景,而是真正搭建了發電廠的場景。影片的特校資金投入佔了整體投資的一半有餘,而時間上整整做了11個月,為了打造逼真的火災爆炸現場,一支200人的後期製作團隊,完成2000多個特效鏡頭。
發行信息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中國台灣 | 2014年1月24日 |
中國內地 | 2014年1月3日 |
中國香港 | 2014年1月2日 |
新加坡 | 2014年1月2日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珠江影業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 英皇電影[中國香港] |
英皇電影[中國香港] |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
寰亞電影製作有限公司[中國香港] | Cathay-Keris Films Pte. Ltd.[新加坡] |
- | Clover Films |
- | Lark Films Distribution[中國香港]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救火英雄》看似一部災難片,實則是一部講述"濃煙"哲學的"混搭"影片,創新了港片災難片類型。《救火英雄》延續了港片一貫的影像風格,場景特效不乏烈火涌動、爆炸等驚險鏡頭。角色性格上比較立體,最後謝霆鋒以英雄悲劇收場,慢鏡頭抒情頗感人。(東方早報)

震撼炫酷的特效、驚心動魄的劇情,"濃煙"哲學的視角,跳脫了傳統消防片的格局。(網易)
負面評價
《救火英雄》中旁白太多,和港式江湖片的獨白很像,核心邏輯都是人和世界的關系、一個人的命運、當人遭遇命運時的感觸,角色也像話癆,說教味太重,多次重復令人反感。《救火英雄》前半部分的情節鋪敘有點拖沓,故事指向後面大災難的目的痕跡明顯,讓人覺得過于刻意,手法也略顯老派,有著一些舊時港片的套路。(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