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馬克思認為
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黨本質上是特定階級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階級政治力量中的領導力量,是由各階級的政治中堅分子為了奪取或鞏固國家政治權力而組成的政治組織。(王浦句力:《政治學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我們認為,政黨本質上是特定階層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由特定階層中以部分最積極的分子組成的,具有明確政治主張,為奪取、影響和鞏固政權而開展活動的政治組織。(李文良)
政黨是現代國家中有著特定政治理念的社會團體。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標和意識形態,針對國家和社會問題有各自的主張。在競爭式民主國家裏(即資產階級民主國家),政黨以執政為目的,並通過在選舉中獲勝實現執政及其執政理念。
一黨專政
在沒有政黨競爭的國家裏,通常是一黨專政。另外也存在著沒有政黨,一切政黨非法的國家,如中東的家族統治政權,包括沙特等國。
一個國家存在的政黨數目,可根據政黨體系(party system)(亦稱政黨製)分成兩類,包括一黨專政(非競爭性政黨製)與競爭性政黨製。後者再細分為優勢一黨製,兩黨製,兩黨半製,與多黨製(可再分為溫和(moderate)多黨製與粉碎(fragmented)多黨製)。

競爭政黨體製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競爭性政黨體製,但實行較為成熟的國家主要是西歐,北美,日本及若幹受美英殖民影響的國家,如印度。美國的主要政黨有民主黨和共和黨,英國的主要政黨有工黨、保守黨和自由黨。法國主要政黨有共和聯盟,戴高樂聯盟,法國社會黨,法國共產黨。
中國政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黨有中國共產黨和被統稱為民主黨派的八個參政黨派(它們分別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一黨執政,多黨協商的體製。其民主黨派並非參與地方幹部與人大代表競選的政黨。 民主黨派在政治上擁護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它們在與共產黨長期合作、共同奮鬥過程中作出的歷史選擇。各民主黨派享有憲法規定範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中華民國依據其1947年憲法實行五權憲法下的競爭性多黨製。由于國共內戰,蔣介石要求國民大會頒布臨時條款凍結憲法,使其長期成為名義上的競爭性多黨製,而事實上近于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在國民黨之外存在著中國青年黨與中國民主社會黨,但沒有競選席次的能力,國民政府此後也不批準任何新政黨成立。
政黨功能
1、凝聚階級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識。
2、集合和發展階級政治力量。
3、影響和領導社會政治。
4、培養本階級的政治骨幹。
5、影響國際政治和國際事務。(王浦劬:《政治學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政黨取向
政黨通常被認為是處在一個政治光譜中。典型的類型包括處于激進位置的左翼政黨和處于保守的右翼政黨。其他的分劃尺度包括根據政黨對作為反對獨裁主義和集權主義的議會民主的接受程度、經濟政策等。左派通常傾向于社會民主、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共同特征是主張國家管製市場實行某種計畫的必要。而右派政黨則傾向于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經濟,反對國家幹預自由市場,強調市場機製的調控功能,並且重視宗教與家庭等傳統價值。
政黨分類
階級基礎分類
主要可分為資產階級政黨和無產階級政黨兩大類,此外還有地主階級政黨和小資產階級政黨。一個階級往往不隻組成一個政黨,尤其是資產階級因屬于不同階層、產業(如工業、農業、金融業、商業)和財團,往往分別組成兩個以上的政黨;無產階級政黨因觀點和利益不同也不止組成一個政黨。有的政黨屬于階級聯盟的性質。
按意識形態分類 各個政黨都依據自己的意識形態製定自己的政綱,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按意識形態分類主要有資本主義政黨、民主社會主義政黨、共產主義政黨和民族主義政黨4類。①資本主義政黨,即維護資本主義製度、固守資產階級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政黨。其中大體上又可分為3類:自由主義政黨、保守主義政黨、法西斯主義政黨。②民主社會主義政黨,指歐洲、美洲、大洋洲各國信奉民主社會主義的社會黨、社會民主黨或工黨。這些政黨大多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國際時期建立的,主張在資本主義製度範圍內進行改良。③共產主義政黨,是各國無產階級先進分子的組織,信奉K.馬克思、F.恩格斯創立的科學共產主義,繼承1847年建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傳統,一般都是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從舊的社會民主黨中分立出來或者新增的。④民族主義政黨,是以爭取或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為主旨的政黨,大多以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為主體。這類政黨早在19世紀時就已在一些歐洲和拉丁美洲的被壓迫民族中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絕大部分亞、非、拉新獨立或正在爭取民族獨立的國家都建立了各種民族主義政黨。其中有的主張走資本主義道路,有的主張以社會主義為方向,而對社會主義又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按意識形態劃分,除了以上四大類政黨外,還有君主主義、無政府主義、托洛茨基主義、生態主義等類政黨。有的政黨還與宗教信仰有密切聯系,與天主教或基督教相聯系的政黨一般屬于資本主義政黨類型;與伊斯蘭教和佛教相聯系的政黨一般屬于民族主義政黨類型。
按政黨的政治地位分類
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通常分為執政黨和在野黨(或反對黨)兩類。此外還有合法黨、非法黨和地下黨。社會主義國家的已有經驗是共產主義政黨長期、穩定地居于執政黨的地位,有的國家還有民主黨派參與合作,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在中國不存在在野黨或反對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 協商製度下的8個民主黨派都是參政黨。
按政黨活動的範圍分類 可分為地方黨、民族黨、國家黨。地方黨是指在一個國家的某一個地方活動的政黨。民族黨是指在一個國家的某一個民族範圍內活動的政黨。國家黨是指在全國範圍活動的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一般是全國性的大政黨。
政黨組織狀況分類
可分為大黨、小黨,嚴密型政黨、松散型政黨。大、小黨在黨員數量上並無嚴格的、絕對的界限。在資本主義國家,大黨通常是指有可能獲得議會多數席位並組織政府的政黨;小黨是指不論在朝或在野,在議會中都不佔重要地位的黨。嚴密型政黨是指組織嚴密的政黨,有黨綱、黨章,有從基層到中央的組織系統,黨組織定期召開各種會議,研究、布置並檢查工作,黨員入黨和退黨均須履行手續、要定期交納黨費並過組織生活、違背黨紀要受處分等。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政黨是嚴密型政黨。松散型政黨是指組織松散的政黨,沒有嚴格的黨章和明確的黨綱,隻有幾年一度參加競選的綱領或關于政策的聲明,黨員入黨和退黨均不履行具體手續,不過組織生活,隻是在總統或議員選舉投票時表明自己屬于何黨。資產階級政黨多屬于這一類型。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和工黨也是松散型政黨,不過它有黨綱和黨章,有一定的組織和紀律,定期召開黨的各種會議。
其他分類
政黨分類除了可以依照政治意識型態區分,如左翼或右翼,自由或保守之外,另外也可以依照以下方法歸類:
第一,依照基層組織類型歸類。政黨的基層組織因為政黨所處的社會,或者政黨的目標而會有所不同。法國學者杜瓦傑將政黨基層組織分為三大類:細胞(cell)、俱樂部(cacus)、支黨部(branch)。
「細胞」以又稱小組、蘇維埃。以「細胞」為基層組織的政黨通常不以贏得議會選舉選舉為目的,而是志在推翻現狀政治秩序。執政後通常壠斷政權,組織深入整個市民社會的所有領域,貫徹政黨意志,對社會實行徹底統治。其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製。例如蘇聯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朝鮮勞動黨、阿爾巴尼亞工人黨、1990年代以前的中國國民黨等。
以「俱樂部」為基層組織的政黨以贏得各級議會、地方政府行政首腦職位之選舉為目的,組織最為松散,平常沒有規律的組織生活,幹部以志願工作者為主,從事選舉募款與政綱宣傳。例如美國民主黨、共和黨。
以「支黨部」為基層組織的政黨,其情況介于上面兩類之間。黨基層組織有較為規律與嚴謹的政治架構,幹部為常業專職人員,負責選舉募款與政綱宣傳。但支黨部並不全面滲透到市民社會。例如日本自民黨,日本共產黨,歐洲各資產階級民主國家政黨,1990年代以後的中華民國各政黨等。
第二,依照政黨紀律與政綱嚴謹程度歸類。政黨組織紀律因為政黨屬性與目標而有所不同。除了一黨專政國家外,實行競爭性政黨體製的國家,其政黨一般分為「剛性政黨」與「柔性政黨」。
剛性政黨政綱與黨章規定嚴謹,長期具有一貫性。黨紀較為嚴格,黨員實行登記製度,有時進行考察篩選,較難隨意參加。其中央與基層組織架構較為清晰,具有明確定義的日常業務,行政領導職權明確。歐洲資產階級民主國家政黨,特別是傾向工人階級的政黨多屬于此類。
柔性政黨政綱與黨章內容較為模糊,隨著選舉情勢保持較大彈性,因選情與領導人政見而常有變異。黨紀松散,甚至沒有黨員登記製度,政黨機構不清楚其黨員人數與身份,出入自由不需考察。柔性政黨中央與基層組織具有很大隨意性,大多隻在選舉期間活動,平時僅是俱樂部與談話會性質,中央領導隻是候選人的競選總幹事,沒有實質的政黨領導權。美國民主黨、共和黨與加拿大、紐西蘭等國政黨屬之。
政黨製度是一個國家的政黨行使政權或幹預政治的方式。各國的政黨製度是由各自不同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是自然而然發展起來的,一般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不過是政黨幹預政治的習慣形式的統稱。目前世界各國的政黨製度有兩大類型,一類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製度,一類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製度。
在當前各資本主義國家中,比較流行的是兩黨製和多黨製。兩黨製是指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政治上存在著舉足輕重而又勢均力敵的兩個政黨,它們通過控製議會的多數席位或爭取總統選舉的勝利,用輪流上台的方式交替組織政府。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國和美國的兩黨製。英國是內閣製國家,兩大黨靠競選爭奪下議院議員席位,獲多數席位的政黨為執政黨,其領袖擔任內閣首相,組織對議會負責的內閣,另一大黨作為法定的反對黨而存在。美國是總統製國家,兩黨製主要表現在總統選舉上,競選獲勝的政黨為執政黨,失敗者為在野黨。多黨製是指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存在著三個以上的政黨,其中沒有一個政黨能長期保持絕對優勢,需要靠選舉時的偶然勝利或與其他政黨結成聯盟以組織政府。法國是典型的多黨製國家之一。不少人認為,法國由于實行多黨製,在議會中不能形成一個佔多數席位的政黨,內閣隻能聯合組成,政策很難統一,因而政局也不穩定。除兩黨製和多黨製外,還有一黨製,一度盛行于德國、義大利法西斯猖獗時期,現在主要為一部分新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所採用。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製度,不論其形式如何,都是與傳統政黨製度在本質上並不相同的新的政黨製度。一種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黨製,如前蘇聯,越南,隻有一個政黨即共產黨存在;如朝鮮,除勞動黨執政外,還有其他黨派(社會民主黨,天道教青友黨等)。另一種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製,如中國目前所實行的政黨製度。形成不同政黨製度的原因,首先取決于一國內各階級各階層的力量對比,以及各種政治力量集結或分化組成政黨的狀況;其次,不同的選舉製度也對不同的政黨製度起了促成和鞏固的作用。
一二多黨製政府
在一黨製國家,隻有一個政黨允許獲得實權。雖然有時候有其他的少數黨派,但是他們隻能在法律上接受主要政黨的領導,例如中國。參見一黨執政
有些國家受選舉製度影響,政治隻由少數政黨輪流壠斷,例如多數兩黨製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和印度等。這些國家隻有兩個主要政黨能取得組成政府的權力,在沒有改變製度的情況下,使其他小黨難以贏得選舉。
世界政黨
國家和地區 | 政黨 |
中國 | 共產黨 |
越南 | |
美國 | 共和黨、民主黨 |
日本 | 自由民主黨 |
韓國 | 新世界黨 |
朝鮮 | 勞動黨 |
台灣地區 | 國民黨、民進黨 |
印度 | 國民大會黨、人民黨 |
俄羅斯 | 統一俄羅斯黨 |
英國 | 保守黨、工黨 |
法國 | 人民運動聯盟、社會黨 |
新加坡 | 人民行動黨 |
蒙古 | 人民革命黨 |
寮國 | |
菲律賓 | 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 |
高棉 | 人民黨、奉辛比克黨 |
緬甸 | 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全國民主聯盟 |
泰國 | 為泰黨、人民力量黨 |
馬來西亞 | 巫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等) |
印度尼西亞 | 鬥爭民主黨、專業集團黨 |
東帝汶 | 獨立革命陣線、東帝汶重建國民大會 |
尼泊爾 | 共產黨(毛主義、聯合馬列) |
不丹 | 繁榮進步黨 |
孟加拉國 | 民族主義黨、人民聯盟 |
巴基斯坦 | 人民黨 |
斯裏蘭卡 | 自由黨 |
馬爾地夫 | 民主黨 |
哈薩克斯坦 | 祖國之光 |
塔吉克 | 人民民主黨 |
烏茲別克 | |
伊拉克 | 伊斯蘭委員會 |
伊朗 | 德黑蘭戰鬥的宗教人士協會 |
敘利亞 |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 |
約旦 | 伊斯蘭行動陣線黨 |
黎巴嫩 | 未來陣線 |
以色列 | 工黨、利庫德集團 |
科威特 | 伊斯蘭憲章運動 |
葉門 | 全國人民大會、伊斯蘭改革集團 |
喬治亞 | 喬治亞民族聯合運動 |
亞美尼亞 | 共和黨 |
亞塞拜然 | 新亞塞拜然黨 |
土耳其 | 正義與發展黨 |
塞普勒斯 | 勞動人民進步黨、民主大會黨 |
芬蘭 | 民族聯合黨、中間黨 |
瑞典 | 溫和聯合黨 |
挪威 | 工黨 |
冰島 | 獨立黨 |
丹麥 | 自由黨、保守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