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28年美國洛杉磯,在電話局接線台工作的克莉斯汀•柯林斯獨自撫養兒子沃特,母子的生活簡單而幸福。然而她們的生活很快被打亂,某天當克莉斯汀下班後,發現兒子不見蹤影。

在公眾的輿論壓力下,腐敗的洛杉磯警方于5個月後找回沃特,但克莉斯汀發現這並非自己的親生兒子。她三番五次要求警方澄清事實,幫其尋找真正的沃特,卻一次次受到阻撓和指責,甚至以妨礙警方公務的罪名被送入精神病院。一向以揭露警方暴行為己任的牧師古斯塔夫•布裏格拉伯,為了這個可憐女人的不幸遭遇奔走呼告。另一方面,探員萊斯特在偵辦一件偷渡案時,無意中發現了一起重大的連環兒童殺人案。少年沃特的失蹤案似乎漸露眉目……。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
Christine Collins | 安吉麗娜·朱莉 |
Walter Collins | 加特林·格裏菲斯 |
Rev. Gustav Briegleb | 約翰·馬爾科維奇 |
Captain J.J. Jones | 傑弗裏·多諾萬 |
Ben Harris | 弗蘭克·伍德 |
Chief James E. Davis | 科魯姆·費奧瑞 |
Arthur Hutchins | 戴文·康提 |
Detective Lester Ybarra | 邁克爾·凱利 |
Examination Nurse | 瑞琪·琳德赫姆 |
Patient | 黛爾·迪奇 |
Gordon Northcott | 傑森·巴特勒·哈納 |
Sanford Clark | 艾迪·阿爾德森 |
Carol Dexter | 艾米·萊安 |
Dr. Jonathan Steele | 丹尼斯·歐哈拉 |
News Vendor | 扎奇·米爾斯 |
S.S. Hahn | 傑弗瑞·佩爾森 |
Winslow Boy | 戴文·吉爾哈特 |
Man on Jury | 多米尼克·鄧恩 |
James Nesbitt | 蓋布瑞爾·施瓦倫斯道克 |
職員表
製作人 | 布萊恩·格雷澤、朗·霍華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
導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編劇 | J·邁克爾·斯特拉辛斯基 |
攝影 | 湯姆·斯特恩 |
視覺特效 | 邁克爾·歐文斯 |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安吉麗娜·朱莉飾演克裏斯蒂娜·科林斯 單身工薪階層女子,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敢于和聲名狼藉洛杉磯警方作鬥爭,雖然被關進精神病院,卻依舊不屈不饒,一個堅強、向男權和腐敗勢力抵抗到底的女英雄。在古斯塔夫以及成同樣在精神病院遭受警方同等待遇的妓女的幫助下,站上法庭與洛杉磯警方對搏公堂。 |
![]() | 約翰·馬爾科維奇飾演古斯塔夫·布裏格勒布 牧師,個人作風很怪異,說話很有趣,有思想有內涵。是一個正義的人,勇于與邪惡的實力作鬥爭,在克裏斯蒂娜·科林斯被洛杉磯警察管徑精神病院的時候,一直是他在克裏斯蒂娜·科林斯身邊給予幫助,並在法庭上與道標惡勢力的洛杉磯警方對薄公堂。 |
![]() | 科魯姆·費奧瑞飾演警察局長 洛杉磯警察局局長,邪惡勢力象征,以強權掩蓋真相,對女性歧視與不公,為所欲為,卑鄙無恥,為了挽回金差距威額度假兒子欺騙克裏斯蒂娜。 |
精彩花絮
1、本片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1997年以來第一次跳出華納兄弟的懷抱改投環球旗下拍攝的電影。

2、本片是2008年坎城電影節的參賽片。
3、該影片本來並不在坎城電影節的競賽名單之內,直到伊斯特伍德本人確認可以出席參加電影節,影片才被確定會參賽,而此時離電影節開幕還有一周的時間,影片仍在剪輯室裏進行後期製作。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人物/作品 | 備註 |
---|---|---|---|---|
2008年 | 第61屆 | 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提名 |
第66屆 | 美國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 安吉麗娜·朱莉 | ||
2009年 | 第81屆 | 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 | 安吉麗娜·朱莉 | |
奧斯卡獎-最佳攝影 | 湯姆·斯特恩 | |||
奧斯卡獎-最佳藝術指導 | James J. Murakami、蓋瑞·費蒂絲 | |||
第66屆 | 美國金球獎電影類-最佳電影配樂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
第62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 安吉麗娜·朱莉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劇本-原創 | J·邁克爾·斯特拉辛斯基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攝影 | 湯姆·斯特恩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服裝設計 | Deborah Hopper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音效 | Walt MartinAlan Robert Murray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剪輯 | Joel CoxGary Roach |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藝術指導 | James J. Murakami蓋瑞·費蒂絲 | |||
第35屆 | 土星獎-最佳女主角 | 安吉麗娜·朱莉 | 獲獎 | |
土星獎-最佳導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提名 | ||
土星獎-最佳編劇 | J·邁克爾·斯特拉辛斯基 | |||
土星獎-最佳服裝 | Deborah Hopper | |||
土星獎-最佳配樂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
土星獎-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 | 換子疑雲 | |||
第11屆 | 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劇情電影女演員 | 安吉麗娜·朱莉 |
發行信息
上映信息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 |
---|---|
法國France | 2008年5月20日 |
美國USA | 2008年10月4日 |
瑞士Switzerland | 2008年11月12日 |
義大利Italy | 2008年11月14日 |
影片評價
該影片從人物設定和主要劇情來看,《換子疑雲》是一部個體反抗強權的英雄主義電影作品,但其深層內涵卻指向了對男權中心主義的揭示和批判。該作品的這種隱性批判從私人家庭生活空間、社會公共活動空間和宗教神學等三個層面逐層展開、漸趨深入,將女性所遭遇的種種性別不公和歧視以一種溫婉含蓄卻百折不撓的姿態揭示出來。作品對男性"責任"意識的重新解讀和對宗教男性化傾向的隱性批判,尤其能豐富人們對男女關系的重新認識。稍有遺憾的是,該作品對男性中心主義問題的審視還沒能跳出二元對立的性別架構,這就使得該作品雖然有了批判的深度,但卻缺少了建設的價值。(《世界電影》評)

影片除了"真相"外,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對《換子疑雲》的處理是很有野心的,隨著故事的進行,電影不斷的變換著類型和主題,一開始看似關于兒童失蹤的犯罪影片,卻同時通過"調包"孩子來控訴洛杉磯警察為提高形象、不顧真相、滿嘴謊言、忽略百姓利益、強權行事的惡劣作風。而隨著故事發展,女主角看到了洛杉磯警察對于女性和弱勢全體的不公平待遇,開始主動反抗,並堅持要作為代表,向腐敗的強權勢力宣戰,討回公道,這時電影似乎又變成了女權主義色彩濃厚的女性奮鬥影片。塑造一個女性英雄及揭露當時執法部門黑暗這兩點也成為故事的重心,隻不過類似內容在過去影片中並不少見,鑒于此《換子疑雲》雖然是一件水準頗高的電影藝術片,也仍然具有伊斯特伍德風格,卻難以耳目一新。(鳳凰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