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12~16世紀期間,捷克語在語音、文法、辭彙三方面都發展很快,使現代捷克語成為斯拉夫語族中離共同斯拉夫
![]() |
捷克語 |
語最遠的語言。最早的捷克語文字記錄,見于11、12世紀波希米亞地區拉丁文手抄本上的零星注解。14世紀開始有捷克文書寫的歷史、哲學、法學和文學著作。現代捷克語使用26個拉丁字母,其中字母組合ch在捷克語中是一個字母,表示音位x;q、x、w用于外來詞,g主要用于外來詞;使用一個軟音符號(ν)和兩個長音符號(’)和(°)。
發音
捷克語的形態多達超過200種,這些不同的形態,使句子內的詞語可以任意自由組合,而不用擔心語序的問題。一
![]() |
捷克語 |
方面,這是斯拉夫語的特色;但另一方面,這語言上的自由,亦對這些語言的學者者造成困難。
另一個讓人認為捷克語難學的原因,是捷克語有很多獨特的發音。有不少外國人,當他們第一次看到捷克語的生字,如:“zmrzl”、“ztvrdl”、“scvrnkl”、“čtvrthrst”,會因為詞語中一個母音也沒有而感到苦惱。然而,其實這些詞語都有母音的:因為在捷克語中,“l”和“r”可以同時擔當母音和子音的角色。這種現象,語言學上稱之為“自鳴音”。同樣的現象,亦出現于梵語的-l、-r、-h,英語的-le(例:“bottle”),和閩南語的ng韻母(例:「磚」chng)等。另一方面,捷克語還有一個獨特的子音:“ř”,很多外國人都不能發這個音。有些舌顫音,

捷克語 |
的形態變化,動詞有人稱、時和體的變化。
捷克語有5個母音,每個母音都有對應的長母音;有25個輔音,其中喉擦音有 ch【x】和h【抰】(來源于共同斯拉夫語的ɡ)之分,顫音有r【r】和╲【r唗】之分;詞重音落在第一音節上。名詞有 7個格:主格、屬格、與格、賓格、前置格、工具格、呼格。動詞有完成體和未完成體兩種,每種體的一部分詞又可再分為一次體和多次體。辭彙中有大量借詞,主要來自德語。
捷克語的標準語有書面形式與口語形式。此外,日常口頭交際中也使用通用捷克語,它帶有波希米亞地區方言的特征,詞形變化比標準語較為簡單。
使用情況
捷克目前有人口1000 萬,此外,世界各地大約還生活著100萬捷克人,其中有20 至30 萬人使用捷克語。
近三百年來,捷克在1620 年、1848 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1945 一1948 年和1968 年的“布拉格之春”,分別出現了四次規模較大的向外移民潮。捷克語隨之越過國界,在旅居歐美各國的捷克僑民中使用,如美國、加拿大、烏克蘭、阿根廷、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波蘭、德國、奧地利等。最大的海外捷克語群體生活在美國,在歐洲主要集中在塞爾維亞。另外,在許多國家的大學設有捷克語專業。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捷克語專業開設于1954 年,至今已有50 年歷史。
配圖

![]() |
捷克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