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195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批轉勞動部《關于檢查官僚主義的決議》。
毛澤東寫下這樣一段批語:"中央人民政府和軍委各部門必須盡速召開會議,發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刻揭發領導方面的官僚主義,並規定改正的具體辦法。中央以為在很多部門中極端缺乏

思想領導和政治領導的狀況是完全不能容忍的,這是官僚主義存在和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在反對官僚主義的鬥爭中研究和加強思想領導和政治領導的辦法"。
提法解釋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批評是指對別人的缺點或錯誤提出意見,自我批評是指政黨或個人對自己的缺點或錯誤進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黨內批評是解決黨內矛盾,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基本方法,是在馬克思主義原則基礎上鞏固和加強黨的團結,加強黨內監督,保持黨的肌體健康,使黨充滿生機和

活力的有力武器。
歷史運用
幾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斷地揭露黨內出現的各種錯誤傾向和不正之風,保持和發揚了優良的傳統和作風,鞏固和發展了黨的團結和統一。
開展批評,目的是為了鞏固黨的組織,提高黨的戰鬥力。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實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正確方針。黨內發生的矛盾,工作中出現的缺點和錯誤,一般說來,都是思想上認識上的問題;對于思想上認識上的問題,隻能採用民主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不能用強製壓服的方法去解決。
另外,必須註意,在黨內生活中,無論是批評還是自我批評,都應著重于大的方面,至于個人缺點,如果不是與政治的和組織的錯誤有聯系,則不必苛求,以免使黨內精神完全集註到細小的缺點方面,人人變得謹小慎微而忘記黨的政治任務。
同時也要防止在原則性問題上,對人對己採取自由主義的態度,取消思想鬥爭,搞無原則的和平,其結果會使黨內腐朽庸俗的作風發生。
積極意義
執政黨的地位,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新情勢,對黨員和黨的各級組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發揚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鼓勵和支持黨內的自下而上的批評和來自人民民眾的批評,上級領導機關和領導者對于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要向下級組織和民眾進行認真而誠懇的自我批評。不斷消除任何政治的灰塵和微生物侵蝕黨的肌體,以保持黨的先進性。要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的要求,繼續“深入開展黨風黨紀教育,積極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