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人物出身
戴宗原是江州兩院押牢節級,有道術神行法,將神行甲馬拴在腿上,最快能日行八百裏,人稱神行太保。他與梁山泊軍師吳用是至交好友。
搭救宋江
宋江刺配江州時,途經梁山泊,被晁蓋等人請上山寨。吳用見留不住宋江,便修書一封,讓他捎給戴宗。宋江到江州牢城後,卻不知戴宗住處, 又無法入城尋找,便在上下打點時故意不送常例銀給戴宗,激戴宗前來。戴宗果然親自趕到牢城,向宋江索要常例銀。宋江表明身份,並拿出吳用的書信。戴宗與宋江結為好友,後又將黑旋風李逵引見給宋江。

宋江在潯陽樓醉酒題反詩,被通判黃文炳告發。知府蔡得章命戴宗前往牢城,捉拿宋江歸案。宋江在戴宗的指點下,詐作失心瘋,企圖以此脫罪,卻被黃文炳識破,遭到嚴刑拷打,隻得招供。蔡得章命將宋江押入死囚牢,又命戴宗前往東京,將此事報知父親蔡京,順道送生辰賀禮。戴宗隻得從命,並打算去東京尋門路搭救宋江。
入伙梁山
戴宗途經梁山泊時,在朱貴的酒店用飯,結果被蒙汗葯麻暈。朱貴搜出蔡得章的信件,得知宋江有難,便將戴宗弄醒,告知書信內容,請他上梁山商議對策。吳用便讓戴宗前往濟州,將聖手書生蕭讓、玉臂匠金大堅騙上梁山,假造蔡京書信,以搭救宋江。 不料吳用一時疏忽,在圖章上出了紕漏,又被黃文炳識破。蔡得章便召戴宗前來詢問。戴宗對答時露出馬腳,被嚴刑拷打,隻得招認,也被打入死囚牢。蔡得章又判處宋江、戴宗斬刑。

晁蓋為救宋江,率花榮等十六位頭領下山,趕赴江州。黃孔目因與戴宗交好,故意拖延行刑日期,待到行刑之時,晁蓋等人剛好趕到。李逵在不知梁山方面行動的情況下,砍翻劊子手,與晁蓋等人一同劫了法場,救出宋江、戴宗。揭陽鎮的穆弘等九人也趕來相救,一行二十九人便在白龍廟聚義。 而後,梁山好漢大鬧無為軍,殺死黃文炳。戴宗便隨宋江上了梁山。
兩請公孫
宋江上山後,公孫勝以探母參師為名,返回家鄉薊州,從此一去不回。戴宗便扮作承局,去薊州尋找公孫勝。他雖未找到公孫勝,卻招納到錦豹子楊林、鐵面孔目裴宣、火眼唆倪鄧飛、玉幡竿孟康四位好漢。 三打祝家庄後,戴宗與林沖一同鎮守山右旱寨。

宋江為搭救柴進,發兵攻打高唐州,卻被太守高廉的妖法所敗。吳用便讓戴宗再去薊州尋取公孫勝,李逵也隨同前往。戴宗途中利用神行法作弄了李逵一番,將李逵整治地服服帖帖。二人到薊州後,機緣巧合遇到公孫勝的鄰居,得知公孫勝居住在九宮縣二仙山。
戴宗又趕赴二仙山,在李逵的配合下,將公孫勝激出相見,但公孫勝卻不肯出山。戴宗又去拜見其師羅真人,經過一番周折,終于將公孫勝請下二仙山。 公孫勝以"五雷天罡正法"破了高廉的妖術,協助梁山軍攻破高唐州,將柴進救出。
大聚義
宋江繼任梁山寨主後,在忠義堂周圍設立四旱寨。戴宗坐鎮右軍寨,居第三位。
一打大名府前,戴宗在北京散發無頭單子,恐嚇梁中書,使其不敢殺害盧俊義、石秀二人,為梁山出兵贏得了時間。
後來,宋江患有背瘡,張順到建康府請得神醫安道全。戴宗運起神行法,將安道全及時送到梁山,救了宋江一命。
梁山排座次時,戴宗排第二十位,星號天速星,擔任山寨總探聲息頭領。
兩贏童貫時,戴宗在九宮八卦陣中護持中軍,隨侍宋江身側。他手持鵝黃令字綉旗,負責飛報軍情、調兵遣將等事務。
南征北戰
梁山受招安後,戴宗隨宋江南征北戰,先後征討遼國、河北田虎、淮西王慶、江南方臘。他雖從未斬將奪城,但卻有傳遞軍情、軍令之功。

征討田虎時,戴宗聽聞敵將馬靈也會神行法,便前去與其較量。但他剛行得十六七裏時,馬靈早已在二十餘裏之外。馬靈歸降後,將日行千裏之法傳授給戴宗。 而在簡本水滸中,戴宗還曾用神行法帶同公孫勝前往二仙山,向羅真人求取降服喬道清之法。
人物結局
平定方臘後,戴宗作為幸存正將,被授為武節將軍、兗州府都統製。 他在受封眾將中第一個納還官誥,到泰安州岳廟陪堂出家,數日後"大笑而終"。
出處考究
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中,戴宗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員頭領之一。而同時期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戴宗亦在其中,贊言為"不疾而速,故神無方。汝行何之?敢離太行"。這兩部文學作品都被認為是《水滸傳》的雛形或藍本,也是戴宗這一人物形象可考的較早出處。

有研究者認為,《水滸傳》中"梁山泊戴宗傳假信"的情節,取材自宋代洪邁《夷堅志補卷》中"桂林走卒"的故事。
人物評價
原著贊詩
- 100回本

面闊唇方神眼突,瘦長清秀人材,皂紗巾畔翠花開。黃旗書令字,紅串映宣牌。
兩隻腳行千裏路,羅衫常惹塵埃,程途八百去還來。神行真太保,院長戴宗才。
- 120回本
面闊唇方神眼突,瘦長清秀人材,皂紗巾畔翠花開。黃旗書令字,紅串映宣牌。
健足欲追千裏馬,羅衫常惹塵埃,神行太保術奇哉。程途八百裏,朝去暮還來。
名人點評
李卓吾:戴宗沒頭帖子極沒意思,若非梁中書、王太守,幾送盧俊義、石秀性命,蠢人蠢人。
金聖嘆:戴宗是中下人物,除卻神行,一件不足取。
袁無涯:李逵夯人,偏有吃虧處:張順的水,戴宗的腿,羅真人的雲裏鬼。
陳忱:戴宗之神行法,張清之石子,花榮之射,燕青之廝撲,安道全之醫,可稱梁山泊五絕。
衍生形象
衍生小說
- 百回本續書
陳忱的《水滸後傳》中,戴宗曾被樞密院起復,在童貫軍前效力,往來傳遞文書。 北宋滅亡後與燕青、關勝一同上飲馬川落草,參與抗金。 最終到海外投奔李俊,因救駕之功,被宋高宗封為暹羅國通政司使。

青蓮室主人的《後水滸傳》中,戴宗托生為星日馬宿筋半雲鄭天佑。
- 70回本續書
俞萬春的《蕩寇志》中,戴宗在山寨失陷時與吳用逃走,卻被劉慧娘的慧眼發現,康捷追上將其擒獲。 後押赴京師,凌遲處死。
程善之的《殘水滸》中,戴宗下山打探訊息,卻在曹州杉樹坡被小賊偷去行囊,以致身份泄露,被官軍捕獲。但因神行法得到種師道的賞識,被授為五品走馬承受之職,留軍中效力。
巴孤的《賊三國》中,戴宗是宋國神行將軍,領總探督監。征鄴城時隨宋江前去受降,卻中了曹丕的詐降計,與宋江、曹丕一同被火葯炸死。

張恨水的《水滸新傳》中,戴宗參與抗金,為向張叔夜傳報緊急軍情,抱病奔波八晝夜,從燕山府趕回鄧州,最終生生累死。
- 重撰小說
褚同慶重撰的《水滸新傳》中,戴宗在梁山排第二十六位。 他支持宋江的招安政策,在宋江與張叔夜之間往來奔走,傳遞訊息。後因交好的李逵、吳用相繼因反對招安而死,產生悔恨內疚的情緒,因此揮斧斬斷右足,到泰山東岳廟出家為道士,了卻殘生。 在書中,戴宗的神行法並不是法術,隻是一種輕功。
戲劇形象
傳統國劇中涉及戴宗的戲主要有:

《李逵奪魚》(見《水滸傳》第三十六回及《忠義璇圖》。河北梆子有此劇目,湘劇有《李逵鬧江》
《潯陽樓》(見《水滸傳》第三十九、四十回及明許自昌《水滸記》傳奇,一名《白龍廟》)
《高唐州》(見《水滸傳》第五十二至五十四回及清洪升《鬧高唐》傳奇。川劇有此劇目)
影視形象
1972年電影《水滸傳》,李恆飾演戴宗。
1975年電影《蕩寇志》,李恆飾演戴宗。

1999年電影《李逵傳奇》,王建軍飾演戴宗。
2008年電視劇《龍虎山客堆》,景崗山飾演戴宗。
2011年電視劇《新水滸傳》,于博寧飾演戴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