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發展
成家班就是武行裏的"飛虎隊",勇猛果敢無所不能。有他們出現便預示著驚心動魄、精彩紛呈。香港的動作指導達人如林,在香港金像獎拿最佳動作指導,就像在中國拿桌球冠軍,難度比拿世界冠軍要大得多。而做為香港金像獎獲獎次數最多(9次)的動作班底,也是唯一能連續三年奪動作設計的班底(假如加上唐季禮的《警察故事4》,成家班將是2次三連冠。問題是,你相信《警察故事4》沒有成家班的份嗎?),成家班在香港可謂傲視群雄、風光無限。

成家班的成績是用命搏回來的。幾代成家班(包括成龍)流血斷手捧紅了成龍,同時也讓成家班這面大旗名揚天下。時至今日,成龍自己談到成家班會滿臉的自豪,會告訴大家:外國同行一聽到"JC Stunt Team"(成家班)就驚嘆……
但就是這個威震八方的班底,由于長期藏于幕後,眾多成員並不為人熟知。一直想解決這件憾事。
當時的成員隻有5人,我們所熟知的黎強權,火星,周潤堅就屬于最早的成員,而王坤和唐炎燦是另外的兩個成員。後來,又不斷的有很多人加入進來,當然也有人做了幾年後離開,進進出出的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家班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比較繁榮的階段。從1980年到1990年這10年間是成家班蓬勃壯大的時期,加入的人遠遠大于離開的人,到了拍攝《a計畫續集》的時候,成家班的成員數已經達到十幾人的地步。後來成家班的人數有所減少,但還是有一些人加入了進來。我挑一些大家熟悉的成員,給大家做一些比較詳細的介紹。
註:據我所查到的日本訊息,元奎、孟海當時也是"成家班"成員,盡管我有所懷疑。元奎在《龍少爺》裏做過武術指導;而孟海也參演了《龍少爺》。
成家班,這個代表成龍搏命以及創造成龍神話的班底,在香港功夫電影的進程中,一直以最為矚目的方式完成著傳統武行和現代特技的轉變,他們一共獲得過7次香港金像獎。
在長達30年的時間中,成家班這個名詞幾乎完全被成龍的光芒所籠罩,他們的血與淚、痛與傷,都湮沒在觀眾對成龍功夫電影一片叫好聲中。幕後的他們,與袁家班、洪家班等班底一起開創的香港武行年代,卻為香港電影製造了一次次難以企及的動作高峰。
在歷經香港功夫電影起伏、完全告別粵語長片以及粗礪特效時期後,成家班的使命也已經終結。
1992年,成龍在西班牙拍《飛鷹計畫》後解散成家班。隻有少數人還在拍成龍的戲,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從此消失在成龍的電影裏,包括《寶貝計畫》。
經過長達半年時間的約訪,成家班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大部分成員,終于坐在本報記者面前。此次採訪最重要的組織者鄭志豪說:"以前是沒法說,解散後是沒機會說,所以現在我們決定全部告訴你,我們過去都在做什麽。"
這是成家班自成立到解散,1976年到2006年以來,30年間第一次集體接受採訪,也是第一次經成龍同意,向媒體公開講述成家班過往的故事。
毫無疑問,他們和成龍一樣,都是充滿傳奇的人。
成家班30年首次開講成龍:說到底我們還是兄弟(圖)
1986年-1992年成家班受傷及往事
醫院有7張病床是專門給成家班留的
"以前拍電影,他媽的,不危險的不拍,不危險的不上。"盧惠光提起以前拍電影,笑著說道。賈仕峰說:"拍《A計畫》時,有一個鏡頭做高台的危險動作,連換3個人,第一個是寶新,第二個是個前輩,已經過世了,第三個是成龍,一上去就噼裏啪啦地往下掉,結果3個都受傷住醫院。"

在成家班拍戲時,片場門口通常停著一輛面包車,裏面的座位全部是放平的,一有人出事,馬上就被抬上車送醫院。這部車被成家班戲稱為"白車"(香港救護車),幾乎每一個成家班的人,都被它送進過醫院。
盧惠光說:"醫院還有一個成家班的專門病房,每天都有成家班的人進進出出,有時候剛養好出院,過兩天就又抬回去了,所以進去的人都熟了,看見醫生護士就說:'我又回來了。'那時病房有7張病床,就是專門給成家班留的。以前成家班的壓力很大,和洪家班鬥得很厲害,所以大家就看成家班、洪家班的人誰會殘廢。幾乎每一部都有人進醫院,一部戲不受傷就是不正常了。"

賈仕峰也頗感慨:"那個年代電影就講究硬氣,都給觀眾看真的,一腳過去就是一腳。有部戲就是很簡單的一腳,在臉上踢一腳,因為要拍特寫。第一個上,"哄"一腳暈倒了,第二個上,"哄"一腳又暈倒了,結果連上七個,都被踢暈了。"
盧惠光說:"我在《醉拳》裏跟成龍打,拍那場戲時我每天都回家哭,在片子裏我有一個把腿撐到空中的鏡頭,他就給我一個禮拜,讓我每天把腳放在空中,沒辦法我就每天回家邊看電視邊撐,有時撐兩個鍾頭後腳都拿不回來,我就在家裏哭。"

姜國華提起在成家班拍威亞的戲,至今都心有餘悸。在那時因為沒有現在的後期製作,所以高空動作都隻能採用最細的鋼絲,主要是害怕電影穿幫。所以一說明天要拍鋼絲的戲,大部分武行都忐忑不安地睡不著覺。
姜國華說:"成家班是比較喜歡弄鋼絲的,當時說做安全措施,但是也做不到多好,要出事的時候,該死就該死。所以說現在不同了,鋼絲那麽粗的吊著你,首先你不怕斷,心裏已經很放心了。以前就那麽細細一根,像牙簽一樣,它把你慢慢拉起來,還在"嘎吱嘎吱"的響,它把你慢慢拉到20樓的高度,你心裏就隻惦記著鋼絲了,身體完全僵硬,還能做得出動作?但做得不好給人家罵,還要重新再來。被人罵,自己也沒面子。大家都在看的,全世界最出名的成家班,哪能做不好動作?"
賴勝光說:"以前做一個大的危險動作,可能都會在心裏想,今天晚上可不可以回到家。"
成員信息
成龍
成龍,1954年4月7日生于香港太平山。是大中華地區的影壇巨星,也是國際功夫電影巨星,在大陸和香港等華人地區具有很高聲望與影響。當年力捧成龍的香港導演羅維給他取藝名"成龍",除了"望子成龍",也希望他能成為像李小龍那樣的巨星。而成龍也不負眾望,80年代稱霸亞洲,90年代後期更是成功打入好萊塢。其妻子林鳳嬌原為台灣藝人,育有一子房祖名。他以主演驚險動作電影為主,其中主演的《警察故事》便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故事片獎。其與周星馳和周潤發並稱"雙周一成",意為香港電影票房的保證。2007年, 成龍被韓國民眾選為代表"中國大人物"之一,僅次于毛澤東、鄧小平,高居第3名。2012 年8月24日 《紐約時報》評選出史上20位最偉大動作巨星,成龍榮登第一位。2013年, 成龍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馮克安
馮克安生于演藝之家。父親馮峰是三四十年代的粵劇小生,後來進 入電影界,做主角、做導演,還開過電影公司,讓李小龍嶄露頭角的《細路祥》就是馮峰做導演。他自己也參演過成龍《師弟出馬》、《龍少爺》兩部電影。

馮克安本人自小就跟隨父親進入電影圈,五六十年代已經演了許多童星角色,六七十年代進入劉家良班底做起武師,參演演張徹、劉家良等人的功夫片,並在武行初露鋒芒。七十年代末加入成家班,做演員和武術指導。
馮克安面相邪惡,再加上與生俱來的到位演技,演起壞人來是得心應手奪人眼目。由于他在反角方面表現突出,因此深受各大動作片導演歡迎,八九十年代除了在成龍、洪金寶的電影裏忙碌外,亦到處奔波于徐克、袁和平、吳宇森等人的電影之中。
近況: 95、96年馮克安淡出影壇,02年開始回歸,04年在周星馳《功夫》裏扮演琴魔"地殘"一角較為出名。
周潤堅
周潤堅出生于1950年1月,67年開始進入電影圈,同樣是在武行做起,78年加入成家班,當時的他已經是從武師做到了武術指導。香港眾多武師都是梨園出身,我搞不清楚周潤堅是不是也如此,在袁和平的《勇者無懼》中,見過他演過一回戲班名小生,有模有樣,似乎有所功底。從78年到88年的《警察故事續集》、《飛龍猛將》,周潤堅在成家班呆了10餘年,作為早期重要一員,為成龍的功成名就立下汗馬功勞,92年"成家班"宣布解散,周潤堅憑一身本領四處助拳,做副導演和武術指導(多為副手),像90年代大家熟悉的《新碧血劍》、《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黃飛鴻之一代宗師》他都有份參與。但說到底影響畢竟不大,隨著香港電影衰落,周潤堅逐漸退出電影圈。1995年在一部三級片《二奶村之殺夫》做動作指導後,再無他訊息。

近況:不知
唐炎燦
唐炎燦生于1955年,是張徹幹兒子之一。71年到1980年期間,他拍了二十餘部張徹的電影,在電影行的成績主要也是這段時期,但並未能大紅。80年離開邵氏,加入成龍成家班。他在成家班待的時間也不長,在82年《龍少爺》和《A計畫》出來之後,他就基本退出香港電影界。

近況:消失多年的唐炎燦,在2006年美國推出的《Girl With Gun》(持槍少女)中竟有他的名字。
張耀華
和唐炎燦同歲,1955年12月5日出生于香港,小時候曾在大陸學習武術,後來回到香港,曾做過廚師。70年入電影界,與哥哥張午郎等人拍片,並在《文打》等電影裏擔任武術指導。70年代中後期加入成家班(按他的說法"成家班"成立于1976年)。

與"成家班"眾多武師一樣,張耀華更多是藏在幕後設計動作和做演員替身。92年"成家班"解散後,成龍公司開拍的電影他亦多有幫忙。
近況:仍在做武行,仍在拍戲,最近一次出現在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與曾志偉、火星頒最佳動作設計獎。
王坤
王坤生于1955年。在拳威公司成立時即已加入成家班。但他也是較早離開成家班的成員,85年《警察故事》後就出來獨闖江湖了。

畢竟是成家班出來的人,本領一身。王坤先後為"永佳"、"永盛"工作,像大家耳熟能詳的《逃學威龍》、《雷洛傳》、《賭神》、《賭俠》他就是的武術指導,那幾部電影都不是動作片,王坤處理得幹凈利落,算得上是錦上添花。同樣的,94年在一部《風塵十三娘》後就沒他什麽訊息。
黎強權
黎強權,出生于1954年12月4號,英文Benny,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17歲開始練習武術,曾練過跆拳道,詠春,空手道,拳擊,泰拳。1979年加入成家班,在成家班中的第一部電影是《龍少爺》。大家對他的了解應該是來自于《警察故事2》中的最後4個匪徒其中之一的那個啞巴。帶副眼鏡,穿背帶褲,個子不高,腿功相當了得,使人印象極為深刻。實際上,他早就已經出現在成龍的早期作品中了,《師弟出馬》,《龍少爺》,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但當時都是以一些背景人物出現,就是俗話的"跑龍套"的,所以大家似乎沒有什麽印象。而隻有那部影片是以角色人物出現的,才使大家對他有所體會。後來,也正式由于在《警察故事2》中的搶眼表現,他去了馬來西亞自導自演了一部電影,後來回香港,又再次導演了許多影片,但大多都是小成本製作,再加上其他原因,都不被大家所熟悉。現在的黎強權早已經退休,最後一次在熒幕上比較有印象的見到他還是在1995年的《霹靂火》中,成龍在"三溫暖"和遊戲機房的那場打鬥中,黎強權作為一名打手出現在一群打手飛奔而至的那個畫面的右下角,而且還有一句台詞和一個特寫鏡頭。這可以說是對這個當年搶眼至極的"啞巴"的最後敬禮。70年代末加入成家班,盡管角色有好幾,但能讓人深記,還是那個似乎為量身定製的"啞巴"一角。憑借《警察故事2》的出色演出,黎強權倍受外界關註,後來獲邀做過武術指導、導演、主演,隻是沒能出什麽成績--話說回來,都是些成本較低的電影,或者就是像《青樓十二房》這些三級片,黎強權身手再好,又能出什麽成績?

90年代中期,拍攝《醉拳2》、《霹靂火》後,黎強權和成龍基本沒什麽合作了。
近況:仍在武行,仍在拍戲。
火星
火星,原名蔣榮法,1954年2月28日出生于中國上海。他小的時候非常的調皮,不喜歡讀書,媽媽聽說學國劇對他有好處,就帶他去學北派功夫,在國劇學院學習。和成龍一樣出身于國劇團的火星開始也是隨學校出去演出,後來國劇的沒落,使得大部分的國劇演員去做了武行,甚至武師。從12歲起,他一直做武師,參與演出的第一部電影時在1962年還沒有做武師時的一部叫《和我痛飲》的影片,由胡金銓指導,和成龍一樣也是一個兒童演員。後來在1971年的一部影片中要他做正式演員,製作影片末尾字幕的時候導演問他用什麽藝名,沒有主意的他對此並不在乎。後來導演以他的綽號"火星怪人"給他起了個"火星"的藝名,意思是他的長相和火星人一樣的怪異! 火星也是學戲劇出身的,說起來他和程小東還是師兄弟,兩人同學習于唐迪的"東方戲劇學校"。 講一段古,當年胡金銓拍《大醉俠》,要找一群兒童演員,本來是找于佔元門下的"七小福"(成的話,就是成龍、洪金寶他們了),但和于佔元條件談不攏,就找到了唐迪的"東方戲劇學校",這才有了後來程小東、火星、徐忠信這幫小孩子的參演《大醉俠》。也正因為如此,火星是自小開始入行,做童星做武師,但直到80年代初加入成家班,才廣為人知。火星進入成家班後是比較被器重的一位成員,頻頻出鏡,在《龍少爺》裏更是和成龍做主演。成龍中早期的電影幾乎都有他。他自有的一種幽默,總能讓我開心,隻可惜,他沒在喜劇方面好好發展。近況:還在電影圈,偶爾回成龍電影裏客串。近年成家班在電影裏有過兩次相聚,一次是《八十天環遊世界》,一次是《寶貝計畫》。我在《八十天環遊世界》裏見到過好玩的火星,隻是年歲成長,身體發福,再也不能象以前那般靈活了。

近況:仍在拍戲,最近一次出現在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
李建生
李建生,17歲就做了武師,8年以後晉升為武術指導。7歲的時候,他參加了一個雜技團,去充實因為調皮不讀書所剩下的童年時光,後來他又偷跑到少林寺去偷學武功。也正是因為小時候的各種功夫,雜技技巧的嚴格訓練,所以今天的武師,武術指導這一行當對他來講似乎是駕輕就熟。受傷對每一個武師來講隻是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李建生也不例外。輕傷如扭傷,碰傷,青淤傷,在武師的眼裏,這根本就不是什麽傷。而李建生所受的最重的一次傷是在《警察故事》中的一個經典場面中。成龍用小轎車攔住去路,站在車前手持左輪槍面對迎面而來的雙層大巴。當車快要接近成龍的時候,他朝天一槍,槍響車停,4個匪徒從4個玻璃窗後沖下,落在地上。在這個場面中,正如我們後來知道的那樣,原本的創意是讓4個匪徒落在橫起的轎車上,但由于實拍時大巴和轎車的距離較遠,特技人沒有辦法跳到轎車上面,都落到了地面上,這反而成為了一個視覺效果極其強烈的經典場面。李建生當時作為4個特技人中的一個跳出車窗,落在地上,後來在醫院昏迷了6個鍾頭後才醒過來。
黎強根
黎強根,出生于1962年10月28號,是黎強權的弟弟,也正是由于哥哥的影響黎強根才加入了武師這一行列。和李建生同歲的他入行卻比李建生晚許多,大概在21歲的時候,他才真正意義上接觸這一行。當年的他由于失業,為了找點事做,哥哥黎強權就介紹他來做臨時演員。後來成龍留意到了這個小伙子,讓他當自己的司機。後來一次很巧的機會,一個特技動作新手做不來,老手又不在,隻得黎強根來試試,後來也就升級為武師了。黎強根似乎比別人都幸運些,剛參加演出不久就成為武師,而自己的哥哥又是著名的武師,跟著哥哥學,成為一名優秀的武師對他來講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
盧惠光
盧惠光,出生于1959年3月17號,是一名泰國華僑,也曾經是一位泰拳冠軍。1986年開始正式為成龍的"威禾"影業拍攝第一部影片《扭計雜牌軍》,這是一部成家班成員共同演出的電影,由錢升瑋指導,成龍本人也在影片開始時有客串表演。在此之前,盧惠光還拍過2部戲,《皇家飯》和《霹靂先鋒》,當然這兩部都是李sir--李修賢的作品。後來,由于盧惠光那隨遇而安的性格和高超的格鬥本領使成龍將其吸納到成家班中,並且成為成龍的死黨兼保鏢。而在開始進入成家班的時候,盧惠光的角色分量也不是很重,基本都是在配角的 邊緣徘徊。讓大家對他印象深刻的一部電影,無庸質疑,應該是1994年的《醉拳2》。說到這部電影,大家對他的印象應該是那個技驚四座的"一字馬"。是的,盧惠光是練泰拳出身,腿功的確是非常了得。黎強權時代的"空中三連踢",盧惠光時代的"一字馬"都可以說是成家班在不同時代的典範表現,這也是成家班的實力和創造力的完美體現。
近況:仍在拍戲。
Brad Allen
Brad Allen,是成家班中不多的外籍成員之一,他出生于1973年2月14號,澳大利亞人,祖籍卻是蘇格蘭,他出生在遠離墨爾本的山區中。小的時候成績比較差,就被爸爸送去體育學校學體操,並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專業的體操運動員。Brad Allen成為成家班成員實際上是一件很巧合的事。1997年,他完成了在中國的學習返回墨爾本,發現當時《一個好人》正在拍攝。Brad Allen便以一個影迷的身份去圍觀拍攝,並見到了成龍。當成家班的成員發現他受過動作演員的訓練,就讓他展示了一些動作技巧。Allen就向他們表演了踢腿和跳躍,然後他們問他願不願意為他們工作!很顯然,澳大利亞的武行們在動作表演方面都比較吃力,他們需要有人能和成龍打鬥。第二天,Allen就開始了他的成家班生涯。有人說:"好的準備加上機會,幸運就誕生了!" Allen真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Allen給大家的印象我想應該是來自于《玻璃樽》中那個動作十分靈巧的矮個子拳手。拍攝《玻璃樽》中的武打場面的確不容易,在兩個星期之內,成家班完成了成龍和Allen的所有的武打場面,時間非常短。而《醉拳2》的片尾打鬥場面用了大概3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和成龍打鬥要求有豐富的經驗,在拍電影的日子裏,合作打鬥像是一種編排舞蹈,所以沒有什麽時間排練。拍的時候,你必須記住相互的合作,有時多達15個動作,並且表演出的沖擊和踢腿要有真實感,而且要用你的臉和肢體動作去表演。"這些就是Allen在成家班中的深刻體會。
林國斌
林國斌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中期加盟成家班,剛開始在《警察故事1、2》,《A計畫續集》等還有些小角色。他在成家班比較多的還是做幕後工作,成龍的電影結尾都喜歡放一些NG片段、拍攝鏡頭,假如你看《警察故事》仔細的話,還能看到成龍指導林國斌做跳樓的鏡頭。。值得說到的是林國斌在成家班宣布解體後,從武師變成了演員,演過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反面角色,演藝事業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他為人熟悉的要數《破壞之王》裏面的"斷水流"大師兄,和鍾麗提那段跳舞讓人印象深刻。
近況:時而拍拍電影。2006年參與黃子華的《情意拳拳》。
易天雄
綽號叫發瘟的易天雄,或許沒有盧惠光等名字那麽熟悉,但是易天雄在成家班中卻是最敢玩命的狠人。一些極度危險的動作,他都拍胸口上。因此同行認定他發了瘟,不要命,外號由此得來。(在許鞍華那部講武師故事的《阿金》裏張家輝飾演"發瘟",而易天雄就在他旁邊。)
易天雄八十年代中期加盟成家班,由于藝高膽大,他亦是成龍的慣用替身之一。他曾經出演的《黃飛鴻》系列片裏的海盜王張保仔,讓人銀幕印象比較深刻。在武行身手不凡的他,離開成龍後依舊做他的武師、替身、武指。而後參與徐克《黃飛鴻》系列中他還做過李連傑、鄭則仕的替身(鄭則仕身軀肥碩,無人適替,易天雄塞滿棉花(16180,-135.00,-0.83%)上陣)。近些年香港眾多武師隨大潮涌入好萊塢拍片,易天雄是其中之一,他參加了《蜘蛛人》、《夜魔俠》、《霹靂嬌娃》的製作。
太保
《A計畫續集》飾演成龍兄弟之一
我一直把他當成"泛成家班"的成員。隻因為我實在沒看到他表現身手的時候。--細想起來,在《龍少爺》裏有丁點表現。太保原名張嘉年,生于台灣,12歲後到香港。入行後,早期主要跟成龍洪金寶,角色有忠有奸,但大多都是插科打諢的配角。與吳孟達一樣,插科打諢多了,反而讓人忽視了他的實力。太保二十多年的演藝生涯雖然基本上是演配角,可行中有狀元,配角也有冠軍。他在《公僕》和《運轉手之戀》的演出兩次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並在後一次成功抱馬。

在成家班期間,他和火星兩人的名字最古怪,但做起配角來,卻頗為引人註目。和火星不同的是,太保在武行沒什麽表現,卻在配角上闖出一片天地,大大小小電影加起來,數量已經過百了。
近況:基本上已經回到台灣拍片。
電影作品
作品 | 合作人員(班組) |
---|---|
老鼠街(1981) | |
龍少爺 (1982) | 元奎 馮克安 |
警察故事 (1985) | |
威龍猛探 (1985) | |
扭計雜牌軍 (1986) | |
A計畫續集 (1987) | |
龍兄虎弟 (1987) | |
良青花奔月 (1987) | |
霸王花 (1988) | |
飛龍猛將 (1988) | |
警察故事續集 (1988) | |
胭脂扣 (1988) | |
奇跡 (1989) | |
神勇飛虎霸王花 (1989) | |
舞台姊妹 (1990) | |
火爆浪子 (1991) | |
飛鷹計畫 (1991) | |
重案組 (1993) | |
城市獵人 (1993) | |
醉拳II (1994) | 劉家良 |
霹靂火 (1995) | |
一個好人 (1997) | |
玻璃樽 (1999) | |
特務迷城 (2001) | |
新警察故事 (2004) 神話(2005) | |
寶貝計畫 (2006) 尖峰時刻3(2007) 功夫之王(2008) 鄰家特工(2010) 大兵小將(2010) 功夫夢(2010) | |
硬漢2(2011) | |
辛亥革命(2011) |
十二生肖(2012) |
警察故事2013(2013) 天將雄獅(2015) 絕地逃亡(2015) | 劉燁、景甜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名稱 |
---|---|
2016 | 第35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 天將雄師 (提名) |
2013 | 第50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動作設計 |
2013 | 第32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
2013 | 第9屆 華鼎獎 最佳動作設計 |
2004 | 第41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動作設計 |
2002 | 第21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
1998 | 第35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動作設計 |
1997 | 第34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動作設計 |
1995 | 第32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動作設計 |
1995 | 第14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
1994 | 第31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動作設計 |
1990 | 第9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
1989 | 第8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
1988 | 第7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
1986 | 第5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
1985 | 第4屆 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動作設計 |
成家班就是武行裏的"飛虎隊",勇猛果敢無所不能。有他們出現便預示著驚心動魄、精彩紛呈。香港的動作指導達人如林,在香港金像獎拿最佳動作指導,就像在中國拿桌球冠軍,難度比拿世界冠軍要大得多。而做為香港金像獎獲獎次數最多(9次)的動作班底,也是唯一能連續三年奪動作設計的班底(假如加上唐季禮的《警察故事4》,成家班將是2次三連冠。問題是,你相信《警察故事4》沒有成家班的份嗎?),成家班在香港可謂傲視群雄、風光無限。
成家班的成績是用命搏回來的。幾代成家班(包括成龍)流血斷手捧紅了成龍,同時也讓成家班這面大旗名揚天下。時至今日,成龍自己談到成家班會滿臉的自豪,會告訴大家:外國同行一聽到"JC Stunt Team"(成家班)就驚嘆……
但就是這個威震八方的班底,由于長期藏于幕後,眾多成員並不為人熟知。一直想解決這件憾事。
當時的成員隻有5人,我們所熟知的黎強權,火星,周潤堅就屬于最早的成員,而王坤和唐炎燦是另外的兩個成員。後來,又不斷的有很多人加入進來,當然也有人做了幾年後離開,進進出出的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家班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比較繁榮的階段。從1980年到1990年這10年間是成家班蓬勃壯大的時期,加入的人遠遠大于離開的人,到了拍攝《a計畫續集》的時候,成家班的成員數已經達到十幾人的地步。後來成家班的人數有所減少,但還是有一些人加入了進來。我挑一些大家熟悉的成員,給大家做一些比較詳細的介紹。
註:據我所查到的日本訊息,元奎、孟海當時也是"成家班"成員,盡管我有所懷疑。元奎在《龍少爺》裏做過武術指導;而孟海也參演了《龍少爺》。
成家班,這個代表成龍搏命以及創造成龍神話的班底,在香港功夫電影的進程中,一直以最為矚目的方式完成著傳統武行和現代特技的轉變,他們一共獲得過7次香港金像獎。
在長達30年的時間中,成家班這個名詞幾乎完全被成龍的光芒所籠罩,他們的血與淚、痛與傷,都湮沒在觀眾對成龍功夫電影一片叫好聲中。幕後的他們,與袁家班、洪家班等班底一起開創的香港武行年代,卻為香港電影製造了一次次難以企及的動作高峰。
在歷經香港功夫電影起伏、完全告別粵語長片以及粗礪特效時期後,成家班的使命也已經終結。
1992年,成龍在西班牙拍《飛鷹計畫》後解散成家班。隻有少數人還在拍成龍的戲,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從此消失在成龍的電影裏,包括《寶貝計畫》。
經過長達半年時間的約訪,成家班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大部分成員,終于坐在本報記者面前。此次採訪最重要的組織者鄭志豪說:"以前是沒法說,解散後是沒機會說,所以現在我們決定全部告訴你,我們過去都在做什麽。"
這是成家班自成立到解散,1976年到2006年以來,30年間第一次集體接受採訪,也是第一次經成龍同意,向媒體公開講述成家班過往的故事。
毫無疑問,他們和成龍一樣,都是充滿傳奇的人。
成家班30年首次開講成龍:說到底我們還是兄弟(圖)
1986年-1992年成家班受傷及往事
醫院有7張病床是專門給成家班留的
"以前拍電影,他媽的,不危險的不拍,不危險的不上。"盧惠光提起以前拍電影,笑著說道。成家班賈仕峰說:"拍《A計畫》時,有一個鏡頭做高台的危險動作,連換3個人,第一個是寶新,第二個是個前輩,已經過世了,第三個是成龍,一上去就噼裏啪啦地往下掉,結果3個都受傷住醫院。"
在成家班拍戲時,片場門口通常停著一輛面包車,裏面的座位全部是放平的,一有人出事,馬上就被抬上車送醫院。這部車被成家班戲稱為"白車"(香港救護車),幾乎每一個成家班的人,都被它送進過醫院。
盧惠光說:"醫院還有一個成家班的專門病房,每天都有成家班的人進進出出,有時候剛養好出院,過兩天就又抬回去了,所以進去的人都熟了,看見醫生護士就說:'我又回來了。'那時病房有7張病床,就是專門給成家班成家班留的。以前成家班的壓力很大,和洪家班鬥得很厲害,所以大家就看成家班、洪家班的人誰會殘廢。幾乎每一部都有人進醫院,一部戲不受傷就是不正常了。"
賈仕峰也頗感慨:"那個年代電影就講究硬氣,都給觀眾看真的,一腳過去就是一腳。有部戲就是很簡單的一腳,在臉上踢一腳,因為要拍特寫。第一個上,"哄"一腳暈倒了,第二個上,"哄"一腳又暈倒了,結果連上七個,都被踢暈了。"
盧惠光說:"我在《醉拳》裏跟成龍打,拍那場戲時我每天都回家哭,在成家班片子裏我有一個把腿撐到空中的鏡頭,他就給我一個禮拜,讓我每天把腳放在空中,沒辦法我就每天回家邊看電視邊撐,有時撐兩個鍾頭後腳都拿不回來,我就在家裏哭。"
姜國華提起在成家班拍威亞的戲,至今都心有餘悸。在那時因為沒有現在的後期製作,所以高空動作都隻能採用最細的鋼絲,主要是害怕電影穿幫。所以一說明天要拍鋼絲的戲,大部分武行都忐忑不安地睡不著覺。
姜國華說:"成家班是比較喜歡弄鋼絲的,當時說做安全措施,但是也做不到多好,要出事的時候,該死就該死。所以說現在不同了,鋼絲那麽粗的吊著你,首先你不怕斷,心裏已經很放心了。以前就那麽細細一根,像牙簽一樣,它把你慢慢拉起來,還在"嘎吱嘎吱"的響,它把你慢慢拉到20樓的高度,你心裏就隻惦記著鋼絲了,身體完全僵硬,還能做得出動作?但做得不好給人家罵,還要重新再來。被人罵,自己也沒面子。大家都在看的,全世界最出名的成家班,哪能做不好動作?"
賴勝光說:"以前做一個大的危險動作,可能都會在心裏想,今天晚上可不可以回到家。"
中期:
---》【易天雄、李忠志、李建生、林國斌、陳達廣、盧惠光、賴勝光、黎強根、黃明升、潘炳忠、賈仕峰、彭曉生、李俊傑、叢培勇、韓春、段偉倫】
---》易天雄 Yick Tin hung 易天雄外號“發瘟”。成家班的人搏命是出了名的,而在眾多成員之中,易天雄又是最不要命的,一些極度危險的動作,他都拍胸口上。因此同行認定他發了瘟,不要命,外號由此得來。(在許鞍華那部講武師故事的《阿金》裏張家輝飾演“發瘟”,而易天雄就在他旁邊。)
---》易天雄85年加入成家班,由于藝高膽大,他亦是成龍的慣用替身之一。
---》成家班解散之時,成龍出面挽留他,但一班兄弟一走同走,他還是選擇了離開。
在武行身手不凡的他,離開成龍後依舊做他的武師、替身、武指。而後參與徐克《黃飛鴻》系列中他還做過李連傑、鄭則仕的替身(鄭則仕身軀肥碩,無人適替,易天雄塞滿棉花上陣)。而他個人參演的電影,大家較為熟悉的角色覺得要數《黃飛鴻之龍城殲霸》裏的海盜王張保仔了。
---》近些年香港眾多武師隨大潮涌入好萊塢拍片,易天雄是其中之一,他參加了《蜘蛛人》、《夜魔俠》、《霹靂嬌娃》的製作。
---》近況:在好萊塢發展。去年的《寶貝計畫》我亦有看到他,成龍被逼跳空調,拿相機攝像那個就是他。
《**故事》易天雄
《阿金》孟海、易天雄
易天雄(右一)已經在好萊塢站穩腳跟。
盧惠光
盧惠光大概是成家班裏最為人熟知最多人提及的成員。他是泰國華僑,曾經習練過泰拳,可以自豪的是他在擂台上拿過泰拳比賽的冠軍,至今仍是香港泰拳理事會名譽會長。他在香港夜總會工作過一段時間,由于遇上成龍,而獲邀請加入成家班拍戲,並兼做成龍保鏢。三十年多年來不離不棄地跟著成龍,成家班解散後,隻有他一人依然跟著成龍,直到去年被炒,如此忠心服務30多年換來10萬遣散費,難怪他會心裏不平衡。後來外界曾經有傳聞,由于盧惠光的不慎而導致成龍拍戲時嚴重受傷,使得成龍隨後慢慢疏遠他,但是此事未經當事人親口確認過。
盧惠光跟著成龍付出了青春,連家庭離異也和成龍有關。2006年他與結婚七年的妻子黎淑賢離婚,據說是因為成龍都要盧惠光隨叫隨到,使得他很少時間陪家人,另外就是盧惠光跟著成龍那麽多年,工資一直沒漲過,妻子認為跟著生活下去,很沒前途。如今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生活的盧惠光又被辭退,50歲的他要想再就業,也很困難。
近況:無業,偶爾有朋友介紹拍廣告之類的工作。
太保
太保的銀幕形象大家肯定不陌生,太保原名叫張嘉年,十幾歲從台灣到香港發展,早年入行時曾經分別跟成龍與洪金寶合作過,雖然他多數的銀幕角色風格比較幽默滑稽,但是太保卻曾經以影片《公僕》等部分戲中的卓越表現,幾次獲得電影大獎的最佳提名及最終成功獲獎!可以說太保張嘉年是成家班的頭牌諧星,甚至也可以說他堪稱是香港電影史上最經典幽默的明星之一。2007年憑借《鐵樹花開》獲得金鍾獎戲劇節目男配角獎,不過主辦方卻搞了大烏龍卻錯頒給張國柱。他笑說:“這件事讓全世界都認識我了,知道我叫張嘉年,不再是太保,簡直光宗耀祖了。”
近況:基本上已經回到台灣拍片。
火星
火星原名蔣榮法,早年曾經研修學習過戲劇表演專業,算起來他和香港著名武術指導程小東也有同窗關系,因為當年兩人都在唐迪的東方戲劇學校學習過。火星幼年就參加過導演胡金銓的《大醉俠》這部戲,也算是從童星發展到投身武行。火星八十年代加盟成家班後,相對銀幕出鏡率比較高,包括和成龍在《龍少爺》等很多早期影片中的聯袂演出等,基本成龍早期的影片中都能看到他風格幽默的身影,堪稱是成家班的銀幕亮點之一。
近況:還在電影圈,偶爾回成龍電影裏客串。一次是《八十天環遊世界》,一次是《寶貝計畫》。
林國斌
林國斌與梅艷芳的戀情曾經風靡一時。林國斌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中期加盟成家班,剛開始在《警察故事1、2》,《A計畫續集》等還有些小角色。他在成家班比較多的還是做幕後工作,成龍的電影結尾都喜歡放一些NG片段、拍攝鏡頭,假如你看《警察故事》仔細的話,還能看到成龍指導林國斌做跳樓的鏡頭。。值得說到的是林國斌在成家班宣布解體後,從武師變成了演員,演過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反面角色,演藝事業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他為人熟悉的要數《破壞之王》裏面的“斷水流”大師兄,和鍾麗提那段跳舞讓人印象深刻。
近況:時而拍拍電影。2006年參與黃子華的《情意拳拳》。
易天雄
綽號叫發瘟的易天雄,或許沒有盧惠光等名字那麽熟悉,但是易天雄在成家班中卻是最敢玩命的狠人。一些極度危險的動作,他都拍胸口上。因此同行認定他發了瘟,不要命,外號由此得來。(在許鞍華那部講武師故事的《阿金》裏張家輝飾演“發瘟”,而易天雄就在他旁邊。)
易天雄八十年代中期加盟成家班,由于藝高膽大,他亦是成龍的慣用替身之一。他曾經出演的《黃飛鴻》系列片裏的海盜王張保仔,讓人銀幕印象比較深刻。在武行身手不凡的他,離開成龍後依舊做他的武師、替身、武指。而後參與徐克《黃飛鴻》系列中他還做過李連傑、鄭則仕的替身(鄭則仕身軀肥碩,無人適替,易天雄塞滿上陣)。近些年香港眾多武師隨大潮涌入好萊塢拍片,易天雄是其中之一,他參加了《蜘蛛人》、《夜魔俠》、《霹靂嬌娃》的製作。
近況:在好萊塢發展。偶有參與成龍電影,比如《寶貝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