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春秋之時,屬楚巫中地。戰國之世,屬楚黔中郡地。

秦朝統一中國後,在此設郡置縣,開始了國家的行政治理。魏晉六朝,治所加密,又有發展。
唐代以辰州為據點,經營今懷化市,有州6個:辰州盧溪郡、錦州盧陽郡、敘州潭陽郡、獎州龍溪郡、晃州、誠徽州。宋屬荊湖路,有辰州、敘州、晃州、鶴州、錦州等30餘州。元設中書省,省下設路、府、州、縣,懷化境內設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隸屬湖廣行省。
明設一府二州。辰州府,治沅陵,領沅陵縣、盧溪縣、辰溪縣、漵浦縣。二州:沅州,隸辰州府,領黔陽、麻陽二縣;靖州,隸湖廣布政使司,領會同、元故、通道、綏寧四縣。清置有2府、1州、1廳:辰州府,直屬湖南省。領沅陵、盧溪、辰溪、漵浦四縣。沅州府,治芷江,隸辰州府。領芷江、黔陽、麻陽三縣。靖州直隸州,治今靖州縣。領會同、通道、綏寧三縣。晃州直隸廳,治老晃城,今新晃縣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懷化分設會同、沅陵兩個專區。
1952年復原沅陵專區,以會同專區為基礎成立芷江專區,將原沅陵專區的沅陵、辰溪、漵浦、麻陽等4縣劃歸芷江專區,形成懷化市的雛型。
1953年改名黔陽專區。是年11月19日,行政公署駐地由芷江侗族自治縣搬遷至安江鎮。
1968年改稱黔陽地區,政府駐地不變。
1975年2月,黔陽地區行政公署由安江鎮遷往榆樹灣鎮今懷化市,這個老懷化市區域別稱鶴城(並非整個懷化地區的別稱)。
1981年改稱懷化地區。
1998年復原懷化地區,改設地級懷化市。轄12個縣(市、區)和一個管委會,包括鶴城區、洪江市、中方縣、沅陵縣、辰溪縣、漵浦縣、會同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和洪江管理區。
行政區劃
1998年復原懷化地區,改設地級懷化市。

現轄12個縣(市、區)和一個管委會,包括鶴城區、中方縣、洪江市、沅陵縣、辰溪縣、漵浦縣、會同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和洪江區管委會。
全市共200個鄉(其中民族鄉21個)、86個鎮、11個街道辦事處,有27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3855個村民委員會。
縣/市/區 | 總面積(k㎡) | 常住人口(萬人) | GDP(2015年,億元) | 政府駐地 |
---|---|---|---|---|
全境 | 27564 | 487.00 | 1273.25 | 府前路 |
729 | 60.63 | 286.49 | 金海路 | |
洪江管理區 | 115 | 6.65 | 31.42 | 新民路 |
1467 | 24.17 | 91.76 | ||
5825 | 59.14 | 162.98 | ||
1977 | 46.13 | 99.41 | ||
3438 | 75.04 | 125.78 | ||
2245 | 32.98 | 60.75 | ||
1561 | 34.33 | 64.00 | ||
1511 | 24.43 | 49.45 | ||
2096 | 34.60 | 90.67 | ||
2211 | 24.86 | 68.04 | ||
2225 | 21.02 | 34.02 | ||
2279 | 42.00 | 97.82 |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從地理位置上看,懷化南接廣西(桂林、柳州),西連貴州(銅仁、黔東南),與湖南的邵陽、婁底、益陽、常德、張家界等市和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接壤。

懷化素有“黔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是中國東中部地區通往大西南的“橋頭堡”,今有湖南“西大門”之美譽。
地形特征
懷化處于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之間,沅水自南向北貫穿全境。
雪峰山:自越城嶺佛頂山以北為起點,向北經城步、洪江、漵浦至安化等縣市,長200多公裏。呈弧線狀。山體主脊海拔在1000—1500米,最高峰蘇寶頂山位于洪江市境內海拔1934米。雪峰山脈西坡較緩,東坡較陡,成為湖南東西兩半部自然呈現的天然分界線,也是資水與沅水的分水嶺。
武陵山:武陵山脈屬雲貴高原雲霧山分支的東延部分。呈北向東,分布于湘西北。海拔多在800—1200米。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0多座,最高峰壺瓶山海拔2098.7米,山勢高大,氣勢雄偉。其山脈北支分布于湘川鄂邊界的有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龍山、東山峰、壺瓶山等,中支沿澧水幹流之北有天星山、紅星山、朝天關、張家界、白雲山等,南支從貴州省境內延伸過來進入省內有臘爾山、羊峰山、天門山、大龍山、六台山等。上述三支山脈均消失于洞庭湖平原。
生態情況
懷化是山的海洋。雪峰山脈和武陵山脈逶迤蜿蜒,勢若遊虹,崇山峻嶺林木蔥蘢,丘陵田疇瓜果飄香。森林是生態系統的支柱,支撐森林的則是山脈。全市2921萬畝山地,綿延區域70%的版圖,其實就是一座綠色的寶庫,一道亮麗的風景。2012年全市活立木蓄積量為5357萬立方米,居全省之首;有林地面積達2360萬畝,為全省之最;森林覆蓋率達64.1%,遠遠高于全省、全國乃至全球平均水準,是祖國南方的重點林區。以懷化為主體的湘黔川鄂邊境山地,被《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列為9個生態良好區之一。
水文水系
懷化古稱“五溪之地”。狹義的五溪指湖南省懷化市。其境內重要的支流有酉水、辰水、漵水、舞水和渠水。
廣義的五溪即沅水上遊的五大支流,最早見于《水經註》:“武陵有五溪,謂雄溪、滿溪、酉溪、潕溪、辰溪”。其範圍以懷化為中心地帶,包括湘黔渝鄂等省市的周邊地區,共三十幾個縣市。五溪地區有31個少數民族,歷史上是中國南方重要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
沅江:沅江又稱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兩源,南源龍頭江,源自貴州省都勻的雲霧山,北源重安江,源于貴州省麻江縣平月間的大山,兩源匯合後稱清水江,至鑾山入湖南省芷江縣,東流至洪江市黔城與舞水匯合處稱沅江,流經會同、洪江、中方、漵浦、辰溪、瀘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縣市,至常德德山註入洞庭湖。幹流全長1033公裏(湖南568公裏),流域面積89163平方公裏,其中位于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93.3億立方米。
氣候
懷化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且雨熱同步,對農作物生長有利。但受地形影響,地域差異和垂直差異明顯,氣候類型多種多樣,旱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氣溫:全市年平均氣溫16.4℃,西南部山間盆地年均氣溫較高,北部和南部崗地段低。1月最冷,平均氣溫4.7~5.3℃,最低氣溫在-5℃左右;7月最熱,月均氣溫28.5℃,最高氣溫在39℃左右。年均無霜期為287天。
日照:境內光照較為充足,平均年日照時數為962-1452小時,為可照時數的28~34%。年日照時數最多是芷江、漵浦的山間盆地,為1500多小時,年日照最少是新晃,僅1300小時。
降水:境內的平均降雨量為1600毫米左右。東半部的漵浦、鶴城、中方、洪江一線,年均雨量是1600毫米,西半部的麻陽、新晃、芷江、會同一線,年均雨量不足1300毫米,最多年降雨量是北部沅陵和南部通道,平均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
四季特征:由于冬夏季風的進退,形成境內各個季節的天氣氣候特色。春季正處于南方暖濕氣流與北方幹冷氣流交織的地帶,氣溫徒升驟降明顯,春雨連綿,低溫寡照;夏季處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控製和影響之下,吹西南風,溫度高,蒸發大,天氣暑熱;秋高氣爽,溫濕宜人;冬季強冷空氣侵入,往往形成冰雪天氣,但其量甚微,連續降雪多在二三天內即可消融。
自然資源
水能
水能資源:懷化水能資源豐富,是全國十大水電基地之一的主體地帶,境內水能蘊藏量達499萬千瓦,可開發水能450萬千瓦,均居全省之首。湖南省目前裝機容量最大的水能發電站——五強溪水電站坐落于境內沅水幹流上。湖南“三湘四水”中著名的沅水自南向北貫穿境內,幹流境內總長為568公裏,流域面積達27239平方公裏,境內重要的支流有酉水、辰水、漵水、舞水和渠水,古稱“五溪”,因此懷化自古便稱“五溪之地”。
生物
懷化物產資源豐富,素有“廣木之鄉”、“水果之鄉”、“葯材之鄉”的美譽。全市有活立木蓄積量6690萬立方米,居湖南首位。
有中葯材26萬畝,1900多個品種,其中175種為國家重點中葯材保護品種,茯苓和天麻產量居全國第一。
年產水果90多萬噸。其中靖州的楊梅、漵浦的蜜棗、麻陽的冰糖橙久負盛名。
礦產
懷化的礦種、儲量、開發規模均位居全省前列。截止1999年,全市已發現礦產64種,可供開發利用的38種,已找到各類礦產地410處,其中特大型礦床1處,大型礦床20處,中型礦床45處,其他為小型礦床或礦點。累計探明資源總量28.9億噸(保有儲量24.22億噸),潛在經濟價值5628億元,人均佔有11.7萬元,每平方公裏佔有2000萬元。煤、金、銅、鉛、鋅、銻、釩、鐵、錳、磷、硫鐵、鉀、重晶石、矽砂、石灰石、白雲石、花崗石、高嶺土、金剛石、礦泉水等資源儲量尤為豐富,開發價值大。其中金、銅、釩、重晶石、磷、硫鐵、電石灰岩、白雲岩、金剛石的儲量位居全省前五位,為市優勢礦產。
全市各地均不同程度地蘊藏著礦產資源,尤以沅陵、辰溪、漵浦、麻陽、新晃、中方、洪江、會同、靖州等縣(市)居多,為資源大縣。經過各個時期的勘查開發,全市礦產資源已基本形成10大基地:辰漵能源基地(煤為主)、官庄黃金基地、雪峰山黃金基地、沅麻有色金屬基地(鉛、鋅、銅為主)、“華中”綜合建材基地、黃茅園花崗岩基地、懷化磷硫綜合化工(輕工)原料基地、新晃鋇化基地(重晶石為主)、洪靖黑色金屬基地(釩、錳、鐵為主)、懷化天然礦泉飲水基地。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為4741948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63973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2210人,成長2.2%。年平均成長率為0.2%。全市戶籍人口為5092480人。
民族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為2909659人,佔61.36%;少數民族人口1832289人,佔38.64%。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8328人。
經濟概況
2015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困難局面,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採取一系列穩成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堅實步伐。

綜合
據抽樣調查推算,全市2015年末戶籍人口525.85萬人,常住人口490.16萬人。常住人口中男性253.60萬人,女性236.565萬人,分別佔常住人口總數的51.7%和48.3%。全年出生人口7萬人、出生率13.14‰,死亡人口3.98萬人、死亡率7.5‰,人口自然成長率5.6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2.75%,提高1.4個百分點。
初步核算,2015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73.25億元、成長8.5%,其中,非公有製經濟增加值735.48億元、成長8.8%,佔GDP的57.8%。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4.36億元、成長3.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32.68億元、成長6.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56.20億元、成長11.6%。三次產業對GDP成長貢獻率分別為4.9 %、36.6%和58.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4.5:41.8:43.7,與去年比,第一產業持平,第二產業回落1.9個百分,第三產業提高2.0個百分點。人均GDP達26060元,成長7.6%。
全市實現公共財政收入110.79億元、成長10.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3.56億元、成長11.1%,稅收收入43.73億元、成長9.9%。公共財政支出334.53億元、成長19.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9.51億元、下降0.3%,教育支出57.42億元、成長14.8%,醫療衛生支出34.32億元、成長15.8%,民生支出260.57億元、成長21.9%,較上年提高了2.4個百分點。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1.1%,漲幅較去年同期收窄1.1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準0.3個百分點。其中,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累計分別上漲0.5%、2.7%、2.2%、1.8%和0.6%,居住和交通通信類價格分別下降0.4%和0.8%。
農業
2015年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78.09億元、成長3.7%,其中,農業增加值106.69億元、成長8.1%,林業增加值21.74億元、下降9.1%,牧業增加值40.54億元、下降0.5%,漁業增加值和6.58億元、成長11%。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2.51萬公頃、與上年基本持平;油料播種面積11.96萬公頃、下降0.3;蔬菜播種面積8.14萬公頃、成長6.3%。糧食產量182.96萬噸、成長1.3%;油料產量16.48萬噸、成長2.2%;蔬菜產量155.5萬噸、成長10%。
全市豬肉產量25.45萬噸、下降3.0%,牛肉產量1.76萬噸、成長2. 8%,羊肉產量0.74萬噸、成長4.8%,禽肉產量6.39萬噸、成長5.1%,禽蛋產量1.62萬噸、成長2.4%,其中雞蛋產量1.12萬噸、成長7.1%。
年末牛存欄60.82萬頭、成長3.9%,生豬存欄247.44萬頭、下降3.9%。豬、牛、羊、家禽分別出欄(籠)337.91萬頭、14.27萬頭、42.68萬隻、4333.01萬羽,分別下降3.6%,成長3.2%、4.5%、3.3%。
全年完成10座小(Ⅰ)型、55座小(Ⅱ)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實施三個批次9個縣市區全國小農水重點縣年度項目建設,修復水庫、堤防、農田灌排設施和水源、飲水工程等水毀水利工程2萬處,完成新增和維護各類小型農田水利工程3.5萬處,實現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33.1萬畝。興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372處,累計解決44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試點工作全面啓動,全市12個縣市區24個村農戶土地承包信息錄入基本完成。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壯大,全市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分別達3770個、887個、1.5萬戶。農村土地流轉不斷加快,全市流轉耕地95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28%。全市農機總動力達95.58萬台/391.46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39.2%。
工業
2015年全部工業增加值成長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成長7.0%,其中,非公有製經濟工業增加值成長10.0%。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10.0%,股份製企業增加值成長10.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成長6.8%;按輕重工業分,重工業增加值增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0.1%、長6.3%,輕工業增加值成長8.8%。全市園區(省級以上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成長9.2%,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34.4%,提高9.8個百分點。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2.49億元、成長5.2%,實現利潤13.48億元、成長20.2%,實現利稅39.68億元、下降11.9%。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8.44億元、下降9.1%,企業虧損面8.0%。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42.48億元、成長1.5倍。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98.9%。
建築業
2015年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獨立核算企業完成建築業增加值60.94億元、成長6.7 %,回落4.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2.79億元、下降5.9%。
固定資產投資
2015年施工項目2350個,其中新開工1576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躍上千億台階,達到 1008.00億元(不含跨區投資15億元)、成長18.4%,比全省高0.2個百分點,比去年提升12.2個百分點。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51個,完成投資148.58億元。按產業分,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78.05億元、358.27億元和571.68億元,分別成長47.5%、37.7%和6.1%。按投資方向分,工業投資300.28億元、成長19.8%;技改投資309.50億元、成長16.4%;基礎設施投資308.53億元、下降1.8%;民生投資69.42億元、成長39.6%;生態投資82.67億元、成長25.9%;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176.39億元、成長24.3%。按企業註冊類型分,內資企業完成投資1002.87億元、成長18.5%;國有企業完成投資508.8億元、成長16.4%;私營企業完成投資270.46億元、成長16.4%。按經濟類型分,國有投資516.78億元、成長14.9%;民間投資481.41億元、成長25.2%。從資金來源看,國家預算資金到位40.93億元、下降41.4%;自籌資金764.79億元、成長23.6%;國內貸款35.15億元、下降37.6%。從區域來看,13個縣市區中有11個投資增速超過全市,鶴城區、中方縣、沅陵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突破100億元。
2015年納入統計的重點建設項目(不含跨區項目)256個,完成投資244.60億元。其中,交通項目完成投資14.02億元,城建項目完成投資60.66億元,工業項目完成投資76.74億元,商貿物流項目完成投資38.21億元,農業(水利)項目完成投資15.52億元,社會發展及民生項目完成投資21.30億元。
2015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17.21億元、成長 15.1%,提高29.1個百分點。房屋施工面積1394.90萬平方米、成長1.6%,其中,新開工面積439.04萬平方米、成長6.8%。房屋竣工面積331.03萬平方米、成長67.3%。商品房銷售面積402.08萬平方米、成長25.5%,其中期房254.07萬平方米、成長16.1%。商品房銷售額 145.34億元、成長43.5%,其中期房98.74萬平方米、成長46.3%。房屋待售面積138.52萬平方米、成長29.7%。
社會事業
國內貿易
201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2.76億元,成長11.5%。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 429.07億元、成長11.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3.68億元、成長11.0%。按消費類型統計,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總額33.18億元、406.97億元、14.67億元和47.93億元,分別成長12.6%、11.1%、13.0%和12.9%。
限額以上批零商品零售額133.49億元、成長5.0%,其中,汽車類零售額成長23.6%,石油及製品類下降9.1%,食品飲料煙酒類成長13.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3.8%,中西葯品類成長46.5%,日用品類成長2.1%,金銀珠寶類下降12.3%,通訊器材類成長17.8.6%,家具類成長0.3%,五金、電料類成長15.9%。
旅遊
2015年全市旅遊等級景區(點)增加至34個、成長17.2%,其中,4A級景區(點)5個、成長了25%。星級飯店45家。全年共接待旅遊人數3324.39萬人次、成長17.3%,其中,接待國內旅遊人數3316.34萬人次、成長17.2%,接待境外入境旅遊人數8.05萬人次、成長29.5%。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26.80億元、成長28%,其中,國內旅遊收入225.50億元、成長27.9%。
金融
全市2015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本外幣合計,下同)1478.30億元、成長(比年初,下同)18.3%。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成長18.6%,個人存款餘額1032.73億元、成長12.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832.54億元、成長19.3%,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成長19.8%,短期貸款163.64億元、成長16.55%,中長期貸款657.71億元、成長19.0%,個人消費信貸貸款174.63億元、成長27.5%。分行業看,農林牧漁業貸款餘額11.47億元、下降37.7%;製造業貸款餘額42.04億元、成長0.3%;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貸款餘額88.29億元、成長0.4%;批發與零售業貸款餘額44.68億元、成長17.3%;房地產業貸款餘額20.13億元、成長6.2%。
實現證券交易額2965.52億元、成長2.4倍。保險機構原保險保費收入39.08億元、成長24.8%,其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2.68億元、成長18.82%,壽險保費收入26.40億元、成長27.9%。各項賠付支出9.80億元、成長20%。
教育科技
2015年全市有普通高校3所。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學生4.29萬人、下降5.4%;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4.69萬人、下降4.1%;普通高中在校學生6.28萬人、成長4.4%;國中在校學生14.92萬人、成長0.9%;普通國小在校學生33.92萬人、成長4.9%;特殊教育在校學生0.13萬人,成長1.2倍。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51%。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99%。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3.59%。各類民辦學校651所、在校學生13.20萬人。義務教育階段合格學校556所,其中新增88所。平均受教育年限9.1年。落實義務教育保障資金4.87億元。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3215.3萬元,資助中職學生3.7萬人;發放國家獎學金、助學金3207.6萬元。
全市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有國家安排科技攻關計畫項目3項,承擔國家各類科技計畫項目4項。全年申請各項專利999件、成長30%,授權專利767件、成長78%,其中,發明專利35件、成長21%。簽訂技術契約218項、成長5.8%,成交金額2.44億元、成長26.4%。R&D經費(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比重0.5%。
文化衛生
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15個,公共圖書館 15 個,博物館(紀念館)8個,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達10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達20個。全年新聞出版業銷售收入2.63億元,全年新聞出版利潤總額0.27億元,完成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37.51億元、成長32.35%。文娛節慶活動異彩紛呈,成功承辦湖南省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第五屆中國·芷江和平文化節和紀念向警予同志誕辰120周年等重大活動。
全市擁有體育場地5407個、成長25%,其中,體育館5座,遊泳池28個。農民優育健身工程行政村3885個。全年獲全國冠軍25個,亞洲冠軍10個。
全市擁有衛生計生機構(含村衛生室)521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68個,村衛生室384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6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626個。衛生技術人員26021人,增加1451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9615人,增加549人;註冊護士10614人,增加932人。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防疫站)14個,有衛生技術人員498人。醫院、衛生院床位27293張。全市平均預期壽命76.5歲。
社會保障
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明顯加快。2015年度全面小康整體實現程度82%,比2014年提升5.2個百分點,綜合積分排名全省第6,比上年上升8個名次。市級榮獲全面小康管理成效優秀獎,中方縣、芷江縣、通道縣獲全面小康經濟快進縣獎,麻陽縣、新晃縣獲扶貧實績綜合優秀獎。
抽樣調查顯示,全市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2550元、成長9.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693元、成長7.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03、成長11.2%。城鄉居民收入比為(以農為1)2.87。恩格爾系數為35.6%。基尼系數為0.41。
新增城鎮就業3.6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8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8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25%以內。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10.10萬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54.99萬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3.54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90萬人,參保率98.7%。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人數9.02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經費2.84億元,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人數33.50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經費4.49億元。全市擁有福利院14所、敬老院202所,在全國率先啓動550個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關愛服務中心建設。銷售社會福利彩票5.1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37億元。開工保障性住房4.3萬套,改造農村危舊房2.1萬戶。
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858元,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302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940元。食品煙酒消費支出3506元,佔消費支出的35.6%;衣著消費支出662元,佔消費支出的6.7%;居住消費支行1841元,佔消費支出的18.7%;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612元,佔消費支出的6.2%;交通通信消費支出1118元,佔消費支出的11.3%;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1297元,佔消費支出的13.2%;醫療保健消費支出695元,佔消費支出的7.0%。
對外經濟
2015年實現進出口總額(海關口徑)4441萬美元、下降57.9%,其中,出口總額3515萬美元、下降64.4%,進口總額926萬美元、成長34.8%。
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6個,契約使用外資2513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394萬美元,分別成長46.5%和4.5%。新批境內省外項目78個,契約利用境內省外資金123.72億元、下降34.4,實際引進境內省外資金174.62億元、成長13.9%。新批境內市外項目252個、下降14.9%,契約利用境內市外資金382.67億元、下降37.2%,實際引進境內市外資金479.77億元、成長16.1%。
交通
2014年長昆客運專線懷化段順利通車(市境內設漵浦南站、懷化南站、芷江站、新晃西站四個客運站),懷化正式步入了“高鐵時代”。婁懷高速全線貫通,繞城高速建成通車。全年全社會運輸周轉量(不含鐵路、航空)94.35億噸公裏、成長20.2%,客運周轉量成長20.7%,貨物周轉量成長16.5%。其中,公路貨運周轉量達79.41億噸公裏、成長20.3%,公路客運周轉量達39.17億人公裏、成長17.8%。年末全市擁有民用車輛68.79萬輛、成長18.8%,其中,轎車9.03萬輛。全年凈增民用車輛10.88萬輛,其中私有車輛10.73萬輛、佔全年凈增車輛的98.6%。機動車駕駛員73.81萬人,其中汽車駕駛員39.00萬人,機動車駕駛員人數凈增8.16萬人、成長1.59倍,汽車駕駛員凈增6.41萬人、成長2.75倍。
2015年末公路通車裏程達20571.35公裏,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裏程675公裏。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22.77萬輛、成長19.6%,其中,轎車11.04萬輛。本年新註冊汽車4.03萬輛。全年貨運周轉量101.27億噸公裏、成長13.0%,客運周轉量43.22萬人公裏、成長6.1%。
- 航空
芷江機場位于湖南省懷化市,建于1937年,初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飛虎隊支援中國抗戰的一個重要基地,現機場建上飛虎隊陳列室。2003年1月機場進行改擴建動工,建設為民用機場,是繼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等之後湖南省內第5個民用機場。2005年12月19日正式通航,首期開通芷江-廣州(經停長沙)航線。改擴建後的芷江機場佔地1762畝,跑道長2000米,寬45米,厚度0.3米,兩側道肩各1.5米,聯絡道長208米,停機坪10500平方米(100米×105米),跑道兩端設有長60米,寬48米的防吹坪,飛行區障礙物處理高度除滿足CRJ-200型支線飛行安全使用外,還考慮滿足B737-300型飛機使用要求。機場建設標準為3C級。航站樓2400平方米。芷江機場為懷化的唯一航空港,是一個3C國內支線機場(軍民合用),可滿足波音737—300型飛機(140個座位)全載起降。
- 鐵路
懷化的崛起是縱貫東西南北的湘黔鐵路、焦柳鐵路交匯所開始創造的奇跡。隨著滬昆客運專線的即將建設和渝懷鐵路的東延規劃(懷永郴和懷邵衡鐵路),懷化的西進東出、北上南下將更加便捷;福州至成都、呼和浩特至北海兩條國家級通訊光纜在市區交匯。鐵路建設項目有在建長昆鐵路客運專線、懷邵衡鐵路、渝懷增建二線和懷化鐵路樞紐改造工程。
長昆客專為國家重點工程、省部共建,在湖南境內正線裏程416公裏,在我市境內正線裏程175.5公裏,途徑漵浦、辰溪、中方、鶴城、芷江、新晃6個縣(區),設有懷化南站、漵浦南站、芷江站、新晃西站等四個站,總投資252.3億元。
懷邵衡鐵路于2013年12月獲國家發改委批復,全長318公裏,線路等級為國鐵級,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度為200公裏/小時,規劃輸送能力為客車50對r/日、貨運5000萬噸/年,預計投資總額為324.3億元。在我市境內正線裏程60公裏,途經鶴城、中方、洪江三個縣(市、區),預計總投資60億元,2014年6月已開工。
渝懷鐵路增建二線在我市境內正線裏程65公裏,途經麻陽、鶴城,預計總投資37.8億元(2015開工)。
張吉懷高速鐵路(張家界-吉首-懷化客運專線)起于在建的黔張常鐵路張家界西站,途徑3個市州7個縣市區,終點在懷化南站,懷化境內設麻陽西站、懷化南站2座車站,其中懷化南站為在建或既有車站,麻陽西為新設中間站。
懷化鐵路樞紐改造項目正處前期規劃研究和設計階段。
- 高速公路
1、滬昆高速(國網編號G60)懷化段:東接邵陽、西通貴州,橫穿我市中部的洪江市以及中方、芷江、新晃三縣,境內長156公裏,分邵懷、懷新兩段建設,2007年11月建成通車。設有安江、中方、竹田(樞紐)、芷江、土橋和新晃互通,預留鐵山、洞坪兩處互通。
2、杭瑞高速(國網編號G56)懷化段:東接常德、西連湘西州,橫穿我市北部的沅陵縣,境內長103公裏,是常吉高速公路的一部分,2008年底建成通車。設有官庄、馬底澤、沅陵、筲箕灣互通。
3、包茂高速(國網編號G65)懷化段:北連湘西州、南通廣西,縱貫我市的麻陽、鶴城、芷江、中方、洪江市、會同、靖州、通道8個縣(市區),境內長266公裏。其中吉懷段已于2012年通車。懷化南至通道高速公路于2009年開工建設,2013年12月建成通車。全線設石羊哨、麻陽、隆家堡、黃金坳(預留、樞紐)、懷化西、懷化南、竹田(樞紐)、桐木、黔城(洪江)、江市、坪村、會同、甘棠、靖州、臨口、通道、隴城互通,預留寨牙互通。
4、婁懷高速懷化段(省網編號S70):東連婁底,經過漵浦、辰溪、中方三縣,在鶴城區黃金坳接包茂高速公路,境內長約131公裏,設兩江、橋江、漵浦、大江口、火馬沖(辰溪)、小龍門、花橋、瀘陽(樞紐)、懷化北互通。于2009年開工,分新漵和漵懷兩段進行建設,漵懷段2013年12月已建成通車,新漵段計畫2014年上半年通車。
5、懷化繞城高速公路:起于主城區東北的瀘陽,接婁懷高速公路,穿過主城區東南外緣,至城西南的李公灣,接包茂高速公路,與包茂高速公路懷化城西段及婁懷高速公路懷化城北段共同構成了懷化城區高速公路外環線,設懷化東、楊村、懷化南互通。全長24公裏。于2010年底開工,2014年已建成通車。
6、懷化至芷江高速公路:東起懷化城西,接包茂和婁懷高速公路,西至芷江城西,接滬昆高速公路,全長約35公裏。已列入“十二五”建設規劃,正在進行前期工作。
7、沅陵至辰溪高速公路:北起沅陵縣筲箕灣,接杭瑞高速公路,經辰溪縣城,南至辰溪縣火馬沖接婁懷高速公路,全長約45公裏。已列入“十二五”建設規劃,準備啓動前期工作。
8、益漵高速公路漵浦段:東連益陽安化,經低庄鎮至漵浦縣城接婁懷高速公路,境內長36公裏。已列入“十二五”建設規劃,正在進行前期工作。
9、漵洞高速公路漵浦段:北起漵浦縣城,接婁懷高速公路,縱貫漵浦縣中南部,經北鬥溪(滬昆鐵路客運專線車站)、龍潭等鄉鎮,接連邵陽洞口縣,境內長約70公裏。
10、張安高速公路沅陵段:北接張家界、南連益陽安化,縱貫我市沅陵縣東部,境內長約70公裏,線路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11、松從高速懷化段:松從高速系貴州省規劃的一條縱貫其東部的高速公路,其間穿過我市新晃縣,境內長37公裏,已列入“十二五”建設規劃,正在進行前期工作。
國道方面,轄區內現有G209、G319、G320“一縱二橫”3條國道,共長690公裏。
歷史文化
美食特產
芷江鴨

芷江人將鴨頭、鴨腳、鴨翅稱為桌上的三傑,用于款待客人。客人來到芷江,如果不吃芷江鴨,實是一大遺憾。如今芷江鴨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已名聞天下,往外打了出去,成批的加工,上市場進超市銷售,顧客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芷江鴨了。
沅陵酥糖
沅陵酥糖是沅陵縣傳統食品。相傳于明朝中期已開始製作,有500多年生產歷史。以當地出產的芝麻為主要原料,加拌飴糖、榴花粗糖、花生油、面粉精製而成。具有香、甜、脆的特點,營養豐富,且有潤肺和助消化等功用。
雪峰烏骨雞
肉質細嫩,味道清香可口,營養價值高。據中國營養源研究所檢驗,粗蛋白含量高達23%,特別是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居各類家禽之首,並含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極高的食用滋補價值。
黔陽冰糖橙
黔陽冰糖橙色紅鮮亮,果勻無核,含糖12.8—14.5%,可溶性固形物16.3—18.4%,其味濃甜、肉質脆嫩。 2013年,全市冰糖橙栽培面積已達10萬畝,年產量8萬噸,黔陽冰糖橙暢銷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大中城市。2006年被評為“中華名果”,2007年被列入國家原產地保護地理標志產品,2008中國(北京)國際地理標志產品展覽會上洪江市選送的黔陽冰糖橙榮獲水果類唯一金獎。
安江香柚
洪江市安江栽培柚子有1000多年的歷史,並成為從唐以來歷代王朝的貢品。安江香柚呈卵圓形,熟果為檸檬色,單果重量1.5公斤左右,果肉每個13瓣左右,甜香汁多。香柚含有大量的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和鈣、磷、鐵等元素,果肉有助消化、化痰止咳、醒酒的妙用。柚子皮可入葯,具有理氣、健脾、化痰的功能。香抽樹為常綠喬木,每年10月中為果實成熟期。
藕心香糖
芷江縣地方特產,又名“薄荷酥”。主要原料有白糖、植物油、奶油、薄荷,經過獨特工藝製作而成。每根有16個主孔、9個副孔、孔孔相通,形同藕心,故名。其特點是色白如玉,松酥香甜,便于攜帶。
通道侗家腌肉
俗稱接肉,侗稱酸肉,有豬肉、鴨肉、牛肉、牛排等。製作時間以冬季最佳。製作方法是:用盆漬鹽,略晾幹,以木桶腌製,底層用糯飯或糊糯作槽,每鋪一層加一層槽,然後用竹葉或棕片蓋一層,再加木蓋,封嚴,用大石壓緊,數月即可食。腌肉不必烹飪,色艷味鹹,亦可煎炒或烤炙,以火炙最香。
通道侗織錦
據史書記載,侗錦“用木棉線染成五色織之,質粗有文彩,亦有花木禽獸各樣,精者冰之水不敗,漬之油不污”。侗錦的花紋主要有花木形,如芙蓉、牡丹;鳥獸形,如對鳳、鴛鴦;器物形,如樓閣、銀鉤;還有幾何圖案,色彩絢麗。圖案大方,結構嚴謹。侗錦採用對比強烈的色澤,配上絢麗多姿的各種圖案,具有濃艷粗獷的藝術風格,主要用做衣裙、巾被、門簾、背包、胸巾、枕頭等。
明山石雕
明山石雕產于湖南省芷江縣明山,該石質地均勻細膩,色彩紛呈,文理清晰,軟硬適度,成板性能好,是歷代理想的石雕工藝和建築裝飾材料,曾被定為貢石送往朝廷。早在南宋時期,芷江人民就開始利用明山石製作各種工藝品。明山石雕的傑出代表是明山石硯。
碣灘茶
產于沅陵沅水河畔,因沅陵古屬辰州府,故又名辰州碣灘茶。碣灘出產的茶葉有毛尖和綠茶兩種,形、色、香、味俱佳。從外形看,條索勻整重實,鋒苗好,銀毫顯露,色澤翠綠;沖泡後,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爽,濃香撲鼻。
靖州雕花蜜餞
靖州雕花蜜餞,又名萬花茶,是靖州傳統工藝美術食品。它是利用各種瓜,果、蔬菜的根、莖、葉、花、果,用小巧柳葉刀進行精雕細刻加工而成的傳統工藝茶點、補品、觀賞品、食品。其工藝造型有奇花異草,飛禽走獸、人物、山水、器皿等。鐫刻分平雕,通雕、浮雕三種,造型立體感強,栩栩如生,靖州雕花蜜餞源于東周時期,世代相傳,成為靖州民間歷代上貢朝廷的御品。
穿絲籃
穿絲籃是沅陵特製手工藝產品,它是一色的楠竹製作,中間不加任何金屬材料。籃身呈橢圓形狀,整個籃子由三根籃圈,兩百多根竹絲穿製而成。三根籃圈上下搭配巧妙,銜接平滑,吻合自然,竹絲大小均勻,排列密度恰當。間隔距離都為1釐米左右。具有小巧玲瓏、美觀大方、經久耐用等特點。穿絲籃的製作原料都是經過高溫煮烤,不發酶、不生蟲,因而盛裝食品非常清潔衛生。
洪江血耙鴨
洪江血耙鴨是具有典型湘西風味的名菜,發源于洪江市。烹飪時,把鴨肉及幹紅椒、生姜、樟腦、糯米粑用旺火在沸騰的油裏炸熟,然後放清水,倒入鴨血等,小火煨煮,成品以其濃香、味足、色金黃,質酥肥而著稱。
中方縣湘珍珠
湘珍珠葡萄果形橢圓,果皮黑色,有果粉、灰白色,肉質細嫩,多汁濃香,風味獨特。口感好,湘珍珠葡萄含糖量達15.38﹪,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人體所需要的十多種氨基酸,而且富硒,是老少皆宜的純天然優質營養水果,極具極高的市場價值。
靖州楊梅
靖州楊梅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史。靖州楊梅小、品質優良、營養豐富而著稱。果大色鮮--平均果重≥11.6g,最大果重≥28.78g,成熟的果實分別呈現出紫紅、鮮紅、粉紅和潔白的色澤。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年連續榮獲湖南省優質水果評比金質獎。
風景名勝
懷化著名紀念地有芷江縣的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坊、會同縣的粟裕公園、漵浦縣的向警予故居。名勝古跡有一批懷化古村、洪江市黔城古城的芙蓉樓、通道縣的回龍橋、沅陵縣的龍興講寺、新晃縣的大橋溪遺址、洪江古商城等。
高椅古村
高椅古村是重要的懷化古村之一,位于會同縣城東北48公裏處的高椅鄉高椅村。其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村庄猶如坐落在高圍椅之中,高椅也因此而得名。全村有農戶594戶,共2205人,85%的村民為楊姓,侗族,系南宋誥封“威遠侯”楊再思的後裔。該村落較完整地儲存著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到清光緒七年(1881年)間修建的民居104棟,建築面積達19416平方米。古村落儲存完整,規模較大,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內涵,而且自然風光優美,生態環境保護良好,交通較為便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1998年高椅古民居群被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雜交水稻紀念園
雜交水稻紀念園位于湖南省懷化市安江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景區、湖南省紅色旅遊區,這裏是雜交水稻發源地,雜交水稻從安江,從安江農校走向世界。
世界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始建于1939年勝覺寺,其前身是湖南省立第十職業學校、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現在是懷化職業技術學校安江辦學點。紀念園完整儲存了1939年至1986年所建的各類教學樓及科研設施,建築規模大、時代特征鮮明、文化內涵豐富,這裏不僅見證了袁隆平及其團隊研究雜交水稻的奮鬥足跡,是袁隆平重要的學術思想和精神的集中體現地,也儲存了抗日戰爭期間的美軍飛虎隊的醫院,獨具蘇式建築風格的紅房子。
2011年11月安江農校紀念園正式掛牌成為第二炮兵理想基地,2011年12月通過國家AAA級景區工作評定,正式成為國家AAA級景區。
黔陽古城
黔陽古城位于洪江市黔城鎮,是全國儲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環水,是湘楚苗地邊陲重鎮,素有“滇黔門戶”和“湘西第一古鎮”之稱。比雲南麗江大研古鎮早100年,較湖南省內的鳳凰古城早900年,可以感受到停留在這裏的古老時光。2013年獲評為國家4A景區。
黔城古建築群與黔陽芙蓉樓于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雙雙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洪江古商城
洪江古商城位于洪江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佳古城”。起源于春秋、始建于唐朝、鼎盛于明清,是我國唯一儲存完好的明清古商城,堪稱“中國第一古商城,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活化石’”。儲存完好的古建築群全國罕見。在古商城“七沖八巷九條街”的整體格局中,近10萬平方米、380餘棟明清古窨子屋建築呈“井”字型布局排列,10大會館、18家報館、23家錢庄、34所學堂、48個半戲台、50多家青樓、60餘家煙館、上百個店鋪和近千家作坊散落其中。
芷江受降紀念坊
芷江受降紀念坊坐落在芷江縣飛機坪邊的七裏橋磨溪口旁。原坊建于日本投降後兩年的一九四七年二月,“文化大革命”中被全部毀壞,一九八五年人民政府在原址上按原坊原樣重新修建,2010年再次新修建。全坊為水泥建築,四柱三拱門,高8.5米,寬10.64米,結構雄偉,氣勢巍峨。受降紀念坊建于1946年2月,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標志,是中華民族偉大不朽的歷史豐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歷史見證,是全球六座凱旋門之一。受降舊址建于1938年,由受降會場、中國陸軍總司令部、何應欽辦公室三棟魚鱗板雙層木結構平房組成。
龍興講寺
龍興講寺在沅陵縣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始建于唐貞觀二年(628年),距今已1370多年,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學院。唐太宗敕建江南講寺並賜名龍興,是有其深刻政治含義的,是希望借此通過佛法傳播,感化“判服無常”的西南群蠻,實現教化一方,穩定一方,進而達到穩固朝廷對江南的統治,使國家更好的集中力量鎮壓邊疆各民族和反唐勢力,保障大唐帝業迅速興起。
萬佛山
主體位于通道侗族自治縣,現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AAAA景區,毗鄰國內著名旅遊城市桂林,現已納入“大桂林”旅遊文化圈。原名迎風山,典型的丹霞地貌,曾作為湖南省國家首批備選沖刺世界遺產 。2013年4月27日,萬佛山正式開園運營。正式開園運營。古時有“南七十二廟,北三十六寺”之說,成了佛門勝地,得名萬佛山。山腳,有一個石板床,相傳呂洞賓路過時在此歇息,故有民間詩“仙人府”。
飛山寺
飛山寺,它建于戰國時期,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此廟經過了無數次風霜。特別是公元一九六六年“文革”期間,遭到了嚴重的毀滅性的破壞,直到公元2008年在當地信士滿延武、莫開偉的帶領下,發善心捐巨款,再次修復。
侗族龍津風雨橋
龍津風雨橋位于湖南省芷江縣,自明代萬歷十九年(1591年)名僧寬雲帶頭捐建建成起,幾經圮毀,多次修復,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賈遊客往來雲集最繁華的地方,史稱“三楚西南第一橋”。龍津風雨橋全長146.7米,寬12.2米,為當今世界第一大風雨橋。該橋人行道寬5.8米,長廊兩側共設廂房式店面94間,隔間建有7處涼亭,亭最高17.99米,整個風雨橋與全國內陸最大的媽祖廟——天後宮、河東侗鄉吊腳樓群相互輝映。該橋為全木質架構,無一釘一鉚。
五溪文化廣場
廣場佔地320畝,其中水域面積60畝,分為中心廣場區、人工園區和自然生態區。廣場中心有我國著名雕塑家朱惟精創作的雕塑圖騰柱《五溪文化》。整個廣場設計以人為本,“借景”自然空間,以歷史與民族文化為背景,烘托出環境保護與守望家園的主題。
著名人物
城市榮譽
1992年1月17日 | 全省第一個國家級“雙擁模範城” |
2004年 | 國雙擁模範城 |
2007年 | 2006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2008年10月18日 | 中國第一古城古鎮古村群落 |
2008年10月22日 | 省級衛生城市 |
2011年10月27日 |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
2012年2月27日 | 第6次獲全國雙擁模範城 |
2012年 | 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 |
2014年3月7日 | 新能源示範城 |
2014年11月17日 | 第二批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市 |
2015年3月4日 | 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 |
2015年7月 |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