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03年,馬相伯先生建立了震旦公學;
1905年,震旦公學因外籍傳教士南從周篡奪校政發生風潮,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學學生脫離震旦,擁戴馬相伯在吳淞創辦復旦公學,馬相伯、葉仲裕等邀請熱心教育事業的嚴復、張謇、熊希齡等28人為校董,籌集復旦建校資金。兩江總督撥銀1萬兩,並借吳淞提督衙門為臨時校舍。當年中秋節翌日,民辦官助的復旦公學正式開學。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復旦學生多數參加革命軍;加上經費停發,學校本土又為光復軍司令部佔用,學校一度停辦。
1912年~1916年,共培養大學預科畢業生十五人,中學畢業生一百五十人。其中著名的有張志讓、孫越崎等人。
1917年,復旦公學升格,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下設文、理、商三科以及預科和中學部,首任校長李登輝。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內遷重慶北碚,
1929年,復旦大學進行系科改組,增設新聞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其時全校共有17個系,分屬文、理、法、商四個學院。
1937年,復旦大學發展為具有文、理、法、商四學院,十六系科的大 學。還附設有中學、實驗中學各一所,義務國小二所。復旦大學已成為中國東南的重要學府。

1938年秋,復旦渝校陸續增設史地系、數理系、統計系、農墾專修科、園藝系、農場、茶葉組、農藝系等。
1940年秋,復旦渝校建立農學院。
1941年,改為“國立復旦大學”。
1946年,學校遷回上海江灣原址。
1949年,學校設立文、 理、法、商、農五院20多個系(科)。魯迅、郭沫若、鄒韜奮、老舍、竺可楨、馬寅初等著名學者曾到校演講或任教。
1950年,復旦大學的海洋系並入山東大學,暨南大學的文、法、商三院,同濟大學的文、法兩院,以及浙江大學、國立英士大學的部分系科並入復旦大學。
1952年秋,復旦大學的法學院、商學院、農學院調出,分別成立了華東政法學院、上海財經學院和沈陽農學院(即沈陽農業大學);而華東地區的浙江大學、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安徽大學、金陵大學、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震旦大學、(上海)大同大學、光華大學、大夏大學、上海學院、中華工商高等專科學校、中國新聞高等專科學校等高等院校的文、理科有關院系並入復旦大學,學校由套用學科見長的高校變為文理綜合大學,在解放初期享有“江南”的美譽。
二十世紀80年代以後,復旦逐步發展成為一所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科學以及管理科學在內的高水準研究型大學。
1995年復旦大學90周年校慶,江澤民主席為復旦題詞:面向新世紀,把復旦大學建設成為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社會主義綜合性大學。
2000年4月27日,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合並,成立新的復旦大學。上海醫科大學與復旦大學強強合並,進一步拓寬了復旦大學的學科結構,為建設國際一流的綜合性大學的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5年百年校慶,國家主席胡錦濤發來賀信,賀信中稱復旦大學是“由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參加校慶大會並致詞。國家郵政總局發行復旦百年校慶紀念郵票,這是繼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後中國第二次為一所大學百年校慶發行郵票。2006年,“復旦” 被評為上海市著名商標;
2007年,“復旦”商標(包括“復旦”二字和圖形標識)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教育類),復旦因此成為繼清華之後,中國第二所獲此殊榮的高校。東京大學隻接收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中國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並由該大學校長推薦的學生到該校就讀大學院碩士課程及專業學位課程,給予ADK中國育英基金獎學金,主要目的在于協助培養中國各個領域的下一代領導人材。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復旦大學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2個、國家衛生部重點實驗室9個、總後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8個、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8個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6個、“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7個。
套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 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專用積體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 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糖復合物 | 聽覺醫學 |
抗生素臨床葯理 | 近視眼研究 |
手功能重建 | 癌變與侵襲原理 |
醫學技術評估 | 新生兒疾病 |
醫學分子病毒學 |
全軍智慧型化遞葯 |
現代套用數學 | 器官移植 |
分子催化與功能材料 | 女性生殖內分泌相關疾病 |
智慧型信息處理 | 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 |
周圍神經顯微外科 | 視覺損害與重建(籌) |
醫學圖像處理與電腦輔助手術 | 乳腺腫瘤(籌) |
先進塗料工程研究中心 | 先進儀器製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網路信息安全審計與監控工程研究中心 | 先進照明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上海超精密光學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消化內鏡診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 | 傳播與信息研究中心 |
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 美國研究中心 |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 世界經濟研究所 |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 | 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 |
上海超精密光學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海消化內鏡診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 | 傳播與信息研究中心 |
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 美國研究中心 |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 | 世界經濟研究所 |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 | 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復旦大學誕生了中國第一台質子靜電加速器、第一台電子模擬電腦和第一個ALGOL-60編譯器,第一台X.25分組交換機,第一套因特網監控裝備、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數位電子電腦。
“十五”期間,復旦大學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第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單位)、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還獲得授權專利436項,發表國際論文6656篇(含SCIE、EI和ISTP),其中在國際頂尖學術刊物Science、Nature、Cell等雜志上發表了9篇論文。
根據2009年資料顯示:復旦大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在歷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中,該校的獲獎等級和總數都領先,其中《中國歷史地圖集》、《英漢大詞典》、《中國文學批評通史》獲特等獎;有5項成果獲2000年首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項目優秀成果獎,其中由陸谷孫教授主編的《英漢大詞典》獲一等獎,是上海地區唯一的一等獎得主。在2003年教育部中國高校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的評比中,該校有5部著作榮獲一等獎,獲一等獎著作數排名全國第一。2004年該校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82項,鄧小平理論研究與宣傳優秀成果獎12項,蔣學模、劉放桐獲得首次設立的學術貢獻獎;在2004年上海市的社科評獎中,該校獲獎總數佔全市的32%。2004年該校又獲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8項,獲獎總數大幅度提高並首次位列上海高校第一。在2003年、2004年、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中,該校分別有20、28、23個項目立項,立項數連續數年位列上海高校第一。該校還多次獲得中國圖書一等獎、“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上海市優秀圖書特等獎等獎項;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立項數均躍升全國第一。

截至2014年,復旦大學有15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數量位居全國第二,理工科有3個學科進入了世界前100名。根據2007年資料顯示:該校共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項目)8項、863課題6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8項。
復旦大學在專用積體電路、電腦網路工程、生物技術、有機納米材料和催化劑研究等方面開發了一系列科技成果,產生了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在非線性數學、先進材料、人類基因組學、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等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進展。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與美國國立衛生院合作,聯合開發出一種針對MERS冠狀病毒的超強活性全人源中和抗體M336,動物實驗非常有效。MERS病毒在體內有很高的病毒載量,靠抗體殺死病毒比較有效,比研製抗MERS病毒要快得多。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復旦大學圖書館有館藏文獻519萬冊,其中線裝古籍40萬冊(包括善本6萬冊),年訂購中西文紙本期刊 7000 餘種,可使用的電子圖書近200萬種、中西文全文電子期刊近3.5萬餘種,各類資料庫近300種。
學術期刊
文科類: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復旦教育論壇》, 《當代修辭學》, 《研究與發展管理》, 《世界經濟文匯》, 《世界經濟情況》, 《新聞大學》。
理科類:《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數學年刊A輯。
醫科類:《復旦學報》(醫學版),《中國臨床醫學》, 《中國癌症雜志》,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微生物與感染》,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中國醫學電腦成像雜志》。
學術交流
美國總統羅納德·威爾遜·裏根、法國總統德斯坦、荷蘭首相呂貝爾斯、以色列總理拉賓、挪威首相布倫特蘭、美國國務卿克裏斯托弗、比利時首相邁斯塔特、印度副總理納拉亞南、亞塞拜然國民議會主席阿列斯克羅夫、韓國前總統金大中、美國微軟公司前總裁比爾· 蓋茨、巴基斯坦總統馬姆努恩·海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相繼訪問了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積極參與各類重要國際大學組織,繼1998年成功舉辦東亞研究型大學年會之後,2000年成功舉辦21世紀大學校長協會第4次年會,2001年又成功舉辦了“環太平洋大學協會”第5次年會。隨著國際地位的提升,該校主辦了相當多的學術會議, 2002年學校主辦了國際數學聯盟執委會會議、國際合成金屬會議和第七屆世界對外漢語教學會議等高規格、大規模的國際學術會議,2004年舉辦國際學術會議60場次。

復旦大學與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世界一流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和合作交流關系,如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香港大學、德國柏林大學、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巴黎高科、英國牛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該校校董會熱心學校工作,該校每年都得到國內、外校董及社會各界的大力資助。
辦學條件
院系機構
截至2014年,復旦大學有直屬院(系)30個,設有大學部專業70個。
復旦學院(大學部生院)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科管理機構) |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 | |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 |||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 |||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 |||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 | |||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 | 復旦大學體育教學部 |
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 |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
復旦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 復旦大學實驗動物科學部 |
復旦大學放射醫學研究所 |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
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學與技術系 | 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研究所 |
復旦大學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 |
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 | 復旦大學專用材料與裝備技術研究院 |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 |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
復旦大學網路教育學院 | 復旦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 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籌) | |||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復旦大學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博士點154個,碩士點229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4個。並設有2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有1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上海市重點學科20個。
一級學科 | ||
哲學 | 理論經濟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新聞傳播學 | 數學 | 物理學 |
化學 | 生物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基礎醫學 | 中西醫結合 | |
二級學科 | ||
產業經濟學 | 金融學 | 政治學理論 |
國際關系 | 歷史地理學 | 中國近現代史 |
電腦軟體與理論 | 內科學(心血管病) | 內科學(腎病) |
內科學(傳染病) | 兒科學 | 神經病學 |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 外科學 | 眼科學 |
耳鼻咽喉科學 | 婦產科學 | 腫瘤學 |
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 |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
哲學 | 理論經濟學 | 套用經濟學 | 法學 | 政治學 |
社會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 中國語言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新聞傳播學 | 考古學 |
中國史 | 世界史 | 數學 | 物理學 | 化學 |
生物學 | 生態學 | 統計學 | 光學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電腦科學與技術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 | 軟體工程 |
基礎醫學 | 臨床醫學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中西醫結合 | 葯學 |
護理學 | 口腔醫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工商管理 | 公共管理 |
- 學校排名
在2014年QS全球大學排行榜中,復旦大學排名全球第71位,中國第三。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復旦大學有教職工5800人,其中專任教師2700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6人,其中專職院士23人,博士生導師近660餘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講座教授106人,復旦大學傑出教授3人、特聘教授10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含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30人,“973”首席科學家6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3人。

截至2014年,復旦大學畢業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人數排全國第二名(超過清華大學),兩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總數在全國名列前茅。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復旦大學有3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
獲選年份 |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
2010 | 美學 | 朱立元 |
當代中國政治製度 | 浦興祖 | |
概率論 | 張新生 | |
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 | 童兵 | |
近代物理實驗 | 張新夷 | |
醫學導論 | 魯映青 | |
2009 | 文科物理 | 王炎森,馬世紅 |
腫瘤學概論 | 蔣國梁 | |
葯理學 | 朱依淳 |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選讀 | 吳曉明 | |
2008 | 中國文學批評史 | 黃霖 |
大學物理實驗 | 張新夷 | |
新聞學概論 | 李良榮 | |
西方哲學史 | 俞吾金 | |
史學導論 | 章清 | |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 顧鈺民 | |
婦產科學 | 豐有吉 | |
法醫學 | 趙子琴 | |
耳鼻咽喉科學 | 王正敏 | |
2007 | 熱力學與統計原理 | 孫鑫 |
局部解剖學 | 李瑞錫 | |
物理化學A | 範康年 | |
2006 | 預防醫學 | 傅華 彭偉霞 |
兒科學 | 桂永浩 | |
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 | 陳思和 | |
數學分析 | 陳紀修 | |
2005 | 審計學 | 李若山 |
健康評估(高職) | 呂探雲 | |
內科學 | 王吉耀 | |
2004 | 醫學遺傳學 | 左伋 |
量子力學 | 蘇汝鏗 | |
遺傳學 | 喬守怡 | |
譜學導論 | 範康年 | |
總量經濟學 | 袁志剛 | |
中國古代文學史 | 駱玉明 | |
2003 | 大學英語 | 邱東林 |
管理信息系統 | 黃麗華 | |
現代西方哲學 | 劉放桐 |
新聞學 | 漢語言文學 | 物理學 | 數學與套用數學 | 管理科學 |
微電子學 | 預防醫學 | 基礎醫學 | 化學 | 核技術 |
軟體工程(設3個專業方向) | 生物科學 | 經濟學 | 國際政治 | 歷史學 |
臨床醫學 | 哲學 |
文化傳統
校名
“復旦”校名,由復旦先賢于右任先生提出,取自《尚書大傳·虞夏》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復旦”二字,其一取旦旦努力,振興中華之深義;二取“復我震旦”,反韃愛國之意志;三取光輝絢爛,自強不息之意。以每天都充滿希望的日出,寄寓著興學救國的宏大理想。

校歌
復旦復旦旦復旦,巍巍學府文章煥,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無羈絆;無羈絆,前程遠,向前、向前,向前進展!復旦復旦旦復旦,日月光華同燦爛!
復旦復旦旦復旦,師生一德精神貫,鞏固學校維護國家,先憂後樂交相勉;交相勉,前程遠,向前、向前,向前進展!復旦復旦旦復旦,日月光華同燦爛!
復旦復旦旦復旦,滬濱屹立東南冠,作育國士恢廓學風,震歐鑠美聲名滿。聲名滿,前程遠,向前、向前,向前進展!復旦復旦旦復旦,日月光華同燦爛!
校花
白玉蘭,1913年3月,春寒料峭,復旦公學剛剛從吳淞遷入上海西區徐家匯的李公祠。庭院中有數株白玉蘭樹,師生譽之為“花中君子”,以她為校花。1947年李登輝正式提議白玉蘭為復旦校花。1986年,白玉蘭被上海市民選為市花。
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校訓精神
校風:文明、健康、團結、奮發

學風:刻苦、嚴謹、求實、創新
教學原則:通才教育,按類教學
教學理念: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
復旦精神:愛國奉獻,學術獨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
學生社團
1979年,“文革”後,復旦大學成立了第一個學生社團——書畫協會。根據復旦大學校園網顯示:該校設已有191個學生社團,其中邯鄲校區156個,楓林校區30個,張江校區5個,社團分18個類別,由該校大學學生會社團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進行統一服務管理。
校友會
截至2014年,復旦大學創辦已百餘年,培養了近27萬各類高貭素人才,校友遍布世界各地。伴隨著該校百年變遷,校友會在各個歷史階段都為該校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該校(包括原上海醫科大學)在海內外各地共有校友會84個,其中國內校友會64個,海外和港台地區校友會20個,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復旦校友聯絡網。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姓名 | 解放前(任期) | 姓名 | 解放後(任期) |
---|---|---|---|
校長 馬相伯 | (1905~1906) (1910~1912) | ------------- | |
校長嚴復 | (1906~1907) | ------------- | |
監督夏敬觀 | (1907~1909) | ------------- | |
監督高鳳謙 | (1909~1910) | ------------- | |
校長李登輝 | ( 1913~1936.7) | ------------- | |
代理校長 唐路園 | (1918~1919) | ------------- | |
代理校長郭任遠 | (1924. 7~1925. 3) | ------------- | |
代理校長錢新之 | (1936. 8~1940. 5) | (2009.1~2014.10) | |
校長吳南軒 | (1940. 5~1943. 2) | (2014.10~) | |
校長章益 | (1943. 2~1949. 7) | ------- | ------------- |
校園環境
學校布局
復旦大學以邯鄲校區、江灣新校區為一體,以楓林校區、張江校區為兩翼。根據復旦大學校園網資料顯示:校園面積共有244.32萬平方米,契約3700餘畝。其中,邯鄲校區土地合1500餘畝,楓林校區土地192123平方米,合288畝,張江校區228176平方米,契約350畝,江灣校區規劃面積1600餘畝,學生均佔地面積76.5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49.23萬平方米。

復旦大學邯鄲校區:通稱“本部”,是復旦主要的校區,是大部分院系的所在地,其正門位于邯鄲路220號,近五角場,佔地922297平方米,合1383畝,所有大一新生都將進入位于邯鄲校區的四大書院進行為其一年的通識教育的學習。
復旦大學楓林校區:通稱“醫學院校區”原上海醫科大學校址,徐匯區醫學院路138號,佔地192123平方米,合288畝,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所在地,包括除葯學院外的醫學學院。
復旦大學張江校區:坐落于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張衡路825號,佔地228176平方米,合342畝,位于張衡路825號,是微電子研究院、軟體學院以及葯學院的所在地。
復旦大學江灣校區:位于楊浦區西北角浦區淞滬路2005號,新江灣城的西北部,校區距江灣城市副中心約1.5公裏,距復旦大學邯鄲路校區約3.5公裏,一期工程將建設面積共92970平方米,新校區規劃安排全日製在校生10000人,其中,大學部生3000人,研究生4000人,留學生3000人,現為法學院所在地。
校內建築
復旦大學博物館:坐落于環境幽雅的校園西區大草坪附近,館舍坐西朝東,為一棟上下兩層的復旦大學早起建築,面積約一千六百平方,在國家文物局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文博學院撥專款對該建築進行了全面的改建和內裝修,並著手添置設備,配備業務人員,于1992年元旦正式開館。
文科樓: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規劃在邯鄲路以南,學校中軸線上,建立文科樓。1987年末建成後,中文、外文、歷史、哲學、新聞等文科院系陸續從登輝環路周圍的解放前建築群搬入嶄新的13層文科大樓,電教中心(現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藝教中心等部門也陸續遷入。
第三教學樓:1980年,耗資110萬元,擁有13間大電化教室的的第三教學樓竣工。著名的有3108教室,在復旦有著特殊的意義,潔凈的水泥地面和其他的教室並沒有什麽不同,但從1985年“哲學六君子”的演講到1993年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的“中國絕唱”,3108一直是復旦最高規格論壇的代名詞。
光華樓:2005年5月27日,光華樓落成典禮舉行,此後,從文科樓搬進光華樓的文史哲等院系的很多老師在工作條件上得到了一次飛躍,擁有了自己的單間辦公室,增加了無線網路覆蓋的光華樓大草坪也已經逐漸取代了當年相輝堂草坪的地位。
圖書館:由文科館、理科館、醫科館、張江館、江灣館(李兆基圖書館)、古籍部(國家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組成。館舍總面積57,984平方米。
知名校友
根據中國校友會網2012中國大學全球億萬富豪校友排行榜:
截至2011年,復旦擁有46位全球億萬富豪校友、21位中國政界英才校友、83位兩院院士和60位傑出社會科學家校友。他們或成為國家棟梁、或成為世界一流的科技專家,或成為中國人文社科領域的中流砥柱。
著名學者
人文學科 | 著名的南社詩人 | 中國語言學家、文學家 | ||
哲學家,新儒家開山祖師 | 古代文學及各體文學專家 | |||
著名文史學家、作家 | 中國戲曲研究家、文學史家 | |||
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 | 電影戲劇理論家、劇作家 | |||
左翼作家聯盟東京分盟負責人 | 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 | |||
詞學大師 | 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 | |||
語言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 | 全國政協委員,古文字學家 | |||
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 | 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員 | |||
哲學史家、歷史學家 |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 | |||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 中國當代文學女作家 | |||
哲學 | 馬克思主義哲學家 | 中國哲學史專家 | ||
復旦大學西方哲學學科的奠基 | 中國哲學史家、歷史學家 | |||
新聞學 | 世界聞名的記者 | 中國著名教育家、修辭學家 | ||
中央美院雕塑師 |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首席教授 | |||
新聞傳播學評議組召集人 | 復旦大學著名新聞學教授 | |||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 黃旦 | 教育部新聞學科組召集人。 | ||
數學 | 著名數學教育家 | 偏微分方程專家 | ||
國際著名的數學家 | 中國著名女數學家 | |||
國際著名的數學家 |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
國際著名的數學家 | 偏著名微分方程專家 | |||
歷史學 | 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 | 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 | ||
中國歷史地理專家 | 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 | |||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 | 著名歷史學專家 | |||
著名史學家 | 辛亥革命史和孫中山研究專家 | |||
甲骨學家、史學家 | 中國經學史專家 | |||
國經學史著名專家 |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 |||
外國語 | 詩人、學者 | 葛傳槼 | 中國研究英語慣用法的先驅 | |
中國著名文學翻譯家 | 中國語言學家 | |||
《英漢大辭典》主編 | -------- | ----------- | ||
物理學 | 物理學家教育家 | 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 | ||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著名固體物理學家、教育家 | |||
著名核物理學家、教育家 | ------- | ------------ | ||
化學 | 化學名詞審查委員會委員 | 鄧景發 | 物理化學家,化學教育家 | |
著名物理化學家 | 國際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 | |||
傑出物理化學家 | ------ | ------ | ||
生物學 | 國際著名遺傳學家 | 中國人類學的主要奠基人 | ||
中科院院士 | ------ | ------ | ||
醫學 | 張鋆 | 中國解剖家,醫學教育家 | 著名解剖學專家 | |
中國第一代醫學病毒學家 |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授 | |||
張沅昌 | 精神病學及神經病理學專家 | 著名病理學家 | ||
生理學家、神經生物學家 | 著名生理學家 | |||
經濟、法律、政治學 | 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學家 | 法學家、政治家、外交家 | ||
朱益棟 | 內科學教授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
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 芮明傑 | 產業經濟專業教授 | ||
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 產業經濟學和金融經濟學專家 | |||
著名政治學理論專家 | ------ | ------------ | ||
信息技術學 | 著名資料庫專家 | 上海發明協會副會長 | ||
著名資料庫專家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著名軟體工程專家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著名電子學專家 | 著名電腦專家 |
傑出校友
復旦大學培育了一大批遍及海內外,國家各行各業的棟梁之才,在國際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譽。

美國對其本土大學中外籍學生獲得博士學位者(1999-2003)的大學部畢業院校的統計資料顯示,復旦大學畢業生獲得美國學位的有626人,排全球前7位。
學術泰鬥 |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 | 中國著名教育家、修辭學家 | ||
我國近代著名醫學教育家 | 中國傑出的數學家 | |||
中國歷史地理專家 | 中國著名經學史專家 | |||
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 | 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拓荒者 | |||
中國哲學史專家 | 中國當代著名語言學家 | |||
中國核能專家 | 我國當代著名的翻譯 | |||
外科學家和醫學教育家 | 我國著名醫學家 | |||
流行病學家,公共衛生學家 | 近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 | |||
科學大家 | 國際著名遺傳學家 | 傑出物理化學家、化學教育家 | ||
傑出數學家,教育家 | 中科院資深院士 | |||
骨科專家,中科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著名腫瘤外科專家 | 顯微外科專家 | |||
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 | 心血管病有創性奠基人之一 | |||
中西醫結合研究所所長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會委員 | 我國傑出翻譯家 | |||
國家棟梁 | 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 | 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 | ||
王家瑞 | 全國政協副主席 | 當代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 | ||
國務院副總理 |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 農工黨總書記 | |||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農工黨中央副主席 | |||
王滬寧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中科院副院長 |
歷屆精英
1901-1910 | 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 | 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 ||
著名政治家、教育家 | 中國數學會早期的組織者 | |||
當代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 | 著名數學家 | |||
1911-1920 |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 當代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 | ||
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 | 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 |||
1921-1930 | 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 著名心理學家 | ||
卓越的生物學家、教育家 | 中科院院士、神經生理學家 | |||
著名外交官 | 中共上海市委書記 | |||
中國倫理學會會長 | 中國戲劇導演、戲劇活動家 | |||
1931-1940 | 王鐵崖 | 中國當代國際法學家 | 靳以 | 現代著名作家 |
著名傳染病學專家 | 楊國亮 | 著名皮膚病學家 | ||
當代詩人和翻譯家 | ---------- | --------------- | ||
1941-1950 | 現代劇作家、童話作家 | 著名華人企業家 | ||
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 | 著名華人企業家 | |||
國家級名老中醫 | ---------- | --------------- | ||
1951-1960 | 洪紱曾 | 中國農業科學家 | 傑出政治家,藝術家 | |
著名經濟學家 | 著名外交官 | |||
中科院院士、加速器物理學家 | 中科院院士 | |||
核武器工程專家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1961-1970 | 著名心血管專家 | 中國農工民主黨十三屆中央副主席 | ||
著名翻譯學家,《英漢大辭典》主編 |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 | |||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 全國婦聯主席 | |||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中國新醫葯博士聯誼會理事長 | |||
朱祖良 | 全國政協常委 | 中國科協主席 | ||
1971-1980 | 中央電視台台長 | 公安部副部長、黨委副書記 | ||
廣州日報社社長 |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 |||
當代作家和畫家 | 世界銀行副行長 | |||
UT斯達康公司總裁 | 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 | |||
高盛集團(亞洲)區董事總經理 | 摩根士丹利執行董事 | |||
花期銀行商業銀行部總經理 | 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 | |||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 蔡洪平 | 中國民營海外上市之父 | ||
巴克萊資本亞太區副主席 | 哈佛大學研究生院首位華人院長 | |||
1981-1990 | IMF全球副總裁 | 上海銀行總行行長 | ||
中國平安銀行副行長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
著名數學家 | 當代著名作家 | |||
中科院副院長 | 著名作家 | |||
光明日報出版社副社長 |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 |||
中國平安銀行行長 | 中國哲學、社會學博士生導師 | |||
感動中國的人物之一 | 久遊網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 |||
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復星集團董事長 | |||
新浪董事長 | 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 |||
復旦金融期貨研究所所長 | 世界文壇的著名作家 | |||
億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 攜程網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 |||
西安海星集團總裁 | 微軟線上服務集團總裁 | |||
1991-2000 | 盛大線上首席技術官 | 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 | ||
盛大網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 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 | |||
原四川省省長 | 郭申元 | 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 | ||
上海《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 上海市文物局局長 | |||
愛康網健康科技公司董事長 | 上海英富信息發展公司董事長 | |||
上海復星集團總裁 |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 |||
蔡敏勇 |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總裁 | 中國人民銀行紀委書記 | ||
2001-2010 | 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雲南省寧蒗縣戰河鄉中學校長 | ||
豪都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 |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董事長 | |||
徐樂江 | 寶鋼集團董事長 | 吉曉輝 | 浦發銀行、上海國際集團董事長 | |
蔣志權 | 上海建工集團董事長 | 戴柳 | 上海世博集團董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