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8年在杭州師範學院(現杭州師範大學)英語專業畢業,隨即與馬雲結婚。

1999年隨馬雲等18人團隊建立阿裏巴巴。
現在家做全職太太,相夫教子。
個人生活
馬雲從一家小小的翻譯社起步,忽悠著太太辭職給他們做起了倒貼薪資的老媽子。如今,擁有了市值2000億美元的阿裏巴巴,並囊括雅虎、淘寶、支付寶、阿裏軟體後,馬雲“翻臉”了,鼓動如簧巧舌硬是將太太勸離了總經理的崗位,回家做起了全職太太。然而,辭職回家的張瑛卻一點不生氣,安心在家相夫教子,看她的樣子,比做總經理的時候還愜意……

主要成就
阿裏早期
張瑛活躍在阿裏最艱難的數年。2003年,阿裏因非典世人皆知,2004年,她激流勇退。
三年後,阿裏B2B業務在香港上市,8位主要股東名單中,名字再無張瑛。

七年後,阿裏赴美上市,招股說明書中合伙人28位,名單裏也再無張瑛。
15年前,全世界隻有18人相信,馬雲的“電商夢”能成功,第一個人是馬雲,第二個人便是張瑛。15年間,張瑛異常低調,一度在家相夫教子,從未在出現在公共場合,從未接受一家媒體專訪。唯獨在去年,網間爆紅的一篇自傳體奇文,最終還被證明,是某雜志杜杜撰的。
就這樣,張瑛的身世,在官方披露的信息裏,僅此,再無其它。外界以為,從退役的那瞬間開始,張瑛的路途生涯,再跟阿裏無緣。
人們猜中了開頭,卻未猜中結尾。去年,馬雲卸任阿裏巴巴CEO,結束14年管理使命。告別晚會上,馬雲獻唱,鏡頭掃過台下一個熟悉的面孔,那就是張瑛。原來,她從未離開。
早前,第三方傳記、員工見聞、媒體報道中,也有許多張瑛的影子,有些已被馬雲失口否認,有些還來不及確認。所有信息指向,阿裏能在紐交所上市,與這個謎一樣女子,離不開關系。
中國黃頁艱難的開始
張瑛,浙江嵊州市甘霖鎮人,是馬雲的學妹,曾一起就讀杭州師範學院(現杭州師範大學),畢業沒多久,即與馬雲結婚。
1995年,馬雲做中國黃頁,缺錢。當年3月,他召集23位朋友,說要做網際網路,講了2個小時,得了一票,其餘都沒聽他的,舉步維艱。
此時,張瑛站了出來,拿出6000元的全部積蓄,又賣掉一些家當,向親戚借了錢,湊足80000元,剩下的,馬雲的兩個朋友出了1萬元。
當年5月,中國黃頁上線,一共三名員工,張瑛排第二,另一個是何一兵,也是馬雲的大學同學。公司的內部分工是,馬雲、何一兵是外勤,負責跑業務;張瑛是內勤,負責給客戶發e-mail。
1996年,杭州電信入股,馬雲別無選擇,值得將資產折合成60萬元,佔30%股份。最終的結局,中國黃頁被收編,馬雲套現走人。
在張瑛的支持下,馬雲獲得創業以來的一桶金,三年後,這部分套現,讓馬雲有能力在杭州買了一套房,並開始第二次創業。
阿裏巴巴第二名員工
作為妻子,馬雲指哪兒,張瑛就打哪兒。
1999年2月,杭州湖畔花園小區,10幾個人席地而坐,馬雲說,自己要做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這台下的觀眾裏,其中就有張瑛。

創始團隊一共18人(包含馬雲),多是馬雲與張瑛的學生、教師同事、患難朋友。公司啓動資金50萬元,所有人都出了錢,佔不同股份。
這撥人中,張瑛又是公司第二名員工。當時,提幹的一共是三個人,張瑛、彭蕾、孫彤宇,職務是部門經理。
隨後兩年,阿裏勢頭迅猛。當年10月,阿裏獲得高盛、富達等500萬美元天使投資;三個月後,又軟銀2000萬美元風險投資。期間,張瑛曾長期負責公司人事工作。
2003年,是阿裏崛起的一年。非典在全國席卷,給了阿裏另一個收獲,被隔離的一支秘密團隊,趁機研究出了淘寶網,使其名聲大震。
就在阿裏即將成功時,2004年,張瑛選擇退出。當時,她的Title是阿裏巴巴中國事業部總經理,員工大會宣布這個決定時,很多人哭了。據說,張瑛在阿裏系人緣不錯,離開有些突然。
至于原因,外界隻是猜測。馬雲本人的說法是,張瑛自己認為,公司到這個時候,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夫人在公司裏,不管你做得怎樣,別人看你的眼光都會不一樣。但據新民晚報稱,2004年9月,阿裏巴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人事調整,隨後張瑛離開公司。
口碑網交易促成者
“退休”後,張瑛依然關註“阿裏人”的發展。跟她同年出走的,還有阿裏第45號員工李治國,1999年加入阿裏,隨後工作了5年。張瑛是李治國的上司。
這一年,李治國創辦口碑網,第一筆天使便來自張瑛,數額50萬元。這是一家在地生活服務網站,類似于大眾點評。
創辦第一年,口碑網花費不大,大概7-8萬元,但問題是,收入也沒有。張瑛知道此事後,以私人名義借給了他200萬元,其中沒有任何協定,也未要求李交換股權。
這解了李治國的燃眉之急,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阿裏入股口碑的事件。2006年,淘寶交易額實現169億元,阿裏架構也逐漸清晰,集團成立了B事業群和C事業群,馬雲希望把口碑網整合進來,壯大C事業群力量。
當年10月,阿裏以約600萬美元價格,入股口碑。李治國拿到錢後,立刻把張瑛的200萬元(人民幣)還了。兩年後,口碑網被阿裏全資收購。
遺憾的是,隨後幾年,口碑網被大眾點評、美團等對手甩開距離,如今默默無聞。無奈,2011年,阿裏選擇入股口碑的競爭對手——美團。這意味著,口碑網在阿裏的戰略中,已被邊緣化。
交易並不成功,但張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來往”的再次回歸
2010年,移動社交軟體興起,隨後米聊、陌陌、微信等APP大熱。馬雲有一塊心病,曾在社交領域推出多個產品,但屢戰屢敗。2013年9月,阿裏推出來往,據《財經》報道,一位阿裏的高層人士表示,來往背後的主導者便是張瑛。
2013年夏天,久不問公司事務的張瑛,頻繁出現在來往的產品例會。早期開會時,張瑛會發語音過來,要求Logo應該修改成怎樣。內部戲稱,馬雲級別是M10,“來往”為M11主導的項目,M11指的就是張瑛。
而當時,阿裏無線業務的操刀者是陸兆禧。而對于張瑛,馬雲也是一副默許的態度。據京華時報稱,這成為了馬雲與陸兆禧產生分歧的部分原因。
今年2月,馬雲與陸兆禧大吵一架,後者被奪去無線業務的掌管許可權。此後,來往從IM(即時通訊)轉型為SNS(網路社交),側重發展興趣社交,關于張瑛的傳言,也到此為止。
如今大半年過去,外界對張瑛的了解,重新回到“來往”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