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弗朗茨·貝肯鮑爾(德語:Franz Beckenbauer,出生于1945年9月11日),德國著名足球運動員、70年代德國國家隊隊長後任領隊及教練,被FIFA國際足聯公認為是足球歷史上能與球王貝利平起平座的最偉大人物。
貝肯鮑爾被世人尊稱為“足球皇帝”(Der Kaiser)或“凱撒大帝”。他103次代表西德隊出場,攻入14球。參加過1966、1970和1974年世界杯足球賽,全部打入四強獲得金、銀、銅牌各一塊。取得如此壯舉歷史上僅有2人(另一人是貝肯鮑爾的隊友奧爾夫岡·奧維拉特)。

做為中後場球員在防守攔截以及組織策劃進攻的同時還能有這樣的攻擊火力和決定比賽的能力實屬難得。更難得的是貝肯鮑爾的盤帶和突破能力同樣也是史上頂尖的。世界杯上貝肯鮑爾共有2次連過5人的驚人表現,1次發生在1966年世界杯,1次發生在1970年世界杯。
1974年他身為隊長率領西德隊奪冠。1986年和1990年做為主教練帶領西德隊參加世界杯,連屆打入決賽並于1990年再次奪得世界杯冠軍。成為歷史上作為隊長和主教練都獲得過世界杯冠軍的第一人。球員時代以中後場球員身份開天闢地的兩次當選金球先生並且連續十年入選金球獎前五,是金球獎評選有史以來總積分最高的球員。 教練時代又當選首位FIFA國際足聯世界最佳教練。無論是當球員還是當教練貝肯鮑爾的成就都是震古爍今的!
早年經歷
1945年9月11日,弗朗茨·貝肯鮑爾出生于巴伐利亞州慕尼黑城的工人區。數月前,這個地方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變成廢墟。盡管戰後的生活十分艱辛,但貝肯鮑爾的童年生活卻是平靜的。他的父親在一個郵政分局當職員,每月的薪資足夠維持一家4口人的生活。貝肯鮑爾受家庭熏陶,從小就迷上了足球,到6、7歲時就能把足球隨心所欲的在腳上耍來耍去,常使小伙伴們驚嘆不已。他的父親也是一位足球愛好者,經常帶貝肯鮑爾一起踢足球。1977年父親去世 ,他的一生對貝肯鮑爾職業的選擇和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
貝肯鮑爾從小在街上踢野球,13歲就在街頭練就了一身本領尤其擅長控球盤帶,在大街上幾乎沒有孩子是他的對手。他在16歲那年加入慕尼黑青年隊,這是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決定,他的一生從此和拜仁,和德國足球結下了不解之緣。18歲又入選了國家青年集訓隊。那年他的保險行銷學學業已經完成。這時父親要求他找一份比較保險而安定的工作,但他卻堅定的選擇了自己的愛好—足球。1964年在荷蘭舉行的歐洲青年足球錦標賽上,貝肯鮑爾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他過人的足球才華。
職業生涯
足球生涯
1945年9月11日,貝肯鮑爾出生于德國慕尼黑。9歲開始在慕尼黑06少年隊踢球,1958年13歲時加入拜仁慕尼黑俱樂部,後來一直以業餘身份踢球,並兼做保險公司的推銷員。18歲時,貝肯鮑爾完成了行銷學學業,不過他卻做出了影響一生的決定:離開保險公司,去踢球。這個決定讓德國保險業失去了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卻給日後的世界足壇帶來了一位巨匠。

1964年,貝肯鮑爾成為職業球員,6月6日,19歲的他踢了自己職業生涯的處子秀,對手是聖保利,在那場比賽中他的位置是左前衛。就在這個賽季,拜仁慕尼黑升上了德甲,並開始成為德國足壇的一支重要力量。
60年代起,貝肯鮑爾和“轟炸機”穆勒、門將馬耶爾等一道,開創了一個屬于拜仁的時代。1966和67年,他們奪取了德國杯,68年奪取優勝者杯,摘取了第一座歐洲賽事的獎杯。在這段時間,貝肯鮑爾改踢中場,地位也升為了隊長。進入70年代,貝肯鮑爾和拜仁橫掃世界,他們4次奪取德甲冠軍(1969、72、73、74),連續3年稱雄歐洲冠軍杯(1974、75、76),4捧德國足協杯(1966、67、69、71),“馬耶爾-貝肯鮑爾-穆勒”的中軸線名震天下。
世界杯
貝肯鮑爾作為球員三次參加世界杯,包圓了金銀銅牌(各一塊),這在歷史上僅有2人(另一人是貝肯鮑爾的德國隊友奧爾夫岡-奧維拉特)。1965年9月26日,20歲的貝肯鮑爾首次代表德國國家隊出戰。1966年世界杯,貝肯鮑爾隨隊出征,位置是進攻型中場。在個人首場世界杯比賽中,他就攻入2球,幫助球隊5比0擊敗瑞士,在那屆比賽中,貝肯鮑爾出場6次,打進4球,其中包括攻破蘇聯門神雅辛的大門。決賽對英格蘭,他被要求全場盯防對方的博比·查爾頓,結果兩人相互抵消,後來貝肯鮑爾自己回憶說:“1966年我們輸給了英格蘭,因為當時的我比查爾頓要差那麽一點。”
1970年世界杯上,貝肯鮑爾留下了兩幕經典。1/4決賽對宿敵英格蘭,在0比2落後的情況下,他沖入前場勁射破門,由此拉開了3比2大逆轉的序幕。半決賽西德對義大利的比賽是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決戰之一,雙方踢滿了120分鍾,留下了4比3的比分,西德雖然落敗,但在換人名額用完的情況下,貝肯鮑爾在比賽中肩膀脫臼、仍吊上綳帶奮戰不止的鏡頭令人震撼。
70年代初,西德隊和貝肯鮑爾一道進入了黃金期。1972年他們贏得了歐洲杯,1974年世界杯又在本土作戰。在小組賽以0比1意外輸給東德後,貝肯鮑爾召開隊內會議商討解決危機的辦法,並親自上電視向公眾解釋情況,他甚至還向主教練紹恩提出戰術性的建議,對球隊的陣容打法進行調整,在貝肯鮑爾的統領下,西德隊改頭換面,一路打進決賽,1974年7月7日,福格茨凍結了克魯伊夫,貝肯鮑爾率隊奪冠,他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捧起大力神杯的隊長。
教練生涯
在輾轉效力美國宇宙隊和德國的漢堡後,貝肯鮑爾于1983年退役,之後不久就拿起了教鞭。1984年,在西德隊失敗的歐洲杯之旅後,貝肯鮑爾頂替德沃爾成為了國家隊主帥,由此開始了另一段征服之旅。

1986年,身為教練的貝肯鮑爾首戰世界杯,他帶領西德隊一路打進了決賽,最終隻是輸給了球王馬拉多納的阿根廷隊。1990年義大利之夏,貝肯鮑爾的西德隊橫掃天下,馬特烏斯、克林斯曼等人組成的王者之師最終奪取了冠軍,貝肯鮑爾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作為隊長和主教練捧起世界杯的人。“1990年是我足球生涯中最重要的時刻,沒有比作為主教練帶隊奪取世界杯更美好的事情了。”貝肯鮑爾後來回憶說。
作為主教練,貝肯鮑爾還在俱樂部生涯中取得了輝煌。1994年,他率拜仁慕尼黑奪取了德甲冠軍,1996年又獲得了歐洲聯盟杯冠軍,這是拜仁20年來的首個歐洲賽事獎杯。同時,貝肯鮑爾還曾出任拜仁俱樂部的主席、德國足協副主席,在2006年世界杯上,他的身份變成了組委會主席,他將在新的舞台上實現征服。
技術特點
貝肯鮑爾重新定義了“清道夫”,並使綠茵場上多了一個全新的詞語:“自由人”。作為一名自由人,他既可以站在幾名後衛身後負責補防,又可以移到後衛面前,佔據中場的一個位置,協助球隊發起進攻。他甚至可以與其他三名後衛組成平行四後衛,並指揮其他後衛設定越位陷阱。比賽陷入僵局的時候他還要沖到前場打破平衡製造進球機會或者直接破門積分。
全能型鼻祖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職業生涯打過除門將外幾乎所有位置,包括攻擊前衛、邊前衛、組織中場、防守型中場、邊後衛、拖後中衛,堪稱十項全能。他從各位置吸取寶貴的經驗並融會貫通直至達到“自由人”的新境界。而最不可思議的是從他職業生涯開始直到結束所打前場-中場-後場任何位置都能做到最好達到頂級水準全部無一例外入選《法國足球》金球獎最終的前三名,擁有金球級實力!這在世界足球歷史是個匪夷所思的神跡,貝肯鮑爾這樣的球員應該隻存在于神話中,但在現實中的確客觀存在,這就是一代球皇的絕代風華。
外腳背之王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被FIFA國際足聯技術委員會,法國《隊報》,德國《踢球者》,英國《世界足球》,義大利《羅馬體育報》公認為外腳背技術——Trivela的創始人。 他是第一個將此項技術完美熟練的運用到傳球、過人、射門、自由球等各個技術動作的球星。最早以影像資料展現在世人面前是在1966年世界杯,當時年僅20歲的新人王貝肯鮑爾運用這項新奇技術亮相整個世界。到1970年世界杯貝肯鮑爾已經將這項技術施展到隨心所欲、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也給世界足球技術的發展運用帶來劃時代的意義,後輩們紛紛學習效仿。足球外腳背技術是非常炫目華麗又兼顧實用的足球技術動作,深受廣大球迷和足球愛好者的喜愛。
貝肯鮑爾所創的外腳背絕技分為四種:
貝肯鮑爾式傳球——足球技術動作Trivela,俗稱“貝肯鮑爾式傳球”,中文可以理解為“外腳背高弧度傳球”,這種技術對小腿力量以及外腳背能力要求極高,外腳背高弧度傳球是“足球皇帝”貝肯鮑爾的絕技之一,這樣的傳球動作使出來非常具有觀賞性同時又兼顧實用性,因為這樣的技術動作非常詭異迷惑性極大,對方球員無法按照常規傳球動作的規律猜出你的意圖和出球方向。
外腳背撥球過人——在對方上前逼搶時,用外腳背輕輕撥球繞開防守隊員,順勢啓動過人。動作連貫一氣呵成如閒庭信步般優雅。
外腳背撥射——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右腳球員在球門左側面對空門或者說射門把握比較大時,不用左腳,又不想轉身用右腳腳弓射門,這時隻要用右腳外腳背輕輕一撥,球應聲入網。貝肯鮑爾在1966年世界杯用此技術動作打進了經典一球。
外腳背自由球——貝肯鮑爾不用長距離助跑僅原地擺腿用外腳背搓射、抽射的自由球技術在如今已經失傳。此技術動作對小腿力量和外腳背功力實在要求太高,要用外腳背瞬間發力搓出大弧線或者落葉球打進球門。
位置創新
史上最強自由人貝肯鮑爾
自由人的誕生過程是特殊的,它並不完全是足球戰術漸進的產物,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出現了能力超群、多才多藝的傑出球星,從而觸發了傳統角色質的飛躍,它體現了“一專多能”“人盡其才”的足球最高境界。
清道夫說法來自義大利人的“鏈式防守”,根本目的是加強防守,但貝肯鮑爾施予這個位置“自由”不僅限于後防線,他把“自由”的領地延伸到整條中軸線覆蓋全場,在德國人嚴謹的戰術體系中,自由人是唯一的例外。貝肯鮑爾的突然插上,打破了攻守平衡,使德國隊擁有“多出的一人”。但自由人對各方面能力和大局觀要求極高,這也是德國隊後來很難復製貝肯鮑爾的原因,隻有安排兩位球員分別擔任攻守不同的工作。
荷蘭人米歇爾斯的“全攻全守”在1974年突然橫空出世看上去變化無端,難以應對。但貝肯鮑爾還是研究透了這一打法,鎮定的對隊友們說:“世界上任何事都不是絕對,任何戰術打法都會有其弱點。”他發現荷蘭隊的漏洞在于進攻轉向防守的一瞬間,後場兩翼是空虛地帶,但荷蘭人就地逼搶且回防很快,這一漏洞稍縱即逝,德國隊似乎天生就是“全攻全守”的剋星,他們擁有兩大法寶:最優秀的自由人貝肯鮑爾以及嚴謹的戰術紀律和閃電般的反擊推進速度,也才有了快對手一步的可能,能用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形成打擊瞬間擊潰對方。
貝肯鮑爾開山立派創立自由人之後,自由人戰術流行整個世界,七十年代中後期到八十年代初期歐洲包括南美部分國家如1978年梅諾蒂執教的阿根廷,打的就是自由人的1333陣型,那個1就是自由人,比如後輩薩默爾、義大利的巴雷西、阿根廷的帕薩雷拉就是類似這樣的自由人角色。但足球歷史真正的“自由人”隻有貝肯鮑爾一人,其他的隻能算是“清道夫”。不能因為其中某個人在某一場或幾場比賽中助攻進了幾個漂亮球就說他“自由”。他們的角色與貝肯鮑爾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他們都有明確的防守任務,多數時候戰術都要求他們處于除守門員外防守的最後一線。助攻隻是偶爾為之,絕不像貝肯鮑爾那樣以統籌球隊攻防運轉為己任。
貝肯鮑爾不需要戰術來適應他,他有一種奇特的本能去適應瞬息萬變的戰術變化,他自己就是一套戰術體系的創造者和實踐者並且最終取得巨大成功。這種天賦的戰術敏感性是後來之人所不具備的。1989—90年的馬特烏斯身上曾經或多或少閃現過貝肯鮑爾的影子,但後來現代足球戰術的嚴謹性和模式化就磨滅了他“自由”的靈光一閃。貝肯鮑爾式的“自由人”是當今足球戰術中所不可復製的,因為沒有人具備貝肯鮑爾那樣全面的個人能力。自荷蘭隊1974年打出全攻全守之後,連前鋒都被派以盯人之類的明確防守任務,邊後衛甚至中後衛也肩負起明確的進攻職責,除守門員外,都有明確的戰術跑位要求,不可能再允許貝肯鮑爾那種自己隨著場上的形式變化去找位置的特殊球員。“自由人”正是貝肯鮑爾偉大之處,也是德國足球的深奧之處。
戰術革新
貝肯鮑爾再次高舉大力神杯
貝肯鮑爾自1974年世界杯首場比賽後兵諫主教練赫爾姆特·紹恩,德國隊在他的率領下一路奪冠所擺出的陣型就是後來風靡全球的“352”陣型的雛形。
“1+3+5+2陣型”,在傳統上陣型的表達方式是後場-中場-前場,即用不同場區的人數來表示不同的陣型。因為守門員位置特殊且固定,所以平常在陣型的表達上會將守門員省略掉,直接從後衛球員算起,故常稱“352陣型”。352陣型的特點是這種陣型是3後衛,5中場,2前鋒。在中場投放了5名球員,中場人員相對佔優。採用這種陣型的球隊,一般是實力強于對手,運用壓迫式打法向對手施加壓力。這是即使隊中沒有像貝肯鮑爾那樣個人能力強大的“自由人”但通過明確的球員分工也能實施的強大戰術,具有推廣普及性。
“得中場者,得天下”正是貝肯鮑爾率先提出的戰術理念。3個後衛可以採用盯人或者區域防守體系,而中場的5名防守球員多採用雙後腰加兩個邊前衛和一名前腰的配置。突前的兩名前鋒可以和身後的前腰一起組成一個三角形,如果配合默契可以打出流暢的配合以撕破對方中路密集的防線。這種陣型因為隻有3名後衛,所以3名後衛除了本方在前場有威脅的定位球外通常是不會助攻的,以保證隨時都有3名後衛留守本方半場,而雙後腰之一在通常情況下也不會參與進攻,先在中場樹立一道屏障,阻礙對方反擊的速度,有利于本方球員回防。而在全面退守的時候,兩名邊前衛可以退守到邊後衛的位置,與3名中後衛和兩名後腰組成多達7人的防守體系,形成5-3-2。這種陣型在進攻時是3-5-2,甚至是3-4-3,防守的時候形成5-3-2或者5-4-1,進可攻,退可守,不僅達到了一定的攻守平衡,而且陣型還很有彈性。中場的5名隊員,在人數上也佔有優勢。不過3-5-2陣型也有它的缺陷,就是它的邊路。因為邊路隻有一人,所以對邊路球員的能力要求很高,不僅要技術全面、能攻能守,還要有充沛的體能。而僅有的3個後衛也不能佔據整個後場,特別是在諸如比較寬闊的球場進行比賽的時候,邊路的空擋就更大,而且3後衛體系對中間清道夫的能力要求也很高。
352陣型的打法經過多年的演練和發展,在全世界範圍各個時代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足球傳統強國都紛紛效仿受益匪淺。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阿根廷主教練比拉爾多大膽地採用了3-5-2陣型的變體5-3-2為主流。因為墨西哥世界杯基本都在中午開球,高原反應和炎熱的天氣導致歐陸化的踢球難施其技,比拉爾多認為每隊隻用2名前鋒,所以他用兩名盯人中衛和一名清道夫已綽綽有如。這樣就可以釋放一名後衛到中場,于是阿根廷在後防穩固的基礎上加強中場的壓迫力,五個中場的打法帶來了最大的特點就是中場的齊全,前、後、左、中、右,中場的每個位置都有了具體分工,隊員配備更完善。這個陣容當時在一定程度上讓阿根廷人又同時發現了明星戰術的好處,那就是所有的隊員同時圍繞馬拉多納展開行動,這讓阿根廷第二次奪取了世界杯。
貝肯鮑爾90年代以主教練身份率領德國隊再次橫掃天下,利用的正是他拿手的3-5-2陣型和各種衍生出來的變體陣型,中場馬特烏斯負責組織調度並隨時準備插上遠射,讓邊前衛羅伊特和邊後衛布雷默發揮特別能動力,同時以良好的中路防守,通過布赫瓦爾德、科勒和奧根塔勒堅固的防守體系以及前場利用克林斯曼的陣地戰沖擊力和沃勒爾的遊擊能力為德國第三次奪取了世界杯冠軍。連續獲得巨大成功的3-5-2打法同時也掀起了一個場革命,它被認為是全攻全守足球的終極形態。
2002年韓日世界杯參加最後決賽的兩支隊伍巴西與德國,他們雙方均採用3-5-2陣型打法,結果整體實力更強陣容齊整的巴西隊戰勝了德國隊第五次奪取了世界杯冠軍。
3-5-2陣型自1974年貝肯鮑爾捧杯開啓大力神杯時代後共為世界足壇帶來多達四個世界杯冠軍,德國人的偉大發明對足球運動的發展影響深遠,經過多年全世界同行們的不斷實踐和改良堪稱成功足球的典範,這是真正的冠軍足球陣型!和4-3-3陣型哪個更偉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德國人的“全攻全守”3-5-2陣型為德國帶來兩座世界冠軍獎杯,而荷蘭人的“全攻全守”4-3-3陣型至今都沒有為荷蘭帶來一座世界冠軍獎杯並且在德國奪冠年直接交鋒均完敗于德國腳下俯首稱臣的結果就是最好的答案。
場外生活
貝肯鮑爾敢作敢為,無論在足球場還是名利場上都無往不勝,在婚姻生活上也我行我素敢愛敢恨。他的這些做法影響了愛徒馬特烏斯、沃勒爾等著名球員,他們紛紛與結發妻子離婚,投奔情人的懷抱。
在特別強調集體力量和紀律的德國,貝肯鮑爾算是一個性情浪漫與眾不同的人。他踢球講究優雅、歡快,重視技術是一位大師型的球星。他踢起球來華麗、文雅、高尚,體現了最大程度的自由發揮與即興表演,絲毫都不呆板。世界杯賽場上貝肯鮑爾那種天才般的組織才能和過人突破能力,特別是在重大比賽中仍然出現許多眼花繚亂的即興的自由發揮和表演,最大程度地為人們釋釋了藝術足球的魅力。作教練時,他允許隊員發揮個性,而不是限製個性的發揮。他給德國足球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
他說:“1990年是我足球生涯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沒有比作為主教練帶隊奪得世界杯更美好的事情了。但至今我依然認為,率領1990年那支強大的隊伍成為世界杯冠軍還不能充分體現我的執教水準,而隻有短短不到兩個月的帶隊時間率領一支缺兵少將的德國隊連克強敵殺進1986年世界杯決賽,絕對是個奇跡!把我高超的臨場指揮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離擊敗出色的馬拉多納和阿根廷隊,僅一步之遙......四年後我們取得了完勝。”
除了權力和榮耀,女人成為了貝肯鮑爾人生歲月的另一大主題詞。他對女人的旺盛精力,即使與當初他在球場上的攻城拔寨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由于事業無比成功加之相貌英俊風度翩翩,貝肯鮑爾對于女人無疑擁有強大的“殺傷力”,以至于很多女人不顧他早已名聲在外的“花心”,前赴後繼地投入“皇帝”的懷抱裏——從1966年結婚的第一任妻子布麗吉特,到1977年的第二任妻子西碧爾,再到世界杯後將與他結婚的海蒂和不計其數的情人……出現在“皇帝”周圍的女人,如花叢中的蝴蝶,讓人應接不暇。
拜仁俱樂部主管魯梅尼格是貝肯鮑爾的後輩同時也是“老戰友”,對他的脾氣秉性有著深刻的理解:“貝肯鮑爾一生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征服,最懼怕的事情就是衰老。”
征服?可能我們的“足球皇帝”在征服女人的過程中,也在努力抵御著時光的流逝和激情的漸退。
資料統計
賽季 | 俱樂部 | 出場 | 進球 | 國家 | 聯賽 | 排名 |
1983 | 紐約宇宙 | 25 | 2 | 美國 | 美國大聯盟 | —— |
1981/82 | 漢堡 | 10 | 0 | 德國 | 德甲 | 1 |
1980/81 | 漢堡 | 18 | 0 | 德國 | 德甲 | 2 |
1980 | 紐約宇宙 | 26 | 4 | 美國 | 美國大聯盟 | 1 |
1979 | 紐約宇宙 | 12 | 1 | 美國 | 美國大聯盟 | —— |
1978 | 紐約宇宙 | 27 | 8 | 美國 | 美國大聯盟 | 1 |
1977 | 紐約宇宙 | 15 | 4 | 美國 | 美國大聯盟 | 1 |
1976/77 | 拜仁慕尼黑 | 33 | 3 | 德國 | 德甲 | 7 |
1975/76 | 拜仁慕尼黑 | 34 | 5 | 德國 | 德甲 | 3 |
1974/75 | 拜仁慕尼黑 | 33 | 1 | 德國 | 德甲 | 10 |
1973/74 | 拜仁慕尼黑 | 34 | 4 | 德國 | 德甲 | 1 |
1972/73 | 拜仁慕尼黑 | 34 | 6 | 德國 | 德甲 | 1 |
1971/72 | 拜仁慕尼黑 | 34 | 6 | 德國 | 德甲 | 1 |
1970/71 | 拜仁慕尼黑 | 33 | 3 | 德國 | 德甲 | 2 |
1969/70 | 拜仁慕尼黑 | 34 | 6 | 德國 | 德甲 | 2 |
1968/69 | 拜仁慕尼黑 | 33 | 2 | 德國 | 德甲 | 1 |
1967/68 | 拜仁慕尼黑 | 28 | 4 | 德國 | 德甲 | 5 |
1966/67 | 拜仁慕尼黑 | 33 | 0 | 德國 | 德甲 | 6 |
1965/66 | 拜仁慕尼黑 | 33 | 4 | 德國 | 德甲 | 3 |
1964/65 | 拜仁慕尼黑 | 31 | 16 | 德國 | 德甲 |
榮譽記錄
球員榮譽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
1974年 | 世界杯冠軍 |
1972年 | 歐洲杯冠軍 |
1974、1975、1976年 | 歐洲冠軍杯冠軍 |
1976年 | 世界俱樂部杯冠軍 |
1967年 | 歐洲優勝者杯冠軍 |
1969、1972、1973、1974、1982年 | 德甲冠軍 |
1966、1967、1969、1971年 | 德國杯冠軍 |
1977、1979、1980年 | 美國大聯盟冠軍 |
1966年 | 世界杯亞軍 |
1970年 | 世界杯季軍 |
1976年 | 歐洲杯亞軍 |
教練榮譽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
1990年 | 世界杯冠軍 |
1986年 | 世界杯亞軍 |
1988年 | 歐洲杯季軍 |
1996年 | 歐洲聯盟杯冠軍 |
1994年 | 德甲冠軍 |
個人榮譽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
1966、1968、1974、1976年 | 德國足球先生 |
1972、1976年 | 歐洲金球獎 |
1974、1975年 | 歐洲銀球獎 |
1966年 | 歐洲銅球獎 |
1977年 | 美國大聯盟MVP |
1966年 | 世界杯銅靴獎 |
1966年 | 世界杯最佳新人 |
1966年 | 世界杯最佳球員,世界杯歷史最佳中場球員(FIFA Castorl 專家組評分) |
1972 ,1976 | 歐洲杯最佳陣容 |
1966,1970,1974年 | 世界杯最佳陣容(歷史第一人) |
1984年 | 國際足聯授予榮譽勛章 |
1990年 | 超級金球獎 |
1990年 | 世界最佳教練 |
1997年 | 入選二十世紀世界足球名人堂 |
1999年 | 《踢球者》20世紀德國足球先生 |
1999年 | 國際體育記者協會“20世紀最佳運動員獎” |
2004年 | 國際足聯百年慶典,貝肯鮑爾和貝利一起被評為“FIFA百年最佳球員” |
2005年 | UEFA《CHAMPIONS》改變世界足球歷史的19人之一 |
2006年 | 德國總統授予榮譽鐵十字勛章 |
2006年 | “勞倫斯終身成就獎” |
2007年 | 國際足球歷史與統計協會(IFFHS)“世界足球最偉大天才獎” |
1956-2010年 | 《法國足球》金球獎總積分歷史第一人 |
2011年 | FIFA國際足聯名人堂(FIFA Hall of fame)首批入選成員 |
人物評價
“無論做球員還是當教練或是當主席他都是世界足球運動歷史上最偉大的豐碑!他為足球運動的發展、普及、管理所做出的貢獻無人能出其佑。”
——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
“貝肯鮑爾是德國人自信、敏銳和謙虛的最佳體現。”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
“再沒有其他足球運動員,可能除了貝利之外,能夠抵達貝肯鮑爾那樣的神聖巔峰。”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
“貝肯鮑爾這個名字就代表冠軍和成功。”
——德國足協前主席茨旺齊格博士
“貝肯鮑爾用凡爾賽方式(指高貴典雅彬彬有禮)踢球,既壯麗、又文雅、高尚,體現了最大程度的自由發揮與即興表演,絲毫不呆板與墨守成規。”
——著名教授瓦爾特·瓊斯
“貝肯鮑爾就像是我的兄弟一樣,我們倆都是足球歷史最偉大的球員。”
——球王貝利
“貝肯鮑爾這樣的偉大人物在100年內才出現一個。他為足球運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無論是在足球比賽的防守上,還是在場上進攻的組織與指揮上,都表現出他是一位出色的藝術大師。這對別的球員來講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他來說卻早已駕輕就熟了。”
——1966年英格蘭功勛主教練阿爾夫·拉姆齊
“自由人那個位置,是上帝專門為貝肯鮑爾打造的,他退役後,沒人能和他相比。”
——博比·查爾頓
“和貝肯鮑爾一對一你會膽怯,進攻隊員會感到無路可走,防守球員會感到無可奈何,惟一一條路便隻有讓球被貝肯鮑爾留下來或被他輕松過掉。”
“我從來不認為一個人能做到他想做的所有事情,但隻有一個人是例外,他就是我的好朋友貝肯鮑爾,作為球員和教練他都能奪得世界杯,還成為了2006年德國世界杯組委會主席,我沒有他那樣的能力,那也不是我的位置,我還是待在基層比較合適。貝肯鮑爾具有非凡的領袖氣質!”
——約翰·克魯伊夫
“貝肯鮑爾是一位及其偉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在世界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能夠見到他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父親帶我去看過拜仁和本菲卡的比賽,當時拜仁擁有貝肯鮑爾、蓋德穆勒、邁耶這些讓人難以置信的天王巨星,真是太棒了!”
“我認為貝肯鮑爾是足球世界最具智慧的偉人,他有著無人能比的豐富經驗和能力,是足球場上的主宰者!他能用智慧抵製壓力,讓球隊平靜,我非常崇拜他。”
——何塞·穆裏尼奧
人物事件
1966年,貝肯鮑爾首次在世界杯的演出就受到了歐洲媒體的狂贊。《泰晤士報》形容他的球風“優雅而創造性”,《羅馬體育報》則說“充滿想象力和才華橫溢”,就連一向挑剔的《隊報》也說“他將帶領德國征服整個世界”。所有的語言都在後來變成了事實,貝肯鮑爾率領德國征服了一切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敬仰,也將德國足球帶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足球是貝肯鮑爾的生命,也許正是四十多年足球生涯的累積造就了他的泰然自若。1974年,貝肯鮑爾以優雅瀟灑的球技帶領西德隊在世界杯上奪冠;1990年,作為主教練,貝肯鮑爾帶領西德隊再度捧起“大力神杯”;現在,他把全球電視觀眾達300億人次的世界杯視為向世界展現德國的黃金機會。他說:“當足球需要你的時候,你不能說不。”
主演電影
貝肯鮑爾在上世紀70年代名氣巨大,綠茵場上的巨大成功加之英俊的相貌挺拔的身姿和高貴典雅的氣質使他家喻戶曉是一位超人氣偶像明星。影響力已經跨越了足球和體育界範疇波及到各個領域。(即使比當今的貝克漢姆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多數有過“觸電”經歷的球星都屬于玩票性質。當然,就算是玩票也分專業和不專業。相比之下,《勝利大逃亡》裏面的貝利算是比較專業的,而《一球成名》裏的小貝等人則顯得太過業餘,簡直毫無演技可言。在隨後的《像貝克漢姆一樣踢球》當中,小貝的戲份增加了,但演技卻依然毫無長進。
票友當中玩得最專業的當屬貝肯鮑爾,他在業餘時間出演和客串過多部影片,參演的愛情片在當時得到很好的反響。1973年,當他的名氣如日中天之時,著名導演Wigbert Wicker為他度身打造了一部電影:《自由人》。在德國的足球辭典裏,“自由人”和“清道夫”不是一個概念,有區別。清道夫戰術發源于義大利,但德國人貝肯鮑爾將它改良成了自由人戰術,並發展到一個無以復加的境界。他是足球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偉大的“自由人”,所以導演用了這樣一部電影向他表示致敬。電影中貝肯鮑爾扮演自己、也就是男一號,但電影並非記錄片,而是劇情片。
電影上映後叫好又叫座,而貝肯鮑爾的演技得到了電影界的一致好評獲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提名。連美國好萊塢都邀請他參演電影,甚至有人認為他繼續演下去的話,就有機會登上影帝寶座。事實上,在隨後貝皇拍的無數部廣告片中依然能夠領略到他的精湛演技,可惜他沒有選擇電影作為事業,因為他熱愛足球運動選擇擔當德國足球的統帥以及世界足球的先驅為終生事業。
中國情
貝肯鮑爾欣賞老子,這在德國並不算新聞。早在青少年時期,喜歡讀書的他就涉獵了老子的著作,“千裏之行,始于足下”成了當時他最喜愛的格言。當他稱雄足壇後,仍不忘老子的忠告,“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他帶領德國隊奪得大力神杯後卻突然“隱退”,很多人表示不解。在接受《明鏡》周刊採訪時,他引用老子的一句話:“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幾十年來,老子的《道德經》一直放在他隨身攜帶的公文箱內。
《道德經》傳入德國已有三四百年歷史。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根據老子的陰陽學說提出了二進位思想,而黑格爾把老子學說看成是真正的哲學,海德格爾更把老子的“道”視為人們思維得以推進的淵源。德國的政治界、科學界也推崇老子思想,每年德國還會舉行國際老子研討會。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從1870年第一個德譯本後,《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達700多種。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
德國電視台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老子還是德國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國人”,每四個德國人家裏就藏有一本《道德經》。一位叫馬克的德國人說:“這是中國的經典,也是我們的經典。”
警告處罰
2016年2月,國際足聯道德委員會的裁決署已經對德國前著名球星貝肯鮑爾予以了警告並處以了罰款,此事與2018年及2022年兩屆世界杯的主辦權的選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