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11年冬,孫中山從海外歸來,于翌年1月1日就任臨時大總統。與此同時毛澤東參加了光復新軍。很快,袁世凱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從孫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帥之身份,北洋民國政府成立。同年10月,國民黨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定下密約二十一條並且變更國體,自封為中華帝國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孫中山與蔡鍔成護國軍,出師討袁。很快袁世凱便在舉國聲討中黯然死去了。

之後又隨著張勛復闢的失敗,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而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等人雖身處不同地方,但都在內心思索著救國救亡之路,命運的會即將到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張謇 | 任達華 | 晚晴狀元,實業家 |
陳其美 | 聶遠 | 國民黨領導人 |
陶成章 | 郭濤 | 國民黨領導人 |
孫中山 | 馬少驊 | 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中華民國國父、首任臨時大總統 |
保鏢 | 一真 | 陶成章保鏢 |
剃頭匠 | 吳軍 | 給毛澤東理發的剃頭匠 |
毛澤東 | 劉燁 | 長沙代表,中國共產黨領袖 |
彭友勝 | 周小斌 | 辛亥志士 |
伍廷芳 | 王奎榮 | 法學家,外交總長,司法總長 |
唐紹儀 | 侯勇 | 中華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 |
隆裕太後 | 範冰冰 | 光緒帝皇後 |
袁世凱 | 周潤發 | 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及第一任正式大總統 |
載灃 | 周一圍 | 宣統帝生父,監國攝政王 |
小德張 | 趙亮 | 隆裕太後得寵太監 |
宋教仁 | 張涵予 | 政治家,革命家,國民黨領導人 |
蔡元培 | 王學圻 | 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 |
馮國璋 | 馮鞏 | 直系軍閥首領,中華民國總統 |
黃興 | 洪劍濤 | 政治家,革命家,國民黨領導人 |
于右任 | 郭曉東 | 革命家、教育家 |
廖仲愷 | 國永振 | 政治家,革命家,國民黨領導人 |
張勛 | 陶澤如 | 徐州軍閥,清朝遺老 |
徐世昌 | 劉文治 | 中華民國總統 |
楊度 | 方中信 | 政治家,保皇派人士 |
黎元洪 | 範偉 | 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三任總統 |
段祺瑞 | 趙本山 | 皖系軍閥首領 |
蔡鍔 | 劉德華 | 護國運動領袖 |
蔣百裏 | 柳雲龍 | 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 |
日置益 | 三浦研一 | 二十一條日本方面簽字者 |
陸徵祥 | 林永健 | 巴黎和會外交官 |
曹汝霖 | 黃磊 | 交通總長 |
陳獨秀 | 馮遠征 | 中國共產黨首任總書記 |
李大釗 | 張嘉譯 | 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 |
袁克定 | 李菁 | 袁世凱長子 |
楊昌濟 | 李雪健 | 毛澤東岳父,楊開慧之父 |
楊開慧 | 李沁 | 毛澤東妻子 |
小鳳仙 | 楊穎 | 蔡鍔的紅顏知己 |
宋慶齡 | 董潔 | 孫中山夫人 |
許崇智 | 王新軍 | 國民黨領導人 |
朱德 | 廖凡 | 雲南軍閥軍官,中共領導人 |
吳佩孚 | 呂良偉 | 直系軍閥首領 |
一營長 | 範雷 | 營長 |
範靜生 | 梁家輝 | 教育總長 |
辜鴻銘 | 劉佩琦 | 北京大學教授 |
林森 | 吳宇森 | 國民黨領導人 |
瑾太妃 | 劉濤 | 光緒帝妃嬪 |
康有為 | 劉勁 | 政治家,保皇派人士 |
蔡和森 | 潘粵明 | 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宣傳家 |
蕭子升 | 王柏傑 | 留法學生 |
張國燾 | 李晨 | 北京代表,中國共產黨首任中央局成員之一,分管組織工作 |
羅家倫 | 王力宏 | 清華大學校長 |
胡適 | 吳彥祖 | 北京大學教授 |
蘇雪林 | 秦嵐 | 留法學生,教育家 |
黃淑儀 | 白冰 | ---- |
蔡暢 | 範志博 | 五四運動學生領袖 |
向警予 | 董璇 | 工人運動領袖 |
梁啓超 | 張家輝 | 政治家,保皇派人士 |
顧維鈞 | 陳道明 | 巴黎和會外交官 |
列寧 | Sergey Barkovski | 蘇聯國父,布爾什維克黨領袖 |
陸小曼 | 車永莉 | 徐志摩第二任妻子 |
方豪 | 林申 | 五四運動時期的學生領袖之一 |
許德珩 | 杜淳 | 五四運動學生領袖 |
鄧中夏 | 祖峰 | 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工人運動的領袖。 |
謝紹敏 | 井柏然 | 五四運動中北京大學學生運動領袖 |
匡互生 | 包貝爾 | 五四運動天安門集會和會後遊行的主要組織者之一 |
段芝貴 | 劉儀偉 | 皖系軍閥將領 |
喊冤女 | 愛新覺羅·啓星 | 在政府大樓前喊冤請命 |
警長 | 杜志國 | 警察局長 |
章宗祥夫人 | 江珊 | ---- |
章宗祥 | 果靜林 | 五四運動中廣大學生要求嚴懲的賣國賊 |
曹汝霖父親 | 陳國星 | ---- |
吳炳湘 | 舒耀瑄 | 京師警察廳總監,總統府秘密偵探處主任 |
曹錕 | 劉利年 | 直系軍閥首領,中華民國總統 |
劉仁靜 | 黃軒 | 北京代表,年齡最小的一大代表 |
陳毅 | 鄧超 | 中共領導人 |
工人甲 | 鄭昊 | ---- |
工人乙 | 李澤鋒 | ---- |
楊開智 | 楊洋 | 楊開慧的哥哥 |
于方舟 | 代旭 | 天津五四運動傑出的領導者之一 |
周恩來 | 陳坤 | 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中共領導人 |
張若名 | 王珞丹 | 覺悟社成員,五四運動領袖之一 |
郭隆真 | 劉婧 | 共產黨早期革命家 |
楊以德 | 李成儒 | 直隸省警務處處長兼天津警察廳廳長 |
監獄長 | 句號 | 監獄總管 |
維經斯基 | 維塔斯 | 共產國際幫助成立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人 |
劉少奇 | 于曉光 | 中共領導人 |
包惠僧 | 王學兵 | 一大的參與者,受陳獨秀指派,帶去信件和4點意見 |
何叔衡 | 何平 | 長沙代表 |
周佛海 | 張譯 | 日本留學生代表 |
王盡美 | 戚玉武 | 濟南代表,有寫為王燼美 |
鄧恩銘 | 張一山 | 濟南代表,水族人,唯一的少數民族代表 |
董必武 | 王丹戎 | 武漢代表 |
陳潭秋 | 譚凱 | 武漢代表 |
李漢俊 | 周傑 | 上海代表 |
李達 | 黃覺 | 上海代表,中國共產黨首任中央局成員之一,分管宣傳工作 |
陳公博 | 佟瑞欣 | 廣州代表 |
李勵庄 | 葉璇 | 陳公博妻子 |
王會悟 | 周迅 | 李達妻子 |
馬林 | Gera Shchenko Andriyan | 荷蘭革命家,出席中共一大的共產國際代表 |
尼克爾斯基 | Terence Edward Duran | 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共產國際代表 |
車夫 | 謝孟偉 | 黃包車車夫 |
服務員 | 張笛 | 酒店服務員 |
洗衣婦 | 李歌 | ---- |
薩爾禮 | JERRY PHILIP | 法租界長官 |
程子卿 | 劉樺 | 闖入中共一大的密探 |
翻譯官 | 何雲偉 | 法語翻譯官 |
鄧小平 | 韓庚 | 留法學生,共產主義組織成員 |
張申府 | 夏凡 | 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 |
趙世炎 | 李泓良 | 中國共產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
殉情男 | 姜武 | ---- |
殉情女 | 楊陽 | ---- |
女戰士 | 黃聖依 | ---- |
蔣介石 | 張震 | 政治家,軍事家,國民黨領導人 |
李富春 | 王櫟鑫 | 中共領導人 |
瞿秋白 | 徐海喬 | 思想家,革命家,中共早期領導人 |
高君宇 | 付辛博 | 中共早期領導人 |
汪精衛 | 何顯達 | 國民黨領導人 |
溥儀 | 裘慕遠 | 宣統皇帝,清朝和中國最後一位皇帝 |
王正廷 | 張晞臨 | 巴黎和會外交官 |
梅蘭芳 | 餘少群 | 國劇名家 |
周作人 | 連凱 | 魯迅二弟,政治家 |
廬隱 | 白冰 | 五四時期女作家 |
香港女青年 | 楊千嬅 | ---- |
張氏 | 胡杏兒 | 袁世凱七姨太 |
北洋大學代表 | 劉宏建 | ---- |
校工 | 馬健 | ---- |
張厚載 | 劉俊哲 | 戲劇評論家 |
辮子兵 | 範明 | 張勛復闢帶領的辮子兵 |
徐樹錚 | 徐崢 | 直系軍閥將領 |
老警察 | 申軍誼 | ---- |
老師 | 李湘 | 中學老師 |
張太雷 | 溫若寒 | 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活動家、宣傳家,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 |
澳門記者 | 馬境 | ---- |
施肇基 | 田小潔 | 中國第一任駐美國大使 |
魏宸組 | 任正彬 | 代表出席巴黎和會,拒絕在《凡爾賽對德和約》上簽字 |
張翠喜 | 馮丹瀅 | ---- |
袁家聲 | 任重 | ---- |
楊明齋 | 趙立新 | 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籌建者 |
陶毅 | 湯唯 | 湖南學生聯合會與湖南各界聯合會副會長 |
張伯苓 | 張山 | 教育家 |
巡捕 | 毛孩 | ---- |
毛澤東(老年) | 唐國強 | ---- |
圍棋手 | 聶衛平 | ---- |
- | 翟俊傑 | ---- |
龔振鵬 | 陳建斌 | ---- |
參謀長 | 趙保樂 | ---- |
- | 李易 | ---- |
- | 周志強 | ---- |
攝像師 | 韓三平 | ---- |
代表 | 常曉陽 | ---- |
劉參謀 | 金池 | ---- |
代表 | 柯伯龍 | ---- |
李福景 | 宣言 | ---- |
護士 | 高瓏珂 | ---- |
進步女青年 | 高雅 | ---- |
副官 | 馬國志 | ---- |
趙鳳昌 | 張翰 | ---- |
老兵 | 高佳 | ---- |
老農 | 尚鐵龍 | ---- |
朱其生 | 鄒俊百 | ---- |
胡漢民 | 張偉哲 | ---- |
張人傑 | 欒天 | ---- |
劉清揚 | 姜冰 | ---- |
文書 | 古典 | ---- |
王喜順 | 馬以 | ---- |
喊口號學生 | 張優 | ---- |
英國秘書 | 維肯 | ---- |
聶榮臻 | 于笑 | ---- |
密探甲 | 謝民 | ---- |
密探乙 | 孫毓恆 | ---- |
居正 | 季相龍 | ---- |
八姨太 | 何娟萍 | ---- |
常策歐 | 汪亞朝 | ---- |
馬駿 | 葉雨辰 | ---- |
趙秉均 | 陳建華 | ---- |
密探丙 | 張可成 | ---- |
特務甲 | 趙曉時 | ---- |
特務乙 | 董大欣 | ---- |
老兵 | 杜軍 | ---- |
周自齊 | 馮軍 | ---- |
梁漱溟 | 趙寧宇 | ---- |
三姨太 | 黎娟 | ---- |
蔡廷幹 | 張東強 | ---- |
傅斯年 | 史赫然 | ---- |
職員表
角色介紹
![]() | 開國元勛,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 |
![]() | 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建立人和領導人。 |
![]() | 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 |
![]() | 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 |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和旗幟,中國文化啓蒙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行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中國共產黨早期最高領導人(中央局書記)。 |
![]() | 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
![]() | 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圖謀復闢帝製,在全國人民的一片聲討中死去。 |
![]() | 民國政治家、軍事家,皖系軍閥首領。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 |
![]() | 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五四運動的軸心人物,時任北京大學校長。 |
![]() | 倫理學家,教育家。時任北京大學教授,楊開慧之父,毛澤東岳父。 |
![]() | 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 |
![]() |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製的政治家。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內閣的農林部總長,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遇刺身亡。 |
![]() | 中共一大北京代表,中共早期領導人,中央局成員,組織部長。 |
![]() | 中共一大上海代表,中共早期領導人,中央局成員,宣傳部長。 |
![]() | 中共一大北京代表,時年僅十九歲。 |
![]() | 中共一大上海代表,中共早期領導人,一大便是在他的家中召開。 |
精彩花絮
楊昌濟去逝前的一場戲,劇本的設計是他臨終時從眼角淌下一滴淚。但是李雪健覺得這樣的表演太泛泛了,所以他和導演探討出了一種更為可行的表演方式——他先是眼皮動一下,讓人以為他醒了,就都湊過頭去。他吃力地把楊開慧的手放在毛潤之的手上,並用兩個手指在倆人手上輕輕叩了一下,之後便離開了人世。
3月29日,電影《建黨偉業》在京發布海報與片段預告,並宣布電影將于6月15日公映。發布會上主持人在介紹演員時,葉璇突然暈倒在地,主創和工作人員連忙將她攙扶下台休息,她的經紀人表示,葉璇暈倒隻是因為工作勞累,目前暫無大礙。3月29日,毛澤東的扮演者劉燁頭戴黑色紅五星帽登台亮相,他坦言對于這次的表現也是非常自信。“我和毛主席最像的地方應該是身高吧,而且我在現場上妝之後他們都覺得特別像。”
馮遠征此次飾演的陳獨秀是“建黨偉業”中的又一關鍵人物,主創們紛紛表示他在片中幾乎“陳獨秀附體”,入戲太深,拍完了也停不下來。對此馮遠征表示很榮幸。有媒體稱他接拍《建黨》的片酬是否比《建國大業》要多,他便笑稱“漲片酬問韓總”。
音樂原聲
名稱 | 演唱 | 作詞 | 作曲 | 備註 |
---|---|---|---|---|
有一天 | 馬上又 | 陳濤 | 馬上又 | 主題曲 |
影片製作
關于選角
作為一部嚴扣歷史題材的影片,《建黨偉業》中除了馬少驊飾演的孫中山以外,幾乎沒有一位特型演員出演角色。“為了增強觀眾對電影的新鮮感。”盡管導演黃建新這樣認為,但在幾位主演看來卻並不僅是新鮮感。飾演歷史人物不僅要形似,而且還得神似,用內在的氣質表賦予角色的精氣神”扮演李大釗的演員張嘉譯透露,而飾演朱德的廖凡也表示,“我在拍戲之前也很擔心,害怕不像朱德,後來上了妝我才寬心。”
據黃建新介紹,“這次在演員的選擇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按照形象、演技和表演風格來綜合考慮。所以盡管起初大家都有質疑,但是一上妝他們就自然打消了自己的顧慮,很容易進入到角色中,而事實也證明他們都很好的勝任了影片的角色。”
被刪戲份
《建黨偉業》最終版說明書上列出了109人主要演員名單,與之前曝光的173人陣容大相徑庭。媒體一直關註湯唯的戲份是否被刪,卻未見湯唯的名字。
《建黨偉業》宣傳方負責人表示:“說明書的名單是主要演員,而不是全部。這109人與其戲份是否被刪沒有關系,並不代表在這個名單上的,戲就沒刪,沒有的就一定刪了。做這份名單的初衷是因為這部影片演員太多,很多人不知道誰演誰,這隻是做一個普及而已。
2011年05月24日,《建黨偉業》發布終極說明書,湯唯戲份確認被刪。
這次曝光的109人主要演員名單,有不少大腕都扮演“無名英雄”:姜武扮演殉情男,句號扮演監獄長,還有工人甲、工人乙,則分別由鄭昊、李澤鋒扮演。此外一直傳言鄧小平的扮演者是文章,但從說明書上來看,人氣歌手韓庚出演了這一角色。
媒體披露,除了湯唯,其他女星的戲都得以保留,範冰冰飾演清朝光緒皇帝的皇後隆裕。周迅飾演婦權解放運動成員王會悟,架上大眼鏡,造型清秀可愛,Angelababy則擔任小鳳仙一角,片中還有哭戲。而胡杏兒也有份參演,雖然沒在主演名單上看到,但據說片中她有一秒鍾的戲份,還是周潤發替她求情,留下一秒鍾。
“《建黨偉業》有名有姓的演員有170多個,比《建國大業》還要多。在後期製作階段,因為影片的需要,有一些人的戲份被剪掉,並不是他們演得不好,確實是最後考慮到影片整體的因素,隻能舍棄主線之外的部分。
關于特效
2010年1月,導演黃建新表示,跟《建國大業》不同,毛澤東等領導人在建黨時期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建黨偉業》(當時名為《建黨大業》)將大量起用年輕演員,甚至編劇都是些30歲左右的年輕人,故事將從1914年講述到1921年,拍攝將橫跨2010年夏、秋、冬三季,而曾參演《建國大業》的明星們“時間上不沖突的話都會來。
黃建新認為,這次起用年輕編劇很有意義,至少表達了年輕一代對這一段歷史的復述的介入角度,黃建新還透露,該片會有不少特效場面,比方說袁世凱登基的過程,背景中的老北京你不靠特效根本就做不到,因為都被拆掉了。
電影更名
2010年6月23日,電影《建黨大業》將更名為《建黨偉業》。知情人透露劉燁將出演青年毛澤東,但由于劇情保密,劉燁隻稱“我演的角色挺有意思的。
《建黨偉業》劇組第一個敲定的演員就是著名導演吳宇森。相關劇照(20張)吳宇森早在《建國大業》中就有過出演,但最後由于片長關系戲份“被刪”,無緣大銀幕。吳宇森此次在《建黨偉業》中飾演林森。這是一個重要歷史人物,晚清名士,曾任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代理主席。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4 | 第12屆 | 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 建黨偉業 | 獲獎 |
2014 | 第14屆 | 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 | 建黨偉業 | 獲獎 |
2014 | 第14屆 | 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編劇獎 | 建黨偉業 | 獲獎 |
發行信息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
中國China | 2011年6月15日 |
中國香港Hong Kong | 2011年6月23日 |
美國USA | 2011年6月24日 |
製作發行
製 作 公 司 | 1.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中國] 2.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 3.上海電影集團公司[中國] 4.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中國] 5.湖南廣播電視台[中國] 6.成都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中國] 7.海南廣播電視總台[中國] 8.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9.揚州電視台[中國] 10.英皇電影[中國香港] |
---|---|
發 行 公 司 | 1.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中國](2011) (China) (theatrical) 2.China Lion Film Distribution(2011) (Canada) (theatrical)/(2011) (USA) (theatrical) (subtitled) 3.CN Entertainment(2011) (Hong Kong) (DVD)/(2011) (Hong Kong) (DVD) (Blu-ray) |
影片評價
影片
影片較好地完成了對于建黨歷史、特別是對于建黨歷史背景的展現,使建黨的展現有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影片交代很清晰,而且簡明扼要。”(北京文聯副主席索謙評)
《建黨偉業》在尊重歷史方面做得很不錯,有幾場戲給人印象頗深,比如新文化運動,通過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羅家倫等人在北大的一場辯論,展現出當時思想的活躍和開放,並不刻意醜化辜鴻銘和胡適。(大眾網-齊魯晚報評)
《建黨偉業》全景式地講述辛亥革命、護國戰爭、五四運動等歷史事件,準確地呈現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背景。(中國新聞網評)
與《開天闢地》相比,20年後的《建黨偉業》則呈現出一幅完全不同的面貌。除去電影產業本身的技術因素之外,在視野上、理念上的開放和進步讓《建黨偉業》更具可看性,以及更豐富的內涵。(騰訊網評)
電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先烈們為了解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國家和民族,歷盡千難萬險和不懈抗爭,終于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人民網評)
演員
- 劉德華扮演的蔡鍔是第一個亮點。劉德華這位已近“天命之年”的香港知名小生,將護國將軍蔡鍔的鐵血柔情刻畫得入木三分,可見其下了苦功夫。劉德華臉龐的清瘦,同時目光如炬,與我們在老照片上看到的蔡鍔形象幾乎如出一轍,然後,劉德華的身量、氣質很適合民國的軍服,英氣逼人。
- 劉燁扮演的毛澤東,在辛亥革命後亮相,劉燁高大的個子、經過化妝後更大的雙眼,使得青年毛澤東散發出卓然不群的氣質。
- 吳彥祖扮演的胡適,不僅僅扮相像,連氣質、說話的感覺都很“胡適”。
- 小鳳仙的飾演者是名模AngelaBaby,20歲出頭的她嬌美動人,精致的發髻、華麗的服飾,十分符合小鳳仙這位民國名妓的形象。(南方日報評)
音樂
《建黨偉業》中萬馬奔騰的護國戰爭,著名的五四運動,在音樂的的烘托下讓人血脈膨脹,更加的倍感激昂,交響樂的史詩性在這樣的大場面烘托下,相得益彰,猶如將自己穿越回到當時的真實氛圍當中,而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湖面蕩漾的小船,濛濛的細雨,眾人的《國際歌》鏗鏘有力,船頭雨傘下的周迅安詳回眸,這樣的場景在《有一天》原聲音樂的襯托下,勾勒出一幅完美的歷史畫面。讓人深嘆馬上又對音樂的大局觀和掌控力以及對電影畫面感的理解。
影片結尾的主題曲《有一天》,馬上又的低沉吟唱,顯的厚重庄嚴,整體的感覺充滿浪漫和溫暖氣息,這首充滿蘇聯曲風的歌曲,向蘇聯經典致敬,卻自有特點。(網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