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隨著西漢中央政權衰弱,地方王國力量的增強,燕國的範圍日益縮小,廣陽國隻剩下4個縣:①薊。王都,今北京城西南、豐台鎮東北一帶。②廣陽。漢人也稱"小廣陽",遺址在今房山區良鄉鎮東4.5公裏處。③方城。河北省固安縣西南。④陰鄉。宛平縣西南。除薊和廣陽二地經過考古調查外,其餘二縣的位置隻是根據清人的記載。大葆台西漢墓和其周圍的古墓群,為西漢時代北京地區歷史的研究提供了信息。
相關史料
廣陽國。高帝燕國,昭帝元鳳元年為廣陽郡,宣帝本始元年更為國。莽曰廣有,戶二萬七百四十,口七萬六百五十八。縣四:薊,故燕國,召公所封。莽曰伐戎。方城。廣陽,陰鄉。莽曰陰順。
《漢書 地理志》
漢書,薊古燕國,召公所封。後漢書,薊本燕國,刺史治。自七國時,燕都于此。項羽立臧荼為燕王,都薊。高帝因之燕國。元鳳元年,燕剌王旦自殺,國除,為廣陽郡。本始元年為廣陽國。建武十三年,省屬上谷。永平八年,一作永元六年。復為廣陽郡。晉復為燕國,魏為燕郡。
《昌平山水記卷下終 京東考古錄》
廣陽國世表
西漢廣陽國,屬西漢諸侯國之一(公元前前73年-9年)
第一代,廣陽頃王劉建,在位29年,公元前73年-前44年
第二代,廣陽穆王劉舜,在位21年,公元前44年-前23年
第三代,廣陽思王劉璜,在位21年,公元前23年-前3年
第四代,廣陽王劉嘉, 在位12年,公元前3年-9年
現代考古
但2008年'漢代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榮曾提出了新的觀點:根據國內最新的漢墓考古及研究成果,大葆台西漢墓墓主另有其人,很可能是比劉建年代稍晚的廣陽王劉璜。
大葆台漢墓中沒有發現入葬的紀年材料,因而隻有依靠墓中的器物來推測下葬的年代。吳榮曾介紹,該墓中所出的錢幣都是五銖錢,其中有武、昭時期的,也有屬于宣、元時期的。最令人矚目的是,出現了所謂的"磨郭錢"。這種錢的周郭極細,有的已無郭,甚至還有的隻剩下了錢的一半。當時官府將錢的周郭改為細郭甚至無郭,其目的很明確,就是為節省原料。而近年在西安發現有西漢鑄錢的範母,模上的五銖是沒有周郭的,這是無郭錢出于冶鑄的最好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