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製沿革
先秦至元朝
早在80萬年前廣西就有原始人類生息了。

廣西歷史悠久,在四、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勞作生息。
距今2~1萬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學會和使用鑽孔與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遺址則說明距今約1萬至6000年前,廣西古人類已開始從事原始的農業、畜牧業和製陶業。
《禹貢》為荊州南徼地。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廣西屬百越的一部分。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廣西地域主要分屬于桂林郡、南海郡、象郡,這是廣西最早納入統一的中央王朝版圖。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郡治番禺,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 。
漢初,代行南海郡尉趙佗擊並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國。元鼎六年(前111)漢武帝平定南越,蒼梧廣信(古代兩漢時期的交州首府,位于現今廣西梧州、賀州與廣東封開一帶)成為交趾部9郡的行政中心。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9個郡。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的交趾部 。西漢時,合浦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 。東漢時期的交州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國廣西和廣東的。治所在番禺(今中國廣州)。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吳,其後歸于晉及不斷更替的南朝宋、齊、梁、陳各政權。三國時期,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吳國分交州為廣州和交州,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 。晉屬廣州。宋、齊、梁、陳時,廣西屬湘州和廣州。
隋屬揚州部。隋末,廣西為蕭銑所據。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隸屬于嶺南道。655年以後,5府皆隸于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756年(肅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 。
唐鹹通三年(862),分嶺南道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升邕管經略使為嶺南西道節度使,這是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
唐朝時期廣西經濟、文化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桂布”名聞遐邇;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鎮興起;修築了溝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
五代十國時期,楚與南漢長期爭奪廣西,宋代分廣南路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之名始于此。
宋代邕州橫山寨(今田東縣平馬鎮)、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3大博易場成為西南民族集市或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市鎮;有色金屬錫、鉛的產量居于全國前列;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紡織品尤其是苧麻織品質量上乘,左右江出產的緂布色彩豐富。元朝統治廣西基本上著重于軍事控製,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駐屯兵,實行軍事性質的屯田;元朝時廣西屬湖廣行中書省。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定廣西行中書省,為廣西建省之始。
明清時期
明朝時期,復原元朝的行省之名,設司、 府(州)、縣(土州)三級區域製。全國劃分為13個布政使司。
洪武二年六月(1369)將原屬廣西所轄的廉州、欽州劃撥廣東統轄。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廣西”名稱由此固定下來。廣西布政使司內劃分為11個府和3個直隸州統轄各縣。11個府是:桂林府(治臨桂縣,今桂林)、柳州府(治馬平,今柳州)、慶遠府(治宜山),思恩府(先治喬利,今馬山境,後遷治武緣,今武鳴境)、思明府(治思明土州,今寧明)、平樂府(治平樂)、梧州府(治蒼梧,今梧州)、潯州府(治桂平)、南寧府(治宣化,今南寧)、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鎮安府(治今德保);3個直隸州是:歸順州(治今靖西)、田州(治今田東)、泗城州(治今凌雲)。此外,全州原屬湖南地,
洪武二十七年(1394),全州(今全州、灌陽、資源)自湖廣永州府改屬廣西後,今廣西地域大體形成。
明末,今廣西境內設有13府、4州、44縣、34土州、6土縣和5個長官司。
明憲宗在梧州建立總督府,到嘉靖四十五年,兩廣總督由梧州改治廣東肇慶 。
清朝時期,推行省、 道、府(直隸廳)或州(直隸州)、縣四級。復設廣西省,省會駐桂林府(今桂林市)。
廣西全省劃分為11個府、2個直隸廳、2個直隸州,分別統轄各州市縣。11個府是:桂林府(治臨桂,今桂林)、柳州府(治馬平縣,今柳州),慶遠府(治宜山)、思恩府(治武緣,今武鳴)、泗城府(治凌雲)、平樂府(治平樂)、梧州府(治蒼梧,今梧州)、潯州府(治桂平)、南寧府(治宣化,今南寧)、太平府(治崇善,今崇左)、鎮安府(治天寶,今德保);2個直隸廳是:上思直隸廳(治今上思)、百色直隸廳(治今百色);2個直隸州是:鬰林直隸州(治今玉林)、歸順直隸州(治今靖西)。此外廉州府(治今合浦)、欽州直隸州(治今欽州),均屬廣東省。荔波縣原屬廣西省,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劃歸貴州省統轄。清末,今廣西境內設有13府、4州、44縣、34土州、6土縣、10土司和3長官司。
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于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期間,廣西沿襲清朝稱省,地域與清朝大致相同。
廣西設省起直至民國,省會均在桂林,1912—1936年曾一度遷到南寧 。
民國元年,直隸州、廳均改為府,全省劃分為10府:桂林府、平樂府、柳州府、慶遠府、梧州府、潯州府、南寧府、太平府、鎮安府、思恩府,分別統轄各縣。
民國二年(1913)復原府製,由省直接統轄各縣。
民國六年(1917),全省劃分為6道:桂林道(治今桂林)、柳江道(治柳州)、南寧道(治今南寧)、蒼梧道(治今梧州)、鎮南道(治今龍州)、田南道(治今百色),分別統轄各縣。始自明清的對土官管轄區的改土歸流措施,
民國十八年(1929)全部完成,全部土州、土縣改設新縣。
民國十五年(1926),根據軍政合一的原則,廢除道製,把全省劃分為若幹區。民國十九年(1930),全省劃分為12個民團區。
1927年12月16日,黃紹閎率桂系在梧州誓師討粵,兩廣戰爭爆發,釀成廣州事變。粵系要員在廣州發難,1927年12月11日,共產黨人發動廣州起義。桂系發動兩廣戰爭後,分兵兩路進攻廣州,先後佔領肇慶、三水、河口等地。粵軍第四軍全力攻佔東江,回師廣州阻擊桂軍,桂軍改變計畫,轉攻東江 。
民國二十三年(1934),改民團區為行政監督區。在此期間,廣西為新、舊桂系軍閥統治達28年之久。
民國三十八年(1949),截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全省劃分為1市(桂林)、15區(1―15區)、99縣。欽州、合浦、靈山、防城仍屬廣東省統轄。自廣西設省起,直至民國時期,省會絕大部分時間在桂林,僅民國元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912―1936)遷于南寧。
廣西在民國新桂系統治時期是全國模範省,為中國桂系軍閥的根據地。
建國後
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全廣西,設廣西省,省會在南寧 。
1951年至1955年,欽州、廉州(即今欽州、防城港、北海)從廣東劃入廣西。
1952年12月10日,在邕寧、宜山、百色3個專區成立桂西僮族自治區;
1955年至1965年,欽州、廉州再度劃入廣東。

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廣西僮族自治區的倡議,
1957年6月,國務院作出關于建立廣西僮族自治區的決定,並在同年7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相應的決議。
1958年3月5日,廣西省改為“廣西僮族自治區”,省一級的“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
1965年,欽州、廉州再度劃入廣西。同年10月12日,經國務院批準,“廣西僮族自治區”改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
1978年起,自治區成立紀念日定為12月11日,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全廣西、右江蘇維埃和紅七軍成立的日子相一致。
地名由來
春秋戰國時期,嶺南稱百越之地,廣西屬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征服百越,在嶺南設定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今廣西大部分地區屬于桂林郡和象郡,所以廣西稱“桂”由此而來。廣西的名稱則來源于兩個,一為鹹通三年(862),嶺南道分東、西兩道,並以邕管經略使為嶺南西道節度使,成為一級獨立政區,二為宋朝所建製的行政單位—“廣南西路”,後簡稱“廣西路”,這是“廣西”名稱的由來。
行政區劃
廣西壯族自治區轄:14個地級市,37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12個民族自治縣(共有110個縣級行政單位),另轄1個管理區和3個新區。
行政區 | 車牌代碼 | 行政區劃代碼 | 下轄行政區 |
---|---|---|---|
桂A | 450100 | ||
桂B | 450200 | ||
桂林市 | 桂C/桂H | 450300 | 象山區、秀峰區、疊彩區、七星區、雁山區、臨桂區、陽朔縣、靈川縣、全州縣、平樂縣、興安縣、灌陽縣、荔浦縣、資源縣、永福縣、龍勝各族自治縣、恭城瑤族自治縣 |
梧州市 | 桂D | 450400 | 長洲區、萬秀區、龍圩區、岑溪市、蒼梧縣、蒙山縣、藤縣 |
北海市 | 桂E | 450500 | 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合浦縣 |
防城港市 | 桂P | 450600 | 港口區、防城區、東興市、上思縣 |
欽州市 | 桂N | 450700 | 欽南區、欽北區、靈山縣、浦北縣 |
貴港市 | 桂R | 450800 | 港北區、港南區、覃塘區、桂平市、平南縣 |
玉林市 | 桂K | 450900 | 玉州區、福綿區、北流市、容縣、陸川縣、博白縣、興業縣 |
百色市 | 桂L | 451000 | 右江區、靖西市、田陽縣、田東縣、平果縣、德保縣、那坡縣、凌雲縣、樂業縣、田林縣、西林縣、隆林各族自治縣 |
賀州市 | 桂J | 451100 | 八步區、平桂管理區、昭平縣、鍾山縣、富川瑤族自治縣 |
河池市 | 桂M | 451200 | 金城江區、宜州市、南丹縣、天峨縣、鳳山縣、東蘭縣、巴馬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來賓市 | 桂G | 451300 | 興賓區、合山市、象州縣、武宣縣、忻城縣、金秀瑤族自治縣 |
崇左市 | 桂F | 451400 | 江州區、憑祥市、扶綏縣、寧明縣、龍州縣、大新縣、天等縣 |
地理位置
位置與面積
地處中國南部,位于北緯20°54′-26°24′,東經104°26′-112°04′,北回歸線橫貫中部。

接鄰省區:廣東、湖南、貴州、雲南,並與海南隔海相望。
接鄰國家:越南,國境線全長約800多公裏;海岸線長度:約1,500公裏。陸地區域總面積:23.67萬平方公裏。佔全國國土總面積比例:2.5%,在全國各省區市國土總面積中排名第9位。
地形地貌
廣西處于被稱為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的雲貴高原的東南邊緣,兩廣丘陵的西部,南邊朝向北部灣。整個地勢為四周多山地與高原,而中部與南部多為平地,因此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與東南之間呈盆地狀,素有“廣西盆地”之稱。位于自治區中部的貴港市擁有廣西最大的平原“潯鬱平原”。
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 廣西地貌整體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狀。其特征是:

1、盆地大小相雜。西、北部為雲貴高原邊緣,東北為南嶺山地,東南及南部是雲開大山、六萬大山、十萬大山。盆地中部被廣西弧形山脈分割,形成以柳州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廣西弧形山脈前凹陷為右江、武鳴、南寧、玉林、荔浦等眾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雜的地貌結構。
2、山系多呈弧形,層層相套。自北向南大致可分為4列,山系走向明顯呈現東部受太平洋板塊擠壓、西部受印度洋板塊擠壓跡象。
3、丘陵錯綜,佔廣西總面積10.3%,在桂東南、桂南及桂西南連片集中。
4、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佔廣西總面積26.9%。廣西平原主要有河流沖積平原和溶蝕平原二類。
5、喀斯特廣布,佔廣西總面積37.8%,集中連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東北。其發育類型之多為世界少見。
海岸、島嶼
廣西南臨北部灣。屬于南海,大陸海岸東起合浦縣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侖河口,其大陸海岸線約1595千米,島嶼岸線461千米。南流江口、欽江口為三角洲型海岸;鐵山港、大風江口、茅嶺江口、防城河口為溺谷型海岸;欽州及防城港兩市沿海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為台地型海岸。廣西近海灘深廣大,面積達1005平方千米。0-20米淺海廣闊,面積達6488平方千米。整個北部灣的面積約12.93萬平方千米,東起雷州半島、瓊州海峽,東南為海南島,北至廣西,西迄越南。灣內海底平坦,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傾斜度不到2°,水深一般20-50米,最深不超過90米。廣西沿海有697個島嶼,總面積約84平方千米,其中最大的潿洲島面積約28平方千米。
氣候特征
- 綜述
廣西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全區中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南北以賀州——東蘭一線為界,此界以北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區各地極端最高氣溫為33.7-42.5℃,極端最低氣溫為-8.4-2.9℃,年平均氣溫在16.5-23.1℃之間。全區大部地區氣候溫暖,熱量豐富,雨水豐沛,幹濕分明,季節變化不明顯,日照適中,冬少夏多。
- 降水
廣西是中國降水量最豐富地區之一。各地年降水量均在1070毫米以上,大部分地區為1500-2000毫米。其地域分布具有東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區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風坡多,背風坡少的特點。
由于受冬、夏季風的交替影響,廣西降水量的季節變化不均,幹濕季分明。4-9月為雨季,其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0-85%,容易發生洪澇災害;10-3月為幹季,降水量僅佔年降水量的15-30%,幹旱少雨,易引發森林火災。
- 熱量
廣西氣候溫暖,熱量豐富。各地年平均氣溫16.0-23.0℃,等溫線基本上呈緯向分布,氣溫由北向南遞增,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區遞減。各地累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3.7-42.5℃,累年最低氣溫為-8.4—2.9℃。
- 積溫
日平均氣溫≥10℃積溫(下稱≥10℃積溫)表示喜溫作物生長期可利用的熱量資源。廣西各地≥10℃積溫5000-8000℃,是全國最高積溫省區之一。豐富的熱量資源,為各地因地製宜發展多熟製,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水文特征
廣西的岩溶地貌較為發育,地表水與地下水能相互轉化,數量比較穩定。但由于河流主要以雨量補給類型為主,各地降水分布不均,另外,出入境、入海水量比例不協調,加上受西南暖濕氣流和北方變性冷氣團的交替影響,幹旱、暴雨洪澇氣象等災害較為常見,因此廣西境內的水資源總量並不穩定。境內河川有規律的汛期,並集中了河川徑流量的70%-80%,其中資水、湘江、賀江等桂東北河川汛期在3-8月,潯江、右江等桂西南河川汛期在5-10月,紅水河、柳江、左江、鬱江、黔江、西江等桂中諸河汛期多在4-9月。
廣西河流眾多,水力資源豐富。西江是區內最大的河流。西江支流桂江的上遊稱漓江,與湘江間有秦時開鑿的靈渠相通。歷史上,靈渠是溝通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的重要通道。區境中部有較寬廣的平原——鬱江平原、潯江平原和玉林盆地等。這裏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是糧食和甘蔗的主要產區。東南部海岸線曲折,港灣與潔凈海灘交錯,景色宜人。
廣西境內河流總長約3.4萬公裏。集水面積1000㎞²以上的地表河有69條,水域面積約8026㎞²,佔陸地總面積的3.4%,喀斯特地下河有433條,長度超過10公裏的有248條。境內地表河分別屬于珠江的西江水系、長江洞庭湖水系(湘江、資江)、沿海諸河流、百都河紅河水系、地下河水系。主要有南盤江、西江、賀江、紅水河、左江、右江,柳江、黔江、鬱江、潯江、桂江、南流江、欽江、防城江、北侖河、漓江等;地下河有坡心河、地蘇河等。其中,西江流域從西向東貫穿廣西,然後進入廣東,抵達珠江三角洲。南部諸河流註入北部灣,西南有屬于紅河水系的河流流入越南。廣西河流水量大,水力資源充沛,已經建有多座水電站。
自然資源
海洋資源
廣西海洋資源豐富。較長的大陸海岸線,以及合適的海岸線的曲直比,使得廣西沿海地區有天然優良港群之稱。北部灣魚類、蝦類、頭足類、蟹類、貝類和其他海產動物、藻類等海洋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煤、泥炭、鋁、錫、鋅、汞、金、鈦鐵礦、石英砂、石膏、石灰石、花崗岩、陶土等海洋礦產資源亦達到20多種。北部灣盆地、鶯歌海盆地和合浦盆地三個含油沉積盆地蘊藏豐富的海洋石油、天然氣資源。其他鹽化工資源,海洋能源資源,淡水資源也較為豐富。
廣西沿海地區處于中國海域面積約12.93萬平方公裏的北部灣的北部,以粵桂交界處的英羅港為起點,沿鐵山港、北海港、大風江、欽州灣、防城港、企沙港、珍珠港,直至中越邊境的北侖河口沿岸,大陸海岸線長約1,500公裏。沿海島嶼有697個,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1個,島嶼岸線總長600公裏,島嶼總面積為84平方公裏。
礦產資源
廣西壯族自治區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儲量較大,是中國10個重點有色金屬產區之一。有色金屬礦產凸顯表現為,境內已經發現了錳、鋁、錫、鐵、砷、膨潤土、釩、鎢、銦、鉛、鋅、銻、銀等145種礦種,現已探明97種的礦藏儲量。部分礦藏儲量更是位于全國,甚至世界前列,所以廣西亦稱“有色金屬之鄉”。
廣西礦產分布較集中:
桂南的主要礦產為:錳、稀土、花崗石;
桂西的主要礦產為:鋁土礦、金;
人口
人口總數
截至2014年末,全區常住人口475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5萬人,成長0.74%;年末戶籍總人口為547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萬人,成長0.98%。出生人口7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4.07‰;死亡人口30萬人,人口死亡率為6.21‰;人口自然成長率為7.86‰。
從性別結構看,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2470萬人,女性人口2284萬人,常住人口性別比為108.12(以女性為100)。
從年齡構成看,常住人口中,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3034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63.8%;60周歲及以上人口633萬人,佔常住人口的13.3%;65周歲及以上人口460萬人,佔常住人口的9.67%。
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218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2萬人;鄉村常住人口25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7萬人;城鎮人口比重為46.01%。
區劃名稱 | 面積(平方千米) | 常住人口(人) | 戶籍人口(人) |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237,558.10 | 47,680,000 | 50,613,316 |
南寧市 | 22,111.98 | 6,824,800 | 6,835,117 |
柳州市 | 18,667.44 | 3,658,000 | 3,624,955 |
桂林市 | 27,622.89 | 4,862,100 | 5,046,171 |
梧州市 | 12,554.94 | 3,041,800 | 3,101,474 |
北海市 | 4,016.07 | 1,551,200 | 1,563,189 |
防城港市 | 6,181.19 | 829,100 | 833,164 |
欽州市 | 10,820.85 | 3,199,900 | 3,559,870 |
貴港市 | 10,605.44 | 4,225,500 | 4,915,879 |
玉林市 | 12,838.00 | 5,598,500 | 6,250,106 |
百色市 | 36,203.85 | 3,598,700 | 3,858,959 |
賀州市 | 11,771.54 | 2,080,800 | 2,184,104 |
河池市 | 33,508.00 | 3,783,800 | 3,969,865 |
來賓市 | 13,411.06 | 2,271,900 | 2,501,517 |
崇左市 | 17,345.47 | 2,153,800 | 2,368,946 |
民族構成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世居民族有漢、壯、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此外還有滿、蒙古、白、藏、黎等其他民族成分。在常住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37.18%,少數民族人口總數在全國居第1位,其中壯族人口佔總人口的31.39%,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 | 人口 | 比例 | 主要集聚區 |
---|---|---|---|
2702萬 | 62% | 南寧,南部沿海及東部地區 | |
1520萬 | 34% | 南寧、柳州、崇左、來賓、百色、河池、貴港、防城港8市 | |
147萬 | 柳州、桂林、賀州、百色、河池、來賓6市,設有恭城、金秀、富川、巴馬、都安、大化6個自治縣 | ||
46萬 | 融水苗族自治縣、隆林、三江、資源、西林、龍勝、南丹等縣(自治縣) | ||
30萬 | 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自治縣、融水自治縣 | ||
17萬 |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宜州、柳城等縣(自治縣、市) | ||
7.4萬 |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
3.3萬 | 桂林、柳州、南寧、百色等市及臨桂、靈川、鹿寨、永福等縣 | ||
2.1萬 | |||
2萬 | 東興市江平鎮萬尾、巫頭、山心三島 | ||
1.5萬 | 南丹、宜州、融水、環江、都安、興安、河池市金城江區等縣(自治縣、市、區) | ||
9712 | 隆林、那坡和西林縣(自治縣) | ||
隆林各族自治縣 | |||
9576 | 融水自治縣、宜州市、環江縣、南丹縣 |
經濟
綜述
2014年,廣西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672.9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成長8.5%,排全國第17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412.2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335.6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925.16億元。全年財政預算收入達2162.4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22.05億元;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455.44億元。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6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565元。

廣西主要經濟區有北部灣經濟區、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
第一產業
2014年,廣西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472.75億元,比上年成長4.0%。其中,種植業增加值1366.31億元;林業增加值232.80億元;畜牧業增加值532.14億元;漁業增加值280.95億元。糧食總產量1534.4萬噸;谷物產量1435.7萬噸;糖料蔗產量7645.34萬噸;蔬菜產量2564.18萬噸;水果產量1233.49萬噸;茶葉成長8.9%。豬牛羊禽肉總產量412.2萬噸;禽蛋產量22.16萬噸;蠶繭產量33.96萬噸;水產品產量332.12萬噸。
第二產業
2014年,廣西實現工業增加值6065.34億元,比上年成長10.1%。其中,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成長30.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成長19.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成長15.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成長13.3%,汽車製造業成長12.6%,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成長10.7%。分產品看,汽車產量比上年成長11.9%、十種有色金屬成長11.2%、氧化鋁成長9.5%、鋼材成長9.4%、精製食用植物油成長8.6%、成品糖成長6.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5.3%,實現出口交貨值751.50億元。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45.5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6%。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2014年,廣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16.6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033.11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83.49億元。
對外經濟:2014年,廣西進出口總額405.53億美元。其中,出口243.30億美元;進口162.23億美元。其中,對東盟進出口198.86億美元;對美國進出口24.77億美元;對歐盟進出口14.15億美元。
金融業:截至2014年末,廣西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0298.54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6070.95億元。
旅遊業:2014年,廣西入境過夜遊客達421.18萬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7.28億美元;全年旅遊總收入2601.99億元。
交通
廣西臨海,且與越南相接,境內海航、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處于全國中等偏上水準。
航空
民航現有建成機場7座:南寧吳圩國際機場、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柳州白蓮機場、北海福成機場、梧州長洲島機場、百色巴馬機場、河池金城江機場
港口
“十五”期間,新增沿海港口泊位13個,新增吞吐能力864萬噸。其中新增成萬噸級以上泊位8個,新增吞吐能力744萬噸。至“十五”末,沿海港口總吞吐能力達3456萬噸,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26個。

2010年全區港口生產性泊位達到648個,其中內河泊位431個,沿海泊位217個,沿海港口萬噸級以上泊位49個。港口泊位綜合通過能力1.82億噸,其中內河6036萬噸、沿海1.22億噸、集裝箱130萬標準箱。全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86億噸。
其中北部灣港1.19億噸,內河港6707萬噸。全區行政區劃航道裏程6157公裏,通航裏程5591公裏,其中等級航道3506公裏,佔總航道裏程的62.71%;三級及以上航道裏程573公裏,佔總航道裏程的10.25%,新增二級航道291公裏。全區擁有運輸船舶8800艘、514萬載重噸,分別比上年成長2.28%和1.18%。
廣西北部灣港由防城港、欽州港和北海港三港組成。2012年,廣西北部灣港吞吐量17437萬噸,比上一年成長13.8%,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2013年西部沿海第一大港 防城港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06億噸,成長5.4%。
鐵路
高鐵:柳南城際鐵路、衡柳鐵路、廣西沿海城際鐵路、南廣高鐵、貴廣高速鐵路
普鐵:湘桂鐵路、南昆鐵路、焦柳鐵路、黔桂鐵路、洛湛鐵路、黎湛鐵路、玉鐵鐵路、黎欽鐵路、南防鐵路、欽北鐵路、田德鐵路、德靖鐵路(在建)
公路
2010年末廣西公路總裏程101782公裏,其中高速公路2574公裏、一級公路876公裏、二級公路8646公裏、二級以上公路佔公路總裏程的11.88%。公路總裏程、高速公路總裏程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分別排第21位和15位,在西部地區中分別排第9位和第4位。
社會事業
教育
基礎教育
截至2013年,廣西有國小13499所,教學點7952個,國小招生數為75.3萬人;在校學生426.3萬人,國小凈入學率為99.7%;專任教師21.6萬人。有普通國中1836所,招生數為68.9萬人;在校學生195萬人;毛入學率為108%;專任教師11.7萬人。有普通高中453所,招生數29.8萬人;在校學生81.9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78%;專任教師46752人。
中職教育
截至2013年,廣西有中等職業學校(不含技工學校)273所,招生30.4萬人,在校學生82.2萬人,其中全日製在校生40.5萬人。專任教師20459人。
高等教育
截至2015年,廣西共有高等學校77所。其中普通大學部院校36所(含8所大學、9所獨立學院、3所民辦學院),高等專科學校3所,高等職業學院32所,獨立設定的成人高校6所。 2013年,全區各類高等教育在校學生90.8萬;其中研究生在校學生24905人,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在校學生65.6萬人,成人高等教育本專科在校學生22.7萬人。高校專任教師37437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25%。
高校名錄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辦學地點 |
1 | 廣西大學(211院校) | 國家教育部與自治區政府共建 | 南寧 |
2 |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自治區政府共建 | 南寧 | |
3 | 國家文化部與自治區政府共建 | 南寧 | |
4 | 自治區教育廳 | 南寧 | |
5 | 廣西中醫葯大學 | 南寧 | |
6 | 南寧 | ||
7 | 南寧 | ||
8 | 廣西警察學院 | 南寧 | |
9 | 桂林 | ||
10 | 桂林 | ||
11 | 桂林 | ||
12 | 桂林醫學院 | 桂林 | |
13 |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 桂林 | |
14 | 桂林旅遊學院 | 桂林 | |
15 | 廣西科技大學 | 柳州 | |
16 | 梧州 | ||
17 | 欽州 | ||
18 | 玉林 | ||
19 | 百色 | ||
20 | 百色 | ||
21 | 賀州 | ||
22 | 河池 | ||
23 | 廣西科技師範學院 | 來賓 | |
24 | 廣西民族師範學院 | 崇左 | |
25 | 自治區教育廳(獨立學院) | 南寧 | |
26 | 南寧 | ||
27 | 廣西師範學院師園學院 | 南寧 | |
28 | 廣西中醫葯大學賽恩斯新醫葯學院 | 南寧 | |
29 | 桂林 | ||
30 | 桂林 | ||
31 | 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 | 桂林 | |
32 | 北海 | ||
33 | 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 柳州 | |
34 | 自治區教育廳(民辦) | 南寧 | |
35 | 南寧學院 | 自治區教育廳(廣西民革區委與南寧市政府合辦) | 南寧 |
36 |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 | 自治區教育廳(民辦) | 北海 |
廣西獨立設定的成人高校
歷史文化
飲食
廣西日常飲食主要以清淡為主,但境內南北亦有些許變化,在桂東南的玉林、梧州、賀州、南寧、北海、欽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區有吃辣習慣。據旅行家徐霞客所記載,廣西境內由于地理環境的關系,其早期的飲食已有種食稻谷和蔬菜、腌菜、飲茶、行酒禮等習慣。其中以南寧老友粉、柳州螺螄粉、欽州豬腳粉、桂林米粉、防城牛腩粉、梧州龜苓膏、巴馬香豬、賓陽白切狗、賓陽酸粉、玉林牛巴、玉林雲吞、玉林酸料以及各地的米粉、切粉、濾粉等為代表。

語言
世居廣西的11個少數民族,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漢語方言外,均有自己的語言,分別是壯語、京語 、瑤語、苗語、侗語、仫佬語、毛南語、京語、彝語、水語、仡佬語。使用水語、仡佬語的人口呈下降趨勢,已屬瀕危語言。而漢語方言也有粵語、西南官話(桂柳官話)、客家語、平話、湘語、閩語等六種。
粵語
粵語(當地人稱廣西白話),分布範圍主要為桂東南,即賀州至憑祥連線的東南部,佔廣西三分之一的地域,使用人口1500多萬,佔廣西漢族人口比例超過55%。線的西北說粵語的不多,分布也較分散,有百色市區等方言島;廣西粵語分有梧州粵語、邕潯粵語、勾漏粵語和欽廉粵語四大片區。
境內通行的粵語縣市有30多個,即南寧、邕寧、橫縣、貴港、桂平、平南、藤縣、梧州、玉林、北流、容縣、博白、陸川、防城港、東興、欽州、合浦、浦北、靈山、北海、蒼梧、岑溪、昭平、蒙山、賀州、鍾山、百色、崇左、扶綏、寧明、憑祥及龍州。此外,廣西其它不通行粵語的城市中亦有粵語人口分布,通常是沿河的街道。桂中由于民國時期的新桂系移民開發,因提升農業技術需要,向桂中平原移入桂東南地區人口,有為數不少的粵語村庄。
壯語
壯語是壯族的民族語言,在廣西西部廣泛分布,主要分為南北兩大部分,使用者也不僅僅是壯族人,與壯族混居的某些農村的漢族人和其他少數民族也也能說這種語言。
桂柳官話
桂柳官話是西南官話的一種,使用人口佔廣西壯族自治區總人口50%以上,主要流布于桂北地區及其他一些地區的縣城,通行于桂北漢語區。桂林,柳州為其主要的兩個使用城市,是明清進入廣西的西南官話。西南官話桂柳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目前最強勢的漢語方言,是壯族、漢族及各民族之間重要的交流語言。
客家語
客家語在廣西又被稱為涯話(桂南地區)、新民話(玉林博白等地)、麼個話(柳州等地)、長樂聲(賀州)等,是繼粵語、壯語、桂柳官話之後第四大廣西本土語言(或方言),使用人數約600萬(2013年)。
廣西境內除桂林市的全州縣、興安縣、資源縣和河池市的鳳山縣沒有客家人居住外,其餘均有客家人分布,客家人分布區域內使用客家語。客家人數達10萬以上的市轄區、縣級市、縣有:桂東地區賀州市八步區、昭平縣;桂南地區玉林市區、陸川縣、博白縣、北流市;貴港市區、桂平市、平南縣;北海市合浦縣;欽州市區、浦北縣、靈川縣;防城港市;南寧市區、賓陽縣;柳州市區、柳城縣;來賓市興賓區。其中賀州市區(即八步區)、玉林市的博白縣和陸川縣為廣西客家語強勢地區。
平話
平話分桂南平話和桂北平話 。主要分布在廣西的邕寧、賓陽、橫縣、貴縣、馬山、寧明、南寧市郊和左右江沿岸的百色、田林、樂業的一些村庄,以及桂北的桂林市郊區、臨桂、靈川、融水、融安、羅城、永福、柳城、柳江、龍勝、鍾山、賀縣、恭城、三江、鹿寨等縣(自治縣)、市,總數在300~400 萬之間。
京語
京語的主要者為京族人。
戲曲
漢族:桂劇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流行于廣西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一帶及梧州市、賀州市部分官話地區,波及湖南南部地區與廣東西北隅
少數民族戲劇和地方戲種:壯劇、壯歡、彩調劇、邕劇、苗劇、毛南劇
特色產品
玉林牛巴、羅漢果、容縣沙田柚、荔枝、香蕉、廣西柑橙、沙糖桔、陽朔金桔,融安金桔、木鳳梨、鳳梨、博白桂圓、田東芒果、七香(香豬、香茶油、香米、香芒、香鴨、香蕉、檸檬鴨)、山楂、桂花糕、山葡萄、恭城月柿、黃皮果、灌陽紅棗、扁桃、奇異果、白果、八角、茴油、香菇、黑木耳、廣西名茶(如蒼梧六堡茶等)、甜茶、甘蔗和梅花牌白糖、玉林優質谷、薏米、東蘭墨米、環江香梗和靖西香糯、木薯、零粉、荔浦芋、桃榔粉、桂林馬蹄、富川臍橙、玉林大蒜、南丹羊角皺椒、橫縣大頭菜、西林烤姜、蜂蜜、信都紅瓜子、苗山冬筍、田林八渡筍、豆豉與黃皮醬、青刀豆罐頭、桂林豆腐乳、桂林三花酒、廣西名酒、廣西動物葯酒、蛤蚧、靈香草、金銀花、桂皮、五倍子、靈芝菌、黃精、安息香、白木香、砂仁、田七、茯苓、梧州桑寄生茶、梧州龜苓膏、紅豆與相思豆、正骨水、雲香精、桂林桂花、桂油、廣西丁香、蓖麻、山蒼子、恭城篙竹、金茶花、肥牛樹、劍麻、苧麻、油桐、檸檬桉、香樟、棕櫚、木棉花、銀杉與蜆木、油茶、黃麻、松香、大蚝、大蝦、青蟹、石斑魚、北部灣的海珍品、海牛、全州禾花魚、平果沒六魚、巴馬油魚、梧州嘉魚、富川桂花魚、娃娃魚、合浦珍珠、西林三珍、廣馬、中堡黃牛和富川水牛、巴馬香豬、陸川豬、三黃雞、霞煙雞、廣西名猴、果子狸、穿山甲、大瑤山鱷蜥、壯錦、毛南族花竹帽、欽州坭興陶器、合浦沙煲、陸川鐵鍋、陸川烏石醬油與烏石小刀、龍州砧極和菜刀、桂林羽絨及其其製品、環江涼席、合浦北海的煙花爆竹。桂林的辣椒醬也十分有名,有的女性以送辣椒醬給心上人表達火辣的愛意。
風景名勝
自然景觀
柳州百裏柳江沿江風景帶 | 桂林漓江風景區 | 資源五排河漂流 | 宜州下梘河景區 |
容縣都嶠山風景區 | 欽州三娘灣旅遊區 | 欽州八寨溝風景區 | 南寧青秀山風景區 |
南寧大明山景區 | 玉林龜山公園 | 龍勝龍脊梯田 | 柳州魚峰公園 |
柳州都樂岩風景區 | 柳州大龍潭風景區 | 荔浦銀子岩 | 柳州融水元寶山 |
樂業大石圍天坑群旅遊區 | 靖西通靈大峽谷 | 靖西古龍山峽谷群 | 金秀大瑤山風景區 |
賀州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 | 桂平西山風景區 | 桂平龍潭國家森林公園 | 桂林世外桃源 |
桂林龍勝溫泉 | 桂林兩江四湖景區 | 北海潿洲島 | 北海銀灘 |
防城港那良古鎮旅遊區 | 防城港野人谷 | 防城港那良古鎮牙山風景區 | 桂林象鼻山 |
陽朔西街 | 桂林樂滿地度假世界 | 桂林漓江風景區 | 桂林古東瀑布景區 |
京島旅遊度假區——巫頭白鶴山 | 岑溪白霜澗漂流 | 北流勾漏洞風景區 | 防城港市江山半島旅遊度假區 |
德天瀑布旅遊區 | 武宣縣百崖大峽谷風景 | 梧州鴛江春泛 | 五指山風景區 |
崇左白頭葉猴生態公園 | 寶鼎瀑布 | 陸川溫泉 | 象州溫泉 |
龍勝溫泉 | 平樂仙家溫泉 | 容縣黎村鎮天然溫泉 | 防城港峒中溫泉 |
響水灘瀑布 | 扶隆鄉馬射尿瀑布 | 應天府瀑布 | 三疊嶺瀑布 |
玉林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 | 三江程陽風雨橋景區 | 三江丹洲古鎮 | 鹿寨香橋岩國家地質公園 |
人文景觀
廣西歷史悠久,古人類、古建築、古文化遺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鬥爭紀念遺址眾多。經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批準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40餘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桂林、柳州和北海,另外還有多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程陽永濟橋 | 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 | 梧州中山紀念堂 | 友誼關 |
昆侖關戰役舊址 | 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軍部舊址 |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地址 | 靖江王府及王陵 |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 | 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部舊址 | 恭城古建築群 | 百色起義紀念館 |
靈渠 | 桂海碑林博物館 | 花山岩畫 | 容縣真武閣 |
賀州黃姚古鎮 | 桂林愚自樂園 | 桂林印象劉三姐 | 寧明花山崖壁畫 |
玉林雲天宮 | 梧州騎樓城 | 梧州龍母廟 | 三江程陽風雨橋 |
憑祥友誼關景區 | 南寧揚美古鎮 | 南寧嘉和城溫泉谷 | 桂林樂滿地休閒世界 |
桂林恭城文廟 | 那良古鎮劉永福故居 | 防城港那良鎮抗日戰爭紀念亭和抗日戰爭會議舊址 | 東興邊境旅遊區 |
蒼梧李濟深故居 | 防城港那良古鎮 | 柳州白蓮洞 | 桂林的甑皮岩 |
寧明花山壁畫 | 龍州紅八軍軍部舊址 | 那良鎮大勉村辦事處 | 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 |
柳州柳侯祠 | 百色紅七軍軍部 | 興安嚴關 | 大士閣 |
園林景觀
廣西的園林各具特色,南寧市的公園、植物園以南亞熱帶風光為特色,桂林、柳州的公園多以中亞熱帶風格為主體,因地製宜,利用當地自然景觀(如岩溶景觀、水體景觀等)和古建築構成各具特色的園林藝術。如柳州龍潭公園。
世界地質公園: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漓江風景名勝區、桂平西山風景名勝區、寧明花山風景名勝區。還擁有隆安龍虎山風景名勝區、貴港南山一東湖風景名勝區、百色澄碧湖風景名勝區、陸川謝魯山庄風景名勝區、三江的林溪一八江風景名勝區、鹿寨的香橋岩風景名勝區、北流的勾漏洞風景名勝區、容縣的都嶠山一真武閣風景名勝區等29處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有7處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即桂平的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舊址、容縣經略台真武閣、三江的程陽風雨橋、合浦縣的大士閣、寧明的花山崖壁畫、興安縣的靈渠、中國工農紅軍紅七軍司令部及紅八軍司令部右江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另有220處自治區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有1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即北海的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桂林國家森林公園、南寧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柳州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桂平龍潭國家森林公園、龍勝溫泉國家森林公園、上思和防城的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融水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八角寨國家森林公園、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大桂山國家森林公園、北流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容縣森林公園和天堂山自然保護區,有1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即北海銀灘旅遊度假區。
南寧是廣西旅遊的集散地,市區內有揚美古鎮、伊嶺岩、青秀山風景區、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大明山旅遊區、人民公園、南湖公園等市內公園;九龍瀑布群森林公園、金倫洞原始石漠山洞、大龍洞景區、龍虎山自然保護區以及昆侖關景區等。
柳州是廣西重要旅遊目的地,擁有國家A級以上景區排在廣西第二位,僅次于桂林市。市區有大龍潭風景區,柳侯公園,江濱公園,立魚峰景區,百裏柳江,都樂岩風景區等公園景區,北部的三江,融水等縣域旅遊資源豐富,有三江程陽風雨橋景區,貝江景區,丹洲古鎮,大侗寨景區,鹿寨香橋岩景區,柳城知青城,大良石門仙湖景區等。
桂林是享譽世界的著名旅遊城市,與柳州市構成桂北山水民俗旅遊風景區,旅遊資源豐富。有:七星景區、蘆笛景區、世外桃源旅遊區、象山景區(象山公園、濱江公園)、冠岩景區、愚自樂園藝術園、兩江四湖、銀子岩旅遊度假區、古東瀑布、興安靈渠、豐魚岩旅遊度假區、龍勝溫泉、雁山園、經典劉三姐大觀園、蝴蝶泉、穿山景區等。
廣西公園勝景繁多,如蓮花瀑布、試劍石、望夫石、磨菇石、仙人床、情人樹、海豹採果、人工草坪,有被稱為活化石的國家重點保護珍稀植物桫欏(樹蕨),花中之王金茶花,還有悠久漫遊的千年龜、歡騰的五爪金龍和活潑嬉戲的猴群,主峰蓮花山是桂東南第一峰。
濱海旅遊
廣西1595公裏海岸線上,擁有北海銀灘、潿洲島、斜陽島、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外沙島、海洋之窗、北海海底世界,防城港的江山半島、京島、天堂灘、怪石灘、火山島、竹山北侖河口跨國生態旅遊景區,欽州的三娘灣等等。 潿洲島是中國7000多個島嶼中最大、最年輕的火山島,2004年1月被評為火山國家地質公園,它的生態保持原貌。 防城港市江山半島旅遊資源豐富,包括白浪灘(大平坡)、白沙灣、怪石灘、紅樹林、月亮灣、金花茶基地等,2012年接待了302.8萬遊客。 2013年廣西防城港市江山半島旅遊度假區被評為“中國十佳海洋旅遊目的地”之一,遊客量502萬人次。

著名人物
譯吁宋 | 秦代西甌部族聯盟酋長 | 桀駿 | 秦代西甌部族聯盟軍事首領 |
黃乾曜 | 唐代黃峒部族首領 | 黃少卿 | 唐代西原農民起義領袖 |
曹唐 | 《全唐詩》收錄詩最多的廣西人 | 曹鄴 | 唐代廣西第一大詩人 |
趙觀文 | 唐代廣西第一大詩人 | 儂智高 | 宋代農民起義領袖 |
蔣冕 | 明代理學名臣 | 瓦氏夫人 | 明代抗倭巾幗英雄 |
袁崇煥 | 明末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詩人 | 石濤 | 中國清代畫家 |
陳宏謀 | 清朝大學士 | 鄭獻甫 | 晚清抗法名將 |
馮子材 | 晚清抗法名將 | 岑毓英 | 晚清抗法民族英雄 |
劉永福 | 晚清民族英雄 | 楊秀清 | 太平天國著名將領 |
石達開 | 太平天國諸王之一 | 李秀成 | 太平天國著名將領 |
蕭朝貴 | 太平天國諸王之一 | 蒙得恩 | 太平天國諸王之一 |
韋昌輝 | 太平天國諸王之一 | 盧六 | 太平天國第一位烈士 |
譚紹光 | 太平天國諸王之一 | 陳玉成 | 太平天國著名將領 |
林鳳祥 | 太平天國北伐主將 | 黃鼎鳳 | 清代農民起義領袖 |
李開芳 | 太平天國北伐主將 | 吳凌雲 | 清代農民起義領袖 |
唐景崧 | 晚清名臣 | 況周頤 | 清代詞人 |
蔣昪 | 明代廣西唯一的兄弟尚書 | 蔣冕 | 明代廣西唯一的兄弟尚書 |
馮京 | 廣西第一個“三元及第”者 | 陳繼昌 | 中國最後一位“三元及第”者 |
王正功 | 最早詠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人 | 陸榮廷 |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及軍閥 |
岑春煊 | 兩廣總督 | 盧燾 | 黔軍總司令兼貴州省長 |
李濟深 | 黃埔軍校副校長 | 陳濟棠 | 中國國民黨一級上將 |
李宗仁 |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 黃旭初 | 曾任廣西省主席 |
白崇禧 |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 黃紹竑 |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
馬君武 | 中國教育家、翻譯家 | 韋拔群 | 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 |
梁漱溟 | 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 李明瑞 | 桂系名將 |
黃現璠 | 中國現代民族學奠基人之一 | 俞作豫 | 龍州起義領導人 |
王力 | 語言學家、教育家 | 韋國清 |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
鄧穎超 | 周恩來總理夫人 | 甘苦 |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
覃應機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原主席 | 李寧 | 體操王子 |
陸地 | 著名作家 | 何姿 | 倫敦奧運會冠軍 |
梅艷芳 | 影壇巨星 | 石進 | 作曲家,歌手 |
韋唯 | 國際著名歌唱家 | 胡夏 | 第六屆超級星光大道總冠軍 |
卓君 | 2011中國達人秀冠軍 | 韋超 | 中國最早的滑翔家 |
勞炳輝 | 國內易學名人 | 陳欽 | 廣西最早的學者 |
楊廷理 | 中國開發台灣噶瑪蘭(今宜蘭)第一人 | 林之源 | 著名隱士書畫家 |
趙傳 | 著名歌唱家 | 辛夷塢 | 代表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
歐陽夏丹 | 著名主持人 | 天衣有風 | 代表作《鳳囚凰》 |
後弦 | 中國著名音樂人 | 黃覺 | 中國知名演員 |
弦子 | 中國知名歌手 | 蘇夏 | 中國著名導演 |
李兆焯 |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李紀恆 | 雲南省人民政府省長 |
馬飈 |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黃格勝 | 致公黨中央副主席 |
吳宇森 | 著名國際電影導演 | 喬振宇 | 影視演員 |
張儷 | 影視演員 | 鬱鈞劍 | 中國知名歌手 |
文清 | 中國內地主持人、演員、製片人 | 汪小敏 | 中國內地女歌手、演員 |
談莉娜 | 中國女歌手、影視演員 | 艾菲 | 中國內地女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