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為1960年成立的廣西商業專科學校(1962年9月更名為廣西商業學校)和1963年成立的廣西財經學校。
1970年,廣西商業學校與廣西財經學校合並為廣西財貿學校;
1972年,廣西財經學校分離出來並獨立招生,廣西財貿學校恢復為廣西商業學校;

1984年,在廣西商業學校基礎上組建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1985年,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成立;
2003年,廣西財經學校並入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廣西南寧商業技工學校(成立于1979年)並入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和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廣西財經學院。
科研成果
科研項目
學院科研平台主要有:自治區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建設研究基地1個(金融研究中心),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財經科學實驗中心、ERP實驗中心)。

截止2013年9月,學院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900多項,國家級47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2013年新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45項。 20多個項目榮獲省級以上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
學術資源
學院圖書館系統由南寧明秀校區圖書總館、南寧相思湖校區圖書館、防城港校區圖書館組成,館舍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截止到2013年6月,學院圖書館藏紙質文獻149萬多冊,電子文獻總量已達20tb。
學術交流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與越南國家大學所屬社科和人文大學、越南財政學院、越南商業大學、英國格林威治大學、法國梅斯高等商學院等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開展教師、教學交流,學習國外先進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互派留學生留學。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止2013年9月,學校設有14個教學院(部):經濟與貿易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金融與保險學院、外國語學院、信息與統計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會計與審計學院、文化傳播學院、法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1個繼續教育學院和3個教輔機構,25個科研機構。設定大學部專業43個,專科(高職)專業20個,覆蓋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七大學科門類。
校區 | 二級學院 | 專業名稱 |
---|---|---|
相思湖校區 | 經濟與貿易學院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國際商務 | ||
經濟學 | ||
農村區域發展 | ||
農林經濟管理 | ||
土地資源管理 | ||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 | 財政學 | |
稅收學 |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
公共關系學 | ||
公共事業管理 | ||
金融與保險學院 | 金融學 | |
投資學 | ||
保險學 | ||
金融工程 | ||
工商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 | |
人力資源管理 | ||
旅遊管理 | ||
市場行銷 | ||
會展經濟與管理 | ||
酒店管理 | ||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 物流管理 | |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 ||
工程管理 | ||
工程造價 | ||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 ||
文化傳播學院 | 秘書學 | |
廣告學(廣告策劃方向) | ||
廣告學(廣告設計方向) | ||
文化產業管理 | ||
環境設計 | ||
視覺傳達設計 | ||
明秀校區 | 會計與審計學院 | 會計學 |
財務管理 | ||
財務會計教育 | ||
審計學 | ||
資產評估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
商務英語 | ||
信息與統計學院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
電子商務 | ||
電腦科學與技術 | ||
統計學 | ||
經濟統計學 | ||
套用統計學 | ||
數位媒體技術 | ||
法學院 | 法學(經濟法方向) | |
法學(民商法方向) | ||
國際教育學院 | 工商管理類(會計學) | |
會計學(國際會計方向) | ||
國際經濟與貿易(東南亞貿易方向) | ||
大學部預科學製1年 | 少數民族預科班A類 | |
普通民族預科班B類 |
類型 | 學院名稱 | 相關專業 | |
---|---|---|---|
中法合作辦學 | 國際教育學院 | 會計(金融與會計) | - |
普通類 | 防城港學院 | 國際商務 | 市場行銷 |
金融保險 | 金融管理與實務 | ||
證券投資與管理 | 商務英語 | ||
電腦套用技術 | 電子商務 | ||
物流管理 | 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 | ||
旅遊管理 | 工商企業管理 | ||
房地產經營與估價 | 會計 | ||
會計電算化 | 會計與審計 | ||
財務管理 | 資產評估與管理 | ||
公共事務管理 | - |
師資力量
截止2014年3月,學校有專任教師931人,其中:正高級職稱教師88人,副高級職稱教師240人,高級職稱教師佔專任教師比例為35.2%;博士學位教師71人,碩士學位教師584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佔專任教師比例為70.4%。

學校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1人,自治區優秀專家1人,廣西教學名師2人,廣西優秀教師1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2人,全國會計領軍(後備)人才(行政事業類)培養對象1人,廣西"十百千"拔尖會計人才培養對象10人,廣西青年科技獎1人,"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資助計畫"資助人選1人,"廣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資助人選1人,廣西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工程培養對象2人,"廣西高校優秀人才資助計畫"資助人選15人,"廣西高等學校骨幹教師培養計畫"資助人選17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3個。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東盟國際會計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際經濟與貿易
自治區級重點課程3門:《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
自治區級精品課程9門:財政學、會計學、管理學、國家稅收、電子商務、物流學、證券投資學、東南亞經濟與貿易、西方經濟學
自治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東盟國際會計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投資理財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創新實驗區
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證券投資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審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自治區級優質專業3個:物流管理、市場行銷、會計
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學科4個:財政學、會計學、金融學、企業管理
- 教學成果
截止2013年9月,學院獲得省部級以上教改工程93項,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18項。學生作品獲國家級"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畫大賽獎項10餘項,並連續3年承辦廣西"挑戰杯"比賽;成功培育蓮湖經濟論壇、企業經營沙盤模擬大賽和"菁英會計"專業技能大賽等12項校園品牌項目,獲ERP(企業經營沙盤模擬競賽)、會計專業技能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等全國各類學科競賽一、二、三等獎120餘項。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訓
誠以修身 信以立業
社團文化
學院新青年協會原名新青年學社,是直屬于院團委和思政部共同領導下的學生社團,協會宗旨是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弘揚校園文化,增進同學間情感交流,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協會活動主要有:百科知識競賽、蓮湖一席談、時政辯論賽等。

學院學生職業規劃與成才協會,是在校團委、招生就業指導 工作辦公室領導下的一個民眾性組織,協會宗旨是致力于提升學生發展能力,與各用人單位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全心全意地為廣大同學提供就業服務,立足校園,面向社會、規劃未來。
學院聯想idea精英匯,是一個掛靠在文化傳播學院為指導,且面向全校,打造求創新、求合作、求發展的校級社團,社團宗旨是塑造高校學子最核心的競爭力,培養國家最需要的社會精英。
學院書畫協會,是校團委、校社團總會指導下的一個校級社團,協會宗旨是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活躍校園文化氣氛,挖掘學生藝術潛能。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