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主詞條:巴拿馬歷史

1501年,巴拿馬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屬新格拉納達總督區。
1821年,巴拿馬獨立,成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的一部分。
1830年,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解體後,成為新格拉納達(後稱哥倫比亞)共和國的一個省。
1903年,美在擊敗英、法後與哥倫比亞政府簽定由美修建和租借運河的條約,哥倫比亞議會拒絕批準。
1903年11月3日,美軍在巴拿馬登入,策動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獨立,成立巴拿馬共和國。同年11月18日,美國取得修建和經營運河的永久壟斷權和運河區的永久使用、佔領和控製權。並在巴拿馬中部的蜂腰地區開鑿一條運河,于是,運河區在巴拿馬地區成為“國中之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在巴拿馬強租134處軍事基地,1947年後陸續歸還一部分。
1977年9月,巴美簽署《新運河條約》(又稱托裏霍斯-卡特條約)。
1989年5月,巴拿馬大選,執政黨和在野黨均宣稱獲勝,因而選舉結果無效。經美洲國家組織斡旋,8月31日羅德裏格斯出任臨時總統。12月15日反對美國佔領的諾列加被任命為政府首腦,20日美軍入侵巴拿馬,21日受美國庇護的原反對派總統候選人恩達拉在美軍基地宣誓就任總統。
1990年1月,諾列加向美軍投降,隨後被押往美國受審。
1994年10月4日,巴議會通過憲法修改草案,規定取消軍隊,建立一支警察部隊。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
2015年10月28日,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地理
位置境域
巴拿馬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馬地峽上,東連哥倫比亞,南瀕太平洋,西接哥斯大黎加,北臨加勒比海。國土呈S形連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馬運河從北至南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有“世界橋梁”之稱。巴拿馬國土面積為75517平方公裏,國土長度是772公裏,寬度則在60至177公裏之間。海岸線長2988公裏,陸界線長555公裏。在經緯度上,巴拿馬位于北緯 7°至10°之間,西經77°至83°之間。

地形地貌
巴拿馬全境地勢起伏,溝谷縱橫,除南北沿海平原外,多為山地。
水文
巴拿馬河流多達400餘條,較大的有圖伊拉河、切波河及查格雷斯河。
氣候
巴拿馬地近赤道,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白天濕潤,夜間涼爽,年平均氣溫23~27C°。全年分旱、雨兩季,年均降水量1500-2500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巴拿馬土地利用:耕地佔8.9%,永久牧場佔20.0%,森林和林地佔43.0%,其他佔28.1%;人均耕地0.6英畝。
礦產資源
巴拿馬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但開採的不多,礦場規模也較小。主要礦產有金、銀、銅、鐵、汞、鋁土、錳,、鹽、石油等。銅、鹽、鋁土的儲量比較大。截至2013年,巴拿馬銅礦石儲量超過2億噸,居世界第四位,已探明的銅儲量可供開採50年。
林木資源
巴拿馬森林資源豐富,而且樹種多,其中不乏桃花心木、西洋杉、柚木、紅木、雪松等名貴木材,東部大連省森林區分布最廣,但是由於缺乏市場及基於國防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等理由,未充分開發。據糧農組織2010年估計,巴拿馬森林面積為429萬公頃,佔陸地面積的57%。
國家象征
國旗
巴拿馬國旗啓用于1904年11月3日,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3:2。旗面由白紅藍三色的四個長方形組成。白色象征和平;紅色和藍色分別代表原巴拿馬的自由黨和保守黨,也是兩黨為民族的利益團結奮鬥的象征。左上方的白底藍星代表忠誠和廉潔,右下方白底紅星代表法律的權威。十字線分隔成四塊的設計方式,代表巴拿馬位于南美洲、北美洲、大西洋、太平洋四個地域的交界處。紅藍白三色為沿用支持巴拿馬獨立的美國星條旗顏色。這面國旗是由巴拿馬第一任總統曼努埃爾·阿馬多爾·格雷羅設計的。

國徽
巴拿馬國徽啓用于1904年,國徽是由一隻昂首展翅的褐色雄鷹銜著一條寫有巴拿馬格言“為了世界的利益”的白色飄帶立于國徽之上。國徽中間是咖啡色的巴拿馬地峽,藍色的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以及連結它們的巴拿馬運河;在藍色天幕下,一輪皎潔的明月已經升起,對應的落日餘暉未盡,金光四射,象征巴拿馬的獨立是在“日落月出之際”到來的;左上部交叉的銀劍和步槍,經歷了巴拿馬土地上數百年戰爭的風風雨雨;右上部的丁字鎬、鐵杴,代表國家發出的積極建設、努力勞動的號召;下部金幣外溢的羊角和金色的雙翼飛輪象征國家的進步和繁榮昌盛。 四面國旗飾于國徽周圍,頂端9顆金色五角星代表巴拿馬的9個省。

國鳥
神鷹是巴拿馬的國鳥,它是各種鷹中體重最大的鷹。這種鷹的頭上長著幾片豎立的羽毛,遠看似角,非常威武。
國花
長花序蘭花(鴿子蘭花)
國歌
《地峽頌》(Panama National Anthem)
傑羅尼莫·德拉奧薩詞
桑托斯·約格曲
副歌.
- 在這聯邦的快樂戰地,我們終于贏得了勝利。 燦爛與輝煌照耀著你,新生的國家多麽亮麗。 燦爛與輝煌照耀著你,新生的國家多麽亮麗。
- 第1節
- 有必要用簾布把過去的髑髏地和十字架遮蔽, 讓那和諧耀眼的光輝裝點在你蔚藍的天空裏。 就在悠揚悅耳的歌聲裏進步把你的家園觸及, 你看兩大洋咆哮在腳下那是光榮使命的依靠。
- (副歌)
- 第2節
- 溫暖的微風輕輕地親吻你裝點著鮮花的大地, 兄弟般的友情取代了戰爭的號角成為統治者。 以前隻有鐵鏟和鐵錘伴隨著我們緊張的勞動, 因此我們自豪的生活在肥沃的哥倫布大地上。
- (副歌)
行政區劃
主詞條:巴哈馬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巴哈馬全國劃為9個省,3個省級自治區和2個市級自治區,省下設縣(市),縣(市)下設區。
省 Province | C2000 | 面積 | 首府 | CC2000 |
博卡斯·德爾托羅 Bocas del Toro | 89269 | 4601 | 博卡斯·德爾托羅 Bocas del Toro | |
奇裏基 Chiriquí | 368790 | 6477 | 戴維 David | 77734 |
科克萊 Coclé | 202461 | 4927 | 佩諾諾梅 Penonomé | |
科隆Colón | 204208 | 4891 | 科隆 Colón | 55458 |
達連 Darién | 40284 | 11091 | 帕爾馬La Palma | |
埃雷拉 Herrera | 102465 | 2341 | 奇特雷 Chitré | |
洛斯·桑托斯Los Santos | 83495 | 3805 | 洛斯塔布拉斯 Las Tablas | |
巴拿馬 Panamá | 1385052 | 9633 | 巴拿馬城 Panamá de Panamá 聖米格利托San Miguelito | 469307, 293745 |
貝拉瓜斯 Veraguas | 209076 | 10677 | 聖地亞哥Santiago | 56134 |
省級區域 | C2000 | 面積 | 區府 | CC2000 |
9359 | 4384 | 烏尼翁喬科 | ||
雅拉府拉自治區 | 36848 | 2341 | 埃爾波偉尼爾 | |
135890 | 6968 | 奇奇卡 | ||
地方區域 | 面積 | 所屬省份 | ||
馬頓幹迪府納族自治市 | 3305 | 2318 | 巴拿馬省 | |
瓦爾幹迪府納族自治市 | 775 | 達連省級 |
首都
巴拿馬城(Panama city),巴拿馬城位于巴拿馬運河太平洋岸河口附近的半島上。城市面臨巴拿馬灣,背靠安康山谷,風景如畫。原為印第安人漁村,舊城始建于1519年,1903年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宣布獨立後,該城成為首都。2010年總人口171萬。
人口種族
截至2014年,巴拿馬人口共有390.3萬。巴拿馬人口結構十分多樣化。印歐混血種人佔75%,印第安人12.6%,黑人9.2%,另有少量白人和亞洲人。
年齡層次 | 比例、男女性別人數 |
---|---|
0-14歲 | 28.6%(男性 504726;女性 484291) |
15-64 歲 | 65.1%(男性 1123777;女性 1098661) |
65 歲及以上 | 5.5%(男性 115425;女性 133582) |
性別及總數 | 年齡 |
---|---|
男性 | 27.1歲 |
女性 | 27.9歲 |
總人口 | 27.5歲 |
人口成長率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凈遷移率 | 生育率 |
---|---|---|---|---|
1.435% | 19.43/1000人 | 4.65 /1000人 | -0.42/1000人 | 2.45個子女/婦女 |
男性 | 女性 | 總人口 |
---|---|---|
75.02歲 | 80.68歲 | 77.79歲 |
政治
憲法
巴拿馬現行憲法于1972年10月11日生效,歷經1978年和1983年、1994年和2004年四次修改。憲法規定國家三權分立,總統為國家元首,通過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不得連任,但可隔屆競選。1994年10月4日,巴議會規定取消軍隊,建立一支警察部隊。2004年10月,憲法再次作出重要修改,規定國民議會更名為“國民大會”;製憲會議為第三種修憲途徑;取消一個副總統職位;議員可自由提名參選,每位議員隻保留一名候補議員。
議會
巴拿馬國民大會為一院製,行使立法權。由70名議員組成,通過直選產生,任期5年。本屆議會于2009年7月1日組成,各黨派所佔席位如下:民主變革黨(執政聯盟成員)36席,民主革命黨17席,巴拿馬主義黨12席,民族主義共和自由運動黨(執政聯盟成員)4席,人民黨1席。國會主席塞爾西奧·加爾韋斯2012年7月1日當選,任期1年。
政府
巴拿馬本屆政府于2009年7月1日組成,主要成員有:副總統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總統府部長吉米·帕帕迪米特裏烏,外交部長費爾南多·努涅斯·法夫雷,國家內政部長豪爾赫·裏卡多·法夫雷,公共安全部長何塞·勞爾·穆利諾,經濟財政部長弗蘭克·喬治·德利馬,工商部長裏卡多·基哈諾,農牧業發展部長奧斯卡·阿曼多·奧索裏奧·卡薩爾,衛生部長哈維爾·迪亞斯,住房部長亞斯米納·皮門特爾(女),勞工部長阿爾馬·洛雷納·科爾特斯(女),社會發展部長吉列爾莫·費魯菲諾,教育部長露西·莫利納爾(女),公共工程部長海梅·福特,中小企業部長希塞列·布裏略(女),運河部長羅伯特·羅伊,旅遊部長薩洛蒙·薩馬。
司法
司法權由高等法院和國家總檢察院行使。高等法院設9名法官,由政府任命,國會批準,任期10年。高等法院院長亞歷杭德羅·蒙卡達·盧納。國家總檢察長安娜·貝爾豐。
政黨
執政聯盟
民主變革黨:第一大黨。1998年5月成立,2011年3月原愛國聯盟黨並入該黨。現有黨員47.3萬人。主席為現總統裏卡多·馬丁內利,總書記羅慕洛·羅斯。
民族主義共和自由運動:1982年8月成立,現有黨員11.2萬人。該黨強調實行代議製民主的廉潔政治,對外主張與美國、西歐、拉美國家平等合作。主席塞爾希奧·岡薩雷斯·魯伊斯。
反對黨
民主革命黨:全國第二大黨和最大反對黨。1978年由托裏霍斯將軍倡議籌建,1979年3月11日正式成立。現有黨員47.2萬人。主席貝尼西奧·埃納西奧·魯賓遜。總書記胡安·卡洛斯·納瓦羅。
巴拿馬主義黨:巴第三大黨。原稱阿努爾福黨。1988年8月從真正巴拿馬主義黨中分裂出來,1991年10月正式成立。2005年1月改為現名。現有黨員25.7萬人。2009年1月加入馬丁內利領導的“變革聯盟”參加大選。2011年8月,與民主變革黨同盟關系破裂。主席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總書記阿爾西維亞德斯·巴斯克斯·貝拉斯克斯。
人民黨:2001年7月由基督教民主黨更名為人民黨。現有黨員2.5萬人,成員多為大學生、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員。主席米爾頓·戈埃-恩裏克斯,總書記何塞·拉莫斯·雷耶斯。
政要
2014年5月,巴拿馬政府舉行了新一屆總統大選。反對黨巴拿馬主義黨候選人、副總統巴雷拉贏得了本次總統大選。巴雷拉2014年7月1日開始履職,任期5年,不得連任。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美國期待與候任總統以及新政府合作增進雙邊關系。

巴雷拉是一位個性非常鮮明的政治家,執政風格偏于務實,未來可能更多會側重于國內經濟民生等領域。值得註意的是,現年50歲的巴雷拉在2012年曾因為有意參選總統與現任總統馬蒂內利鬧矛盾,甚至曾一度被要求辭去副總統之位。值得註意的是,馬蒂內利2009年當選總統後被曝曾計畫結束同台灣的“外交”關系,轉向北京。但北京沒有接受這份邀請,原因是不想葬送同台灣改善關系的前景。而當時的巴拿馬外長正是巴雷拉。
經濟
整體經濟處于低度開發水準,農林漁業佔多數民眾生計,但航運相關企業和部分金融保險業有國際地位產生了少數巨富階級,貧富差距大。巴拿馬森林資源豐富且有許多熱帶樹種,桃花心木、西洋杉、柚木等木材在東部藏量豐富,提供了少數有國際競爭力的出口品,農民則以香蕉、鳳梨、甘蔗、咖啡等熱帶經濟作物維生。工業基礎薄弱,無重工業,製造業主要以農牧產品加工業及民生用品產業等輕工業為主,部分低技術家電能自製。
銅礦與金礦有較大藏量,目前居第六大銅礦國,2013礦石開採業產值達4億3千萬美元,東部岩層裏石油和天然氣有理論上蘊藏量,也成為國際能源業關註焦點,對一般民眾而言想脫離農村隻有進城從事服務業一途,服務產值達251億美金,運輸倉儲和觀光業為大宗工作機會來源,大西洋岸的巴拿馬個郎港(包括MIT、CCT、Cristobal等三座碼頭)及太平洋岸的巴拿馬Balboa及PSA Panama港口,貨櫃營運量分居中南美洲主要港口的第一及第二位。2014會計年度第1季,巴拿馬運河通行噸位數創下單季歷史新高達8,770萬噸。
較高知識水準的勞工能在服務業中選擇較高端的銀行及保險業,巴拿馬穩居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區域金融中心之地位,各銀行和保險業總資產達979.25億美元。
觀光業在2010年後進展快速,政府也加強觀光建設,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140個國家及地區中被評比為第37位,在美洲地區排名第4。飯店業持續投資、舉辦國際商展成為政府重點扶持對象,尼加拉瓜運河在未來開通後勢必對巴拿馬產生沖擊,政府意圖投資加強商貿接待能力和金融服務能力來迎戰
概況
鑒于它重要的地理位置巴拿馬的經濟的重點是服務業,以金融、貿易和旅遊為主。由于巴拿馬的建立和貿易都和美國有重要關系,巴拿馬從1907年開始使用美元作為流通貨幣,本國貨幣為巴波亞,但隻發行1分、10分、25分、50分的鑄幣,與美元等值並同時在境內使用。是世界上第一個美國以外使用美元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
巴拿馬是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巴拿馬政局穩定,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巴拿馬運河航運、地區金融中心、科隆自由貿易區和旅遊業是巴拿馬經濟四大支柱,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2013年,巴拿馬GDP成長8.4%,繼續領跑拉美經濟,連續3年成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
國內生產總值 | 426.48億美元 |
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率 | 8.4% |
貨幣名稱 | 巴波亞(Balboa),僅發行作為輔幣,在巴流通美元 |
匯率 | 與美元等值 |
通貨膨脹率 | 3.7% |
失業率 | 4.1% |
工業
巴拿馬工業基礎薄弱,無重工業。主要有採礦業、製造業、建築業等。主要工業有食品加工、服裝加工、造紙、皮革等。
農業
巴拿馬主要農作物為水稻、玉米、豆類,香蕉、糖、甘蔗和咖啡為主要經濟作物。
旅遊業
旅遊業是巴拿馬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巴拿馬運河,美洲大橋,國際金融中心以及被譽為珍珠寶島的孔塔多拉,都是享有盛譽的國際旅遊勝地,當地政府很重視旅遊業投資,努力改善旅遊業。在國內全部外匯收入中,旅遊業收匯額僅次于巴拿馬運河和科隆自由區。旅遊區為巴拿馬運河的階梯式大閘門、孔塔多拉旅遊勝地、聖布拉斯群島和雷島等。
外貿
巴拿馬主要出口對象為美國、德國、哥斯大黎加、義大利和波多黎各等;進口主要來自美國、日本、哥斯大黎加、德國、委內瑞拉、厄瓜多等。主要進口工業製成品、石油及成品油、運輸設備、機械及食品等;主要出口香蕉、蔗糖、海蝦、咖啡、石油產品。

科隆自由貿易區位于巴拿馬運河大西洋入海口處,始建于1953年,有1550多家公司專事轉口貿易,另有16家銀行。是僅次于香港的世界第二大自由貿易區。
巴拿馬是一個著名的離岸註冊地,由于巴拿馬運河的重要,很多船舶都是在巴拿馬註冊登記的。巴拿馬還是一個著名的離岸註冊中心。
商品貿易歷年有巨額逆差。2012年出口額8.22億美元,進口額136.33億美元,同比分別成長4.7%和11.4%。主要出口產品為鮪魚、蝦、魚粉、咖啡、香蕉等,主要出口對象為美國、瑞典、西班牙、哥斯大黎加等。主要進口石油產品、製成品、葯品和食品等,進口主要來自美國、科隆自由區、日本、哥斯大黎加等地。
文化
風俗
社交習俗
巴拿馬人無論其文化程度如何,在社交活動中,都熱情好客。不管是誰,都可以隨便到別人家去做客,主人會對客人熱情款待,賓主毫無陌生之感,如同家人一般,主人並不要客人付任何報酬。印第安的喬科族人尤其好客,心底善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表現出狂熱感。

在正式社交場合,他們同賓客見面時常行握手禮,而在親朋好友之間,見面時常行擁抱禮,在街頭遇見熟人時,則以點頭為禮,當地人接電話,往往先問您是誰,這與歐美國家先自報家門的習慣不同。
巴拿馬人交談時喜歡雙方的距離靠得近一些,他們認為這樣才顯得親近自然,否則就有冷淡對方之嫌了,他們有一些手勢語,如吻指尖表示贊美。
在巴拿馬,朋友見面時,根據見面的時間問候“早安”、“午安”、“晚安”、“您好”、“見到您非常高興”等等。問候同時,男性朋友之間要彼此握手,女性朋友或異性朋友除握手外,還要擁抱和親吻面頰。
巴拿馬人的姓名構成與西班牙和墨西哥等拉美國家的居民相同,其順序是:名字、父姓、母姓。社會上最常用的稱呼是先生和女士。對成年男子稱先生,對已婚成年的婦女稱女士或太太,對未婚的女人可稱小姐。
著裝習俗
在巴拿馬,城市居民在正式場合一般都西裝革履,風度翩翩。女性的傳
巴拿馬的婚姻風俗基本上遵循著天主教的傳統,國家法律規定實行一夫一妻製。大部分印第安人的婚姻和婚禮也是按照天主教習俗進行和操辦的,但仍有一部分印第安人保留著本民族的傳統做法。
喜喪禮儀
當地人在舉行正式婚禮前,少女們必須經歷一種開花的成年儀式,它是女子將婚嫁的證明,儀式進行時,全村人都要贈送禮物,女方父母要宴請全村人。 每年當地要舉行一種被稱為謝肉祭的狂歡節。節日期間,人們身著華麗的服裝,裝扮成各種奇異的角色。
宗教習俗
巴拿馬的政治儀式是西方的,宗教儀式則完全是天主教的,但有些印第安民族仍然保留著自己的民族儀式。有的部落在舉行節慶和出征儀式時,首領要進行化裝,用許多羽毛裝飾自己,其他人則用野獸的爪子裝飾自己。
禁忌
巴拿馬居民的禁忌和其他拉美國家的基本相同,婦女不喜歡別人問及她的年齡,人們厭惡打聽男女的私生活情況和工資收入,巴拿馬人認為每月的“13”這一天是最不吉利的日子。在與巴拿馬人接觸時,不要談論政治,運河區的主權以及政府的外交政策等話題,到巴拿馬作客,不宜過分贊美一樣物品。
飲食
巴拿馬居民的主要食物是大米,其次是玉米、豆類、君子蘭和香蕉。“瓜喬”是巴拿馬最有名的民族菜,是用大米、豆類和肉做成的。人們還喜歡吃用玉米面和肉做成的玉米面餅、臘肉大米飯等。巴拿馬居民常喝的飲料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咖啡等。
巴拿馬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
巴拿馬人喜甜食,習慣飯後用甜點,西餐主要為牛肉或魚、蝦,中午用餐簡單,時間為12:30,晚餐較正式,時間為20:00。衛生情形良好。
巴拿馬雞肉湯為普通餐飲。巴拿馬人製作的食品講究五味俱全,比較有名的有大米,肉煮赤豆。他們很喜歡一種叫桑科喬的食品,當地人常以此宴請客人。
首都較具規模的中國餐館約有10家,均為廣東華僑所經營。非正式宴客每人餐費約8美元。市中心有24小時開放的超級市場供應蔬果、牛奶等。
服飾
巴拿馬人傳統的服裝是,男子穿綉花的長襯衫和短褲,女子穿印花連衣裙或綉花短裙。世界聞名的巴拿馬草帽是用一種名為多基利亞植物的纖維或用彩色桿紡織而成的帶有黑條紋或花飾的邊沿上翹的草帽,原產于厄瓜多,由于外國遊客見巴拿馬人多戴這種草帽,故稱之為巴拿馬草帽。
巴拿馬草帽是用原產于厄瓜多的一種名為多基亞的植物編製而成。該草帽最大特點是具有柔軟細膩的質感,摸起來像絲綢,將其卷成一個斜三角形狀的圓筒,收藏到精致的盒子中,戴的時候再開啟,仍不變形,沒有褶皺痕跡。這種草帽在巴拿馬運河附近最為多見,故稱之為巴拿馬草帽。最貴的巴拿馬草帽價錢超過13000元人民幣。
軍事
巴拿馬沒有軍隊,負責社會治安和國家安全的是國民警察,也稱國民警察總局。1989年,美國先對巴拿馬施以經濟製裁,再派出5萬多軍隊入侵巴拿馬,捉走了當時的最高領導人,指其貪污和參與販毒,並解散了巴拿馬的國防軍。
交通
公路
巴拿馬國內交通以公路為主,截至2013年,巴拿馬全國公路總長11384.41 公裏。
水運
巴拿馬是海運大國,巴拿馬運河擔負著全世界5%的貿易貨運。巴拿馬大小港口有15個。克裏斯托瓦爾港是最大港口,巴爾沃亞港為第二大港。這兩大港佔巴拿馬國際貿易運輸的75%。瓦爾蒙特港為漁港。
空運
巴拿馬是拉美空運中心之一,最大的托庫門(原名奧馬爾·托裏霍斯)國際機場,每天可起降100多架飛機。
社會
教育
巴拿馬對6~15歲兒童實行義務教育。高等學府巴拿馬大學建于1935年,校址設在巴拿馬城,此外還有技術大學、聖瑪麗亞大學和地峽大學。
衛生
巴拿馬原住民集中的山區省份如牛口省、大連省、桑布拉斯等地有瘧疾發生,市區極少見。偶有出血性登革熱、結膜炎等傳染性疾病的病例;因氣候炎熱,成人有濕疹、皮膚方面的疾病。當地尚未發現禽流感疫情。巴拿馬城衛生及醫療水準尚可,除急診外,一般就診須事先預約,隻是當地守時觀念差,候診時間長,診療費用高。私立醫院掛號費為30-40美元。有正式工作的人員可加入巴拿馬社會保險體系,優惠較大。
體育
巴拿馬居民平時和節慶時都喜歡跳舞。"小鼓"舞是一種原始的民族舞蹈,一向為人們喜聞樂見,在各地狂歡節和大型慶祝活動中,這種舞蹈備受歡迎。此外,巴拿馬人還經常開展鬥雞、鬥牛和賽馬比賽。他們也喜歡現代體育運動,如足球、棒球、橄欖球、籃球、排球等。
媒體
巴拿馬主要報刊有《新聞報》、《美洲巴拿馬》、《自由論壇報》(與《美洲巴拿馬》系姊妹報),還有《世紀報》和《巴拿馬明星報》。巴拿馬有95家電台,大部分為商業台;有5家電視台,即巴拿馬無線廣播公司電視台、地峽電視台、教育電視台、空中之波電視台和國家電視台。
外交
外交政策
巴拿馬奉行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現階段對外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維護國家的主權與獨立,維護民主;保持運河的中立性;開展有利于國家發展的國際合作,重視與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印度等大國發展關系;廣泛吸引外資,通過商簽自由貿易協定擴大出口。在國際事務中,巴主張和平共處,尊重人權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多邊主義化解國際沖突,主張依靠聯合國的作用化解地區沖突。

巴拿馬是聯合國、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世界衛生組織、77國集團、不結盟運動、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美洲國家組織、拉美經濟體系、中美洲一體化組織等重要國際和地區組織的成員國,中美洲共同市場的準成員國,也是拉美“太平洋聯盟”的候選成員國和跨太平洋戰略伙伴關系協定的觀察員。
同中國的關系
政治關系
中國和巴拿馬無外交關系。2000年來兩國交往不多。巴拿馬與台灣當局保持著外交關系。
經貿關系
自1994年起,中方每年組團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並在巴舉辦了11屆貿易展覽會。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2年中巴貿易額154.11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53.58億美元,進口5305.3萬美元,同比分別成長5.48%、5.4%和23.8%。
中方主要向巴方出口輕工和紡織品、燃料油、橡膠和塑膠鞋、電腦和通訊產品等,從巴進口魚粉、廢金屬、水泥和皮革等。
同美國的關系
巴拿馬與美國的關系在巴拿馬對外關系中佔有特殊地位。1964年1月巴、美斷交,同年4月復交。1989年美軍入侵巴拿馬。恩達拉政府成立後,美國即予以承認,並宣布解除對巴拿馬的經濟製裁。美國開發銀行恢復了對巴拿馬的援助。同年12月美軍全部撤回運河區。巴拿馬議會批準美軍和平部隊重返巴拿馬活動。1991年4月,美、巴簽署了司法互助協定。8月,簽署了重新安排拖欠美國1.07億美元債務的協定。美國還決定投資2億美元 ,參加拓寬運河的“蛇彎航道”工程。恩達拉政府執政頭2年,美國已向巴拿馬提供了4.61億美元援助。
1989年12月,美軍入侵巴拿馬後,大多數拉美國家予以譴責,不承認恩達拉政府。巴拿馬同墨西哥、秘魯、厄瓜多等國因諾列加時期人員政治避難問題關系緊張。巴拿馬為擺脫在國際上的孤立局面,主動改善與拉美國家的關系。特別的一點巴拿馬沒有引渡條例。
旅遊
景點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于美洲大陸中部,縱貫巴拿馬地峽,是一條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閘式運河。巴拿馬運河位于南北美洲的最窄處,是世界最重要的河道,減少了要繞過南美洲的路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運河全長81.3公裏,最窄處為152米,寬152-304米,水深13.5-26.5米。從運河中線分別向兩側延伸16.09公裏所包括的地帶,為巴拿馬運河區,總面積為1432平方公裏。運河的通航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航程縮短1.6萬千米。運河的加通湖景色秀麗,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泊。巴拿馬運河入海處的巴爾博亞港也是遊人簇擁之地。

根據1903年美國與巴拿馬簽訂的《巴拿馬運河條約》,美國以一次付給1000萬美元、9年後每年再付租金25萬美元的代價,從而取得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佔領和控製”運河和運河區的權利。1904年,運河動工開鑿,1914年8月15日正式通航。
巴拿馬運河對巴拿馬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重要作用。巴拿馬運河承擔著全世界5%的貿易貨運。中國是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使用者。
孔塔多拉島
孔塔多拉島位于巴拿馬運河太平洋一側入口處,為重要的國防波堤會議的會址。孔塔多拉風景秀麗,海天一色,氣候宜人,以產貴重珍珠聞名。
世界遺產
至2008年止,巴拿馬共有6處世界遺產,(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