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皇帝
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464年),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先後用過正統(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兩個年號。死後謚英宗睿皇帝。

明英宗是明宣宗長子,生母為孫貴妃(後立為皇後),《明史·後妃傳》說其母為身份不詳的宮人,為孫貴妃所養。生後四月即立為皇太子。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時年9歲的朱祁鎮即位,是為英宗,改次年為正統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後張氏輔政,內閣由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續。正統七年(1442年),張太後卒,三楊以年老淡出政壇,宦官王振開始專權,其黨羽遍天下,百官為之側目。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舉南侵,王振勸英宗以五十萬大軍親征,沿途鋪張。返師途中,陰歷8月15日,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師也先所敗,明軍"死者數十萬"(《明史·英宗本紀》),英宗被俘,王振被亂軍所殺,史稱"土木堡之變"。隨後,也先挾持英宗南下進攻北京,皇太後孫氏命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鈺監國,不久郕王即帝位,是為明景帝,改次年為景泰元年(1450年),尊英宗為太上皇。
于謙領導的北京保衛戰勝利後,瓦剌倡議和談,欲送還英宗。景帝不欲英宗還鑾,在大臣的勸諫下雖于景泰元年(1450年)將英宗迎歸,然而將其幽禁于南宮,防守嚴密。景泰三年又廢原立為太子的朱見深(英宗長子)為沂王,另立己子朱見濟為儲。英宗在南宮飲食常缺,又不得禮遇,賴錢皇後寬解度日。後太子朱見濟死,但景帝仍不同意復立朱見深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臨朝,手握重兵的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人勾結太監曹吉祥進入南宮,擁英宗復闢。十六日夜,英宗自東華門入宮,于奉天殿升座,黎明時開宮門告知百官太上皇復位,改元天順,史稱"奪門之變"。即日下于謙于獄,廢景帝為郕王,遷之西內。不久,景帝崩,死因不明,有謂乃英宗使太監蔣安以布帛勒死(明人陸釴《病逸漫記》)。郕王死後,仍得不到英宗的諒解,謚曰戾,葬于金山。
英宗復闢後,即以謀逆罪將兵部尚書于謙、大學士王文等人下獄,初尚言"于謙實有功"而不忍殺之,因徐有貞力主"不殺于謙,今日之事無名",遂于五日後斬于謙、範廣于西市。天下冤之,後英宗亦悔(《明史·于謙傳》)。
天順朝,英宗勤于理政,並任用李賢、彭時、王翱等賢臣,先後懲治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小人,政治尚算清明。又不顧左右反對,釋放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朱文圭,靖難後被幽禁宮中逾五十年,已豬狗不識),並提供飲食住行;聽錢皇後之言恢復前朝胡皇後的位號;遺詔罷明代自太祖以來的宮妃殉葬製度,《明史》譽為德政。
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崩,時年38歲。葬入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年號紀年
明朝皇帝年號統計
名 | 在世時間 | 年號 | 在位時間 |
---|---|---|---|
朱元璋 | 1328年-1398年 | 洪武 | 1368年-1398年 |
朱標 | 1355年-1392年 | - | - |
朱允炆 | 1377年-1402年 | 建文 | 1398年-1402年 |
朱棣 | 1360年-1424年 | 永樂 | 1402年-1424年 |
朱高熾 | 1378年-1425年 | 洪熙 | 1424年-1425年 |
朱瞻基 | 1398年-1435年 | 宣德 | 1425年-1435年 |
朱祁鎮 | 1427年-1464年 | 正統 | 1435年-1449年 |
朱祁鈺 | 1428年-1457年 | 景泰 | 1449年-1457年 |
(復闢) | 1427年-1464年 | 天順 | 1457年-1464年 |
朱見深 | 1447年-1487年 | 成化 | 1464年-1487年 |
朱佑樘 | 1470年-1505年 | 弘治 | 1487年-1505年 |
朱厚照 | 1491年-1521年 | 正德 | 1505年-1521年 |
朱佑杬 | 1476年-1519年 | - | - |
朱厚熜 | 1507年-1566年 | 嘉靖 | 1521年-1566年 |
朱載垕 | 1537年-1572年 | 隆慶 | 1566年-1572年 |
朱翊鈞 | 1563年-1620年 | 萬歷 | 1572年-1620年 |
朱常洛 | 1582年-1620年 | 泰昌 | 1620年 |
朱由校 | 1605年-1627年 | 天啓 | 1620年-1627年 |
朱由檢 | 1609年-1644年 | 崇禎 | 1627年-164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