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簡介

所謂“天使基金”就是專門投資于企業種子期、初創期的一種風險投資。因為它的作用主要是對萌生中的中小企業提供“種子資金”,是面目最慈祥的風險資金,幫助它們脫離苦海、擺脫死亡的危險,因而取得“天使”這樣崇高的名稱。
天使基金

大學生開辦企業可獲5萬-30萬元支持,即使奮鬥失敗也無需賠償損失。為了激發“天之驕子”的創業激情,申城專門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天使基金”,2006年在全市設立5-6個受理點。一旦學子的科技創業項目通過專家論證,即可獲得資金扶助。
“天使基金”將根據學生的申報計畫,嚴格評估學生創業項目,然後確定實際支持金額。這筆資金將以股權形式投入到學生企業中,獲利部分將成為創業者的利潤,而一旦創業失敗也無需學生還款。
在創業之前,專門機構還將對學生科技創業者進行創業培訓,使其迅速擁有“老總”貭素,相關部門還將為大學生免費提供代理工商註冊登記、納稅申報、發票管理等服務。
基金宗旨
培育上海高校學生的科技創業精神,創造高校畢業生運用專業知識才能進行科技創業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基金的名稱與性質、資金來源、規模

(一)名稱和性質
名稱: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
性質:上海市人民政府用于扶持上海高校畢業生科技創業的政府資助型“天使基金”,也是培育高科技企業的“種子基金”。
(二)資金來源
1、財政劃撥專項資金;
2、有關區縣政府、高校的配套資金;
3、社會力量的捐款;
4、資助項目的分紅和退出資金等。
(三)基金規模 市財政年度劃撥基金人民幣5000萬元。 為了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高校和有關區縣將按一定比例和市大學生創業基金配套,建立二級基金和二級基金管理機構。
基金的資助對象和方式

(一)資助對象 主要是:上海高校(含有關科研院所)畢業生(包括畢業階段在校生和離校應屆畢業生)。應屆高校畢業生包括本市高校畢業的和上海戶籍外地高校畢業的專科(含高職)生、大學部生、碩博士研究生。
(二)資助方式 基金資助以大學生科技創業為根本目的。幫助他們以其科研成果或專利發明創辦科技企業,兼顧創意類與科技類咨詢企業。基金委托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和上海理工大學和有關區縣共同建立面向全市大學生的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或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園區,為擁有科技成果的高校畢業生提供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的場地和服務。
1、對立志創業的項目申請者,根據實際情況,可先進行項目孵化,每個項目孵化期為半年至一年,資助金額為5萬元以內。孵化階段結束後,二級基金管理機構可對有關項目進行評估,決定是否註冊創辦企業及對其進行股權投資。
2、對已有科技創新產品或經孵化期評估合格的項目可進入創辦企業階段。基金資助的方式為直接投資。每個項目投資的額度30萬元以內。並根據申請人的資金需求,通過審核和評估,按照與創業者自籌資金一定的比例直接投資。創業者可以以資金和專利技術(包括貸款資金)入股的方式進行投資。為了減小投資風險,投資的資金可以按照創業的進程分階段投入。
基金申請程式
(一)申請對象 本公告明確的資助對象,凡符合下列條件都可以提出資助申請:
1、身體健康,品學兼優,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
2、按時完成學業,能取得學位證書,專科生能取得畢業證書;
3、具有科技開發價值的項目,擁有科技創新能力;
4、無不良額度和違紀記錄。
(二)申請程式
1、項目申請 申請人首先提出申請,並須同時遞交以下材料:
(1)申請表;
(2)詳細的創業計畫書;
(3)申請基金投資及資金使用計畫;
(4)申請人的投入資金、資本以及相關的證明;
(5)其他相關證明。
2、審核和評估 二級基金將建立項目評估專家組,專家組由校內外專家組成,評估有關申請項目的可行性和運作情況。 為了保證項目的質量和數量,項目採用評審審核機製。由二級基金管理機構組織有關專家對創業項目進行初步審核,並由專家組提交初審的評估意見。 二級基金管理機構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完整性審核,對于材料齊全及符合申請要求的項目,二級基金管理機構根據專家組評估意見,就決定是否進行投資提出最終意見。 二級基金管理機構指派有關人員對資助的項目參與管理。
3、辦理手續 對于審批通過的項目,由二級基金管理機構與項目申請人簽訂孵化資助協定或投資協定。
支持創業

“上海‘天使基金’一年一個億,但這筆錢是怎麽花出去的?”
“天使基金”
所謂“天使基金”,是指上海市政府批準設立的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之所以叫‘天使基金’,主要是考慮它具有公益性,不圖利益回報,體現政府的政策扶植性質。”上海大學科技園區副總經理陳東帆說。
也就是說,它旨在幫助大學生創業,對那些還隻有一個好的創意,商業模式和團隊還沒有完整形成的早期階段的創業者,所給予的一定資金支持的基金。
“‘天使基金’完全是陽光運作的,有案可查的,自2006年8月建會以來,我們就製定了一系列嚴格的製度和規則,這些基金會網站上都有。”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秘書長張德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當然製度還在不斷完善中。”
根據《基金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該基金會由理事會決策領導,下設秘書處,負責組織實施基金會資金籌集及管理工作。
基金會另設基金分會,其行政管理隸屬所在單位,在基金會統一規範要求下或授權範圍內獨立運作。目前已設有復旦、交大、上大等9個基金分會。基金分會主要負責組織項目評審、後續跟蹤、項目核銷等管理工作。
凡列入上海市高校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含外地高校上海戶籍的應屆畢業生,但不包括專業學位學生、定向生和委培生、博士後、非全日製MBA、EMBA學員)均可自由向基金分會申請“天使基金”。
據介紹,“天使基金”主要資助那些符合申請條件的大學生作為主要發起人、依托自主研發的技術成果初次創辦的科技型企業。它在其資助企業中佔有股權但不參與分紅。
基金資助周期一般為兩年,兩年內基金以原價退出,若項目失敗,基金經嚴格程式進行核銷。單個項目最高資助金額一般不超過30萬元,創業團隊自籌資金比例不低于基金資助金額的50%。
從2006年起,上海市政府將連續五年,每年向基金會投入1億元科技教育專項撥款,以鼓勵和支持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一位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向介紹說。
另外,為確保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的規範運作,基金會委托銀行、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對基金會、分基金會以及創業公司資金進行全過程監管,確保資金管理規範及資金安全。
“這些還隻是原則,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做得比這些更為規範和具體。”陳東帆表示。
上大標本
“天使基金”從2005年3月就開始啓動了,當時選擇在復旦、交大、上海理工大學和上海大學四個高校作實驗。那時基金會還沒有正式成立。
第一批基金的總盤子是5000萬元,一個學校1000萬,剩下1000萬做“機動”。5000萬從上海市科技教育財政專項賬戶打到上海科投公司(市政府全資投資公司)賬戶,然後再打到學校賬戶。
為這筆錢怎麽進出,以什麽名目出現就拖了近兩個月,因為當初對這筆創業基金沒有任何具體的條件和要求,隻是原則上提出“扶持大學生創業”,所以被“燒”掉的可能性很大。陳東帆透露說。
由于當時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動作”,這樣各個實驗點(大學)都按自己的思路做,自由裁量的空間比較大。所以就有學生議論說,有“復旦模式”、“上大模式”等。
“為了‘上大模式’,我挨了很多人的罵,有學生,也有老師,告我狀的人很多,指責我的人也不少。2005年我受到的壓力特別大,有時感到都快要撐不下去了。”陳東帆說,“之所以有人罵我,主要是他們認為我們卡得太緊,沒有給他們機會。坦率地說,就是沒有給他們糊弄我的機會,其實真正想創業的和能夠創業的,我們都給了機會。”
陳東帆解釋:“‘上大模式’是學生說的,我們自己不敢這麽說,但有些做法上海大學的確是做在前頭,算是一點探索吧,現在各大學基本上都是按照這套辦法在操作。”
比如,堅持“倒比例投入”規定,再比如,嚴格“三級評審”製度,這些都是上海大學率先運作的。同濟大學、華師大、華東理工大學等學校,都曾從上大拷貝了一整套的“三級評審”製度操作細則。
陳東帆機電專業博士畢業後曾下海經商,四年後再回到上海大學,在企業摸爬滾打過幾年,知道辦企業是怎麽回事。他說:“自從幹了這項工作,幾乎是天天和申請者在鬥智鬥勇。”
為了防止基金被濫用,上大出台了“倒比例投入”規定。大學生創業企業註冊資金,學校“天使基金”投入要小于創業者本人,一般是按2:3或3:5的比例投入。舉例說,學校“天使基金”以10萬元入股,創業者本人需投入15萬元。
“倒比例”,目的就是防止有創業者將“天使基金”揮霍掉。這不是沒有先例。
所謂“三級評審”,就是實行初審、專家評審和終審三道程式。
“初審,就是創業者先填好學校基金分會發給的項目基本信息表,然後由學校派創業輔導老師也叫項目輔導經理跟我們談,一般是了解項目的大致情況,比如,項目是否有良好的市場基礎和前景,在同行業中能否佔據一席之地,是否有成熟的產品或服務,是否有合理的贏利模式、行銷策略、資金安排、管理團隊等內容。”上海大學的創業者胡波表示。
初審後,由項目輔導經理給項目打分,六項指標打下來,一般超過65分以上就獲得通過。陳東帆說,這對輔導老師的判斷能力和市場眼光無疑也是一種考驗。
最難通過的是“專家評審”關,一般由四個專家組成:一個是項目技術方面的專家,一個是風險投資方面的專家,一個是政府有關方面的官員,另一個則是企業老總。
評審前,這些專家都是從專家庫裏隨機抽取的,學校方面從不打招呼,也不作任何暗示性的引導,完全由專家自主評判。專家評審指標總計8項,其中產品或服務、市場策略、技術、團隊四項指標各佔15分,股本構成、財務預測、項目計畫執行情況和答辯各佔10分。評審時間為1小時。
上海大學至今申報的項目有200多個,通過初審,尚存130個,通過率為60%左右,而通過專家評審的,隻有31個,通過率尚不足30%。
基金安全
“上海大學的專家評審的確比較嚴格,但是隻要你的項目好,有技術、有市場、有團隊,專家聽起來也很興奮,我的項目評審通過就很容易,不覺得特別難,因為我們是深思熟慮的。如果你真想創業,評審嚴格其實是件好事,它會讓你在項目進入實質性操作前有個理性的判斷。”上海申傳電氣公司總經理、上海大學機電學院博士生鄭昌陸說。
鄭昌陸和他的申傳電氣已于2006年6月獲得上海億創投資管理公司的風險投資300萬元,這是上海市大學生創業獲風險基金的第一案。
“申傳電氣打響了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基金與社會風險基金對接的第一炮,鄭昌陸的例子也生動地說明‘嚴師出高徒’。” 陳東帆不無自豪地說。
陳東帆還透露,上大31個項目獲得“天使基金”資助,現在活得很好的大概有10家,最好的要數鄭昌陸、王宇、陳大明。目前已有兩家獲得了風險投資,一個是鄭昌陸公司的300萬,一個是王宇公司的250萬,尚有兩家正在與風險投資在談。
為了防止“天使基金”被濫用,上大基金分會還規定,指派創業輔導員作為董事進入“天使基金”所投創業企業,參與公司大的決策,另外,超出5萬元的資金流動必須經過董事會通過,創業企業負責人買車、買房、出國,要向基金分會匯報,且每月要向基金分會上報財務報表。
據悉,上海“天使基金”自2006年8月成立以來,已先後受理創業項目700餘個,通過審批240個。
陳東帆告訴說,“天使基金”雖然每年有一個億的額度,但大部分試點學校都沒有花完這筆錢。而沒花完的錢,會被打回市基金會的統一賬戶上。上海大學受理點下撥的1000萬元專項基金,截至2007年9月,隻投出去497萬元,剩餘投資基金503萬元現在市基金會的賬戶上。
一旦進入這個賬戶,要動用這筆錢就很難,因為啓動賬戶必須蓋上市基金會和基金分會的兩個章。加上市基金會幾乎每月都要檢查一次,所以各個學校都不敢動用這筆錢。上海大學至今才用去500萬元,這在試點學校中是花去最少的。
據上海市基金會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目前,上海市科技創業基金會正在進行一項清理工作,即對即將到期的2005年度投放出去的4000萬元“天使基金”進行盤點。屆時,第一批“天使基金”的使用效率將會有一個客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