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概況

大阪府是日本國一級行政區裏,二府的其中之一(另一個是京都府),位于本州島近畿(也就是俗稱的關西),在明治維新時代廢藩置縣時,大阪府是由攝津國東部(北攝,位在大阪市內),河內國(大阪府東部),和泉國(大阪府南部)等地區組成。 大阪府地區古名“難波”(也寫作浪花或浪速),周圍與京都府,奈良縣,兵庫縣,和歌山縣臨接,大阪府西南邊緊鄰大阪灣,世界知名的人工島嶼機場--關西國際機場(關西國際空港)就在其上,屬于大阪府管轄範圍。
大阪府下轄33市、24區、5郡、9町與1村,其中最重要也是府政府(府庁)所在地的是大阪市,以其為中心的周遭都會區,是日本重要的重工業密集區。

大阪氣候一般較為溫和,四季區分明顯,年平均氣溫為16.3攝氏度,降水量為1318毫米。 大阪是日本第二大港口城市,關西地區重鎮,阪神工業地帶的中心。大阪人口880萬,面積213平方公裏。公元1532年豐臣秀吉興建的大阪城天守閣至今仍是日本第一名城。大阪還是日本東西的交通樞紐。大阪市內心齊橋、梅田、難波、天保山、新地、天王寺等地是主要觀光地區。
城市象征
大阪府的象征:
![]() |
大阪府鳥(伯勞鳥):善于模仿各種鳥類的叫聲,又寫作“百舌”(日文)。全身長約20cm。在堺市有個地名叫“百舌鳥”,根據<日本書紀>記載其來源為:“在建造仁德陵時,從暈倒的鹿耳中有一隻伯勞飛走了。故此稱為‘百舌鳥耳原’”。 | |
![]() |
大阪府樹(銀杏樹):又名“父之樹”。是穿越了冰河時代而生存下來的“活化石”。御堂筋街道兩旁的銀杏樹可以說是大阪具有代表性的景觀。 | |
![]() |
大阪府花(梅花):從2月至3月份,陸續綻放出紅紅白白的清馨花兒。古今和歌集中曾詠唱道“難波津上盛開的這梅花呦”,所以梅是與大阪有著深厚緣分的花。 | |
![]() |
歷史沿革
現已證明早在1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生存並居住于大阪地區。大約在公元5世紀,由朝鮮半島傳播而來的東亞文化開始逐漸蔓延,大阪也成為了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7世紀,日本最早模仿中國古都的都城建造于大阪。其後雖將其遷移到了近鄰的奈良及京都,但大阪卻一直作為日本文化·通商的大門保持著繁盛景象。
公元12世紀後,政權落入武士手中,世間呈現戰亂局面。但堺市卻仿如中世紀的義大利一般,發展成一座自由的都市。1583年,實現了一統天下的豐臣秀吉以大阪為根據地,建造了巨大且華麗的大阪城,使大阪成為了日本政治·經濟的中心地。
公元17世紀,政治中心轉移到了當時被稱之為江戶的東京。而大阪則作為“天下的廚房”、即掌管全國經濟與物資流通之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間,以平民為主體的文化日趨成熟,懷德堂及適塾等不拘于傳統的私塾學問在大阪落地生根。由此促進了開放的風氣和旺盛的企業家精神,築就了近代大都市的鼎泰風華。
之後的公元19世紀,因明治維新及成立近代國家所帶來的混亂,使大阪商人遭受了很大沖擊。但他們努力走出低迷,實現了工業城市的發展,使大阪蛻變成為近代大都市。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空襲中重生的大阪,作為代表全日本的商業城市,在流通、貿易及工業方面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行政區劃
大阪府有兩個政令都市,分別系大阪市同堺市,計埋其它城市,總共有33個市、仲有9町1村。

大阪市:都島區、福島區、此花區、西區、港區、大正區、天王寺區、浪速區、西淀川區、東淀川區、東成區、生野區、旭區、城東區、阿倍野區、住吉區、東住吉區、西成區、淀川區、鶴見區、住之江區、平野區、北區、中央區
其它市:岸和田市、豐中市、池田市、吹田市、泉大津市、高槻市、貝冢市、守口市、枚方市、茨木市、八尾市、泉佐野市、富田林市、寢屋川市、河內長野市、松原市、大東市、和泉市、箕面市、柏原市、羽曳野市、門真市、攝津市、高石市、藤井寺市、東大阪市、泉南市、四條畷市、交野市、大阪狹山市、阪南市
三島郡:島本町
豐能郡:豐能町、能勢町
泉北郡:忠岡町
泉南郡:熊取町、田尻町、岬町
南河內郡:太子町、河南町、千早赤阪村
地理氣候
大阪府是與東京並列的日本二大中心之一,並與周圍的神戶、京都和奈良等城市構成了日本著名的關西地區。
面積1892平方公裏,全國倒數第二小;大阪府氣候溫暖多雨,四季分明,風景秀麗。
交通狀況
大阪市內雖有很多交通手段,但最方便的還是乘坐捷運。貫穿市內南北的御堂筋線作為大阪的大動脈,相連大阪的大門新大阪至北部的梅田以及南部的難波等主要車站。
與御堂筋線交叉橫貫市內東西的是中央線。包括上述線路在內,大阪市內目前共有8條捷運線路行駛。
另外,與東京的山手線相似的JR環線電車圍大阪市內環行。乘坐與這條環線相連的JR YUMESAKI線還可直達“日本環球影城”參觀遊覽。
除此之外,由大阪前往京都、神戶、奈良還可搭乘阪急、阪神、京阪、近鐵、南海等私營鐵路。在大阪市內活動首先要記住梅田和難波這兩個主要終點車站。
旅遊信息

大阪城:16世紀末的霸主豐臣秀吉建築,是規模壯大的古城。天守閣是大阪的象征。
基塔:是JR站和私鐵、捷運起始站集中的梅田、曾根崎地區的繁華街。由現代化高層建築和地下街組成,是飲食、購物的一大中心。
中之島:夾在堂島川和土佐堀川之間的中之島,從江戶時代就是經濟、金融中心。以玫瑰園聞名的中之島公園、收藏東洋陶器名品的東洋陶器美術館、以及府立中之島圖書館和中央公會堂等堂皇的西洋建築,都是觀光名處。
御堂筋、心齋橋:御堂筋是代表商都大阪的主幹道路,充滿了獨特風格、傳統和洗練的魅力。心齋橋是購物和時裝的發信地,熱鬧異常。
米那米:集中了無數的飲食店、娛樂設施、各種劇場(歌舞伎、文樂、現代劇、演藝、電影)等,是大阪代表性的娛樂街區。

四天王寺:593年建立的日本最早的官寺。幾經燒毀、重建,古樸庄重的各建築和配置,會使人憶起建立時的情景。
住吉大社:全國有2,000家以上的住吉神社的總本宮。為祭祀航海安全的保護神于3世紀建立,大社的4棟本殿被指定為國寶。
鶴見綠地:是花紅草綠的大公園。有國內最大的植物館“盛開的花館”、玫瑰園、日本庭園、將世界55個國家庭園精華匯集一處的國際庭園,引人註目。
海遊館:是位于海邊的娛樂區天保山的世界最大型的水族館。以環太平洋各地海洋為主題,展示580種海洋生物。
萬博公園:以岡本太郎作“太陽之塔”為象征在EXPO'70(世博會'1970)舊址所建的大公園。公園中有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國立國際美術館、日本民藝館等文化設施,還有遊園地、國際博覽會;無論老幼都會在裏面一天樂陶陶(吹田市)。
箕面:明治之森箕面國定公園,是大阪府內屈指可數的風景勝地,尤以箕面瀑布和紅葉之美而著稱。還有箕面公園昆蟲園,一年彩蝶飛舞(箕面市)。
節日慶典
大阪作為日本最早的建都之地,並作為自古以來海上的交通要道,長期作為經濟文化和中心,儲存著諸多歷史文化遺產。此外,還繼承了許多作為“上方文化”而聞名于世的優秀傳統藝能、神社寺院、地方性節日慶典等。
![]() |
![]() |
甘嘎拉火節(がんがら火祭り)(8月24日 池田市愛宕神社):擁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代表北大阪的傳統的火祭。在“五月山”的中腹燃起篝火,呈“大”、“一”兩個文字,“大”代表天,“一”代表地,還有人們在火堆中點起的松明代表“人”。青年人點起大松明後,扛著下山,在池田站附近結隊遊行,場面非常熱鬧。被指定為“池田市重要無形文化財祭禮行事”。 | ![]() |
![]() |
大阪府 - 特產
果物・野菜
水茄子:從江戶時代開始在泉州地區栽培。
郷土料理
町:御好燒、花枝燒、鯨鍋、河豚鍋、內髒燒、烏龍面、螃蟹壽喜等。
行者蕎麥面:箕面山瀧安寺名物。
河內素面:有名的素面。
紅葉天婦羅:油炸紅葉的點心。
工藝品・民藝品
大阪浪華錫器: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堺打刃物: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大阪欄間: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大阪唐木指物: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大阪佛壇: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大阪金剛簾: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大阪泉州桐簞笥: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參考資料:
飲食文化
自古以來大阪就因豐富的飲食文化而聞名于世。這不僅因其地理環境臨山傍海、可以輕易獲取豐富的自然資源,還因為船隻可以通過平穩的瀨戶內海將外地物產運送至此。
現在,大阪除日式餐飲外,還網羅了世界各國的料理。在中心部的繁華街道上,味美價廉的飯店鱗次櫛比。
![]() |
河豚生魚片:切得極薄,幾乎能透過它看到盤子上花紋的河豚生魚片。 | |
![]() |
雜樣煎菜餅:在面粉裏加入水和雞蛋,放入切碎的洋白菜、肉和烏賊魚,然後平攤在鐵板上燒的一種食品。最後塗上調味醬和蛋黃醬即成。 | |
![]() |
花枝小丸子:將水、雞蛋和面粉調好後,倒入有半圓型坑狀的鐵板上,再放入花枝塊、蔥花,將其烤成圓球狀的一種食品。 | |
![]() |
![]() |
與中國的聯系
1979年4月,岸昌新任大阪府知事時,在舉行就職儀式後立即會見正在大阪訪問的上海代表團,表示要為日中友好及大阪-上海的友好關系作出最大努力。
1979年11月,大阪府日中友協理事長雨宮禮三來滬訪問時,向上海提議建立一個“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以增進雙方在農技方面的合作。後由嘉定縣馬陸人民公社作為“上海、大阪友好人民公社”。
1980年11月,應岸昌知事的邀請,以韓哲一副市長為團長的上海市人民政府代表團對大阪進行友好訪問。
經與大阪府、大阪市磋商,在大阪府、大阪市取得共識後,韓哲一副市長和岸昌知事于11月21日正式簽署了兩市、府建立友好關系協定書。以後,兩市府在經濟、技術、農業、醫療、文化、體育等領域展開了廣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