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2年,建立于的東北水產技術學校。
1953年3月,學校改由旅大市水產局領導;6月,旅大市政府 正式任命旅大市水產局局長邢維真兼任校長。同年九月,經東北行政委員會農業局批準,學校改名為大連水產學校。

1975年,遼寧農學院(農業機械化分院)、旅大農機科研所、旅大農機學校、旅大農科所、旅大農業技術訓練班合並組建旅大農學院。
1978年,大連水產專科學校升格為大連水產學院。
1978年,旅大農學院(部分)改建為遼寧省農業機械化學校,後發展為遼寧農業工程學校,現並入大連水產學院。
1986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大學部教學合格評價。
2000年,遼寧省農業工程學校並入大連水產學院。
2008年,學校在教育部大學部教學工作水準評估中取得"優秀"成績。
2010年,大連水產學院更名為大連海洋大學。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3月,大連海洋大學有國家遺傳育種中心1個,國家發分中心1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省級科技服務中心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4個。
國家級遺傳育種中心1個:國家刺參遺傳育種中心。
國家級研分中心1個:國家海藻加工技術研發中心。
國家級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國家農業部北方海水增養殖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水產品加工及綜合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海水養殖學重點實驗室,水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海洋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資源恢復與生境修復重點實驗室,海岸工程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物理重點實驗室。
省級科技服務中心1個:遼寧省水產品分析檢驗及加工技術科技服務中心。

遼寧省級科學技術研究中心4個: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刺參良種繁育及健康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漁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貝類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級高校實驗室4個:海洋水產增養殖學與生物技術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水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近岸海洋環境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果
2009年~2013年,大連海洋大學共承擔市級以上科研項目536項,其中國家級106項,省部級282項。有30項科研成果獲市級及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級3項,省部級1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凡納濱對蝦引種、育苗、養殖技術研究與套用(2008年)
菲律賓蛤仔現代養殖產業技術體系的構建與套用(2009年)
海水池塘高效清潔養殖技術研究與套用(2012年)
大連海洋大學項目獲獎成果
項目名稱 | 獎勵名稱 | 獲獎時間 | 完成人 |
---|---|---|---|
海帶綜合利用系列產品加工關鍵技術 | 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08年 | 汪秋寬 |
熱塑擠壓蒸煮技術生產模擬肉的方法 | 遼寧省科技發明三等獎 | 2006年 | 劉俊榮 |
利用貝類加工副產品製造水解動物蛋白 | 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 2002年 | 曾慶祝 |
系列寡聚糖生物農葯及套用 | 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 | 2007年 | 胡建恩 |
系列寡聚糖生物農葯及套用 | 大連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05年 | 胡建恩 |
貝類(活雜色蛤)保鮮加工技術 | 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08年 | 趙前程 |
風險評估中動物毒理學模型的建立及檢測方法體系的研究 | 遼寧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科技興檢二等獎 | 2006年 | 趙前程 |
專利成果
專利名稱 | 申請號 | 發明人 |
---|---|---|
熱塑擠壓蒸煮技術生產模擬肉的方法 | ZL200410028552.X | 劉俊榮 |
酶法水解褐藻製備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方法 | ZL200510047582.X | 汪秋寬 |
海帶低糖富碘口服液及其製備方法 | ZL200610045666.4 | 汪秋寬 |
混合工質無需固定配比的自動復疊式製冷迴圈系統 | ZL200610045838.8 | 程有凱 |
富含海帶岩藻聚糖硫酸酯的調味料製備方法 | 200610134347.0 | 汪秋寬 |
牡蠣抗氧化肽保健品的製備方法 | 200510047583.4 | 汪秋寬 |
牡蠣多糖和製備方法及其在製備化妝品中的套用 | 200710010460.2 | 李偉 |
木耳七糖及其製備工藝和套用 | 200810064105.8 | 李偉 |
提高釀酒酵母發酵生產酒精產量的方法 | 200910011254.2 | 李偉 |
具有抗人類獲得性免疫系統綜合病毒活性的糖結合蛋白 | 200510047166.x | 李偉 |
一種來自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多糖保健食品 | 200410082727.5 | 李偉 |
一種活性單肽及其套用 | 200610155824.1 | 胡建恩 |
一種NaOH-AQ法造紙製漿的方法 | 200610046093.7 | 胡建恩 |
一種CMP法造紙製漿的方法 | 200610046095.6 | 胡建恩 |
一種以菊芋為原料的加工生產高質量菊粉方法 | 200610046049.6 | 胡建恩 |
一種亞胺法造紙製漿的方法 | 200610046094.1 | 胡建恩 |
具有抑製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酶解產物及其套用 | 200710011681.1 | 胡建恩 |
硫酸化多糖在製備抗凝血活性葯物中的套用 | 200610155813.3 | 胡建恩 |
一種增白保健香皂及其生產方法 | 200610155863.1 | 胡建恩 |
一種具有降低血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及其套用 | 200410020857.6 | 胡建恩 |
一種珠蛋白酶解物及其製備和套用 | 2005101436767.8 | 胡建恩 |
一種血管緊張素I轉換酶抑製劑及其套用 | 200510136788.X | 胡建恩 |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至2011年底,圖書館共有館藏114萬餘冊,其中電子館藏39萬餘冊。訂購的資料庫有外文全文資料庫、中文全文資料庫、電子圖書等12種資料庫。其中,可獲取全文的中外文電子期刊超過20800種。
學術期刊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原名《大連水產學院學報》)于1980年創刊,1986年以前屬于內部交流刊物。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06年獲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2004年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出版質量獎;在期刊等級評定中,1999至2010年本刊連續6次被評為遼寧省一級期刊;1992至2012年本刊已連續6次被確定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多次在全國優秀高校自然科學學報評比中獲獎。已被美國《化學文摘》、ASFA《水科學和漁業文摘》以及俄羅斯的《文摘雜志》等10餘家國內外檢索刊物、資料庫列為收錄刊源。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3月,大連海洋大學有全日製在校生15000餘人,有專任教師800多人,其中教授112人,副教授280人。有雙聘院士4人(沈聞孫、雷霽霖、丁德文、管華詩),"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遼寧特聘教授3人,省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人,享受各級政府特殊津貼54人,省、市優秀專家14人,省高校教學名師11人,省高校專業帶頭人7人,省普通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9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水生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團隊6個:光學教學團隊,物理學基礎課教學團隊,水生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港口工程教學團隊,海洋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貝類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4月,學校有省部級重點學科4個, 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1個。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0個。

省部級重點學科4個:水產學、水生生物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水產養殖。
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學科1個:思想政治教育。
一級碩士點11個:水產學科、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生物醫學工程、農業工程、水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計算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工商管理。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3月,大連海洋大學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校外教學實踐基地、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遼寧省緊缺大學部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省級精品課程11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水產養殖學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水生生物學。
省級精品課程11個:水生生物學,軟體基礎系列課,物理,航海技術系列課,養殖水環境化學,大學英語,水產動物生理學,材料力學,電腦技術基礎,貝類學,光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水產養殖、水生生物學、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院系設定
截至2014年3月,學校設有19個學院,有40個大學部專業。
教學單位 | ||
---|---|---|
水產與生命學院 | 海洋科技與環境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 海洋與土木工程學院 | 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 |
信息工程學院 | 經濟管理學院 | 理 學 院 |
外國語學院 | 文法學院 | 藝術與傳媒學院 |
研究生學院 | 國際教育學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體育部 | 套用技術學院 | 繼續教育學院 |
技術教育學院 |
合作交流
截止到2014年5月,大連海洋大學已經與日本東京海洋大學、鹿兒島大學、北海道大學、長崎大學;韓國海洋大學、釜慶大學;俄羅斯遠東國立水產技術大學;美國喬治福克斯大學、迪克西大學,佩丁大學;冰島國立大學;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南澳水產研究所;台灣海洋大學、中華大學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2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就學術交流、師資培訓和學生互派方面簽訂了合作協定。
學校領導
歷任領導
東北水產技術學校時期:
黨支部書記、校長:賈驥(1952.11-1953.6)
大連水產學校時期:
校長:邢維楨(1953.6-1955.1)
黨支部書記:張顯(1953.6-1957.8)
黨支部書記:姜國鈞(1957.4-1958.8)
大連水產專科學校時期:
黨總支書記:田玉章(1958.9-1962.5)
校長:田玉章(1958.9-1965.6)
黨委書記:安文祥(1962.5-1966.11)
文革期間學校停辦
黨委書記:劉延奎(1971.6-1977.4)
大連水產學院時期:
黨委書記:楊九成(1978.11-1981.10)
院長:林承棟(1978.10-1981.10)
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郭維治(1981.10-1983.8)
副院長(主持工作):文幹(1981.10-1983.10)
院長:文幹(1983.10-1990.12)
黨委副書記:吳進才(1983.8-1984.6)
黨委書記:吳進才(1984.6-1994.10)
院長:劉煥亮(1990.12-1994.10)
黨委書記:苗益坦(1994.10-2002.3)
院長:李鴻鳴(1994.10-2008.7)
黨委書記:李鴻鳴(2002.3-2010.2)
大連海洋大學時期:
黨委書記:董親學(2010.4-至今)
校長:姚傑(2008.7-至今)
現任領導
根據2014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現任領導如下:
黨委書記:董親學
黨委副書記、校長:姚傑:
黨委副書記:吳連臣
副校長:王毅
副校長:陳勇
副校長:馮多
副校長:張國琛
紀委書記:劉靜艷
校長助理:胡玉才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的構圖為內外雙圓結構,突顯水的特點(五行以圓為水);外圓下方為毛體的"大連海洋大學",遒勁有力、大方舒展、粗壯厚重,如廣闊大地。外圓上方為英文"大連海洋大學",線條細膩,呈放射狀,似太陽放射出的光芒,同時體現了我校"走近海洋、走向世界"的國際化辦學思想。整個外圓如大地之上一輪光芒四射的朝陽,熠熠生輝,蓬勃向上。

內圓中挺拔的身軀和張開的雙臂,為"一躍將伸"之象。其形,如破土而出的嘉木,雙葉承接著甘露,象征"成就棟梁之才";亦如伸展向上的健臂,雙手托舉著朝陽,象征"成就鯤鵬之翼"。
內圓中翻開的書卷是"學業有成"之象。大海大學子以翻開的書卷為舟楫,孜孜以求,學海泛舟,熔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于一爐,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于一身,學貫古今,識通中西,厚積薄發,終成大器。
內圓中的捲動波浪為"生生不息"之象。動感的波浪映襯出大海大後浪推前浪、前波讓後波的旺盛血脈,彰顯出大海大不斷創新、不斷奮進的強大氣魄。
內圓底部的深藍海水為"寧靜致遠"之象。其形有向上擎起之意,擎起的不僅是大海大的莘莘學子,更是大海大的希望和未來。其形亦有承載容納之意,象征著大海大深厚的辦學思想、濃鬱的文化底蘊,也象征著大海大人海不揚波、靜水深流的博大胸懷。
整體結構既體現"知識、能力、文化、智慧"的有機結合,又體現大學的宗旨和海洋大學的特質。整體形象雍容含蘊,圓融通達,海天一體,天人合一,寄托了藍色夢想,預示著福祺禎祥。
校訓
學貫江海 德潤方厚
"學貫江海"有"學養深厚、學富五車"之寓意, 既標明大海大師生走過江海,穿越海洋,在海洋水產領域知識融匯貫通、文化傳承創新,又表達了大海大師生矢志圖強的遠大抱負和雄心壯志。

"德潤方厚"有"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之寓意,標明大海大師生培養和修煉良好的品德,做人方方正正,做事扎扎實實。
校歌
《海洋驕子 藍色理想》
作詞:董親學作曲:Loong Music Factory
在太陽升起的地方,閃耀著華夏的光芒。絢麗的黃海之風,飛翔著 青春的暢想。在奇跡層出的東方,跳動著世界的目光。斑斕的渤海之浪,激揚著年少的夢想。海洋驕子,藍色理想。天道酬勤,我們自強不息汲取智慧的力量,在美麗的黑石礁播撒希望,開啓藍色的篇章。藍色大學,百年學府。海納百川,我們志存高遠爭做民族的棟梁,在浪漫的新普灣揚帆起航,熔鑄百年的輝煌。讓我們揚帆起航,熔鑄百年的輝煌。

學校地址
1.黃海校區: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街52號。
2.渤海校區:大連市甘井子區營平路288號。
3.瓦房店校區:大連市瓦房店市東長春路二段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