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PC機常見的外存儲器有軟碟存儲器、硬碟存儲器、光碟存儲器等。磁碟有軟磁碟和硬磁碟兩種。光碟有唯讀型光碟CD-ROM、一次寫入型光碟WORM和可重寫型光碟MO三種。
簡介
存儲器的種類很多,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主存儲器又稱記憶體儲器(簡稱記憶體),輔助存儲器又稱外存儲器(簡稱外存)。記憶體儲器最突出的特點是存取速度快,但是容量小、價格貴;外存儲器的特點是容量大、價格低,但是存取速度慢。記憶體儲器用于存放那些立即要用的程式和資料;外存儲器用于存放暫時不用的程式和資料。記憶體儲器和外存儲器之間常常頻繁地交換信息。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質或光碟,像硬碟,軟碟,磁帶,CD等,能長期儲存信息,並且不依賴于電來儲存信息,但是由機械部件帶動,速度與CPU相比就顯得慢的多。
軟碟:軟磁碟使用柔軟的聚酯材料製成原型底片,在兩個表面塗有磁性材料。常用軟碟直徑為3.5英寸,存儲容量為1.44MB.軟碟通過軟碟驅動器來讀取資料。
隨身碟:隨身碟也被稱為"閃盤",可以通過電腦的USB口存儲資料。與軟碟相比,由于隨身碟的體積小、存儲量大及攜帶方便等諸多優點,隨身碟已經取代軟碟的地位。
硬碟:硬磁碟是由塗有磁性材料額鋁合金原盤組成的,每個硬碟都由若幹個磁性圓盤組成。
磁帶存儲器:磁帶也被稱為順序存取存儲器SAM。它存儲容量很大,但查找速度很慢,一般僅用作資料後備存儲。電腦系統使用的磁帶機有3中類型:盤式磁帶機、資料流磁帶機及螺旋掃描磁帶機。
光碟存儲器:光碟指的是利用光學方式進行信息存儲的圓盤。它套用了光存儲技術,即使用雷射在某種介質上寫入信息,然後再利用雷射讀出信息。光碟存儲器可分為:CD-ROM、CD-R、CD-RW、和DVD-ROM等。
種類

從馮.諾依曼的存儲程式工作原理及電腦的組成來說,電腦分為運算器、控製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這裏的存儲器就是指記憶體,而硬碟屬于輸入/輸出設備。
CPU運算所需要的程式代碼和資料來自于記憶體,記憶體中的東西則來自于硬碟,所以硬碟並不直接與CPU打交道。
硬碟相對于記憶體來說就是外部存儲器。
存儲器是用來存儲器資料的,記憶體有高速快取和記憶體,電腦內部存儲,外存就是類似隨身碟的外部存儲。
記憶體儲器速度快 價格貴,容量小,斷電 後記憶體內資料會丟失。(ROM 斷電不丟失)
外存儲器 單位價格低,容量大,速度慢, 斷電後資料不會丟失。
性能指標
硬碟
●容量--通常所說的容量是指硬碟的總容量,一般硬碟廠商定義的單位1GB=1000MB,而系統定義的1GB=1024MB,所以會出現硬碟上的標稱值大于格式化容量的情況,這算業界慣例,屬于正常情況.
●單碟容量就是指一張碟片所能存儲的位元組數,硬碟的單碟容量一般都在20GB以上.而隨著硬碟單碟容量的增大,硬碟的總容量已經可以實現上百G甚至幾TB了(商業購買的硬碟容量為1TB的,可能實際隻有1000GB,而不是1024GB,真正意義上的1TB=1024GB。)。
●轉速--轉速是指硬碟內電機主軸的轉動速度,單位是RPM(每分鍾旋轉次數).轉速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決定因素之一,它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碟的速度,同時也是區別硬碟檔次的重要標目前一般的硬碟轉速為5400 轉、7200轉 和 10000轉 最高的轉速則可達到15000轉每分以上.
●最高內部傳輸速率--這是硬碟的外圈的傳輸速率,它是指磁頭和高速資料快取之間的最高資料傳輸速率,單位為MB/s.最高內部傳輸速率的性能與硬碟轉速以及碟片存儲密度(單碟容量)有直接的關系.
●平均尋道時間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硬碟磁頭移動到資料所在磁軌時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一般低于9毫秒.平均尋道時間越短,硬碟的讀取資料能力就越高.
隨身碟
● 理論資料讀取速度:18MB/s
● 理論資料寫入速度: 17MB/s
● 無需安裝驅動程式(windows 98除外)
● 無需額外電源,隻從usb匯流排取電
●容量大、品種多
● 帶防寫開關,防止檔案被抹掉,防病毒
● led指示燈指示工作狀態
● 體積小, 重量輕:大約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