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生涯

1995年,小威正式開始職業生涯,她持外卡參加魁北克站比賽,首輪告負,這也是她在該賽季參加的唯一一場比賽 。
1997年,小威在莫斯科站首次進入正賽,不過在首輪比賽中敗北。她在芝加哥站闖進四強,半決賽輸給了世界排名第5的林德賽·達文波特。11月,小威的世界排名首次進入前100,排在第100位。
1998年1月,小威的世界排名首次進入前50 。6月的伊斯特本站後,她的世界排名首次躋身前20。小威在俄克拉荷馬和蘇黎世兩站比賽中奪得了兩個雙打冠軍,並在溫網和美網奪得兩個混雙冠軍 。小威在這個賽季六站WATP比賽中都打進了八強,參加了所有四站大滿貫比賽,不過都沒有打進八強。
1999年,小威奪得巴黎室內賽和印第安威爾斯站冠軍。4月,小威世界排名上升至第9位,世界排名首次進入前10。8月,她在美網擊敗瑪蒂娜·辛吉斯奪冠,首次奪得大滿貫單打冠軍。她在漢諾威站、法網和美網三項賽事中與維納斯·威廉姆斯搭檔奪得了三個雙打冠軍。
2000年7月,小威在溫網打進單打四強,半決賽負于大威;與大威搭檔奪得溫網雙打冠軍。8月在印第安威爾斯站和美網打進八強,並在奧運會奪得雙打冠軍。
2001年連續第三年世界排名前十;在印第安威爾斯站、多倫多站和年終總決賽三項賽事中收獲三個冠軍;在美網決賽中小威先是戰勝了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辛吉斯闖進了決賽,但最終因為不敵大威收獲一個亞軍;在雪梨站、澳網、邁阿密站、法網溫網和洛杉磯站這六站比賽中,小威均闖進了四分之一決賽;跟大威搭檔奪得了澳網雙打冠軍,成為了歷史上第五隻實現全滿貫的雙打組合。
2002年連奪三項大滿貫女單冠軍,成為世界第一。小威在法網、溫網和美網決賽中三次擊敗了自己的姐姐,首次坐上世界第一的寶座。在斯科茨戴爾站決賽中擊敗了卡普裏亞蒂奪冠、邁阿密站小威先後在四分之一決賽、半決賽和決賽中連敗當時世界排名第3的辛吉斯,世界排名第2的大威和世界排民第一的卡普裏亞蒂最終問鼎該項賽事,並且成為了歷史上自1999年的格拉芙之後唯一一位在一項比賽中連敗世界TOP3的女選手;羅馬站決賽小威戰勝了海寧、法網小威在半決賽和決賽中先後戰勝了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卡普裏亞蒂和大威、溫網和美網小威又在決賽中擊敗了大威奪冠、東京站[公主杯]決賽小威擊敗了克裏斯特爾斯然後在萊比錫站決賽中贏了米斯金娜;小威成為了歷史上第七個在同一年裏連續奪得三個大滿貫冠軍的選手(前六位分別是威爾斯-穆迪、康諾利、科特、金、納芙拉蒂洛娃和格拉芙);小威在五站比賽中取得了至少打進八強的戰績:雪梨站打進了四強,最後因為右腳踝受傷退出了與紹內西的比賽,之後還因此退出了澳網公開賽、查爾斯頓站入圍八強,最後在四分之一決賽中逃過一個賽點後以 62 46 57的比分輸給了施奈德、柏林站、洛杉磯站以及年終總決賽小威都打進了決賽,但分別輸給了海寧、魯賓和克裏斯特爾斯收獲了三個亞軍;5月20日,在羅馬站之後,小威世界排名從升至第3位,6月10日法網後升至第2位,然後在7月8日溫網後升至第一位,小威是第11位登上世界第一寶座的女子選手,也是繼姐姐大威之後第二位取得這樣成就的非裔美國人; 連續57周排名世界第一(最後在2003年被克裏斯特爾斯取代);6月10日,大威和小威成為了第一對同時霸佔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位置的姐妹;跟大威搭檔奪得了溫網和萊比錫站的雙打冠軍。

2003年連續擊敗克裏斯特爾斯和大威,首次奪取澳網女單冠軍後,成為第五位贏得過全部四項大滿貫的女子網球運動員。法網半決賽輸給海寧。成功衛冕溫網冠軍之後,她于8月1日接受了左膝手術,缺席了剩下的全部比賽,因此克裏斯特爾斯終結了小威連續57周的世界第一排名。
2004年三月份在邁阿密復出並一舉奪魁,但無一大滿貫進帳。法網和美網1/4決賽均負于卡普裏亞蒂,雖然連續第三年闖進溫網決賽但不敵美少女莎拉波娃,並且在年終總決賽中再度輸給新生小天後,年度排名最終位列第7,創下1998年來職業生涯最低點。
2005年澳網公開賽小威在半決賽戰勝莎拉波娃,然後在決賽中擊敗達文波特奪冠;此前小威在2003年的澳網公開賽決賽中對陣克裏斯特爾斯時也在逃過賽點後奪冠,因此小威成為了公開賽時代中第一位兩次逃過賽點後奪得大滿貫單打冠軍的球員 (杜邦在1942年的法網公開賽和1948年的美網公開賽同樣也是在逃過賽點後奪冠),從而捧起個人第7座大滿貫獎杯。溫網第3輪意外輸給同胞克雷巴斯,美網第4輪在與姐姐的對話中兩盤失利,1998年以來小威第一次沒有獲得參加年終總決賽的資格。
2006年由于備受傷病困擾,小威年終排名首次跌出前100;澳網第三輪輸給了漢圖楚娃,之後由于左膝蓋受傷退出了包括法網、溫網在內的所有比賽;4月10日,小威的世界排名在1997年11月16日以來首次跌出了前100;7月10日,小威世界排名跌落至140 (小威世界排名下滑的轉捩點是在2006年初,當時世界排名第11);結束了為期半年的修養期後小威復出參加了夏季賽季的三站比賽:辛辛那提站小威在半決賽不敵茲沃娜列娃止步四強、洛杉磯站小威半決賽輸給了揚科維奇(不過這站比賽結束之後小威的世界排名在跌出前100位18周以後重新回到了TOP100)、美網小威持外卡參賽最後在第四輪被毛瑞斯莫淘汰;整個賽季小威一共參加了四站比賽,是TOP100選手中參加比賽數最小的,大威也隻參加了六站比賽排在倒數第二名。
2007年小威第七年排名世界前十; 澳網公開賽世界排名81位的小威以非種子選手身份一路過關斬將戰勝了六位種子選手直至最後奪冠,決賽中她以61 62擊敗了頭號種子莎拉波娃。在大滿貫歷史上小威是所有冠軍中排名第三低的(1977年的澳網冠軍古拉貢在奪冠時還沒有世界排名,1978年的澳網冠軍奧尼爾排名111位);小威還奪得了邁阿密站的冠軍,她在第四輪和決賽中先後戰勝了世界排名第2的莎拉波娃和世界第一海寧,邁阿密決賽首盤吞蛋的不利局面下頑強反撲逆轉海寧奪冠。世界排名18位的小威成為了該賽會歷史上在在同一站比賽中戰勝TOP2選手中排名最低的球員(此前保持這一紀錄的是格拉芙,她在1998年世界排名17時在費城站比賽中擊敗了TOP2選手);莫斯科站決賽小威輸給了德門蒂耶娃收獲一個亞軍;在六站比賽中打進了八強,分別是:霍巴特站、羅馬站、法網(輸給海寧)、溫網(輸給海寧)、美網(海寧)和斯圖加特站;在三站比賽中沒能入圍八強:查爾斯頓站第二輪因腹股溝拉傷退賽、蘇黎世站第一輪因右側內收肌拉傷退賽、年終總決賽迴圈賽第一場因左膝受傷退賽;1月29日,澳網之後小威世界排名從第95位回歸TOP20 ,排在第14位;5月21日,在羅馬站之後小威的世界排名從第11位升至第9位,這是她自2005年9月25日以來第一次世界排名進入前十;因為在溫網公開賽上扭傷了左手大拇指小威缺席了所有美網系列賽,並因傷退出WTA年終總決賽。
2008年小威職業生涯中第八年世界排名前十,這一年所取得最好成績是收獲了個人第九個大滿貫單打冠軍並且重回世界第一的後座,年終排名第二(緊隨揚科維奇之後);在春季賽季小威連贏17場之後收獲了三個冠軍:班加羅爾站、邁阿密站、查爾斯短站;在美網公開賽上小威以一盤未失的戰績完成了奪冠);9月8日,小威重新奪回世界第一的排名,使得她排名世界第一的周數累計到58周(之前的57周均是在2002年7月8日-2003年8月10日期間);與暌違了五年零一個月後再次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這在網球史上不管是男球員還是女球員中都是時間最長的;將世界第一的排名維持了4周,總周數打到了61周;在溫網公開賽決賽中小威因不敵7號種子大威再次收獲一個亞軍;斯坦福站頭號種子小威在與資格賽選手沃茲尼亞克的半決賽中因左膝受傷而退賽止步四強;在四站比賽中入圍八強:澳網小威以7號種子身份在四分之一決賽中輸給了揚科維奇、柏林站以5號種子身份輸給了13號種子、最終奪冠的薩芬娜終止了17連勝的勢頭、羅馬站5號種子小威因後背受傷在四分之一決賽開賽前宣布退賽、北京奧運會4號種子小威在四分之一決賽中輸給了最後的冠軍德門蒂耶娃;隻有三站比賽小威沒能打進八強:法網5號種子小威在第三輪輸給了27號種子斯萊伯尼克、斯圖加特站頭號種子小威在首輪輪空後第二輪便輸給了不敵李娜(這是小威在重登世界第一寶座後參加的第一場比賽,不過很快她便被揚科維奇所取代);跟大威搭檔奪得了兩個雙打冠軍:溫網威廉姆斯姐妹在決賽中戰勝了雷蒙德/斯托索組合,至此大小威已經收獲了7個大滿貫女雙冠軍、北京奧運會姐妹倆在決賽中擊敗了加裏奎斯和巴斯奎爾(這是威廉姆斯姐妹繼在雪梨奧運會奪得女雙冠軍後奪得的第二個奧運會雙打冠軍);7月7日,小威總獎金額超過了2000萬美元,她跟姐姐大威一起成為了巡回賽歷史上第五和第六個獎金額超過2000萬美元的球員(前四位的球員分別是納芙拉蒂洛娃、格拉芙、達文波特和辛吉斯); 因進行牙齒咬合手術,小威退出了巴黎室內賽、安特衛普站以及迪拜站的比賽,之後又因為左膝受傷和左腳踝受傷分別退出了洛杉磯站和莫斯科站的比賽。年終總決賽3號種子小威在小組迴圈賽前兩場比賽中1勝1負,贏了2號種子薩芬娜但卻輸給了7號種子,最後成功奪冠的大威,尤其後兩盤隻拿到1局,使得小威在比賽後鬱悶至極,以腹部傷勢為由退出了比賽,以世界排名第二結束了08賽季。
2009年澳網小威與姐姐搭檔再度獲得女雙冠軍,並在女單決賽中以6-0和6-3的比分擊敗3號種子薩芬娜,這使她重回世界第一的寶座。之後小威坐穩了1個半月左右的No.1就遭遇了薩芬娜的挑戰。由于威廉姆斯姐妹都不參加印第安威爾斯站比賽,隻要薩芬娜打進決賽,她就將取代小威成為新任世界第一,而白俄羅斯選手阿扎倫卡將薩芬娜擋在四強門外幫助了小威守住第一。接下來的邁阿密站比賽,衛冕冠軍小威仍然有被薩芬娜趕超的危險,而薩芬娜的過早出局,另外小威接連擊敗三位中國選手彭帥、鄭潔、李娜以及姐姐大威廉姆斯,一路殺進決賽也使小威保住了第一的頭銜。但在邁阿密決賽中,同樣是隻有19歲的阿扎倫卡以6-3,6-1橫掃了有傷在身的小威,小威也因此無緣邁阿密賽三連冠。溫網小威在半決賽中2:1逆轉取勝德門蒂耶娃後,在決賽中7:6 6:2完勝自己的姐姐維納斯,繼2002,2003後再度獲得溫網冠軍,將自己的大滿貫數提升到11個。同時小威與姐姐配對的雙打組合在女雙比賽中也獲得冠軍。這樣,小威已經在今天第二次包攬大滿貫單雙打冠軍。在美網比賽中,小威先後戰勝佩內塔等名將殺入四強,但在與克裏斯特爾斯的半決賽中,在以4-6輸掉首盤,第二盤5-6,小分15-30落後的情況下,被司線判罰腳誤讓對手拿到賽點,此時小威情緒失控,言語辱罵司線,又被罰掉一分,從而輸掉整場比賽,無緣衛冕冠軍。但在女雙比賽中與大威搭檔再次拿到冠軍,姐妹倆在2009年四大滿貫女雙比賽中獲得三個冠軍,僅在法網1/4比賽中輸了一場。9月的泛太平洋公開賽中,衛冕冠軍薩芬娜第一輪即負于中華台北小將張凱貞,接下來的中網比賽,薩芬娜同樣在第二輪就輸給了中國的張帥,從而使進入第三輪的小威暫時重回世界第一。總決賽開賽前,薩芬娜再次重回世界第一,但她在首輪對陣揚科維奇時因傷退賽,使5場連勝,並在決賽擊敗大威奪冠的小威鎖定了2009年年終世界第一。
本年度小威排名世界第一共14周(從2月2日到4月19日,小威排名世界第一11周,然後從10月12日-25日又將世界第一的排名保持了兩周,11月2日-8日一周;11月9日,小威年終排名第一,這是2002年以來小威第二次年終排名第一);參加了6站雙打比賽,奪得了4個冠軍(均是與大威搭檔),分別是澳網公開賽、溫網公開賽、斯坦福站和美網公開賽(奪得了3個大滿貫女雙冠軍後,小威的大滿貫女雙冠軍數累積到了10個,而且都是與大威搭檔所得);沒能奪冠的兩個賽事是法網公開賽(激戰三盤不敵馬蒂克-桑茲和佩特洛娃)和年終總決賽(半決賽輸給了維維斯/馬丁內茲-桑切斯組合);9月13日雙打世界排名首次躋身TOP3(美網公開賽之後,小威和大威的雙打世界排名從第9位升至第3位,她們之前的最高排名是第5位);成為了第一個單個賽季所獲獎金數超過600萬美元的女運動員($6,545,586);因左腿受傷退出了查爾斯頓賽,因左膝和腳趾受傷未能參加東京賽。小威年度獎金突破650萬美元,盡管她在低級別賽事中表現不夠突出,但憑借兩個大滿貫和總決賽冠軍以及和姐姐大威聯手獲得的3個女雙大滿貫,她還是成功超越海寧在2007年創造的單賽季500萬美元的紀錄,成為單賽季獲得獎金數最多的女子網球選手。
在2010年澳網中,衛冕冠軍小威頂住壓力,苦戰三盤,以2:1戰勝剛剛復出的比利時網球女王海寧,第五次捧起了澳網的最高榮譽.而在雙打比賽中,小威與她的姐姐大威合作再次奪得澳網的女雙冠軍.
塞雷娜·威廉絲在美聯社年度最佳女性運動員獎以66票高票成為總冠軍,其他候選者均不多于18票。在2009年的比賽中,小威參賽數量極其有限,但她在大賽中總能有上佳表現。該年度,在澳網、溫網兩項大滿貫賽事中,小威都奪得冠軍。法網她闖入8強,不敵後來的冠軍庫茲涅佐娃。而美網半決賽因為對裁判判罰不滿而辱罵裁判,從而遺憾敗在克裏斯特爾斯,無緣衛冕。在年終總決賽中,她連勝5場最終奪冠。不僅如此,她也在除法網以外的三大滿貫的女雙比賽中和姐姐大威聯手三度奪魁。出色的表現使得她單賽季獎金總數突破600萬美金,打破了海寧在2007賽季創下的獎金紀錄。她也獲頒當年勞倫斯最佳女運動員獎。
2010年澳網決賽順利擊敗復出的海寧,拿下生涯第十二座單打大滿貫冠軍,她和姐姐大威也在澳網的女雙決賽中衛冕成功。紅土比賽羅馬站比賽中,闖入半決賽,苦戰不敵揚科維奇。馬德裏站比賽打入第三輪,被佩特洛娃逆轉。馬德裏站女雙比賽中和姐姐大威廉姆斯奪冠,法網比賽打入八強,苦戰不敵斯托瑟,但隨著姐妹二人奪得法網女雙冠軍,兩人登上了女雙世界排名第一。在2010年6月7日的WTA世界排名中,姐妹二人不僅包攬女單排名前二,而且也壟斷了女雙世界排名第一。在溫網比賽中,大小威的雙打組合被俄羅斯組合茲沃娜列娃/維斯尼娜擊敗,止步八強。但是小威在單打比賽中所向披靡,先後擊敗查克維塔澤、莎拉波娃、李娜、科維托娃,決賽橫掃茲沃娜列娃,不失一盤衛冕成功。但小威卻在德國慕尼黑用餐時被玻璃杯碎片扎傷腳,退出了2010賽季的所有比賽。世界排名第一的頭銜在中網後被沃茲尼亞奇超越,並在隨後接連被茲沃娜列娃、克裏斯特爾斯超越,以世界排名第4結束本賽季。2010賽季小威單雙打僅參加了6站比賽,單打獲得了兩個大滿貫(澳網、溫網),雙打獲得3項桂冠(澳網、法網、皇冠賽馬德裏站),效率之高令人驚嘆。

2011年小威因傷退出了澳網比賽,並且一再延後自己的復出時間。澳網之後,小威的時間排名自2007年之後首次跌出前十。但是小威在場外一直新聞不斷,她不斷出席各種時尚活動。在海寧第二次退役後發表關于2003年法網與小威比賽的情況時,在TWITTER上對海寧冷嘲熱諷,引起關註。3月初,小威爆出患有肺栓塞,需服用半年稀釋血液的葯物來維持生命,復出時間更加遙遙無期。2011年06月14日,傷退近一年的小威,亮相伊斯特本公開賽。首輪對陣保加利亞選手皮隆科娃,小威廉姆斯鏖戰三盤以1-6、6-3和6-4逆轉皮隆科娃,驚險取得自己復出後首場比賽的勝利。但在次輪浪費發球勝賽局的機會被賽會頭號種子茲沃娜列娃逆轉淘汰,無緣八強。在6月20日開打的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中,在台北時間6月27日,7號種子、衛冕冠軍小威經過一番苦戰,雖然挽救了四個賽點,但還是以3-6/6-7⑹不敵9號種子、法國人巴托麗,無緣八強。創6年來溫網最差。美網決賽,連丟兩盤以2-6和3-6爆冷不敵9號種子澳大利亞猛女斯托瑟,無緣自己第四個美網女單冠軍獎杯。不過,美網打進決賽還是讓她的世界排名由第27位躍升至第14位。
2012年小威在澳網中未能晉級8強。小威繼2008年後再次問鼎WTA頂級巡回賽家庭生活圈杯的冠軍,這也為小威帶來了職業生涯第40個冠軍頭銜。5月11日,2012年度WTA皇冠賽馬德裏公開賽中小威廉姆斯擊敗阿扎倫卡獲得冠軍。
2012年5月17日,WTA超五賽羅馬網球公開賽繼續進行,9號種子小威遭到了俄羅斯猛女佩特洛娃的頑強阻擊,最終美國人苦戰了兩個多小時才以4-6/6-2/6-3逆轉晉級。
2012年5月19日,據WTA亞太區副總裁兼賽事監督、金牌裁判長陳述介紹,原本將在羅馬大師賽半決賽中對陣李娜的美國名將小威賽前宣布退賽。5月30日,2012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小威職業生涯首次在大滿貫首輪出局。6月26日,小威在溫網首輪擺脫法網首輪糟淘汰的陰影,僅丟六局,以6-2/6-4輕松戰勝捷克選手斯特裏科娃。7月7日,小威在戰勝A-拉德萬斯卡後,第五次在溫布爾頓封後,同時將自己的大滿貫單打冠軍數量提升至14個,在此期間,小威接連戰勝科維托娃、阿扎倫卡和A-拉德萬斯卡,宣告女皇在新一代球手的競爭中仍具有強大的競爭力。8月4日,2012年倫敦奧運會網球女單決賽中小威廉姆斯橫掃莎拉波娃奪冠,完成了個人的“金滿貫”偉業。8月5日,在女雙決賽中,衛冕冠軍威廉姆斯姐妹以6-4/6-4力克捷克組合赫拉瓦科娃/赫拉德卡,摘下兩姐妹生涯第三面奧運會女雙金牌,也成為倫敦奧運會上的雙金王。

2012年8月17日,在辛辛那提的賽場上,小威以兩個4:6輸給了五號種子科貝爾,從而終止了19連勝。
2012年度最後一項大滿貫賽事美國網球公開賽開賽,去年賽會亞軍小威聊姆斯狀態出色,前幾輪都沒有遇到大的挑戰,在半決賽中6:1,6:2橫掃義大利姑娘埃拉尼,從而闖入決賽。至此六場比賽不失一盤,僅丟19局,昂首闖入決賽。她在決賽的對手是頭號種子阿扎倫卡,後者在半決賽中逆轉06年賽會冠軍莎拉波娃,首次闖入美網決賽。
2012年9月9日,美網賽事結束最後的女單決賽較量。美網名將小威廉姆斯克服失誤影響,化解阿扎倫卡的發球勝賽局後,以6-2/2-6/7-5力克頭號種子,第4次在法拉盛封後的同時,捧起個人第15座大滿貫冠軍獎杯。
2013年小威在年初勇奪布裏斯班冠軍。小威澳網運氣不佳在四分之一決賽中告負。但是從邁阿密開始,小威重新開足了馬力,在邁阿密她連勝6場,擊敗了李娜和莎拉波娃等好手;進入泥地賽季之後,她在查爾斯頓連勝5場輕松奪冠;而在馬德裏賽連勝6場成功衛冕之前,她還在聯合會杯賽中贏得了兩場單打勝利。羅馬賽女單決賽,頭號種子小威廉姆斯迎來職業生涯第700場單打比賽。最終完勝阿扎倫卡,繼2002年之後時隔11年再次在羅馬奪冠,同時小威的連勝紀錄也擴大到了24場。連奪邁阿密,生活圈杯,馬德裏和羅馬四項賽事冠軍。
2013年法網公開賽女單決賽,小威廉姆斯直落兩盤以6-4、6-4擊敗莎拉波娃,取得對陣莎娃的13連勝,將賽季連勝紀錄擴大至31場,繼2002年後再次贏得法網冠軍,這也是塞蕾娜女皇第16座大滿貫女單冠軍。
這是小威廉姆斯第二個法網女單冠軍,同時也是其生涯第16座大滿貫女單冠軍。憑借著本場奪冠,“黑珍珠”也創造諸多紀錄:31歲9個月的年齡,讓她成為法網歷史上最年長的女單冠軍;個人賽季勝利場次增加到31場,僅落後于大威的35連勝和海寧的32連勝。

2013年9月9日,美國網球公開賽完成衛冕,同時也是個人在美網第五冠,以美網系列賽冠軍奪冠的小威,也攬下了創紀錄的360萬美金。
2014年年初在布裏斯班賽贏得本季第一座單打冠軍,衛冕成功。澳網輸給塞爾維亞的伊萬諾維奇止步16強。與維納斯·威廉姆斯參加女雙賽事,小威在單打晉入16強後,因大威左腿受傷,退出女雙競爭。
2014年2月27日,在阿聯酉迪拜迪拜舉行的WTA超五系列賽--迪拜免稅網球冠軍賽,半決賽輸給科內特。3月30日,在美國邁阿密舉行的WTA皇冠賽--新力網球公開賽女子單打決賽中擊敗李娜,成功衛冕,獲得了在邁阿密的第七個冠軍頭銜。5月9日,因為左大腿的傷勢退出了馬德裏公開賽,她在四分之一決賽中的對手科維托娃自動晉級四強。5月18日,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WTA超五系列賽--義大利勞動銀行杯公開賽女子單打決賽中,以6-3,6-0擊敗在地名將埃拉尼,成功衛冕,並且獲得了第60個女子單打冠軍頭銜 。5月28日,小威無緣法網第三輪,這也是小威在大滿貫的最差輸球紀錄。
小威僅丟四局五連勝齊布娃2014年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正賽展開女單第三輪較量。美國名將小威鏖戰三盤以6-1、3-6和4-6慘遭法國名將科內特逆轉,爆冷無緣16強。這是小威九年來首次未能闖入溫網16強,也是該屆溫網開賽以來的最大冷門。9月8日,小威實現美網三連冠;並且也是第六個美網冠軍。這是小威生涯第18個大滿貫冠軍,她也追平埃夫特和納芙拉蒂洛娃,在大滿貫冠軍數上並列史上第四,公開賽年代第二。10月3日,世界第一、衛冕冠軍塞琳娜-威廉姆斯緊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因左膝受傷退賽,斯托瑟不戰而勝晉級中網女單四強。在半決賽中,她的對手將是科維托娃和文奇之間的勝者。2014年12月18日,國際網聯(ITF)公布了2014年ITF年度冠軍得主,小威廉姆斯第5次獲女子冠軍。
2015年澳網女單決賽,小威連續第16次擊敗莎拉波娃,奪得澳網冠軍。這是小威的第6個澳網冠軍和第19個大滿貫女單冠軍。2015年法網女單決賽,小威2-1戰勝薩法洛娃,奪得第3個法網冠軍和第20個大滿貫女單冠軍。7月11日,溫網女單決賽,小威2:0擊敗穆古魯扎,第6次贏得溫網冠軍,也是第21個大滿貫女單冠軍,排在歷史第2位,僅次于德國名將格拉芙的22座。
2016年6月4日,2016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展開了女單決賽的爭奪,頭號種子、衛冕冠軍小威廉姆斯迎戰4號種子、西班牙新星穆古拉扎,結果穆古拉扎進攻火力全開,7-5/6-4取勝,生涯首奪大滿貫。7月9日,小威擊敗科貝爾第7次獲得溫網女單冠軍,這也是小威第22個大滿貫女單冠軍,追平了格拉芙保持的公開賽年代大滿貫冠軍紀錄。8月,裏約奧運會女單第三輪,小威廉姆斯以4-6,3-6不敵烏克蘭新星斯維托麗娜,無緣八強 。
技術特點
小威是典型的美國黑人選手,恐怖的力量、爆發力以及雄厚的比賽經驗讓小威幾乎統治了女子網壇,她是力量、技術、心態和智慧完美結合的球員。相對于姐姐大威來說,小威容易佔據比賽的主動,佔據全方位的優勢。
前期(2007年之前)以力量壓製為主,發球,正反拍火力十足。後期隨著體能下降,以前3板進攻為主,相持球則以旋轉落點壓製。發球相較前期落點更多,威力更甚。被稱為WTA有史以來最佳發球。接發球環節經常出現接發製勝分,尤其是當比賽局面落後時甚至會主動接死對手一發。心理貭素極其過硬,尤其在大滿貫比賽中,基本沒輸給過一般選手。比賽落後時打的甚至更為放松,往往反敗為勝。例如2010年澳網1/4決賽對陣阿扎倫卡,在第一盤輸掉,第二盤0:4落後時絕地反擊,逆轉晉級。
資料統計
世界排名
單打最高排名: | 2010年6月7日 | 世界排名第1位 |
雙打最高排名: | 2010年6月7日 | 世界排名第1位 |
大滿貫戰績
年份 | 澳網 | 法網 | 溫網 | 美網 | 年終總決賽 |
---|---|---|---|---|---|
1998 | R2 | R4 | R3 | R3 | / |
1999 | R3 | R3 | / | 冠軍 | / |
2000 | R4 | / | SF | QF | / |
2001 | QF | QF | QF | 亞軍 | 冠軍 |
2002 | / | 冠軍 | 冠軍 | 冠軍 | 亞軍 |
2003 | 冠軍 | SF | 冠軍 | / | / |
2004 | / | QF | 亞軍 | QF | 亞軍 |
2005 | 冠軍 | / | R3 | R4 | / |
2006 | R3 | / | / | R4 | / |
2007 | 冠軍 | QF | QF | QF | / |
2008 | QF | R3 | 亞軍 | 冠軍 | / |
2009 | 冠軍 | QF | 冠軍 | SF | 冠軍 |
2010 | 冠軍 | QF | 冠軍 | / | / |
2011 | / | / | R4 | 亞軍 | / |
2012 | R4 | R1 | 冠軍 | 冠軍 | 冠軍 |
2013 | QF | 冠軍 | R4 | 冠軍 | 冠軍 |
2014 | R4 | R2 | R3 | 冠軍 | 冠軍 |
2015 | 冠軍 | 冠軍 | 冠軍 | SF | / |
2016 | 亞軍 |
女單冠軍
1 | 1999 | 勝 | 美網 | 硬地 | 辛吉斯 | 瑞士 | 6-3,7-6 |
2 | 2002 | 勝 | 法網 | 紅土 | 美國 | 7-5,6-3 | |
3 | 2002 | 勝 | 溫布爾頓 | 草地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美國 | 7-5,6-3 |
4 | 2002 | 勝 | 美網 | 硬地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美國 | 6-4,6-3 |
5 | 2003 | 勝 | 澳網 | 硬地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美國 | 7-6,3-6,6-4 |
6 | 2003 | 勝 | 溫布爾頓 | 草地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美國 | 4-6,6-4,6-2 |
7 | 2005 | 勝 | 澳網 | 硬地 | 達文波特 | 美國 | 2-6,6-3,6-0 |
8 | 2007 | 勝 | 澳網 | 硬地 | 俄羅斯 | 6-1,6-2 | |
9 | 2008 | 勝 | 美網 | 硬地 | 塞爾維亞 | 6-4,7-5 | |
10 | 2009 | 勝 | 澳網 | 硬地 | 俄羅斯 | 6-0,6-3 | |
11 | 2009 | 勝 | 溫布爾頓 | 草地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美國 | 7-6,6-2 |
12 | 2010 | 勝 | 澳網 | 硬地 | 海寧 | 比利時 | 6-4,3-6,6-2 |
13 | 2010 | 勝 | 溫布爾頓 | 草地 | 茲沃娜列娃 | 俄羅斯 | 6-3,6-2 |
14 | 2012 | 勝 | 溫布爾頓 | 草地 | 波蘭 | 6-1,5-7,6-2 | |
15 | 2012 | 勝 | 美網 | 硬地 | 維多利亞·阿扎倫卡 | 白俄羅斯 | 6-2,2-6,7-5 |
16 | 2013 | 勝 | 法網 | 紅土 | 莎拉波娃 | 俄羅斯 | 6-4,6-4 |
17 | 2013 | 勝 | 美網 | 硬地 | 維多利亞·阿扎倫卡 | 白俄羅斯 | 7-5,6-7(6),6-1 |
18 | 2014 | 勝 | 美網 | 硬地 | 卡洛琳·沃茲尼亞奇 | 丹麥 | 6-3,6-3 |
19 | 2015 | 勝 | 澳網 | 硬地 | 莎拉波娃 | 俄羅斯 | 6-3,7-6(5) |
20 | 2015 | 勝 | 法網 | 紅土 | 薩法洛娃 | 捷克 | 6-3,6-7,6-2 |
21 | 2015 | 勝 | 溫布爾頓 | 草地 | 穆古魯扎 | 西班牙 | 6-4,6-4 |
女單亞軍
年份 | 賽果 | 賽事 | 場地類型 | 決賽對手 | 對手國籍 | 比分 |
---|---|---|---|---|---|---|
2001 | 負 | 美網 | 硬地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美國 | 6-2.6-4 |
2004 | 負 | 溫布爾頓 | 草地 | 莎拉波娃 | 俄羅斯 | 6-1,6-4 |
2008 | 負 | 溫布爾頓 | 草地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美國 | 7-5,6-4 |
2011 | 負 | 美網 | 硬地 | 斯托瑟 | 澳大利亞 | 6-2,6-3 |
2016 | 負 | 澳網 | 硬地 | 安傑利克·科波爾 | 德國 | 4-6,6-3,4-6 |
女雙冠軍
冠軍序號 | 年份 | 賽果 | 賽事 | 搭檔 | 決賽對手 | 比分 |
---|---|---|---|---|---|---|
1 | 1999 | 勝 | 法網 | 6–3,6–7,8–6 | ||
2 | 1999 | 勝 | 美網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昌達·魯賓 桑德琳·泰斯圖德 | 4–6,6–1,6–4 |
3 | 2000 | 勝 | 溫網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茱莉·哈勒德-德庫吉斯 | 6–3,6–2 |
4 | 2001 | 勝 | 澳網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林賽·達文波特 科麗娜·莫拉留 | 6–2,2–6,6–4 |
5 | 2002 | 勝 | 溫網 ⑵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比希尼婭·魯阿諾·帕斯誇爾 | 6–2,7–5 |
6 | 2003 | 勝 | 澳網 ⑵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比希尼婭·魯阿諾·帕斯誇爾 | 4–6,6–4,6–3 |
7 | 2008 | 勝 | 溫網 ⑶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6–2,6–2 | |
8 | 2009 | 勝 | 澳網 ⑶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達妮埃拉·漢圖霍娃 杉山愛 | 6–3,6–3 |
9 | 2009 | 勝 | 溫網 ⑷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7–6⑷,6–4 | |
10 | 2009 | 勝 | 美網⑵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莉澤爾·許貝爾 | 6–2,6–2 |
11 | 2010 | 勝 | 澳網 ⑷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莉澤爾·許貝爾 | 6–3,6–4 |
12 | 2010 | 勝 | 法網 ⑵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克薇塔·佩斯克 卡塔琳娜·斯雷博特尼克 | 6–2,6–3 |
13 | 2012 | 勝 | 溫網⑸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赫拉瓦科娃 赫拉德卡 | 7-5,6-4 |
WTA年終總決賽
WTA女單冠軍
冠軍序號 | 年份 | 賽果 | 舉行地點 | 場地類型 | 決賽對手 | 對手國籍 | 比分 |
---|---|---|---|---|---|---|---|
1 | 2001 | 勝 | 美國洛杉磯 | 室內硬地 | 達文波特 | 美國 | 對手退賽 |
2 | 2009 | 勝 | 美國洛杉磯 | 室內硬地 | 大威廉姆斯 | 美國 | 6-2/7-6(4) |
3 | 2012 | 勝 |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 室內硬地 | 莎拉波娃 | 俄羅斯 | 6-4,6-3 |
4 | 2013 | 勝 |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 室內硬地 | 李娜 | 中國 | 2-6,6-3,6-0 |
5 | 2014 | 勝 | 新加坡 | 室內硬地 | 哈勒普 | 羅馬尼亞 | 6-3,6-0 |
WTA女單亞軍
年份 | 賽果 | 舉行地點 | 場地類型 | 決賽對手 | 對手國籍 | 比分 |
---|---|---|---|---|---|---|
2002 | 負 | 美國洛杉磯 | 室內硬地 | 克裏斯特爾斯 | 比利時 | 5-7,3-6 |
2004 | 負 | 美國洛杉磯 | 室內硬地 | 莎拉波娃 | 俄羅斯 | 6-4,2-6,4-6 |
WTA單打冠軍
冠軍序號 | 年份 | 賽事 | 場地類型 | 級別 |
---|---|---|---|---|
1 | 1999 | 巴黎室內賽 | 室內硬地 | 二級賽 |
2 | 1999 | 印第安維爾斯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一級賽 |
3 | 1999 | 洛杉磯女子冠軍賽 | 室外硬地 | 二級賽 |
4 | 1999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大滿貫 |
5 | 1999 | 慕尼黑網球賽 | 室外紅土 | 三級賽 |
6 | 2000 | 漢諾威網球賽 | 室內硬地 | 二級賽 |
7 | 2000 | 洛杉磯女子冠軍賽 | 室外硬地 | 二級賽 |
8 | 2000 | AIG日本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三級賽 |
9 | 2001 | 印第安維爾斯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一級賽 |
10 | 2001 | 羅傑斯杯 | 室外硬地 | 一級賽 |
11 | 2001 | WTA年終總決賽 | 室內硬地 | 年終總決賽 |
12 | 2002 | 斯科茨代爾網球賽 | 室外硬地 | 三級賽 |
13 | 2002 | 邁阿密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一級賽 |
14 | 2002 | 羅馬網球公開賽 | 室外紅土 | 一級賽 |
15 | 2002 | 法國網球公開賽 | 室外紅土 | 大滿貫 |
16 | 2002 |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 | 室外草地 | 大滿貫 |
17 | 2002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大滿貫 |
18 | 2002 | 豐田公主杯日本網球賽 | 室外硬地 | 三級賽 |
19 | 2002 | 萊比錫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二級賽 |
20 | 2003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大滿貫 |
21 | 2003 | 巴黎室內賽 | 室內硬地 | 二級賽 |
22 | 2003 | 邁阿密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一級賽 |
23 | 2003 |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 | 室外草地 | 大滿貫 |
24 | 2004 | 邁阿密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一級賽 |
25 | 2004 | 中國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二級賽 |
26 | 2005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大滿貫 |
27 | 2007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大滿貫 |
28 | 2007 | 邁阿密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一級賽 |
29 | 2008 | 班加羅爾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二級賽 |
30 | 2008 | 邁阿密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一級賽 |
31 | 2008 | 家庭生活圈杯 | 室外綠土 | 一級賽 |
32 | 2008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大滿貫 |
33 | 2009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大滿貫 |
34 | 2009 |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 | 室外草地 | 大滿貫 |
35 | 2009 | WTA年終總決賽 | 室內硬地 | 年終總決賽 |
36 | 2010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大滿貫 |
37 | 2010 |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 | 室外草地 | 大滿貫 |
38 | 2011 | 斯坦福西部銀行精英賽 | 室外硬地 | 頂級巡回賽 |
39 | 2011 | 羅傑斯杯 | 室外硬地 | 超五系列賽 |
40 | 2012 | 家庭生活圈杯 | 室外綠土 | 頂級巡回賽 |
41 | 2012 | 馬德裏公開賽 | 室外藍土 | 皇冠明珠賽 |
42 | 2012 |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 | 室外草地 | 大滿貫 |
43 | 2012 | 斯坦福西部銀行精英賽 | 室外硬地 | 頂級巡回賽 |
44 | 2012 | 倫敦奧運會 | 室外草地 | 奧運會 |
45 | 2012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大滿貫 |
46 | 2012 | WTA年終總決賽 | 室內硬地 | 年終總決賽 |
47 | 2013 | 布裏斯班國際賽 | 室外硬地 | 頂級巡回賽 |
48 | 2013 | 邁阿密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皇冠明珠賽 |
49 | 2013 | 家庭生活圈杯 | 室外綠土 | 頂級巡回賽 |
50 | 2013 | 馬德裏網球公開賽 | 室外紅土 | 皇冠明珠賽 |
51 | 2013 | 羅馬網球公開賽 | 室外紅土 | 超五系列賽 |
52 | 2013 | 法國網球公開賽 | 室外紅土 | 大滿貫 |
53 | 2013 | 瑞典女子公開賽 | 室外紅土 | 國際巡回賽 |
54 | 2013 | 羅傑斯杯 | 室外硬地 | 超五系列賽 |
55 | 2013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大滿貫 |
56 | 2013 | 中國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皇冠明珠賽 |
57 | 2013 | WTA年終總決賽 | 室內硬地 | 年終總決賽 |
58 | 2014 | 布裏斯班國際賽 | 室外硬地 | 頂級巡回賽 |
59 | 2014 | 邁阿密新力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皇冠明珠賽 |
60 | 2014 | 羅馬網球公開賽 | 室外紅土 | 超五系列賽 |
61 | 2014 | 斯坦福西部銀行精英賽 | 室外硬地 | 頂級巡回賽 |
62 | 2014 | 辛辛那提西南財團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超五系列賽 |
63 | 2014 | 美國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大滿貫 |
64 | 2014 | WTA年終總決賽 | 室內硬地 | 年終總決賽 |
65 | 2015 |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大滿貫 |
66 | 2015 | 邁阿密新力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皇冠明珠賽 |
67 | 2015 | 法國網球公開賽 | 室外紅土 | 大滿貫 |
68 | 2015 | 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 | 室外草地 | 大滿貫 |
69 | 2015 | 辛辛那提西南財團公開賽 | 室外硬地 | 超五系列賽 |
奧運會成績
女雙冠軍
年份 | 賽果 | 舉辦地 | 場地類型 | 搭檔 | 決賽對手 | 對手國籍 | 比分 |
---|---|---|---|---|---|---|---|
2000 | 勝 | 雪梨奧運會 | 硬地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Kristie Boogert和 Miriam Oremans | 荷蘭 | 6-1,6-1 |
2008 | 勝 | 北京奧運會 | 硬地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安娜貝爾·梅迪納·嘉利葛絲和 維吉尼亞·勞諾·帕斯奎爾 | 西班牙 | 6-2,6-0 |
2012 | 勝 | 倫敦奧運會 | 草地 | 維納斯.威廉姆斯 | 赫拉瓦奇科娃 和 赫拉德茨卡 | 捷克 | 6-4,6-4 |
女單冠軍
年份 | 賽果 | 舉辦地 | 場地類型 | 決賽對手 | 對手國籍 | 比分 |
---|---|---|---|---|---|---|
2012 | 勝 | 倫敦奧運會 | 草地 | 莎拉波娃 | 俄羅斯 | 6-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