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位于北京西郊海淀東北,佔地5200餘畝,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乾隆朝時于圓明園東側和南側修建長春園、萬春園,三者合稱圓明三園。
在長春園中有一組歐洲式樣的建築,俗稱"西洋樓",由歐洲傳教士蔣友仁、郎世寧、王致誠等參與設計監造,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成,歷時13年,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時遭毀圮。《圓明園長春園圖》描繪的就是這組"西洋樓"建築的全貌,依次為:諧奇趣二幅,蓄水樓、花園門二幅,養雀籠二幅,方面板、竹亭、海宴堂四幅,遠瀛觀、觀水法、線法山門三幅,湖東線法書凡二幅。
由于受到西洋畫風的影響,這組圖畫採用全景式構圖,景物比例關系嚴謹準確,其繪刻技法已達到"極其確切精細"的程度,為人們了解被焚毀前的"西洋樓"建築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