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尼爾森1940年生于美國密歇根州的馬斯基,1962年從愛荷華大學畢業,被芝加哥和風隊(華盛頓奇才隊前身)選中。新秀賽季結束後被交易至洛杉磯湖人隊,在湖人經過平淡的兩個賽季後他契約到期,隨後被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簽下,成為"紅衣主教"阿諾德·奧爾巴赫的弟子。

在凱爾特人隊的第一個賽季,他表現不錯,75場比賽中平均每場得到10.2分和5.4個籃板,幫助凱爾特人拿到1966年的NBA總冠軍,隨後的九個賽季中,尼爾森發揮穩定,場均積分保持在10分以上,幫助球隊奪得1968、1969、1974、1976年的總冠軍。其中在1969年的總決賽凱爾特人對湖人的第七場比賽中,他在最後時刻中投積分,使凱爾特人贏得冠軍。
1974-1975賽季,他的投籃命中率為聯盟第一。1976年尼爾森退役。1979年他的19號球衣在波士頓花園球場退役。
執教生涯
雄鹿時期
1976年,密爾瓦基雄鹿隊總教練拉裏·卡斯特羅因糟糕的賽季初戰績(3勝15負)而被解僱,剛剛退休的尼爾森出任雄鹿隊的總經理兼總教練。以27勝37負結束第一個賽季後,他開始對球隊球員進行大手筆的交易與處理,這後來成為他教練生涯中的一大特征。他將斯文·內特送到水牛城勇士隊(洛杉磯快船隊前身),在選秀中摘到了馬奎斯·約翰遜。球隊的成績開始好轉,之後十年間九次進入季後賽,七次超過50勝,三次進入東部聯盟決賽,尼爾森也因此獲得1983年和1985年的NBA年度最佳教練榮譽。但球隊卻從未進入過總決賽。

1987年,雄鹿在季後賽中被波士頓凱爾特人隊淘汰,尼爾森從雄鹿離任,由德爾·哈裏斯(後擔任老尼爾森在小牛的助理教練)接任。
勇士時期
1988-1989賽季起,尼爾森開始擔任金州勇士隊的副總裁和總教練,一反他在雄鹿強調的防守風格,將自己後來的特色跑轟式進攻(run and gun)灌輸進球隊中,以至于曾被戲稱為"金州田徑隊"。 球隊陣容中的核心人物米奇·裏奇蒙德、蒂姆·哈達威和克裏斯·穆林,被球迷合稱為"Run TMC"。
在尼爾森擔任教練的七年中,金州勇士四次進入季後賽,尼爾森也因此獲得1991-1992賽季的最佳教練。但由于缺乏控球前鋒人選,金州勇士始終未能進入總決賽,于是在後期尼爾森將裏奇蒙德交易到了國王隊,引進了比爾·歐文斯和拉特裏爾·斯普雷維爾,選中新秀狀元克裏斯·韋伯進行培養,並邀請馬刺隊的助教格雷格·波波維奇任助理教練。1992-1993賽季,韋伯被評為最佳新秀,勇士隊以50勝32負的戰績進入季後賽,這也是勇士隊自2007年前最後一次進入季後賽。但隨後尼爾森和韋伯關系惡化,尼爾森堅持自己的位置模糊化觀點,想讓韋伯打多個位置。結果韋伯逼勇士隊把自己送到了華盛頓子彈隊,而老尼爾森也因為戰績不佳(14勝31負)而不得不辭職。
尼克斯時期
1995-1996賽季,老尼爾森加盟紐約尼克斯隊,任球隊總教練。第一個賽季盡管戰績不錯(34勝25負),但由于他嘗試用尼克斯隊主力中鋒帕特裏克·尤因去交換當時還是初出茅廬的沙奎爾·奧尼爾,使其與球員關系惡化,並于1996年3月中途離任。96年下半年,當時擔任馬刺總經理的格雷格·波波維奇辭退了總教練鮑勃·希爾,有意請老尼爾森出任馬刺總教練,但老尼爾森選擇出任達拉斯小牛隊總經理,波波維奇隻得自己出任馬刺總教練,從此他也成為老尼爾森的難以戰勝的對手之一。1996年也是NBA創立的五十周年,聯盟在該賽季評選出了十大教練,老尼爾森位居其中。

小牛時期
老尼爾森出任達拉斯小牛隊總經理一周之內,就進行了大手筆的交易,但交換來的三名球員後來基本沒有起上用場,這使得球迷認為這是老尼爾森為了趕走總教練所用的伎倆。1997-1998賽季打過16場之後,小牛隊戰績為4勝12負,總教練被解職,老尼爾森出任小牛隊總教練,但在剩餘的66場裏戰績也並無進步(16勝50負)。

在隨後的1998-1999賽季選秀中,老尼爾森用新秀羅伯特·泰勒的簽約權與雄鹿隊換來帕特·格萊蒂和德國新秀德克·諾維茨基的簽約權 ,又和太陽交易得到年輕球員史蒂夫·納什。
1999-2000賽季開始,小牛隊成績開始提升。隨後的四年內小牛隊均超過50勝。2001年12月29日,老尼爾森取得了執教生涯中的第1000場勝利,成為威爾肯斯和帕特·萊利之後的第三個千勝教練(如將ABA成績計算入內,則拉裏·布朗是第三,老尼爾森第四)。
2002-2003賽季小牛隊表現出色,老尼爾森執教生涯第二次拿到60勝。季後賽西部半決賽中淘汰昔日弟子克裏斯·韋伯的薩克拉門托國王隊殺入西部決賽,決賽對手正是波波維奇執教的馬刺隊,但由于小牛主將諾維茨基在比賽中受傷,小牛隊以2:4的比分被淘汰。
2003-2004賽季,小牛隊在季後賽第一輪被國王隊以1:4淘汰後,很多人開始批評老尼爾森的推崇進攻忽略防守的戰術使得他所執教過的球隊都無法在季後賽走的太遠。這使得老尼爾森邀請即將退役的艾弗裏·強森進入小牛教練組任助理教練,和德爾·哈裏斯共同負責球隊的防守問題。
2004-2005賽季,老尼爾森開始下意識觀察強森的執教能力,最終在3月宣布辭職,由強森接任總教練。賽季結束後,老尼爾森辭去小牛隊總經理職務,由其子小尼爾森接任。
重回勇士
2006-07賽季,老尼爾森再次出山,任金州勇士隊總教練,目標是帶領勇士隊重新進入已經13年無緣的季後賽。 在他培養下,當時默默無名的安德裏斯·比德林斯場均資料可以接近10+10,而新秀蒙塔·埃裏斯也成為最佳進步獎的重要競爭者。另外,老尼爾森還將隊內不符合他的戰術體系卻有著高薪契約的球員特羅伊·墨菲、小鄧利維,同步行者隊的艾爾·哈林頓進行了交換。
經過磨合期後,球隊戰績漸見起色,在最後十場常規賽中取得九勝。常規賽最後一場,勇士隊以120:98擊敗波特蘭開拓者隊,從而淘汰競爭對手快船隊,以42勝40負的成績得到了西部最後一個季後賽名額。季後賽首輪,面對取得67勝15負的西部頭名,老東家達拉斯小牛隊,老尼爾森率隊驚人的以4比2的比分淘汰了老東家,完成了NBA歷史第三個"黑八奇跡"。 但在第二輪中球隊以1:4的比分被爵士隊淘汰。
2007-08賽季,勇士隊取得了48勝34負的戰績,但由于該賽季西部競爭激烈,球隊未能進入季後賽。兩個賽季勝率過5成之後,2008-09賽季和2009-10賽季勇士隊的戰績分別隻有29勝53負和26勝56負。2010年9月,勇士隊宣布由球隊助理教練基斯·斯馬特取代唐·尼爾森執教球隊。
2012年8月20日,唐·尼爾森宣布正式結束執教生涯。在教練生涯的31個賽季裏,老尼爾森的執教場次達到了2398場,其中勝場數為1335場,是NBA歷史上取得勝場最多的主教練(截止退休時)。
2012年9月8日,唐·尼爾森進入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
國家隊
從金州勇士隊辭職後,尼爾森曾被邀請擔任"夢二隊"主教練,率隊參加1994年多倫多籃球世錦賽,獲得冠軍。
執教特點
球迷們之所以稱老尼爾森為"瘋狂科學家",是因為他創造發明了太多的戰術。
砍鯊戰術
英文中,"砍鯊戰術"稱為"Hack-a-Shaq",這是老尼爾森創造的戰術之一。
"砍鯊戰術"起源于上世紀末。在2000年11月和12月進行的小牛隊與湖人隊的兩場比賽中,老尼爾森派人輪流包夾奧尼爾,用犯規戰術送奧尼爾上罰球線。那兩場比賽裏,奧尼爾共39罰15中,小牛全隊共63次犯規,主力諾維茨基,替補巴克納、馬克·布萊恩特、考·亞歷山大等人都被當作"砍鯊"武器,氣得奧尼爾指責老尼爾森"手段太過卑鄙",並說"他就是個小醜"。
一大四小
"一大四小"指五名上場球員中,隻有一名大個子(並不一定是中鋒),其餘都是小個子球員。上世紀90年代的勇士就曾有過這樣的布陣:蒂姆·哈達威、裏奇蒙德、穆林、蒂格、希金斯,五人平均身高隻有1米94,其中掛名"中鋒"的希金斯隻有2米01。這就是當年老尼爾森倡導的"跑轟"。如此怪異的體系,也最終成就了"TMC組合"的赫赫威名。"跑轟"並非老尼爾森首創,但老尼爾森將"跑轟"發揚光大。
生涯資料
球員時期
賽季 | 球隊 | 出場 | 時間 | 積分 | 命中% | 3分% | 罰球% | 進攻 | 防守 | 籃板 | 助攻 | 搶斷 | 蓋帽 | 失誤 | 犯規 |
---|---|---|---|---|---|---|---|---|---|---|---|---|---|---|---|
1975-76 | BOS | 75 | 12.6 | 6.4 | 46.2 | - | 78.9 | 0.7 | 1.7 | 2.4 | 1.0 | 0.2 | 0.1 | - | 1.5 |
1974-75 | BOS | 79 | 26.0 | 14.0 | 53.9 | - | 82.7 | 1.6 | 4.3 | 5.9 | 2.3 | 0.4 | 0.2 | - | 3.0 |
1973-74 | BOS | 82 | 21.3 | 11.5 | 50.8 | - | 78.8 | 1.1 | 3.1 | 4.2 | 2.0 | 0.2 | 0.2 | - | 2.3 |
1972-73 | BOS | 72 | 19.8 | 10.8 | 47.6 | - | 84.6 | - | - | 4.4 | 1.4 | - | - | - | 2.2 |
1971-72 | BOS | 82 | 25.4 | 13.8 | 48.0 | - | 78.8 | - | - | 5.5 | 2.3 | - | - | - | 2.7 |
1970-71 | BOS | 82 | 27.5 | 13.9 | 46.8 | - | 74.4 | - | - | 6.9 | 1.9 | - | - | - | 2.8 |
1969-70 | BOS | 82 | 27.1 | 15.4 | 50.1 | - | 77.5 | - | - | 7.3 | 1.8 | - | - | - | 2.9 |
1968-69 | BOS | 82 | 21.6 | 11.6 | 48.5 | - | 77.6 | - | - | 5.6 | 1.1 | - | - | - | 2.4 |
1967-68 | BOS | 82 | 18.3 | 10.0 | 49.4 | - | 72.8 | - | - | 5.3 | 1.3 | - | - | - | 2.2 |
1966-67 | BOS | 79 | 15.2 | 7.5 | 44.6 | - | 74.2 | - | - | 3.7 | 0.8 | - | - | - | 1.8 |
1965-66 | BOS | 75 | 23.5 | 10.2 | 43.9 | - | 68.4 | - | - | 5.4 | 1.1 | - | - | - | 2.5 |
1964-65 | LAL | 39 | 6.1 | 2.4 | 42.4 | - | 76.9 | - | - | 1.9 | 0.6 | - | - | - | 1.0 |
1963-64 | LAL | 80 | 17.6 | 5.2 | 41.8 | - | 74.1 | - | - | 4.0 | 1.0 | - | - | - | 2.3 |
1962-63 | CHZ | 62 | 17.3 | 6.8 | 44.0 | - | 72.9 | - | - | 4.5 | 1.2 | - | - | - | 2.2 |
生涯 | 1053 | 20.6 | 10.3 | 48.0 | - | 76.5 | 1.2 | 3.1 | 4.9 | 1.4 | 0.3 | 0.2 | - | 2.3 |
賽季 | 球隊 | 出場 | 時間 | 積分 | 命中% | 3分% | 罰球% | 進攻 | 防守 | 籃板 | 助攻 | 搶斷 | 蓋帽 | 失誤 | 犯規 |
---|---|---|---|---|---|---|---|---|---|---|---|---|---|---|---|
1975-76 | BOS | 18 | 17.5 | 9.1 | 48.1 | - | 87.0 | 0.9 | 2.0 | 2.9 | 0.9 | 0.2 | 0.1 | - | 2.6 |
1974-75 | BOS | 11 | 24.9 | 15.4 | 56.4 | - | 90.2 | 1.6 | 2.5 | 4.1 | 2.4 | 0.2 | 0.2 | - | 3.3 |
1973-74 | BOS | 18 | 25.9 | 11.4 | 50.0 | - | 77.4 | 1.4 | 4.0 | 5.4 | 1.9 | 0.4 | 0.2 | - | 3.0 |
1972-73 | BOS | 13 | 23.3 | 11.0 | 46.5 | - | 87.5 | - | - | 2.9 | 1.2 | - | - | - | 2.2 |
1971-72 | BOS | 11 | 28.0 | 13.2 | 52.5 | - | 85.4 | - | - | 5.5 | 1.9 | - | - | - | 2.7 |
1968-69 | BOS | 18 | 19.3 | 12.4 | 51.8 | - | 83.3 | - | - | 4.6 | 1.2 | - | - | - | 2.8 |
1967-68 | BOS | 19 | 24.6 | 12.5 | 52.0 | - | 74.3 | - | - | 7.5 | 1.7 | - | - | - | 2.6 |
1966-67 | BOS | 9 | 15.8 | 7.1 | 45.8 | - | 58.8 | - | - | 4.7 | 1.0 | - | - | - | 1.3 |
1965-66 | BOS | 17 | 18.6 | 8.4 | 42.4 | - | 80.8 | - | - | 5.0 | 0.8 | - | - | - | 2.9 |
1964-65 | LAL | 11 | 19.3 | 6.1 | 45.3 | - | 76.0 | - | - | 5.4 | 1.7 | - | - | - | 2.8 |
1963-64 | LAL | 5 | 11.2 | 3.4 | 53.8 | - | 100 | - | - | 2.6 | 0.4 | - | - | - | 2.2 |
生涯 | 150 | 21.4 | 10.5 | 49.8 | - | 81.7 | 1.3 | 2.9 | 4.8 | 1.4 | 0.3 | 0.2 | - | 2.7 |
球員資料參考資料來源
執教時期
賽季 | 球隊 | 勝 | 負 |
---|---|---|---|
1976-77 | 雄鹿 | 27 | 37 |
1977-78 | 雄鹿 | 44 | 38 |
1978-79 | 雄鹿 | 38 | 44 |
1979-80 | 雄鹿 | 49 | 33 |
1980-81 | 雄鹿 | 60 | 22 |
1981-82 | 雄鹿 | 55 | 27 |
1982-83 | 雄鹿 | 51 | 31 |
1983-84 | 雄鹿 | 50 | 32 |
1984-85 | 雄鹿 | 59 | 23 |
1985-86 | 雄鹿 | 57 | 25 |
1986-87 | 雄鹿 | 50 | 32 |
1988-89 | 勇士 | 43 | 39 |
1989-90 | 勇士 | 37 | 45 |
1990-91 | 勇士 | 44 | 38 |
1991-92 | 勇士 | 55 | 27 |
1992-93 | 勇士 | 34 | 48 |
1993-94 | 勇士 | 50 | 32 |
1994-95 | 勇士 | 14 | 31 |
1995-96 | 尼克斯 | 34 | 25 |
1997-98 | 小牛 | 16 | 50 |
1998-99 | 小牛 | 19 | 31 |
1999-00 | 小牛 | 40 | 42 |
2000-01 | 小牛 | 53 | 29 |
2001-02 | 小牛 | 57 | 25 |
2002-03 | 小牛 | 60 | 22 |
2003-04 | 小牛 | 52 | 30 |
2004-05 | 小牛 | 58 | 24 |
2006-07 | 勇士 | 42 | 40 |
2007-08 | 勇士 | 48 | 34 |
2008-09 | 勇士 | 29 | 53 |
2009-10 | 勇士 | 26 | 56 |
執教資料參考資料來源
人物評價
老尼爾森以進攻方面的革命性而著稱,他的小球戰術名噪一時,雖然已經處于高齡期但是卻是革命派的先鋒,被譽為"瘋狂科學家"。 (搜狐評)
老尼爾森的命運有點悲催,他是NBA當中勝場數最高的教練,1335勝1063負的戰績已經讓他名聲大噪,但他同時也是NBA的千勝教練當中,唯一一個連分區冠軍都沒拿過的悲催角色。老尼爾森在NBA執教31年之久,打造過90年代勇士三劍客,在小牛成功挖掘納什和諾維茨基兩大巨星的潛力,並且也曾締造過黑八奇跡的壯舉,但無論他如何折騰,就是從來沒獲得過分區冠軍,從沒在總決賽的舞台當中亮相過。 (搜狐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