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àn shì
解釋
厭世(厭世) 對世界的厭惡或者對工作、生活有悲觀或者極度消極情緒,多用于貶義詞。

含義
1.消極悲觀,厭惡塵世。
《庄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仙。” 南朝 宋 鮑照 《白雲》詩:“情高不戀俗,厭世樂尋仙。” 唐 李玖 《白衣叟途中吟》之二:“厭世逃名者,誰能答姓名?” 宋 陳亮 《祭呂東萊文》:“豈其于無事之時,而已懷厭世之情。” 胡懷琛 《為高吹萬題寒隱圖》詩:“幽人無俗懷,厭世每獨往。” 老舍 《黑白李》:“我決不會因為談到宗教而想他有點厭世,或是精神上有什麽大的變動。”
2.去世。
死的婉辭。 南朝 宋 顏延之 《為湘州祭虞舜文》:“百齡厭世,萬裏陟方。”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高力士》:“方知上皇已厭世, 力士 北望,號泣嘔血而卒。”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上》:“吾頃疾病且死,忽夢 文殊大士 謂吾曰:‘女未應厭世,後三年, 震旦 有大沙門,從女受道。’” 清 周亮工 《祭王瑞芝太翁文》:“ 太翁 厭世時, 長公 、 季公 依依在側,哀禮備至。”
3.猶現世,出醜。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如此沒用的老東西,也來厭世,死活纏人做甚麽?”
厭世:對生活非常悲觀,已經失去了生活的勇氣。通常在受到一定的打擊或者說刺激的情況下,明顯會出現失落感,如果調節的不是很好,接著,會出現悲觀的情緒,逐漸演變對生活失去信心,抱有厭世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