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簡介
是福克蘭群島唯一一種陸棲的哺乳動物,也被稱為南極狼、福克蘭犬、福克蘭狼、福島胡狼或福克蘭狐,這種犬科的特有種于1876年絕種(于西福克蘭島),也是歷史上已知唯一滅絕的犬科動物。

最接近的親源種是棲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巴塔哥尼亞狐,它們在近代也被引進福克蘭群島。已知在西福克蘭島與東福克蘭島都有福克蘭狼的蹤跡,不過它們之間差異多大並不清楚。
動物介紹
在19世紀以前,阿根廷最南端的聖克魯斯省西面的福克蘭群島上生活著一種犬科動物,也叫福克蘭狼或福島胡狼。但它們實際上並不屬于狼,幾乎從不攻擊人類。由于福克蘭群島非常接南極狼標本
近南極圈,因此動物學家們為此種犬類取名為南極狼。南極狼可以說是世界上生活在最南端的犬科動物。
物種分類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南極狼
目:食肉目
科:犬科
屬:南美胡狼屬
種:南極狼
分布範圍
分布于阿根廷最南端的聖克魯斯省西面的福克蘭群島上
形態特征
南極狼的模樣同狗很相近,隻是眼角斜,口稍寬,吻尖,尾巴短些且從不卷起,垂在後肢間。耳朵樹立不曲。

為了生存,南極狼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變得犬齒尖銳,能很容易的將食物撕開,幾乎不用細嚼就能大口吞下;臼齒也已經非常適應切肉和啃骨頭的需要。
南極狼的毛色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冬季毛色變淺,有的甚至變為白色。
習性分布
南極狼的模樣同狗很相近,隻是眼較斜,口稍寬,吻尖;尾巴短些,從不卷起,垂在後肢間;耳朵豎立不曲。為了生存,南極狼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變得犬齒尖銳,能將食物很容易地撕開,幾乎不用細嚼就能大口吞下;臼齒也已經非常適應切肉和啃骨頭的需要。南極狼的毛色是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夏季毛色變深,有的為淺黃,有的則呈紅色;冬季毛色變淺,有的甚至變為白色。
福克蘭群島海岸曲折,潮濕多霧,島上的草原廣闊,並且水草豐美。到了18世紀末,這裏的畜牧業已經相當發達,島上的大部分居民從事畜牧業。這裏廣闊的草原和種類繁多的食草動物和嚙齒類動物也給南極狼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間及食物來源。
生活環境
福克蘭群島海岸曲折,潮濕多霧,島上草原廣闊,水草豐美。到了18世紀末,這畜牧業
裏的畜牧業已經相當發達,島上大部分居民從事畜牧業。
這裏廣闊的草原和種類繁多的食草動物以及嚙齒動物也給南極狼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間及食物來源。
滅絕因素
本來狼在在人們心目中就是臭名昭著,雖然南極狼幾乎沒有主動攻擊過人類,但因南極狼有偷食羊和家畜的習性,這樣就增加了當地牧人對南極狼的厭惡。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牧人們就紛紛聯合起來,開始大規模捕殺南極狼。

1833年,英國政府對福克蘭群島的霸佔更加速了南極狼的滅亡。英國人的侵入並沒有使當地牧人停止對南極狼的捕殺,而是和同樣對狼恨之入骨的侵略者一起組成了強大的滅狼隊伍。他們用英國人帶來的槍支對付南極狼。隨著槍聲的不斷響起,所剩不多的南極狼也一個個的倒在血泊之中。到了1875年,南極狼已經被當地的牧人和英國徹底消滅了。
可時隔不久,失去天敵的食草動物和嚙齒類動物給當地帶來了更大災難。這些動物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迅速繁殖,數量日益增多。它們大量啃食,破壞草場,使原來豐美的草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的沙化土地,失去草場的牧人不得不另尋他業。
滅絕時間:1875年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