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國徽
南斯拉夫國旗、國徽國旗 :藍、白、紅是斯拉夫人喜愛的顏色。三色旗曾是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聯合王國的國旗。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增加一枚黃邊紅五角星,象征人民自由解放。1992年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後,重新啓用三色旗。
國徽:為盾徽。盾中繪有一雙頭展翅雄鷹,鷹胸前有一紅色盾牌。
沿革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組成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 斯洛維尼亞王國。
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軸心國入侵,南斯拉夫王國解體。
1945年,戰後重建南斯拉夫民主聯盟。
1946年,更名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行聯邦製,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面積合計25.58萬平方公裏,1983年人口2,285萬)。
1963年,又更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南聯邦")。
1992年,波黑宣布獨立,"南聯邦"解體,未獨立的塞爾維亞、黑山等兩個加盟國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
1995年,波黑和平協定簽署,宣告波黑戰爭結束,波黑正式獨立。
1998年,南聯盟政府指責塞爾維亞境內科索沃自治省的阿爾巴尼亞族武裝分子多次發動暴力襲擊,派遣軍隊進入科索沃。美國及其盟國指責南聯盟在科索沃殺害了大批阿族居民,製造了"人道主義災難",對南聯盟製裁。
1999年,以南聯盟政府拒絕執行西方國家主導的和平協定為由,美國領導的北約對南斯拉夫空襲78天,對南聯盟的軍事基地,醫院,橋梁,民宅進行打擊。其中在當年5月8日,北約空襲部隊五枚飛彈擊中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6月,南聯盟接受和平協定,聯合國和北約接管科索沃。
2003年,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簡稱"塞黑"),取消"南斯拉夫"這一名稱。
2006年,黑山經由公民投票脫離塞黑,"塞黑"解體。
2008年,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但未獲國際普遍承認。
歷史
14世紀時塞爾維亞曾經是巴爾幹最強盛的國家之一。15世紀後至19世紀,巴爾幹半島在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亞得裏亞海東岸的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在奧地利帝國(後為奧匈帝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下。
1878年塞爾維亞和黑山獨立,相繼成立王國。1918年12月1日,在貝爾格萊德正式宣布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亞歷山大親王任國王後,國名改為南斯拉夫王國,歷史上首次出現南斯拉夫的國家名稱。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分別被德國、義大利法西斯佔領。鐵托領導南斯拉夫共產黨和軍隊,擊敗法西斯,並于1945年11月29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南斯拉夫通過新憲法,並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黑山、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6個共和國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兩個自治省(屬于塞爾維亞共和國)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南斯拉夫實行社會主義,由鐵托出任總統,鐵托執政下的南斯拉夫,與蘇聯保持距離,堅持獨立自主和不結盟運動,這使得南斯拉夫變成歐洲唯一沒加入華沙公約的共產國家。努力發展自己的經濟,使南斯拉夫在東歐國家裏成為比較富有的一員。自蘇聯分裂後,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條擺脫蘇聯模式的束縛的道路,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國情的經濟工業道路,自50年代政治和經濟改革以來,南斯拉夫普通人民生活上明顯的自由化,西方的文學電影都被允許傳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過600萬遊客進入南斯拉夫,直到1976年,全國有36%的人民擁有自己的汽車,每1.8個家庭擁有一台電視,每2.1個家庭擁有一部冰櫃,所有7歲到15歲的兒童都可以免費受到8年義務教育,雖然和發達的西方國家相比還是落後了一些,可是相比同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區貧富分化問題一直非常嚴重,最發達的斯洛維尼亞與鄰國奧地利、義大利經濟水準相近,而馬其頓、科索沃則是歐洲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1980年鐵托逝世,南斯拉夫開始走下坡路,國內各民族之間的沖突不斷加劇。
早在七十年代,歐共體(即歐盟)願意立即接納南斯拉夫為其成員國,隻要南斯拉夫放棄共產黨一黨執政即可。西方此舉意為改變其一黨執政狀況為多黨製。
在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後,米洛舍維奇依舊拒絕了西方的以破壞民族團結和國家獨立為目的的經濟誘惑。西方為了徹底削弱共產黨執政的南斯拉夫,採取了外部經濟製裁和內部分化瓦解的策略:在南斯拉夫與鄰國邊界處增派觀察員,監督對南斯拉夫的經濟製裁和禁運;支持黑山共和國與塞爾維亞鬧矛盾和尋求獨立,從內部打垮米洛舍維奇。因為西方的不斷沖擊,加上南斯拉夫被迫接受的多黨製製度,致使南斯拉夫徹底走向了分裂。
1991年-1992年,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相繼宣布獨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2年宣告解體。原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1992年5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757號決議,決定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實施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的全面製裁,以懲罰其派兵支持波黑和克羅埃西亞境內塞族的武裝行動。由于製裁,前南聯盟從一個中等發達國家退步為歐洲最為貧窮國家之一。 繼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之後,塞爾維亞的科索沃自治省成為了聯合國的保護國。雖然從法理上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並得到歐盟和美國外交擔保,不支持科索沃獨立,不會分裂南斯拉夫,但是實際上脫離了南斯拉夫以及塞爾維亞的管轄,並最終宣布獨立,並立即得到歐盟和美國外交承認。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議會兩院分別以多數票表決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從而標志著塞爾維亞和黑山聯邦國家正式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從此不復存在。
2006年3月,前總統米洛舍維奇在海牙國際戰爭罪行法庭接受審判時,在囚禁室突然逝世。
2006年5月21日,黑山就是否維持單一國家,還是分裂為兩個獨立的國家舉行公民投票,獨派以55.4%的微弱優勢決定終止與塞爾維亞的聯邦關系。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布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布獨立並且成為塞黑聯邦的法定繼承國,此舉標志了南斯拉夫聯盟的完全解體。
現狀
前南斯拉夫的領土分成以下6個主權獨立國家:
斯洛維尼亞共和國
塞爾維亞共和國
馬其頓共和國
斯洛維尼亞率先在1996年申請加入歐盟,在2004年成功。克羅埃西亞在2013年7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馬其頓共和國則在2004年申請,可能在2010年至2015年之間加入。其餘3國仍未申請,包括波黑、黑山和塞爾維亞,所以一般認為它們在2015年以後才可以加入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