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路參數
沿線車站
站名 | 車站形式 | 換乘線路 |
---|---|---|
二橋公園站 | / | |
笆鬥山站 | / | |
燕子磯站 | / | |
吉祥庵站 | / | |
曉庄站 | / | 南京捷運7號線(規劃中) |
邁皋橋站 | 高架島式 | |
高架島式 | ||
南京站 | 地下島式 | 南京捷運3號線(營運中) 南京捷運9號線(規劃中) |
地下島式 | ||
地下島式 | ||
鼓樓站 | 地下島式 | 南京捷運4號線(建設中) |
地下島式 | 南京捷運13號線(規劃中) | |
地下島式 | 南京捷運2號線(營運中) | |
地下島式 | ||
地下島式 | 南京捷運5號線(規劃中) | |
中華門站 | 高架島式 | 南京捷運8號線(規劃中) |
高架島側 | 南京捷運10號線(營運中) | |
天隆寺站 | 地下側式 | |
軟體大道站 | 地下島式 | |
花神廟站 | 地下島式 | |
南京南站 | 地下雙島 | 南京捷運3號線(營運中) 南京捷運S1號線(營運中) 南京捷運S3號線(建設中) |
雙龍大道站 | 地下島式 | |
河定橋站 | 地下島式 | |
勝太路站 | 地下島式 | 南京捷運12號線(規劃中) |
百家湖站 | 地下島式 | |
小龍灣站 | 高架側式 | |
竹山路站 | 高架側式 | 南京捷運5號線(規劃中) |
天印大道站 | 高架側式 | |
龍眠大道站 | 高架側式 | |
南醫大·江蘇經貿學院站 | 高架側式 | |
南京交院站 | 高架側式 | |
中國葯科大學站 | 高架側式 | |
註:站名欄中斜體部分為北延後站點,暫未開通;換乘線路欄中粗體部分為現有換乘。 |
捷運運營
首末班車
運營時刻
站名 | 往邁皋橋 | 往中國葯科大學 | ||
---|---|---|---|---|
首班車 | 末班車 | 首班車 | 末班車 | |
邁皋橋站 | -:- | -:- | 05:42 | 23:19 |
06:46 | 次日00:27 | 05:44 | 23:21 | |
南京站 | 06:44 | 次日00:25 | 05:46 | 23:23 |
06:41 | 次日00:22 | 05:49 | 23:26 | |
06:39 | 次日00:20 | 05:51 | 23:28 | |
鼓樓站 | 06:37 | 次日00:18 | 05:53 | 23:30 |
06:35 | 次日00:16 | 05:55 | 23:32 | |
06:33 | 次日00:13 | 05:57 | 23:34 | |
06:31 | 次日00:11 | 05:59 | 23:36 | |
06:29 | 次日00:09 | 06:01 | 23:38 | |
中華門站 | 06:26 | 次日00:06 | 06:04 | 23:41 |
06:23 | 次日00:03 | 06:07 | 23:44 | |
天隆寺站 | 06:21 | 次日00:01 | 06:09 | 23:46 |
軟體大道站 | 06:18 | 23:59 | 06:11 | 23:48 |
花神廟站 | 06:16 | 23:57 | 06:13 | 23:50 |
南京南站 | 06:13 | 23:54 | 06:16 | 23:53 |
雙龍大道站 | 06:10 | 23:50 | 06:19 | 23:56 |
河定橋站 | 06:08 | 23:48 | 06:21 | 23:59 |
勝太路站 | 06:06 | 23:46 | 06:23 | 次日00:01 |
百家湖站 | 06:04 | 23:44 | 06:25 | 次日00:03 |
小龍灣站 | 06:01 | 23:42 | 06:28 | 次日00:06 |
竹山路站 | 05:59 | 23:39 | 06:30 | 次日00:08 |
天印大道站 | 05:57 | 23:37 | 06:33 | 次日00:10 |
龍眠大道站 | 05:54 | 23:35 | 06:35 | 次日00:12 |
南醫大·江蘇經貿學院站 | 05:52 | 23:32 | 06:37 | 次日00:15 |
南京交院站 | 05:49 | 23:29 | 06:40 | 次日00:18 |
05:47 | 23:27 | -:- | -:- |
捷運文化
文化牆
南京捷運1號線的藝術設計以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為主題,在主要車站設有主題文化牆,運用雕塑、壁畫等多種藝術形式。

部分車站文化牆的主題:
南京站:金陵攬勝
玄武門站:水月玄武
鼓樓站:六朝古都
珠江路站:民國敘事
三山街站:燈彩秦淮
中華門站:明城遺韻
花神廟站:喜上梅梢
南京南站:博愛之都
河定橋站:東山再起
百家湖站:佳湖美景
小龍灣站:蛟龍騰雲
竹山路站:五彩竹林
主題車站
"糖果車站"緣起一個真實的感人故事:一對夫妻帶著患病的孩子到南京市兒童醫院治病後,乘捷運返回。在珠江路捷運站,患病的孩子哭著說想吃糖,囊中羞澀的父母很為難。一名捷運員工看到這一幕,從口袋中掏出為自己兒子準備的糖果,送到患病孩子的手中,並囑咐孩子要聽父母的話,早日康復。從那以後,珠江路捷運站的所有員工,都帶著糖果上班。由此,拿到糖果的孩子們都親切地把南京捷運珠江路站叫做"糖果車站"。

2008年6月,在珠江路糖果車站初步成功推出的基礎上,南京捷運啓動了第二個品牌車站的打造工程--新街口·和諧車站,是亞洲最大的捷運站。
捷運南京南站于2011年6月28日開通,該站站廳層有一面20多米長的"愛牆",成為南京新符號。愛牆上,書寫著4000多人對于愛的感悟,這在國內還是首創。
"愛牆"設定在捷運南京南站地下一層的站廳,長21.6米,高3米,離地0.6米,用10釐米厚的白色大理石製成。征集來的"愛的箴言",依照原字跡逐一銘刻在大理石上,從遠處看,這些愛的字跡將構成六幅"愛的手勢"。這一愛牆將作為捷運南京南站的標志性藝術品,永久性展示。在這面愛牆上,除了字型各異的中文外,還有很多外國友人的手跡,甚至還有盲文、少數民族文和英文。
"鼓樓·清風站"是繼珠江路"糖果車站"、新街口"和諧車站"、南京南站"博愛車站"之後,南京捷運推出的又一人文品牌車站。之所以起名叫"清風"車站是因為這是捷運公司和南京市紀委聯合打造一個廉政文化主題車站。鼓樓站地處北京東路和北京西路交接處,東西兩側聚集省市黨委政府等一大批機關單位,"清風"則寓意"清風廉潔",捷運站內布設公益廣告、書畫等廉潔文化作品,意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廉潔的氛圍。
一號線南京站北站廳中"美德"的主題體現在站廳裝飾的每個角落,帶有祥雲圖案的天藍色立柱上,印有"誠信、民主、法治、友善、公正、愛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站廳頂上共懸掛3列波紋狀的宣傳牌,中間一列介紹的是省內的美德模範,用雙臂接住跳樓女生的最美宿管阿姨阮桂嬌(第四屆江蘇省道德模範提名獎)便是其中一位。旁邊兩列懸掛的宣傳牌上,則寫有市民耳熟能詳的美德箴言,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等,一直延續到出入口的通道內。
建設歷程
1984年,玄武區20位人大代表提交了"南京市興建捷運的構想"的議案。
1986年,南京市成立綜合交通規劃領導小組,下設捷運專業組,南京捷運前期規劃由此開始。
1992年,三山街實驗站結合中山南路南下工程開始建設。
1994年,國家計委同意南京捷運"預立項"。
1999年,國家批準南京捷運正式立項。南京捷運1號線一期工程項目投資概算約85億元,線路全長21.72公裏,其中地下線14.33公裏,地面線7.49公裏,設16座車站。
2000年12月12日,隨著時任省委書記回良玉的一聲開工令,馬達轟鳴,數萬名建設者開始了歷時四年零九個月的捷運大會戰。
2001年,南京捷運1號線一期工程在小行車輛基地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
捷運建設初期,可謂困難重重。時任捷運指揮部指揮長的戴永寧副市長針對當時捷運建設的實際,歸納出五大難點:一是協調難度大。工程要穿過新街口、鼓樓、玄武門等中心區,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系列的矛盾。二是地質條件劣,給施工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三是地下管線繁。四是交通組織難。一些地段要封閉施工,交通組織困難。五是人才資源缺。捷運建設在我國是一門新興產業,專業人才奇缺。
2003年,是捷運工程的決戰之年。誰也沒有料到,就在這一年,先後遭遇了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百年不遇的暴雨襲擊和37年未遇的高溫侵擾,捷運建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2003年6月29日凌晨4時,指揮部接報,新街口至張府園地段,路面出現大面積沉降。指揮部領導立刻意識到這是重大險情的預兆--連日罕見的大暴雨,使聯絡通道豎井周圍土體發生很大變動,如不立刻控製水勢,不僅隧道封堵報廢,更為嚴重的是將造成地面大面積塌方,建築物垮塌,後果不堪構想。指揮部領導沉著應戰,一方面命令立即向市政府報告,另一方面按預案實施緊急搶險。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調集了幾十車混凝土和幾百噸散裝水泥,整整3個小時,終于控製住了險情。--幾天之後,媒體傳來了外地捷運施工發生大面積塌方的重大事故,險情竟和南京的一模一樣。
2003年下半年,綿延20多公裏的地下工地如火如荼,此時南京捷運開始考慮運營工作的全面啓動。
2003年7月1日開始鋪軌。
2003年12月31日,南京捷運運營分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運營分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南京捷運運營工作的全面啓動。
2004年實現軌通、電通以及車輛上線熱滑。
2005年5月15日上午9時,捷運1號線開通觀光運營,隨著悅耳的"歡迎乘坐南京捷運"的語音廣播,流線型、藍白相間的、充滿現代感的捷運列車平穩地駛出新街口站。這一天早上,許多手持觀光票的市民與市領導們一道感受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寬敞的車廂,統一的著裝,溫馨的服務,人性化的設計,讓許多市民贊不絕口。
歷時兩個半月,每逢雙休日總計20天的觀光運營,南京捷運總計開行514列次,運送旅客76612人次,累計行駛5928千米,運行圖兌現率100%,列車正點率100%,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歷時兩個半月的觀光運營圓滿完成。
2005年8月12日,南京捷運開始了試運營,對開的首班車分別于6:28從小行站、6:30于邁皋橋站開出,首日試運營共投入6輛列車,全天開行156車次。模擬試運營受到了南京市民的熱烈回響,平均每天10餘萬人次的客流量。
2005年9月3日,全線開通試運營。
2006年11月20日,捷運1號線南延線開工建設。
2010年5月28日,南京捷運1號線南延線與捷運2號線一同建成通車。
2014年6月1日,原南京捷運1號線小行站至奧體中心站四個站點停運並入南京捷運10號線。
硬體設施
列車參數

捷運1號線採用的捷運車輛是世界最先進的A型(M系列)寬體列車,共配車45列,每一列車有6節編組 ,A型車,行走製式為鋼輪鋼軌,軌距為1.435米,每節車廂每側各5扇塞拉式車門。顏色為藍色主色調裙邊白色,黑色窗框溝邊。
捷運1號線第一列列車由法國阿爾斯通在法國生產調試並輪船運至上海港,然後由陸路汽車運往南京,其餘19列以及南京捷運1號線南延線新列車均由南京浦鎮車輛公司生產;南京浦鎮車輛公司和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合作生產的這種捷運車輛,是捷運車輛家族中載客量最大的一種,這種列車每節長24.4米,寬3米,高3.8米,每列編組為6輛,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種,正被亞洲的新加坡等地採用。
捷運1號線分為A、B、C三種型號,A車為帶司機室的無動力拖車,B車為帶受電弓的動車,C車為不帶受電弓的動車,每一列捷運列車由兩組A、B、C車組成,共編組成20列車。

列車全長不超過140米,最大載客量為1860人(按每平方米9人計算),最大時速>80公裏,旅行時速>35公裏,採用直流1500V供電(隧道內為剛性接觸網,高架和地面為柔性架空接觸網)。
列車由南京浦鎮車輛廠和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聯合生產(第一列共6輛在法國生產,其餘十九列共114輛在南京生產)。
便民設施
南京捷運1號線共安裝自動扶梯90台,殘疾人電扶梯24部。為了方便殘疾人,大多數車站都設有專供殘疾人使用的垂直電梯。邁皋橋、三山街、南京站因特殊原因無法安裝垂直電梯,就在樓梯一側安裝了輪椅升降台。
南京捷運1號線設定了先進的導向標識系統。這套系統由電子標識、語音提示系統以及分布各個角落的液晶顯示系統等組成,乘客不用擔心在地下宮殿迷失方向。
捷運車站內普遍不設固定的公共洗手間,這是國際慣例。捷運車站不建洗手間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慮。關于南京捷運要不要建公廁,省市領導很是關心,指揮部領導經過慎重考慮,並征得專家的同意,決定打破常規,在鼓樓站、新街口站、小行站(現為10號線)、中勝站(現為10號線)、元通站(現為10號線)各建了兩座洗手間,奧體中心站(現為10號線)則建了3座公廁。
建設意義
南京捷運1號線的開通,使南京成為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之後,中國大陸第六個擁有捷運的城市。南京捷運1號線緩解南京日趨擁擠的城市交通,改變城市客運格局,在鞏固新街口商圈功能地位的同時,提升夫子廟、湖南路等地區旅遊景點的交通功能。
運營客流
南京捷運1號線開通之初,日均客流約十五萬餘人次。
2010年9月30日,南京捷運整體日客流量達到110萬人次,南京捷運1號線(含南延線)日客流量74萬人次,南京捷運2號線日客流量36萬人次;其中,新街口、南京站、玄武門客流是南京捷運當天日客流量最大的三個站。
2014年4月30日,捷運1號線客流達108.96萬人次,為最高單日線路客運量。
北延工程
截至2015年,初步設南京捷運一號線北延線5站點確定或2016年後開建計方案,捷運一號線北延線起自邁皋橋站,向北終至二橋公園。自一號線終點邁皋橋站後,一號線向北上跨邁堯路,沿和燕路,過玉尚路後,由高架轉入地下,下穿棲霞大道後,以地下敷設方式向北前行。設計中的捷運一號線北延線全長7.181公裏,其中高架線0.485公裏,地下線6.696公裏,屆時南京捷運1號線全線總裏程將達到41.8公裏。
北延線從邁皋橋出來後,分別經過曉庄、吉祥庵、燕子磯、笆鬥山,最後到達二橋公園,共設地下車站5座。一號線北延在和燕路和緯一路路口的曉庄廣場設曉庄站,與規劃7號線換乘;和燕路和神龍路路口設吉祥庵站;和燕路和太新路路口設燕子磯站;笆鬥山站設定位于規劃珠江路與經五路路口;二橋公園站位于規劃廬山東路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