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介紹
北京林業大學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清華東路35號,是北京學院路八大學院之一。校本部現有校園面積675畝,正在建設的鷲峰校區佔地面積750畝,學校實驗林場佔地面積10870畝,學校總佔地面積12295畝。截至2005年7月,學校校舍總面積663561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建築面積304210平方米,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9平方米。教室面積53606平方米,生均3.35平方米。擁有單價800元以上用于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共17352台件,價值16976萬元,生均9597元。學校單價5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490台件,價值6900萬元。新增的圖書館紙質藏書達121.26萬冊,電子資源庫16種,各類電子圖書總計71.3萬種。建成了“千兆骨幹、百兆桌面”的數位校園網路。

歷史沿革
該校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師大學堂農業科林學目。
建校初期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農業大學(森林系) 、河北農業大學(森林系)、平原農學院(森林系)合並升格為 北京林學院,臨時過渡院址設在西山大覺寺。

1956年,北京農業大學造園系和清華大學建築系部分並入北京林學院。
1960年,被列為全國63所重點高等院校之一。
文革前後
1964年,園林專業因"園林教育革命"影響受到批判。1965年,北京林學院園林專業宣布停辦,園林系被復原。

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彪發出戰備疏散的"一號命令",北京林學院開始遷往雲南。學院北京原址
分別被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等(現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單位變相吞並。北京林學院雖名為搬遷,但實為解散,後經國務院過問免于復原,全校于1970年集中麗江,更名為"麗江林學院",後轉遷至下關市,並再次更名為"雲南林業學院"。
1973年,搬遷至昆明市安寧縣楸木園,同時,雲南農業大學林學系並入雲南林業學院。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學院在多方努力後于1979年返京復校,復名"北京林學院"。並收回部分原有土地,但總面積減少了40.5%,校內科研基地植物園被毀(現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1977年,園林系恢復。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後,學院專業設定和辦學規模逐步擴大。
1984年,鄧小平為學院題寫校名。

1985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批準,北京林學院更名為北京林業大學。
1996年,北京林業大學被列為"211工程"首批建設的41所高校之一。
2001年,教育部、國家林業局協商決定,與北京林業大學實行共建。
2005年,北京林業大學被列為42所具有大學部自主選拔錄取資格的高校之一。
2009年,進入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行列。
2010年,獲教育部和國家林業局共建支持。
2011年,與10所行業特色高校參與組建北京高科大學聯盟。
2012年,牽頭成立中國第一個林業協同創新中心——林木資源高效培育與利用協同創新中心。
2013年,復原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藝術設計系、工學院的工業設計系和信息學院的動畫系,設立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科研成果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建有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研發中心、1個國家科技示範園、1個國家野外台站、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5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林業局定位觀測站,3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構項目 | 機構名稱 |
---|---|
科技處 | 北京林業大學科技處 |
國家花卉工程中心 | 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教育部林木和花卉種質資源平台 | 教育部林木和花卉種質資源平台 |
學術期刊 | 北京林業大學學術期刊 |
水保重點實驗室 |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 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以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學科、林木、花卉遺傳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植物學國家重點學科和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博士點學科為主要支撐學科,下設樹木分子遺傳與功能基因組、林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林木基因工程育種、林木細胞遺傳與細胞工程育種、林木良種繁育等專門實驗室,以及與之配套的人工氣候室、溫室、組培室和大型儀器設備室等... |
林產品貿易研究中心 | 北京林業大學林產品貿易研究中心 |
林業高等教育分會 | 中國林業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分會 |
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台 | 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平台 |
計算生物學中心 | 北京林業大學計算生物學中心 |
科研成果
2000年以來,共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2項。"十一五"以來,以第一作者單位發表論文被SCI收錄488篇,EI收錄721篇,繼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重大科技計畫課題,獲得科研經費7.7億元。在樹木抗逆分子生物學基礎以及抗逆植物材料的選育與栽培技術,花卉新品種選育、栽培與套用,林木新品種選育與產業化開發,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綜合技術,森林生物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等方面形成了優勢、特色研究領域。以三倍體毛白楊、四倍體刺槐、名優花卉、地被植物等優良品種,林產精細化工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正鞏固發展。毛白楊產業受到朱鎔基總理和溫家寶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關懷,對三倍體毛白楊科研、推廣示範等工作做了具體批示,並給予專項撥款。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有16個學院,開辦61個大學部專業及方向。
學院名 | 系與專業名 |
---|---|
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 |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土木工程 |
植物學、林木遺傳育種、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 |
會計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統計學、工商管理、市場行銷、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農林經濟管理、物業管理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管理信息方向) |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 | |
法學、套用心理學 | |
英語、商務英語、日語 |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數學與套用數學 | |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 | |
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 環境設計、視覺傳達、產品設計、動畫、數位媒體藝術 |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1806人,其中專任教師1180人,包括教授238人、副教授525人;有博士生導師229人,碩士生導師65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千人計畫”人選1人,有長江學者3人,國家傑青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6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9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0人,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畫”2支。有1人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人獲國際環境突出貢獻獎,1人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人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4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人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稱號,其他獲各類省部級以上獎勵200餘人次。
學科建設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林學(含7個二級學科:林木遺傳育種、
主樓全景
森林培育、森林保護學、森林經理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植物學、木材科學與技術。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林業經濟管理。
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植物學、生態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木材科學與技術、林產化學加工工程、土壤學、森林保護學、森林經理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林業經濟管理。
北京市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林業工程、農林經濟管理、生物學。
二級學科:生態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草業科學。
交叉學科:生態環境地理學。
在教育部第三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2012)中,北京林業大學共有11個一級學科參評,其中,風景園林學、林學2個學科排在第1位,林業工程排在第3位。
代碼 | 學科名稱 | 排名 | 代碼 | 學科名稱 | 排名 |
---|---|---|---|---|---|
0834 | 風景園林學 | 1 | 0402 | 心理學 | 24 |
0907 | 林學 | 1 | 0813 | 建築學 | 26 |
0829 | 林業工程 | 3 | 0710 | 生物學 | 34 |
1203 | 農林經濟管理 | 8 | 0830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39 |
0713 | 生態學 | 14 | 0101 | 哲學 | 41 |
0833 | 城鄉規劃學 | 15 |
學校排名
年份 | 排行榜名稱 | 名次 | 發布機構 |
---|---|---|---|
2013年 | 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 | 111 | 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 |
2013年 | 2013-2014年中國重點大學競爭力排行榜 | 96 |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 |
2013年 | 網大中國大學綜合榜 | 81 | 深圳網大教育機構 |
2013年 | 中國校友會網中國大學排行榜 | 72 | 中國校友會網 |
2012年 | 中國·兩岸四地大學學術排名(含港澳台)2013發布 | 97 |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 |
2012年 | 中國·兩岸四地大學學術排名(大陸)2013發布 | 60 |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 |
教學建設
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8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優秀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0項,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20項,優秀獎1項。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 5個,國家級精品課9門,國家級精品教材3種。北京市教學名師13名,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8個。有2部教材獲國家級優秀教材一等獎,20部教材獲省部級優秀教材獎。2009-2013年,我校園林學院學生在IFLA國際大學生風景園林設計大賽中,包攬了5個一等獎中的4個。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有11人獲特等獎,43人獲一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中,有9人獲全國一等獎,21人獲全國二等獎。學校大學部畢業生就業率始終在90%以上。2005年學校在教育部組織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學部教學工作水準評估中獲得優秀。5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和開放辦學。學校先後與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70餘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非政府組織建立了教育與科技合作關系。2000年以來,共舉辦了32次國際學術會議,接待國外專家學者千餘人次,派出大量教師出國交流合作,執行國際合作項目40餘項。從2003年開始,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聯合辦學,培養草業科學(草坪方向)專業大學部生,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天普大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等開展各類長短期交換生項目。2007年成為"中國政府來華留學獎學金項目院校"。2009年啓動"亞太地區森林可持續經營網路(APFNet)"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全英文授課碩士項目。學校每年向美國、日本、芬蘭、瑞典輸送40餘名學生進行留學。外國留學生培養拓展至大學部、碩士和博士層次,截至2011年12月,外國留學生在校人數近100人,其中學歷教育學生比例佔80%,每年招收來自英、美、意、加、韓、日、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吉爾吉斯坦等國家的留學生70餘人。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1月北京林業大學官網)
歷任院長、校長
歷任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
姓名 | 職務 | 任期時間 |
---|---|---|
陳致生 | 黨支部書記 | 1952年11月--1953年3月 |
楊紀高 | 黨支部書記 | 1953年3月--1954年3月 |
楊紀高 | 黨總支書記 | 1954年3月--1955年5月 |
楊錦堂 | 代黨總支書記 | 1955年6月--1956年6月 |
黨總支書記 | 1956年7月--1957年1月 | |
黨委書記 | 1957年1月--1958年9月 | |
黨委書記 | 1958年10月--1960年10月 | |
黨委書記 | 1960年11月--1980年9月 | |
閻樹文 | 黨委書記 | 1986年2月--1987年11月 |
米國元 | 黨委書記 | 1990年9月--1993年7月 |
顧正平 | 黨委書記 | 1993年7月--1996年12月 |
黨委書記 | 1996年12月--2004年1月 | |
吳斌 | 黨委書記 | 2004年1月--至今 |
文化傳統
校訓
知山知水 樹木樹人
校訓含義:無山不綠,有水皆清,替山河妝成錦綉,把國土繪成丹青,是以北林人不可或忘的終身使命。
校標
北京林業大學校徽以綠色為基調,綠色既象征著綠色學府,又標志著該校以培養綠色人才為己任的辦學宗旨;圖案中的松柏,蘊涵著蒼松正氣、萬年長青的北林氣節;正下方的1952字樣,標志著這一年建校,顯示著北林的歷史悠久。

校慶
2012年10月16日,北京林業大學建校60周年慶祝大會在國家體育館舉行,標志著該國最高綠色學府走過了60年的辦學歷程。從僅有一個專業、百餘名學生,發展成為該國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綠色搖籃和綠色科技創新的學術高地。
知名校友
關君蔚、朱之悌、陳俊愉、孟兆禎、沈國舫、尹偉倫、王濤、李文華、汪菊淵、徐冠華、張新時、唐守正、崔鵬
姓名 | 職務 | 姓名 | 職務 |
---|---|---|---|
楊雄 | 上海市市長 | 徐冠華 | 科技部部長 |
張效廉 | 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長 | 宋智超 | 國家測繪局副局長 |
張新時 | 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 陳曉陽 | 華南農業大學校長 |
高翅 | 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 | 李百煉 |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副校長 |
錢軍 | 北京建築大學黨委書記 | 宋維明 |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 |
何巧女 | 東方園林股份 | 李茂洪 | 廣州弘亞數控股份 |
劉振國 |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 | 餘方然 | 岳陽連雲山生態旅遊 |
馬曉偉 | 意格國際 | 王洪迪 | 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學員 |
萬峰 | 電台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