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介紹
工程概況和規劃
5號線南起豐台區宋家庄交通樞紐,由南向北經過石榴庄路、蒲黃榆路、天壇東路、崇文門外大街、東單北大街、東四大街、雍和宮大街、和平西街、惠新西街、北苑路、立湯路,終點位于北端太平庄地區的天通苑北站。線路全長27.6km。共設23座車站,地下16座(宋家庄站、劉家窯站、蒲黃榆站、天壇東門站、磁器口站、崇文門站、東單站、燈市口站、東四站、張自忠路站、北新橋站、雍和宮站、和平裏北街站、和平西橋站、惠新西街南口站、惠新西街北口站)。地面及高架車站7座(大屯路東站、北苑路北站、立水橋南站、立水橋站、天通苑南站、天通苑站和天通苑北站);地下線16.9km.佔全線長度的61%。地面及高架線10.7km,佔全線長度的39%。設太平庄車輛段、宋家庄停車場以及小營指揮中心。車站、車輛段總建築面積423846.52㎡。
5號線是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貫穿舊城區的南北直徑線,為一類骨架線路,線路位于城市中軸線東側,南北向連線豐台、東城、朝陽、昌平4個區。連線了主城的中心與北部的北苑邊緣集團,中間服務于亞運村等高密度居住區、老城中心的王府井商業圈的"商業銀街"東單大街、南部服務千方庄大型居住區。
全線共設13座換乘車站。其中10座車站與已建成線路的車站換乘,分別為:崇文門站、雍和宮站與2號線換乘;東單站與1號線換乘;立水橋站與13號線換乘;惠新西街南口站、宋家庄站與10號線換乘;宋家庄站與亦庄線換乘;東四站與6號線換乘;磁器口站與7號線換乘;蒲黃榆站與14號線換乘;大屯路東站與15號線換乘。另有3座車站與規劃建設的線路換乘。全線設4處聯絡線,其中在東單站的西南方位設定與1號線的聯絡線;在立水橋站的西北方位設定與13號線連線;在惠新西街南口站的東南方位設與10號線聯絡線接口;在磁器口站的東南方位設定與7號線的聯絡線接口;在大屯路東站西南方位計畫與15號線的聯絡線接口。
示範意義及地位
1.5號線在全國捷運建設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是一條具有示範意義的典範工程。對于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更是一個重要的裏程碑。它是首條貫通北京市區南北向的軌道交通大動脈,大大縮短了沿線居民的出行時間,減輕了地面交通的壓力,節約了能源。同時極大的促進了沿線經濟發展,顯示出令人驚嘆的"捷運效應"。
2.5號線的開通使人們對軌道交通有了全新的認識。5號線作為北京市軌道交通的新起點,它不僅是北京市軌道交通的形象工程,更是奧運工程重要的一部分。作為工程整體設計單位,在長達15年的規劃設計工作中一直貫徹市委、市政府、相關部委領導所作"新增捷運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符合現代化大都市水準特點"的指示精神.以"安全、功能、人性化、國際化"的整體原則為指導。力求為市民建造一條開通水準高、功能完整、安全快速、綠色環保的新線捷運。
2007年10月通車運營以來,線路結構穩定,設備運行狀態良好,滿足設計及使用功能,質量總評為優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出行方式-有效緩解了地面交通擁堵的狀況,同時也帶動了沿線地區經濟發展、適應了北京作為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需要,為"新北京、新奧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5號線的開通使國家、地方兩級政府對軌道交通建設的重要性、迫切性認識提升到新高度。
5號線通車後立即體現出的"捷運熱"和沿線的"捷運效應"使政府和有關部門對發展城市地下軌道交通的決心加大。與此同時,全國已有20多個城市規劃修建軌道交通。
作為世界上修建得最早的倫敦捷運,總計408km的捷運線路修建時間跨度-長達140多年。截至5號線開通,北京已有捷運線路171.6km,到2015年,北京規劃建成捷運總長將達到561.5km,建設規模和速度都是驚人的。
4.加快北京市捷運建設步伐起到了示範作用。
5號線第一次對捷運設計、施工、風險評估、驗收等建立了統一標準,5號線改變了以往北京市捷運建設過程中隻有零散標準的狀況,首次形成了完整的、系統的技術標準、驗收標準、風險評估體系、施工監測體系等,為新線建設奠定了可貴的技術基礎。為規範北京市乃至全國捷運建設、提高工程質量、加快建設步伐起到了示範作用。
設計理念
5號線的設計充分了體現軌道交通"以人為本、科技創新"的新理念,大膽採用多項新技術、新工藝,開創了軌道交通建設領域許多"第一",例如:
第一次在北京捷運成功套用盾構法;
第一次在北京成功實施在既有捷運結構保持運營的情況下下穿暗挖施工新增車站;
第一次在北京捷運實施設備綜合監控系統(ISCS)。乘客信息服務系統(PIS)、安全門系統(PSD);
第一次提出軌道交通網路指揮中心(TCC)。AFC網路清算中心(ACC)的"雙中心"概念並付諸實施:
第一次套用非接觸式IC卡車票;
第一次採用鋼鋁復合軌:
第一次系統性的採用導向標識、人性化、全程無障礙設計;
第一次在捷運線路上採用雙面索曲線斜拉橋;
第一次編製北京捷運設計指導檔案《北京捷運五號線初步設計技術要求》;
不勝枚舉的現代工藝、技術合理利用,展現了軌道交通工程的全新形象;配合車站雍容、大氣、持續、現代的裝修風格,創造了北京獨特的捷運文化空間,使北京城市形象在地下得到延續。
設計單位
5號線設計任務的高質量完成是團隊努力的結果,工程穿越北京市繁華鬧市區,地面主幹道交通不能中斷、地下管線眾多,暗挖車站多,多處穿越捷運既有線、市政橋梁、破舊民房以及文物保護單位,工程設計難度可為全國軌道交通建設歷史之最。很多前所未見的技術難題需要設計去協調解決。
面對這些難題,總院幾任設計整體負責人帶領整個設計團隊,頂住壓力、集思廣益,發揚團隊精神,分工協作,難題終于都被一一化解。
主要設計單位
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
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
鐵道部第二勘測設計院
鐵道部第三勘測設計院
中鐵(洛陽J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總參工程兵第四設計研究院
第二炮兵工程設計研究院
中鐵電氣化勘測設計研究院
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
深圳市利德行投資建設顧問有限公司
北京德港清水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AA國際·都市建築設計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線路資料
車站列表
注解:
站間公裏數
起始/終到車站 | 區間距離 | 方向 |
---|---|---|
天通苑北--天通苑 | 939米 | 上行/下行 |
天通苑--天通苑南 | 965米 | 上行/下行 |
天通苑南--立水橋 | 1544米 | 上行/下行 |
立水橋--立水橋南 | 1305米 | 上行/下行 |
立水橋南--北苑路北 | 1286米 | 上行/下行 |
北苑路北--大屯路東 | 3000米 | 上行/下行 |
大屯路東--惠新西街北口 | 1838米 | 上行/下行 |
惠新西街北口--惠新西街南口 | 1122米 | 上行/下行 |
惠新西街南口--和平西橋 | 1025米 | 上行/下行 |
和平西橋--和平裏北街 | 1059米 | 上行/下行 |
和平裏北街--雍和宮 | 1151米 | 上行/下行 |
雍和宮--北新橋 | 866米 | 上行/下行 |
北新橋--張自忠路 | 791米 | 上行/下行 |
張自忠路--東四 | 1016米 | 上行/下行 |
東四--燈市口 | 848米 | 上行/下行 |
燈市口--東單 | 945米 | 上行/下行 |
東單--崇文門 | 821米 | 上行/下行 |
崇文門--磁器口 | 876米 | 上行/下行 |
磁器口--天壇東門 | 1183米 | 上行/下行 |
天壇東門--蒲黃榆 | 1900米 | 上行/下行 |
蒲黃榆--劉家窯 | 905米 | 上行/下行 |
劉家窯--宋家庄 | 1670米 | 上行/下行 |
(相鄰站間距信息參考資料 )
首末車時間
車站名稱 | 開往天通苑北(上行) | 開往宋家庄(下行) | ||
---|---|---|---|---|
車站名稱 | 首車時間 | 末車時間 | 首車時間 | 末車時間 |
宋家庄 | 5:20 | 23:11 | -- | -- |
劉家窯 | 5:22 | 23:13 | 5:47 | 23:35 |
蒲黃榆 | 5:24 | 23:15 | 5:45 | 23:33 |
天壇東門 | 5:27 | 23:18 | 5:42 | 23:30 |
磁器口 | 5:29 | 23:20 | 5:40 | 23:28 |
崇文門 | 5:31 | 23:22 | 5:38 | 23:26 |
東單 | 5:33 | 23:24 | 5:36 | 23:24 |
燈市口 | 5:35 | 23:26 | 5:34 | 23:22 |
東四 | 5:37 | 23:28 | 5:32 | 23:20 |
張自忠路 | 5:39 | 23:30 | 5:30 | 23:18 |
北新橋 | 5:41 | 23:32 | 5:28 | 23:16 |
雍和宮 | 5:43 | 23:34 | 5:26 | 23:14 |
和平裏北街 | 5:45 | 23:36 | 5:24 | 23:12 |
和平西橋 | 5:47 | 23:38 | 5:22 | 23:10 |
惠新西街南口 | 5:50 | 23:41 | 5:20 | 23:08 |
惠新西街北口 | 5:52 | 23:43 | 5:17 | 23:05 |
大屯路東 | 5:54 | 23:45 | 5:15 | 23:03 |
北苑路北 | 5:58 | 23:49 | 5:11 | 22:59 |
立水橋南 | 6:00 | 23:51 | 5:09 | 22:57 |
立水橋 | 6:03 | 23:54 | 5:06 | 22:54 |
天通苑南 | 6:06 | 23:57 | 5:04 | 22:52 |
天通苑 | 6:07 | 23:58 | 5:02 | 22:50 |
天通苑北 | -- | -- | 5:00 | 22:48 |
※遇特殊情況需臨時調整時,以北京市捷運運營有限公司公告為準。
(首末車時間參考資料 )
車站信息
月台
車站名稱 | 敷設方式 | 站廳形式 | 月台形式 | 開門方向 | 參考資料 |
---|---|---|---|---|---|
宋家庄 | 地下 | 整體式站廳 | 側式月台 | 右側開門 | |
劉家窯 | 分離式站廳 | 島式月台 | 左側開門 | ||
蒲黃榆 | 整體式站廳 | ||||
天壇東門 | |||||
磁器口 | |||||
崇文門 | 分離式站廳 | ||||
東單 | |||||
燈市口 | 整體式站廳 | ||||
東四 | 分離式站廳 | ||||
張自忠路 | |||||
北新橋 | 整體式站廳 | ||||
雍和宮 | 錯層島式月台 | ||||
和平裏北街 | 島式月台 | ||||
和平西橋 | |||||
惠新西街南口 | 分離式站廳 (與10號線共用) | ||||
惠新西街北口 | 分離式站廳 | 側式月台 | 右側開門 | ||
大屯路東 | 高架 | 整體式站廳 | |||
北苑路北 | |||||
立水橋南 | |||||
立水橋 | 地面 | ||||
天通苑南 | 高架 | ||||
天通苑 | |||||
天通苑北 |
車輛使用
5號線捷運電動列車是中國首批不塗漆不銹鋼車輛,型號為DKZ13(60組,車號:TP401-TP460),為6節編組,額定載客1424人。最高運行速度80km/h。5號線在車體構造設計中,設有撞擊能量吸收區,列車以25km/h的速度與另一靜止列車在發生意外碰撞的情況下保證司機與乘客不受傷害,車體損壞降到最小程度。
在首尾車底架設有防爬裝置,防止發生劇烈沖撞時車輛相互擠壓車廂,端部的結構具有能量吸收功能,一旦發生撞車事故,底架端部結構可以將沖撞產生的超出車鉤所能吸收以外的能量降到相對較低的水準,從而使乘客受傷的危險降至最低程度。
側門採用每節車4對雙扇電控電動內藏式拉門。車門的電控電動裝置採用微處理器控製的電動機驅動裝置,遇到阻礙具有判斷功能,防止乘客在被夾傷。但也由于這點造成了開始試運營的時候車門頻繁發生故障。
5號線列車車廂列車還設計了緊急疏散門,由一個單扇的手動鉸鏈門和三折疊形式的疏散梯組成,位于司機室的前端。門扇手動向車外頂部開啟,然後人工展開疏散梯。可以保證不同年齡的乘客從列車內方便、安全地撤離。
客室內設有殘疾人輪椅區和老、幼、病、殘、孕專席,有相應的標識區分。此外車輛的通道門使乘客可以更加方便的流動,同時提高了車廂的乘載率。
列車內的報站LCD顯示屏列車車廂內部設有自動報站的液晶顯示屏,LCD到站顯示,聲音報站提示。當客室出現緊急情況時,乘客可以操縱緊急報警系統與司機進行對話聯系,確保情況盡快解決。車廂內部設有液晶影片即時播放系統,將資訊第一時間帶給乘客。在2008年奧運會時乘客可以通過車內LCD顯示螢幕觀看比賽直播。
在列車內部,靜止條件下的噪音水準不超過69dB;在列車外部,列車以不超過80km/h的任意恆定速度(通常列車以60km/h±5%的恆定速度)運行時,車輛發出的噪聲不超過80dB。為使車輛更加環保,在車輪上安裝了降噪膠塊,大大的降低了輪軌間的噪音,使乘客乘坐更加舒適。
線路特色
腳踏車停車場
5號線在設計中首次考慮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停車場的配套建設,各車站都設計有腳踏車停放點,在起點和終點車站還將建設相當規模的汽車停放場。根據設計,5號線各站點腳踏車停放量最少的立水橋南站可停放120輛,停放量超過2000輛的達5個站,包括惠新西街南口站、雍和宮站、北新橋站、張自忠路站和劉家窯站。
各站腳踏車停放量如下表:
車站名稱 | 可停放腳踏車 |
---|---|
天通苑北 | 710輛 |
天通苑 | 800輛 |
天通苑南 | 700輛 |
立水橋 | 380輛 |
立水橋南 | 120輛 |
北苑路北 | 1100輛 |
大屯路東 | 330輛 |
惠新西街北口 | 1130輛 |
惠新西街南口 | 2105輛 |
和平西橋 | 1272輛 |
和平裏北街 | 433輛 |
雍和宮 | 2183輛 |
北新橋 | 2033輛 |
張自忠路 | 2046輛 |
東四 | 900輛 |
燈市口 | 1023輛 |
東單 | 650輛 |
崇文門 | 1307輛 |
磁器口 | 521輛 |
天壇東門 | 472輛 |
蒲黃榆 | 260輛 |
劉家窯 | 2056輛 |
宋家庄 | 803輛 |
首條新車線路
5號線國內第一條全部採用新車開通的線路。據捷運運營公司宣傳部長賈鵬介紹,新車採用全不銹鋼車體,新車比起正在運營的捷運列車寬出200mm,高出50mm,每節列車是貫通的,站在車頭可以直望到車尾。荷載人數可達1424人。在車廂內,隨處都可以看到非常人性化的細節,比如很容易識別的安全標識、三向的扶手豎桿、橡膠防滑的車廂的地板等。
除了造型別致,新捷運列車在啓動時,乘客將不再聽到那種普通捷運列車所發出的"哐哐"響聲,而且整個列車在行進過程中也很平穩,即使是在起步停車的過程中,乘客也感覺不出車身的晃動。
多一道"玻璃門"
與其他正在運營的捷運線相比,5號線月台上多了一道"玻璃門"。這是安全門系統,安全門可以有效地將乘客和軌道隔開,從而保障了乘客安全,也更環保。
同時,安全門上還有一扇玻璃門,平均每節車廂內1個,共6個。玻璃門不能從月台上開啟,隻能從列車內開啟。今後,所有新捷運線都將逐漸換成這種安全門系統。
車廂內攝像頭
5號線首次使用了乘客查詢系統,開通後,大家能在月台的顯示屏上查詢到所有捷運線路的列車運行時刻表,還可以看新聞、查天氣預報。查詢系統分為兩個子系統,一是乘客查詢系統,月台上的大螢幕除了顯示本站站名,還能顯示出下兩趟列車的到達時間。
另一套系統就是車載子系統,每節車廂都安裝了兩個攝像頭,可以將情況即時傳送給指揮中心,這套系統不但具備服務功能,還有反恐功能,這在北京捷運也是首次使用。
電話暢聽無阻
在捷運1、2號線,乘客經常會遇到在月台接聽手機沒有任何問題,但當車輛行駛到隧道內,手機信號就會全部消失。考慮到這種情況,5號線在建設施工中,在月台和隧道建設時就預留了信號接收傳送器位置,實現了信號全覆蓋,以後在5號線坐車,乘客可以放心打電話。記者在乘坐5號線時看到,不管是停靠月台還是在隧道裏快速運行,手機信號顯示的全部是滿格,完全能滿足需要。
衛生間內全部使用感應性沖水系統,而在外部的洗手池旁,記者則完全體驗到了3星級賓館才能有的服務,從洗手池到洗手液,全部為名牌產品,除了手紙外,乘客洗完手後,還有專門的擦手紙巾。
乘客導向系統
5號線的另一大特點,是北京第一個具有按新標準設定的乘客導向系統的捷運。根據導向系統,乘客在捷運周邊,會很容易找到捷運,在捷運中,也可以很容易找到出入口。
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前,捷運1、2號線及5號線將全面啓用"乘客導乘系統"。該系統今後還將會在13號線、八通線及其它新線繼續推廣。
進站時間
這個系統分為兩個子系統,月台上關于列車的信息顯示,都涵蓋其中。
另外,5號線每節車廂都在車門左側位置安裝了一塊液晶屏。平時,乘客可以收看即時播出的數位電視節目。奧運期間,乘客還可以收看即時的賽況轉播。
紫色圖註
在5號線列車車廂內,都貼上捷運簡圖,每條捷運線都用不同顏色區分。其中5號線車身上的紫色橫線以及車廂中的紫色拉手,都是5號線的象征,以後乘客可以根據顏色直接辨別捷運線。
工程建設
5號線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重點工程之一,是北京市規劃軌道交通線網中一條重要的南北幹線,工程于2002年12月動工修建。
5號線全長27.6km,設車站23座,其中地下線16.9km,佔全線長度的61%,地下車站16座,地面及高架線10.7km,佔全線長度的39%,高架車站6座,地面車站1座。全線設車輛段1座,停車場1座。
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有以下特點:
(1)線路長,線路型式多:全長27.6km,有地下、地面和高架線。
(2)車站型式及施工方法多:車站型式有島式、側式、分離式;單層、雙層;地下站、高架站和地面站。全線地下工程採用了明挖法、蓋挖法、暗挖法以及多種特殊方法施工。
(3)交叉換乘多:本線與規劃線網中10條線路有交叉換乘關系。
(4)過河多:本線路通過5條河流。
(5)沿線及附近文物保護單位多:共13處。
5號線17標段由德國貝爾芬格伯格公司和北京建工集團聯合體施工,是五號線施工中唯一的中外聯合體。隧道貫通後,中方施工人員歡呼著將來自德國的項目經理黑伯格拋向空中。在施工過程中,產自德國的盾構"芭芭拉"屢創北京捷運盾構施工掘進紀錄,日最快掘進36m,月最快掘進610.8m。
5號線18標段盾構區間隧道的全線貫通,這是北京捷運在建工程中第一個雙線貫通的盾構隧道標段。5號線18標段由和平裏北街站至雍和宮站、張自忠路站至東四站兩個盾構區間組成,總長3755m,是全線最長的盾構隧道。
比較于北京捷運1號線、2號線和13號線,5號線每站都有不同的主題顏色或結構。如雍和宮站內部採用仿古主題,所有的立柱為紅色,而內部的則有仿漢白玉台階和欄桿。全部車站內部都有背景音樂。
5號線月台安裝了禁止門,LCD顯示屏和自動查詢機。LCD顯示屏顯示下次列車的運行情況,以及播放捷運介紹片和廣告。所有地下車站(宋家庄站至惠新西街北口站)使用全高禁止門,而地上車站(大屯路東站至天通苑北站)則使用1.5m半高禁止門。當禁止門出現故障時,月台工作人員可以使用一種特殊鑰匙控製禁止門。自動查詢機可以為旅客提供關于5號線和北京捷運的信息,以及每站公車的換乘信息等。
大事記錄
2002年12月27日,5號線正式開工。
2003年10月8日19時50分,5號線崇文門站導洞內的施工部分因違規操作發生鋼筋支架整體傾覆,3名工人死亡,1人輕傷,負責人在隨後被判1年徒刑。
2004年1月底,5號線建設工程全面啓動。
2004年3月28日,5號線雍和宮站、和平裏北街站盾構施工項目正式啓動。其間盾構機將穿越地壇。
2004年5月20日,雍和宮至張自忠路區間左線隧道貫通。
2004年9月22日上午,長666.1m的5號線17契約段--東四站到燈市口站區間東線貫通。地面沉降控製在5mm內,日最快掘進量22.8m,月最快掘進量265m。
2004年9月29日,5號線北新橋站主體結構封頂,是5號線首個封頂的車站。
2005年4月5日上午,5號線立水橋站河底施工部分由于當時上遊突然泄洪沖擊施工圍欄而緊急停止,因所有人員及時撤離以及河湖管理部門及時關閉上遊閘門而沒有釀成重大事故。
2005年8月10日上午10時,由德國貝爾芬格伯格公司和北京建工集團聯合體施工的5號線17契約段東單站至東四站全線貫通。這是整條5號線唯一由中外公司聯合施工的契約段。
2005年11月11日上午,5號線在惠新西街北口站正式開始全線鋪軌。
2006年4月12日,5號線竣工前的時刻表全部排定。
2006年4月19日,5號線上施工難度最大的雍和宮站貫通。該站完全依靠人工15個月的日夜連續施工修建完成。
2006年7月底軌道全部貫通。
2006年11月開始安裝禁止門。
2007年7月,5號線進行空載試運行。
2007年9月20日,5號線由于工程尚未完工,未按原定計畫開通運營。
2007年10月7日14時對外試運營。
2007年10月19日晨,5號線的三輛列車接連在磁器口站,燈市口站和和平裏北街站三站發生部分車門因靈敏度過高而被自動鎖定無法開啟的故障。該三站被限流約半小時。
2007年11月23日,由于5號線地上部分旁的居民反映噪音擾民,5號線開始補裝隔音設備。
2007年11月26日晨,5號線發生技術故障,造成各站人員擁擠。
2008年6月9日,5號線以及其他北京捷運線路啓用自動售檢票(AFC)系統。
2014年11月6日19時,5號線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名女孩被夾在安全門和捷運門中間。在中日友好醫院急診室發現,女子已不幸離世。其男友稱,死者34歲,承德人,下班回天通苑住地途中遭遇不幸。目網友所稱的女子死亡原因尚未得到官方證實。
2015年5月,北京市"十三五"規劃編製中,眾多京北居民呼吁5號線北延。
2015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捷運5號線考慮北延。